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司。
驻地的山谷之中,有数以千计的士卒正在此处试射打造出来的新式燧发枪。随着沐忠显一声令下,各营的将士们分批次上阵,对着前方的靶场就是一阵射击。
砰。
砰砰。
燧发枪的枪口不断喷出子弹,靶场上相应位置的木桩也不断倒下。尽管士卒们的精度还稍差一些,可若是大规模作战的话,一旦阵型聚拢间隔更小,那么精准稍差也不算问题。
三月之期已到,工匠们可谓不负众望,凭借没日没夜的赶工,以及人工物力的巨大投入,终于在规定时间里打造出了三千余把燧发枪。
这三千余燧发枪全部经过检验,质量也都达到了朱慈煊要求的标准。
“很好。”
“如此一来,大军用不了多久便能出征。”
朱慈煊心中很是高兴。
这几月时日,他领导的三千宣威军可是没少训练,不仅三段击战法日夜不停练习,方阵及防御配合等阵法都一个不少,甚至连没有燧发枪的情况下,如何应对大军来犯的应急阵法都专门训练过。
而今三千宣威军训练有了成效,也都全部配上燧发枪,这样的队伍终于可以走上北伐之路。
“传令给工匠们,那些银两交由他们处置。不过,严格要求工匠们的作业量才分发,干得多质量好的就多,干得少质量次的就少。”
“若有谁敢从中贪污的话,只要让朕知道,立斩不赦。”
皇帝命令传到工匠们那里,工匠们欢呼不已,为皇帝的金口玉言而高兴,纷纷跪地山呼万岁。
朱慈煊没功夫听这些欢呼声,他将宣威军的安置好以后,便来到永光小朝廷屯田的地方,在此处,特地设立了一处粮仓。其中多是种植出来的新式作物,更有朝廷专门制作的大棚养出来的蔬菜。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从宣罗及那些土司处购买到的粮食。此地距离光武城并不远,因为十分重要,所以有重兵把守,没有皇帝手令,哪怕是朝廷大员们也根本不可能进入此处。
“皇上,臣已将粮仓中的物资清点好了!”
朱慈煊翻身下马,一进囤放粮草的堡垒就看到了丁继善。作为朝廷首辅的他,而今正在负责调集粮草之事。
“光武城的存粮已经够了,支撑百姓们吃上半年不成问题。”
“此处的存粮全部用来支撑大军作战,一年之内,必定不会出现缺粮的问题。”
“臣已经派人分批将粮草运往前线,一旦战事开启,后勤部队便会迅速跟进,保证大军的粮道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见丁继善这样说,朱慈煊很是高兴。他又特地走进粮仓之中,将那些储存起来的土豆与番薯一一拨开翻看,甚至还用袖口把番薯擦干净,放在嘴上咬了一口。
吧唧。
朱慈煊只觉嘴中一阵甘甜可口。
“不错,这东西能放好一段时间,即便出现缺粮的问题,用这东西和粮食一起熬成粥,也绝对能让大军支撑一段时间。”
粮草军械与人马皆无问题,朱慈煊的担忧也顿时减弱一些。
与丁继善一同回到光武城,翌日一早,朱慈煊就召开了永光朝廷的高级私密会议,传召在边关驻守的李定国与白文选入宫,又将丁继善与张煌言及其文安国叫上,一行人在朱慈煊的书房中商议行军之事。
丁继善为内阁首辅,张煌言与文安国亦是内阁成员,两人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则是户部尚书。
这三人与李定国和白文选一样,已经成为了朱慈煊的班底之中最为信赖的臣子。
“诸位,朝廷北伐之事到如今为止,也就你我几人知晓。为免消息外泄,朕希望你们继续守口如瓶,不到大军出征当日,切记不可将消息泄露出去。”
众臣拱手听命。
朱慈煊趁着这个功夫,也将此前特地命人制作的沙盘拿了出来。当这东西出现的时候,李定国与白文选皆是一喜,三位文臣先是愣了一下,而后都跟着惊呼起来。
“这是.....舆图?”
“不止。”
朱慈煊道,“此物名为沙盘。这些山川地势,包括江河湖泊,是朕特地派人绘制的。其中许多地方都是晋王派人去探索过的,朕后来又根据前方传回来的消息,将这些地方的模型制作出来.....”
“有了此物,云南的全貌皆在我们眼中,此去昆明城一战,关乎朝廷未来的兴衰,吾等绝不能出现任何失误。”
有了沙盘的出现,众人对于昆明城路线的附近变得更加熟悉。李定国作为永光小朝廷的武将之首,对于此番前去昆明的行军路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皇上,臣以为此去昆明,吾等当从北侧出发。过玉州,破平马关,只要将这两处清军的据点拔除,吾等便能顺利到达昆明城下。”
“此乃其一。”
“第二条路线的话,则是渡澜沧,西进玉州,从昆明城的南方攻过去。相较于第一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兵马较少。”
“走这条路线的话,优势在于阻挡朝廷大军的兵力不多,可一旦吾等无法将昆明城迅速拿下的话,那么,清军在外围的兵力就会迅速回援,届时,恐怕吾等将会遭遇清军里应外合的夹击。”
“此路较险,臣还是认为第一条路比较好,朝廷大军稳扎稳打,将清军在昆明附近的据点全部拔除。如此一来,后勤辎重也不成问题,待到顺利拿下这些地盘,吾等再与清军打持久战也不是问题。”
李定国一开口,朱慈煊也顺着沙盘看了许久,他没有贸然做出回应,而是询问一旁的臣子们。
“诸位爱卿有何看法?可以讲出来。”
此话一出,先站出来的是白文选,“臣以为晋王选择的路线最为合适,此处确实适合吾等行军,不但避开了一些过于宽阔的平原地带,也能使得清廷的骑兵不再占据优势。”
“从其他路线走的话,一旦遭遇平原作战,吾等的骑兵人数不够,会成为吾等的劣势。”
“你们呢?”
朱慈煊又问张煌言三人。
丁继善与文安国是文臣,对于这等行军路线虽有见解,却也没轻易插嘴。两人比较明智,知道打仗并非他们所擅长的,因此都识趣地闭上了嘴。
“臣以为晋王的谋略不是问题。”
“不过,臣以为,吾等不仅要主动出击,更是设法将清廷引入吾等的埋伏。以地势为险要吸引清军前来,这样的打法可以减少吾等消耗,也可以让清廷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朱慈煊点点头。
“具体的战术事宜到了战场上再讨论吧!朕以为,晋王的路线选择没有问题。如此的话,大军便从这条路走吧!”
“不过。”
朱慈煊顿了一下,“朕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只一路去的话,未必能起到奇兵的效果,朕的宣威军有三千火枪兵,若是绕道东面奇袭的话,或许能打清廷一个措手不及.......”
书房之中的议论可谓是从早到晚,一直等到夜幕降临,众人的讨论才终于结束。尽管还没有完全做出决定,不过,大体上的战略和决策都已经定了下来,甚至连领兵将领的选择都已经大致确定。
“都这么晚了,诸位卿家就别走了,与朕一同用了膳才回去吧!”
朱慈煊道。
众人也十分欢喜,跟着朱慈煊一同去另一处地方进膳去了。等到他们离开之后,护卫皇帝的士卒们也跟着离开。待到书房外面彻底没有了人影,一道黑影才悄然来到书房之中。
她蹑手蹑脚进入书房,将手中火折子拿出,轻轻一吹,火星便闪耀起来。借着这点微弱的灯光,红袖在书房中的沙盘上不断观察,更是将挂在墙上的地图给简单描绘了一番,又将其中标准的地点做了标识。
做完了这些,红袖才离开了朱慈煊的书房。
两日之后,朱慈煊与内阁还有二王终于将所有的决策全部搞定,包括其中带兵人选,及其粮草兵马的部署。
红袖又一次偷偷溜进了书房之中,这一次,她从朱慈煊的御案上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待到将这些东西全部记下之后,红袖才悄然离开这里。
这一晚,子时四刻过后,红袖出现在了光武城的东侧。她来到自己联络城外密探的地点,将此前描绘的地图卷成一团,又附上一张纸条,确认四下无人之后,这才将信鸽给扔了出去。
干完这一切,红袖终于是一脸喜悦。
“只要明廷大败,王爷这一次便能取得胜利!到时候,我也能顺利回到自己家中。”
“这么久未曾见到姐姐,真希望早日见到她。”
红袖武艺不差,悄然从宫门外混了进去,一路畅通无阻,并未发现任何异样。顺利回到自己的闺房中,当她以为此行平安无事,将屋子里的烛火点燃时,却不料,下一刻,朱慈煊领着沐忠显等七八名护卫出现在她的面前。
朱慈煊坐在椅子上一脸轻松,嘴角似乎还带着一丝笑容,看起来很是得意。
“红袖,你终于回来了!”
“消息送出去了吧?朕可是等你很久了!”
听闻皇帝的话,红袖脸色猛地一惊,心中暗道一声不好,“完了,那些消息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