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儿,为父走了,这个皇帝还是让你来坐吧!大明沦落至此,朕亦有一定的责任。或许朕难以扭转颓势,可朕相信你能行,军心民心皇儿全都有了,日后必定能让朝廷夺回失去的土地。”
“政务繁忙,皇儿切勿操劳过甚,朕与你的母后,还有太后皆在宣罗等待你的好消息。若是日后有空了,还记得来看望一下我们......”
永历帝走了,他留下的书信让朱慈煊心中颇感欣慰。这一次本是父子之间的夺权行为,可因为这种以退为进的处置,他与永历帝之间的父子温情尚在,朝廷也没有因此发生任何冲突。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朕知道了。尔等随我一同入城吧!”
朱慈煊对众臣道。
文安国领着臣子们却行礼叩拜,“恭迎吾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皇上,还有一事。”
文安国道。
“何事?”
“丁阁老派人传回消息,他与张煌言正领着数万兵马绕道安南进入景线,或许,要不了几天时间,他们就能顺利到达。”
朱慈煊闻之大喜,“好。立即派人去探查他们到了何处,待他们快到景线的时候,朕要亲自前去迎接。”
“皇上,臣已经派人去了,不过迎接的话便不必了吧!您是君,他们是臣子......”
“不,他们远道而来,若不是忠心朝廷,谁会愿意冒这样的风险?朕应该亲自去迎接他们。”
张煌言即将带人来投奔朝廷的消息很快传出去,百姓们无疑是兴奋的,朝臣们更是欣喜,而今永光小朝廷人数太多,若是有更多的人加入,那么必定会愈发强盛的。
为此,朱慈煊特地命礼部准备相关事宜,自己也不断派人去打听张煌言他们的位置。
不曾想,三日过去之后,张煌言部依然没有出现。按照之前的推测,三日功夫绝对是可以到的,这不仅让朱慈煊等人担忧起来,害怕他们在途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待到第四日清晨时分,光武城南面才终于有消息传来。一名骑兵飞马来报,将消息一路传递到朱慈煊居住的宫殿之中。
“报。”
“皇上,丁阁老派人传来消息,他们在安南的宁武县遭遇安南人的大批袭击,而今正被困守在那里,一时难以脱身。”
朱慈煊此时还未醒来,听闻如此重要的情报,得知张煌言一行被安南人所阻拦之后,气得从床上一跃而起,直接穿上衣袍就朝军营里赶去。
“混蛋!”
“必定是安南人觊觎大军的财帛物资,否则的话以张煌言和丁继善的品性,必定不可能让手下人去骚扰安南。”
“这些家伙在后世是那般上蹿下跳,而今这个时代难道也如此不安分吗?”
李定国与白文选此时一个在北侧驻守,一个在西侧驻守,也并不知道城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朝臣们听闻皇帝准备亲自带兵支援,害怕皇帝出事情,立即赶到军营前拦住皇帝。
“皇上。”
文安国作为如今内阁的二号人物,此时连衣服都没穿好,骑着一匹马就匆匆赶来。见到朱慈煊正在调拨兵将,赶紧上前来阻止他。
“皇上,您可是万金之躯,切不可再以身犯险。”
“要支援张煌言他们的话,派将领们去便足够了!”
朱慈煊却不答应。
“朕乃大明朝的君王,而今张煌言不远千里率部来投奔朝廷,不论怎么说,朕都应该去接回他们。”
“宪之,你来得正好,朕带兵离开以后,城中政务暂且交由你与内阁处理。”
文安国还想劝阻,朱慈煊已经不给他机会,领着调拨的兵马就一路出了营地。经过这一段时日的赶工,现在的羽林军又扩大到了三百人的队伍,这三百人不仅人手一把燧发枪,军中更制造出了便于运输的神威大将军炮。
这种大炮体积更小,炮管更加厚实,威力与射程都有增强。更主要的是,凭借打造出来的双轮战车,带着这东西的话行军速度也可以更快。
朱慈煊不仅调拨了羽林军的全部兵力,更是从城中抽调了一千骑兵精锐,而后一群人浩浩荡荡从城中出发,一路朝着安南的宁武县赶了过去。
安南的宁武县距离景线并不算远,因而,只要打破这最后的通道,朱慈煊就能将张煌言一行给接回来。
与此同时,远在宁武县的张煌言部,正被三万安南大军给围堵起来。张煌言部的人马并不算少,拢共两万多人,可这其中有一万都是老弱妇孺,是将士们的家眷。
“该死的安南人,竟然趁吾等离开之时偷袭吾等家眷。幸好吾等早有防备,否则的话,此番必定是损失惨重......”
宁武县的一处山谷之中,张煌言部一万余将士正据守险要防御安南大军。事出突然,为了掩护更多的家眷撤离,张煌言不惜领兵亲自断后。
幸好,安南地势多山,他们寻了一处山谷地带,扼守住两侧的要道,在击退了几波安南大军的进攻后,总算是暂时稳住局面。
“玄著,你放心吧!方才被围堵之前,我已经命人将此事快马禀告朝廷!一旦朝廷接到消息,皇上定会派人前来营救的。”
“届时,不论是晋王还是巩昌王带兵前来,必定能与吾等一同击溃安南人的。”
丁继善道。
一听李定国会领兵前来,张煌言的担忧顿时少了几分。尽管他与李定国没有一面之缘,可当初他在江浙之地抵抗清军的时候,可是听说过李定国“两厥名王”之事。
连清军都尚且不是李定国的对手,只要他肯带兵前来救援,张煌言相信两万军民定然可以平安脱身。
张煌言虽有些许军事才能,可他在战略上较为厉害,个人武力与骑射箭术也还不错,只不过真正到了战术层面,作为文官的他战绩并不突出,指挥千人的队伍尚且可以,一旦到了万人的规模,战术层面的指挥能力可谓是大大降低。
正是因为如此,在安南大军的围追堵截下,张煌言没有贸然发起进攻。一则对方人数太多,对于地势的熟悉程度也不是他能比的;二则己方有约莫一万的将士家眷们,在家眷们受到偷袭的情况下,军心暂时还没稳定下来,贸然出击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正因为了解自己的能力,张煌言才以静制动,先领着将士们占据险要位置,而后再与安南大军对峙。
山谷下方,安南大军的营地已经驻扎起来,此番他们有备而来,光偷袭张煌言部的兵马就有三万多人,后续若是继续投入兵力的话,恐怕能将这支队伍彻底围堵起来。
张煌言领着手下将领们转悠了一圈,将安南人部署全部瞧在眼里,与将领们讨论了一番,认为想要突破敌军阵地实在是不容易。
尤其是通往景线的西北面,安南人直接来了两万大军挡住去路,若是强行突破的话,一旦无法冲出包围圈,很容易造成队伍被冲散的。
这一万家眷就是大军的死穴。
若将士们总是顾及后方的家眷,那么前面的战事定然容易遭遇溃败。如此一来,安南人只要不断追击家眷们,便能使得明军军心大乱。
这也是张煌言不敢强行带兵突破的主要原因。
否则的话,若只是一万大军,张煌言绝不会有任何犹豫,直接领着这些人与安南人死战。以他对安南人的了解,安南人的战斗力也不过如此,早在成祖时期,安南人就一度被大明暴揍过,更是纳入大明的统治多达二十年。
若不是后来明宣宗朱瞻基考虑到朝廷在安南的赋税太少,可维持的军费几乎是一百多倍,害怕大明陷入两线作战,这才干脆放弃了安南。
实际上,安南这名字的由来,都来自于大唐时的安南都护府。
事情过得很快,张煌言部已被安南军围困了一天一夜。大战时因来不及顾及,导致粮草辎重尽数丢失,这使得物资本就不多的张煌言部彻底没了补给,加之外围的安南大军人数愈发多了起来,导致一时间军心涣散。
张煌言在军中不断视察,自然也发现了这些情况,忧心忡忡的他一时间想不到任何办法,只能期待安南人露出什么破绽,或者,朝廷会派遣李定国前来救援。
焦虑的张煌言可谓是整日叹气,倒是他身旁的丁继善看起来并不着急,虽然没有吃的,却是亲自到营地中安抚那些百姓们,且亲口告诉他们朝廷一定会兵来救援的。
“朝廷真会派兵来吗?”
张煌言不仅有些担忧。
永历朝的那些事情他可是记得清楚,朝中政务混乱不说,马吉翔等人更是卖官鬻爵,使得永历朝廷可谓是乌烟瘴气。而今虽然换了新帝登基,可是在张煌言看来,年轻皇帝不过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又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至于这等派兵救援的事情,以张煌言的判断来看,朝廷每遇这等大事都是十分磨蹭的,恐怕,没有十天半个月大军是根本不可能到的。
这才一天一夜的功夫,怎么可能等到援军前来?
正在张煌言忧心之际,不料,山谷外突然出现了大炮轰鸣的声音,张煌言心中十分惊诧,未等士卒前来禀报,就立即带人赶到高地上去查看。
不巧此时丁继善已经到了这里,见张煌言前来,老家伙欢天喜地冲张煌言喊叫,“玄著,快看,是皇上,皇上带兵来了!”
“皇上?”
张煌言与众将士们一听,皆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可是,他们站在高地上瞧见远处的安南大军阵地上,确实发现了大明皇帝才可能打出的黄色龙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