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改元永光
酸味芒果2025-07-03 16:293,346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太子朱慈煊,聪慧过人,勇武不凡,得天庇佑,朕今传位于他,望其为大明中兴之主......”

  军营大帐之中,朱由榔身着明黄色朝服坐于上首位置,在他下方,朱慈煊领着官员们恭敬站立。不知是默认事实还是真心为了儿子,朱由榔将朝臣们全部集合起来,干脆趁势举行禅让仪式,直接扶持太子登上帝位。

  太监李国泰将禅让诏书缓缓念完,待到最后一个字结束,永历帝朱由榔起身上前几步,来到朱慈煊面前,在众官员们的注视下,将冠冕戴到了朱慈煊的头上。

  也从这一刻起,永历帝朱由榔成为了大明屈指可数的太上皇,朱慈煊也正式登上皇位,以虚岁17岁的年龄摇身一变成为大明未来的掌舵人。

  比起大明以往的那些君王们,朱慈煊登基的年龄其实已经不算小。明英宗朱祁镇可是9岁登基为帝的,武宗朱厚照也不过14岁,他的继任者明世宗朱厚熜同样是以14岁的年纪登上帝位的。

  至于明朝晚期,依然有10岁登基为帝的万历帝朱翊钧。

  只不过,与这些前辈们相比,朱慈煊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本钱不够。

  这些帝王们所处的可是政局较为稳妥的时期,而朱慈煊则是到了大明日薄西山的时候,如今的他虽然登基为帝,只不过,大明的山河已然落入清军之手,便是这巴掌大的景线,也大有朝不保夕的态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叩首参拜,山呼万岁。

  尽管许多文武官员并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可如今永历帝都已经默许了,他们自然不会去做这样的出头鸟,去反对有李定国与沐天波支持的新皇帝!

  待到登基仪式完毕,永历帝也不作停留,便带着后宫妃嫔们准备上路。朱慈煊没有阻止那些想要跟随永历帝进入宣罗的人,甚至还拿出一些散碎银两赞助他们。

  至于那些不愿离开的文武官员,朱慈煊则是给他们封赏,每人在原本的官职上加封一级。

  当然,诸多此前反对过太子的官员,也深知留下来恐怕不会被重用,比如内阁首辅马吉翔这样的人,干脆借口服侍太上皇,打算跟着朱由榔一行一同离开。

  对于这些识趣的臣子们,朱慈煊心中当然是很高兴的,毕竟直接罢黜他们的话难免有些不近人情,现在让他们继续以官身陪伴在太上皇身边,富贵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只不过,当黔国公沐天波也加入离开的阵营之后,朱慈煊无疑就有些不明白了!

  “黔国公,你此番有大功,又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为何要离朕而去?”

  朱慈煊问。

  “皇上,臣已年迈,有些事情恐怕是有心无力。况且当初臣发过誓,此生绝不辜负太上皇,而今太上皇要去宣罗,不论生死,臣都会继续陪伴在太上皇身边。”

  “不过请皇上放心,臣虽侍奉不了您,却还有臣的儿子。显忠与显亮皆为臣的嫡子,有他们在皇上身边,必然比臣更加有用的。”

  朱慈煊听闻黔国公沐天波的话,顿时明白了他心中的担忧。

  此举无非是黔国公沐天波的退让,他本来就是与国同休的大明国公,若是再封赏的话,恐怕也只有王爵才能够满足他。

  大明自太祖开始就没有过异姓王,因此,当初永历的臣子们封赏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时着实纠结,尽管后来成了既定事实,可沐天波世受皇恩,当然不可能与李定国等人去做比较。

  朱慈煊倒是并不吝啬王爵,不过沐天波能在如此时刻保持清醒,也实在极为难得。

  “沐忠亮上前听封,朕封你为忠勇伯......”朱慈煊为了投桃报李,给封赏给了沐天波的小儿子。沐忠亮虽是嫡子,却是最小的儿子,日后的黔国公爵位说到底还是会由沐忠显去继承。

  可现在给沐忠亮封了爵位,一旦大明能够夺回半壁江山,这就意味着沐家又多出了一张长期饭票。

  “臣谢过皇上。”

  “末将叩谢吾皇,必将誓死保卫吾皇,上刀山下火海也绝不退缩。”

  黔国公沐天波与儿子沐忠亮同时跪地叩首。

  至于李定国的封赏,如今已是王爵的他,此时自然很难再赏赐。于是朱慈煊只能加封他一些虚衔,将他封为太子太师,同时兼任征北大将军。

  该做的事情做完了,朱慈煊这才领着文武官员们送别永历帝。护送永历帝离开的依然有两千精锐士卒,不过,在李定国的调度下,这些精锐最终只会留下五百人。

  这五百人当然是精挑细选的,足以保证永历小朝廷的安危,也顺带可以解决宣罗的供应问题。

  否则的话,近乎两千人的供应可不是个小问题。万一宣罗再负担不起的话,恐怕到时候又会陡然生出一些变数。

  对于这一切,朱由榔什么都没说,他的表情极为平静,比起此前担惊受怕的模样,现在的他显得轻松不少。

  “父皇,此去宣罗一路保重!”

  “儿臣向您保证,必定击溃清军夺回我大明江山,到时候儿臣一定将父皇接回去享受荣华富贵。”

  朱由榔看着朱慈煊一脸认真的模样,不由得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一副倍感欣慰的样子。

  “皇儿,好生去做吧!父皇相信你。”

  临上马车之前,朱由榔最后又提醒了一句,只是这一次他的声音很小,几乎是贴在朱慈煊耳边说的。

  “皇儿切记,李定国等人虽然现在忠心为主,可你也必须防着他。否则即便来日我大明江山重新夺下来,恐怕也有可能不会再姓朱的,你明白吗?”

  朱慈煊没有回答,只是眼神凝重地点了点头。

  他清楚永历帝的嘱托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永历帝为何要给自己加冕,无非是希望自己顺理成章登上帝位,这样继位的正统性便高出许多,李定国与沐天波的拥立之功也就没那么大。

  用人不疑,却也不得不提防,这便是永历帝希望朱慈煊明白的。只不过,如今木已成炊,多说无益,朱由榔也只能点到为止,今后的路只能由朱慈煊自己去走。

  永历帝一行离开的第二日,朱慈煊便与众臣们召开朝会,这也是他登基之后急需做的事情。首先便是确定他的年号,这不仅仅于朱慈煊有着重大意义,于明军而言更是如此。

  军中并不缺少文臣,尤其是朱慈煊又提拔了新的大臣,这些臣子们经过一阵商议之后,便将新的年号给朱慈煊汇报上去。

  “永光?”

  朱慈煊看到年号若有所思。

  “自己的父皇叫永历帝,自己岂不是叫永光帝?”

  并未在年号上过于纠结,便同意了群臣们的提议,于是,待到永历十七年的下半年结束之后,朱慈煊的永光年号便会正式上线。

  与此同时,朱慈煊很清楚的是,在华夏版图的另一处地方,大清的新皇帝康熙也正式上线,如今的康熙可是比他年龄还小的,不过才8岁而已。

  年号定下来,永光小朝廷的下一个任务,便是商讨到底该去哪里!景线始终不是久留之地,依照朱慈煊的想法,便是由云南贵州北上,一路进入蜀地建立根据.地。

  毕竟蜀地易守难攻,若是坚持下去的话,蜀地一旦发展起来便可图谋天下。

  八旗军入关之后可是没少腐化堕落,很快,到了三藩之乱的时候,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沦落到无法击败吴三桂军,甚至要依靠康熙调集关外的八旗军才能勉强支撑。

  如此一来的话,蜀地只要迅速发展起来,到时候此消彼长,明军便会大有作为。

  “以朕的看法,吾等还是进入蜀地。”

  “并非朕畏惧战争,而是吾等需要足够的后勤和粮草支持,显然,在云南的话这件事情不容易办到!没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北伐是很难做到的......”

  朱慈煊表了态,李定国立即站出来支持,他的想法本来就与朱慈煊不谋而合,如今朱慈煊主动提出,实在令李定国感到十分欣慰。

  “臣赞同皇上的看法,愿领大军陪同皇上进入蜀地。”

  李定国都发了话,小朝廷里的其他臣子们自然也没什么说的,都一一赞同了北上进入蜀地的主意。

  然而,就在永光小朝廷确立路线之际,李定国派遣在前方的将士传来消息,清军吴三桂部得知永历帝朱由榔一行被接走之后,如今正派遣三万大军前往景线一带,打算趁此机会围攻景线。

  他们当然还不知道,此时的永历帝已然成了太上皇,新帝朱慈煊才是朝廷的真正领导者。

  不过,于永光小朝廷而言,三万清军前来围剿压力着实不小,如今只有四千兵力的他们又该如何应对?这确实是摆在永光小朝廷面前最大的问题。

  “皇上,清军来势汹汹,不如吾等先行撤退避其锋芒,待到时机成熟再做应对.....”

  “不错,清军人数数倍于己,此时正面交锋实在不算是明智选择.....”

  “撤吧!吾等不如暂退交趾避难,若是能借道交趾的话,或许能回到广西.....”

  群臣们的反应倒是一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不能退,所有人都想的是赶紧撤离。

  朱慈煊瞧见众人这般反应,心中虽然理解,却也颇有些失望。

  “朕以为,不能撤。”

  “此战,吾等应主动出击。”

  此言一出,朱慈煊的话震惊了永光小朝廷的文武官员们,众人皆为朱慈煊的态度感到吃惊,不过多数的臣子们,不仅没有因为朱慈煊的话而赏识他,反而露出一脸担忧的神色,认为新帝过于年幼,此举实在过于天真。

  唯有李定国一人站出来,在众臣都打算劝阻朱慈煊的话,开口厉声一句,“臣也支持皇上的想法,此番清军来势汹汹,吾等绝不能退!”

  “一退再退,退到何时才是个头?吴三桂敢来攻击吾等,吾等便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继续阅读:第二十三章 亲征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明末:开局穿越成永历太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