宗教文化研究
庐上雁2022-03-18 17:433,100

  杭州旅游发轫于东晋、吴越国时期形成的宗教“进香之旅”,到了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以后,达到佛教旅游的鼎盛时期。历代以来,除了战乱或非常时期,只要在和平年代里,以宗教朝圣带动的西湖山水之旅,从未间断过,人有“东南佛国”之称。林最初介入对宗教文化研究是在七十年代后期,为黄龙洞的恢复并撰写了《慧开禅师小传》碑文,受到好评。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恰好省外事办公室与旅游局决定对所属导游进行培训,举办几期旅游文化讲座,林承担讲课的题目是“杭州历代文化与旅游”,其中有介绍灵隐寺历史、寺内主要的菩萨,以及西湖历代的宗教文化成为主要内容之一,当时全市只有灵隐寺等个别寺院开放。

  谈到西湖旅游的起源发与兴起时,林说,西湖的早期旅游活动,在于四乡百姓的宗教之旅,自从吴越国建都城于杭州,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人有“东南第一州”之说。

  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杭州成为全国的政经、文化中心,促进了西湖周边地区寺院遍布,高僧云集,为西湖旅游增添了浓重的宗教色彩。

  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就是描述古代江南宗教旅游的意境(注1)。《咸淳临安志/寺观》记载,吴越国新建寺院达二百多座,知名的有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开化寺、高丽寺、云栖寺、灵峰寺、宝成寺等。明代《西湖游览志余》称:“杭州内外及湖山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乃钱氏立国,宋室南渡,增为四百八十寺,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者。”

  编撰《古刹灵隐》

  一九八四年,他的专著《南宋故都杭州》出版,其中有专门章节论述南宋时杭州“星罗棋布的佛寺道观”,他考证了灵隐寺从东晋开始一直延续到南宋的历史文化。

  同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听说林正秋对佛教与灵隐寺历史有研究,特别邀请他编写《古刹灵隐》一书,介绍灵隐寺的佛教文化,灵隐寺作为杭州主要景点,这是配合旅游的一本普及性读物。林正秋为此特别写了八万多字的书稿,当时尚未有介绍宗教文化的书。

  不料,等到文字清样出校时,情况有了变化。出版社提出,要林自己负责销售三千册才能出版,否则难于成书。由此,此书稿子被束之高阁达十八年之久。

  一九八八年,林正秋撰写了《浙江经济文化史研究》,其中列了一个章节,题为“杭州灵隐寺与菩萨简述”,此文三万多字,梳理了灵隐寺的历史沿革,并按灵隐寺入门开始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寺院中各个菩萨的来历。

  从灵隐寺开山祖师,东晋慧理法师创建寺院开始,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讨武失败,遁迹灵隐寺的记载;直至吴越国时,灵隐寺高僧名师辈出。

  到了南宋时期,灵隐寺受到宋廷诸帝的青睐,香火鼎盛;日本高僧频频到寺取经。

  清代,灵隐寺再次兴盛起来,至康熙年间,清帝亲临寺院题写匾额。后来寺院几经盛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出资修复,面貌焕然一新,重整江南名刹古风。

  灵隐寺内,菩萨众多,文化积淀深厚。

  八十年代初期,杭州旅游恢复时间不长,许多导游刚刚出道,以前的课本上没有介绍,很难将寺院中每位菩萨的故事说出个所以然。林就不同了,博览群书,将每位菩萨的来龙去脉,写得一清二楚。此书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详略得当,寺院发展历史与佛教文化互为融合,体现了这座江南名刹的特色。

  一直到二00二年,在一位从事旅游图书的编辑,左亚琳建议下,林找出了从一九八四年开始搁置的书稿,重新补充修改增订,在原稿的基础上又做了增补,加上了“巍巍灵隐寺、飞来峰石窟造像、北高峰与韬光寺、天竺三寺”四大内容,图文并茂,仍交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长达十八年的时间就这样悄悄的过去了,杭州的游客也在每年向上递增,几度轮回。但是,出版社仍担心销售这个老问题。

  百般无奈之下,总算由灵隐寺管委会负责收购一千册,放在寺院各个流通处试销。

  未料,此书一经面世,大受欢迎。每天灵隐寺的香客、游客流量巨大,大家都希望了解这所江南古刹的历史与相关的佛教文化,而导游只是浮光掠影的介绍。

  林的书就不同了,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叙述明晰,图文并茂,诗文相映,深得读者欢迎。次年(2004)第二次印刷时,一次便是一万一千余册。

  此后此书一版再版,成了一本杭州旅游文化特别畅销的书。

  历代以来,活佛济公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他与杭州多个寺院有着许多渊源。林正秋考证了济公在灵隐寺、净慈寺、六和塔等处的踪迹,以及虎跑寺圆寂在古籍的记载。

  嘉泰四年(1204),净慈寺失火,烧毁后重建中,济公去严陵山募缘木材,助建大殿,遂成禅宗四十祖世。一九八七年,虎跑寺内济公殿、济公塔院修复,今见到的济公浮雕像,两旁绘有济公“装疯戏桧(秦桧)”、“济公斗蟋蟀”、“古木运井”,与飞来峰传奇等故事内容的出处,均出自林的考证。

  道教文化研究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文化,流传甚广,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了。

  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道教寺观,杭州道教宫观在全国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宋室南渡,杭州成为都城以后,道教流行相当繁盛。由宗教引发的朝圣之旅热潮,成为杭州的主要特色之一。南宋定都城于临安,杭州遂成全国道教中心,在全国拥有相当影响力。

  虽说地面上的道教遗址不多,可是杭州的许多地名与道教有关,什么龙翔里、龙翔桥、龙翔路、洞霄宫,还有市民耳熟能详的城隍山、佑圣观路、万寿亭街、助圣庙巷、仙坛巷、三圣里、开元路、城隍牌楼巷,这些名称都是来源于道教遗存,足见道教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之深。五十年代以后,研究杭州道教历史文化资料非常稀少,而且残缺不全,有一定的难度。

  林应浙江道教协会会长高信一的邀请,开始撰写杭州道教史。他根据各种古籍中断断续续关于道教文化的记载,将众多零星文字按历史年代的顺序,整理成文,完成了《杭州道教史》的初稿。此书既挖掘了杭州的道教文化,也为地方道教历史填补了一个空缺。

  在全国范围内,此书应当成为研究地方道教的开山之作。

  一个小插曲

  听了林的一番叙述,我不觉奇怪,林正秋的这本杭州道教文化的书,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竟然有了二个版本、二个书名,一是《杭州道教史稿》;二是《杭州道教史》。

  不由问道:“同一本书,同一个作者,为什么在不长的时间内要出版二次?(注2)

  林解释说,杭州道教协会虽说一九五0年初就筹备了,可是,一直到一九八四年才正式成立。二000年初,道教协会的一位道长找到了我,希望我写一本介绍本地道教的书。

  双方讲好,出版此书的费用,包括书号费、印刷费、编辑费,以及作者稿费由道教协会承担。出版时,由林正秋与这位道长二人共同署名作者。

  未料,当此书初稿行将完成时,那位道长反悔了,认为他付给了林正秋工资(稿费),此书的署名权应当属于他个人,可以给林稿费,由他个人“买下”作品署名权。

  林听了,很不开心,他想,自己化费了三年时间在图书馆查阅了无数数据,化了多少心血,能用钱就能买得到吗?

  林说,讲好是共同署名,换句话说,你出钱,我出力,怎么就变成一个人独占了,不就是一点书号出版费吗?我就自费出版此书罢。

  此书第一次出版的一切费用,包括书号费、印刷费等,全部由林自己掏腰包的。

  杭州社科院立项

  到了二00八年,《杭州道教史》列入“杭州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由“杭州哲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立项,出版经费由国家承担,在中国社科出版社正式出版。

  林对此书又作了修改、补充、调整与润色,书名正式定为《杭州道教史》。全书共有二十二章,三十七万字,梳理了从秦汉时期开始直至民国时期,杭州道教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演进与背后的文化。每个阶段先叙述道教的发展,列出每个历史时期重要道观与道长的名字。

  重点写了南宋时期,由于当时十大皇家道观的建立与民间道观的发展,杭州遂成全国道教中心,这个史实。

  注释:注1,出自唐代杜牧诗《江南春》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2,《杭州道教史稿》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杭州道教史》中国科教出版社(2011年版)。

继续阅读:为报刊写稿、为朋友写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