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
“哈。”
光武城外的校场上,数以万计的士卒排成方阵,正在操练演习,朱慈煊则披甲上阵,与李定国一行站在高处观摩。
此番张煌言亲领一万余大军前来,于永光小朝廷而言可谓是大大补充,在朝廷接收了如此多的兵马之后,接下来如何分配便成了大问题。
“晋王何在?”
朱慈煊突然正色地问出一句。
李定国从文武官员们的队伍中站出来,而后跪地行礼,“臣在。”
“朕决心调拨三千兵马给你,你可愿意?”
朱慈煊此话一出,不仅是朝臣们,连李定国都愣住了。三千兵马虽然也不是特别多,可皇帝的命令一下,这三千兵马皆要归属与李定国部,日后自然也是听从他的调遣。
一旁的张煌言不好直接站出来,只能不断给朱慈煊使眼色,见朱慈煊无动于衷,心中十分担忧。
“皇上此举不妥!”
“李定国兵马已然不少,若继续壮大他的话,万一哪一日他有了不臣之心,朝廷又该如何应对?”
“晋王若是忠心的话,就应该拒绝皇上......”
张煌言心底里着急,却不曾想,下一刻李定国叩首谢恩,“臣谢过吾皇,日后定当为大明万死不辞。”
“平身吧!”
朱慈煊轻笑一声道。
“巩昌王何在?”
“臣在。”
“朕也调拨三千兵马给你。”
白文选的反应与李定国不同,已经成为朱慈煊岳父的他,此时立场已然发生变化。
只犹豫了片刻,便跪地拱手道,“皇上,恕臣无法领命!”
此言一出,李定国一脸惊愕盯着白文选,张煌言和文臣们则是笑意盈盈一副欣慰的模样,朱慈煊面无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怒哀乐。
“巩昌王,你为何要拒绝朕?有话不妨直说。”
朱慈煊问。
“臣.....臣恐怕难当大任......”白文选委婉地开口道。
其实理由在场人都心知肚明,只不过,一旦说出来的话意味可就变了!待白文选说完之后,一旁的李定国反倒是不乐意了,身为武人的他没那么多细腻心思,因而对于白文选的拒绝感到很不理解。
“巩昌王,你我都是大明之臣,为何要拒绝为皇上和大明效力?难不成温柔乡待惯了,而今你也变得贪生怕死?”
李定国的脸上明显有些不太高兴。
若在私下里,白文选当然可以跟李定国解释,然而,文武官员和皇上都在面前,有些话是断然说不得的。
“晋王,不是你想的那般.....”
“不是孤想的这般?那又是为何?巩昌王有话不妨直说,什么时候你也跟文臣们一样变得话里有话了?”
朱慈煊见两人争吵起来,立即出来打圆场,“两位爱卿都别吵了。”
“朕的话还没讲完。”
“巩昌王,你先不要着急拒绝,而今正是用人之际,你的才能朕很清楚。你与晋王便是朕的左膀右臂,于朕而言是缺一不可的。朕将大军分给你们很是放心.....”
“不过,朝廷自有朝廷的制度,有些话朕还得讲清楚......”
见朱慈煊如此认真,两人也都侧耳聆听,其他的文武官员们更是安静下来。朱慈煊则趁着这次机会,将此前谋划过的顺势讲出。
“朕打算为你们各自分出三千兵马,不过,自此之后,军中的高层将领调动必须请示朝廷,军饷与粮草也皆由朝廷统一调度,不仅如此,朕还打算为你们的两支大军改名字,晋王所统属的大军改为武威军,巩昌王所统属的大军改为宣威军......”
朱慈煊的话讲完,李定国与白文选皆是一愣。与此前一样,白文选依然没有任何犹豫,冲着朱慈煊便是叩头一拜,“臣一切皆听皇上指挥。”
李定国反应稍慢一些,片刻之后,他似乎才反应过来这其中的问题。
皇帝的分兵确实给予了两人足够的信任,毕竟朱慈煊不分给他们也没有人会说什么,这一切本就是张煌言带来的。
只是,将后勤粮草全部由朝廷统一调度,以及军中高层将领任免权的归属,这些举措则是为了制衡他们。
于将领而言,财证权和人事权无疑是最主要的。一旦这两样权力被夺走的话,那么将领对于一支军队的掌控便会松懈下来。
李定国的愣神令众人很是紧张,上至皇帝,下至文武官员们,此刻都将目光汇聚在他的身上。
在白文选已经表明态度的情况下,若是李定国拒绝,定然会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的。
“臣一切听从皇上调遣。”
“只不过有一点要求。”
李定国终于表态,当他前一句话说出口的时候,臣子们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等到后一句讲出来,众人刚放下的心都顿时提了起来。
朱慈煊倒没众人这般反应,始终都很是坦然,见李定国开口,便主动询问他,“晋王有什么要求?”
“臣其实没什么要求,只是不希望日后将士们在前方效力,朝廷却出现有人贪墨军饷的事情。此举会令将士们寒心,更会引起军中大乱......”
李定国的担忧正是朱慈煊的担忧。
好在此时的小朝廷经过肃清之后,对于贪墨之事可谓是深恶痛绝,在朱慈煊罢黜且杀掉了部分贪官污吏之后,终于是让朝堂的风气逐渐扭转过来,不似永历帝那时候的浑浊糜烂。
“晋王,朕答应你,不会让儿郎们的鲜血白流。朕与你一样,都不会眼睁睁看着那种蛀虫去欺压我大明将士的......”
分兵之事完成,朱慈煊也将防御的任务安排下去。李定国领着武威军六千兵马驻扎在北侧的关城上,白文选则率领武胜军五千兵马驻防西侧与南侧,这两处有地利优势,因而五千兵马足矣防御。
除此之外,剩下的四千余兵马,朱慈煊则从中挑出三千编练成新军。他为新军也起了一个名字,名曰宣威,作为他直接统领的部队。
至于还剩下的不到两千人马,则将其中的老弱挑出来,由他们成为朝廷的二线守备军,不仅可以承担防御光武城的任务,到了危急时刻,也可作为支援部队加入战斗。
“诸位爱卿,从即日起,希望吾等一同努力。”
“而今朝廷兵马充足,已然到了北伐的时刻。自今日起,半年之内,吾等一定要将大军训练出来,届时,吾等自光武城出发,一路北上夺回吾等失去的城池与土地。”
北伐之事朱慈煊早与李定国等人商议过,此番在众臣们面前说出来,一则是为了鼓励众人,二则是为了释放烟雾弹。待到众臣们退去,朱慈煊又将白文选与李定国叫到一起,私下里将自己的真实意图告知他们。
“晋王,巩昌王,吾等恐怕已经没有半年的时间。”
“三个月。”
“吾等只有三个月。”
“这三个月内,朕希望你们厉兵秣马,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待到三月之后,吾等趁清军不备趁势出击......”
李定国与白文选可谓是期待已久,两人早就等着北伐。当初兵力不够,朝廷也没有足够的财政去支撑,于是北伐之事只能不断耽搁。而今朝廷终于有了足够的本钱与实力,自然能够与清军一战。
此战,于永光小朝廷而言意义重大。
一旦战胜,或许能引得天下震动,使那些还未臣服的百姓们争相前来投奔,只要能打赢,那么永光小朝廷的成长就可以更加迅速。
可若是一旦战败,不仅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恐怕连朱慈煊的皇帝权威都会受到影响。
那时候,不仅百姓们可能不会再对大明朝廷抱有任何希望,甚至极有可能造成永光小朝廷的覆灭。
一日之后,朱慈煊亲领卫队来到城外的一处山谷之中,此处是火器司的秘密营地。张煌言这一次归顺朝廷,可不止是带来了一万余兵马,还有曾经在南京朝廷任职过的工匠们。
当初张煌言从丁继善口中得知朱慈煊重视火器部队后,就特地命人私下里去各处寻找隐姓埋名的工匠,而后更是舍弃颜面从郑经那里死活要来了一些人。
一番操作下来,工匠队伍壮大到了几百人。
一路上哪怕百姓们饿着,张煌言也没亏待这些工匠们,倒是令这些匠人们心生感激,路上没有任何人逃跑,哪怕是安南大军进攻,他们都一路跟随大部队来到光武城。
他们的到来于永光小朝廷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使得朱慈煊的制造司与火器司一下扩大了几倍。
南京工部的工匠技艺水准可是厉害不少,更有人曾在京城的工部任职过。有了他们的加入,燧发枪的制造与研发速度直接成倍提升。
朱慈煊亲领卫队前来,在工匠们山呼万岁之后,命人将一个又一个大箱子从马车上给抬下来。
哗啦。
卫队士卒将大箱子全部打开倒出,片刻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满脸惊讶,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是十五万两白银。”
“从今日起,朕要你们不计人力物力,在三个月内打造出三千把燧发枪。人手不够的话,你们尽管跟朕开口,朕一定满足你们。”
“一旦任务完成,这十五万两白银就全归你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