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播种
桑妮2021-11-10 10:163,105

  姜嬷嬷走了,庄子里一下就安静了。

  黎锦站在屋檐下,没有了如附骨之疽一般的窥视,享受着这种安静,心里一片轻松。

  她有一种,当年考上大学,终于提着东西离开家可以过自己生活的感觉。那时候,她几乎是第一个到宿舍的,还很早很早,南方九月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宿舍里又空又静,她趴在桌上听着走廊空旷的声音,感觉禁锢在她心里、头上几十年的枷锁都没有了。

  她微微笑了一下,转头问影子一样站在身边的秋葵:“你想回京吗?上次我去京城,听说我阿爹阿娘处境已好了许多,如若你想要回京,我想办法,让你回去我阿娘身边。”

  秋葵咣一下跪了下去,低着头:“我答应过娘子,要一直陪着小娘子……小娘子若嫌我多嘴,奴婢再不说了,只求小娘子,能让奴婢留下。”

  黎锦这次没有急着让她起,而是蹲下来,“看着我。”她让她抬起头,平视着她,“秋葵,我并非嫌你多嘴。乡下日子清苦,你若留下,兴许此生就留在此处了,你还小,我是不想耽误你。”

  黎锦已经想好了,她即便是和晋王顺利和离,大概也没可能再嫁人了。没关系,她就在这里好好种田,研究千穗稻、矮种稻,争取让常规稻的产量能达到亩产一千斤,还要循着前人的路,研究研究杂交稻。

  做好研究做同时,她要把这建设成一个桃花源,有大片大片的花田,有成山成海的山葡萄,自给自足,安安逸逸过完这一生。

  她甚至还想好了死后的事,死后她会留下一本书,上面尽是她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再过千年,她的骨头早已经化成了灰,但是师兄他们来到这里,看到她留下的书,或许会疑惑说一句:“这位黎四娘子种田的手法怎么会那么熟悉那么现代化?她是穿越的吧。”

  余愿足矣。

  所以,她的一生,她就想这么过,秋葵却不能,也不必如此。

  秋葵沉默许久,低头叩首:“奴婢不回京,奴婢要陪着娘子。”

  “好吧。”黎锦沉默了一会说,“你不想走,那就不走,我也答应你,不管怎么样,但凡你在我身边一天,我就全护着你,不会再让人随随便便凌辱你,欺负你,更不会一不小心,就被人杖毙了。”

  “奴婢谢谢娘子。”

  “起来吧。”黎锦扶起她,“这里再没有别人,你无须动辄下跪,你可以挺直腰杆,做我身边第一人。”

  直到这时,秋葵神色才有了些激动,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

  黎锦却像是明白她在想什么,补充道:“娃娃也及不上。”

  秋葵略有些羞涩地笑了。

  事实上,黎锦还真没诳秋葵,作为她醒来看到的第一个人,更是作为在王府风波里活下来的唯二两个人,秋葵一直陪着她,从王府来到这里,心理上,黎锦对秋葵,还是有依赖的。

  这也是,她这一世的母亲留给她的人,算是,她唯一的念想了。

  啊不,说到念想,还有这个庄子,这一片田地,都是她留给她的财富。

  她会好好经营的。

  虽然一下少了好些干活的人,但是同样的,也少了十来张吃饭的嘴,把她们的投入和产出一对比,嗯,黎锦觉得,这样也挺好。

  精简,精干嘛。

  只娃娃不觉得好,那姑娘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把她们都气走了,哭唧唧地跑来和黎锦道歉。

  黎锦摸摸她的头:“和你没关系,嬷嬷她们本就不会再此处久留。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就辛苦啦,那么多田和地,在水渠修好前,就我们几个人种啦。”

  当然,这是非农忙的时候,正式农忙像插秧和播种季节到了,黎锦肯定会叫人来帮忙的。

  余下的兵士全力修水渠,黎锦算了一下,大概至多一个月,所有的现有熟田水道都能保持畅通。

  当然了,如果要把黎锦买的荒地也修通……得满打满算,得计划一年。

  没办法,现有工具太差劲了。

  铁制的都少,大多是石制的,少部分是青铜制的,碰到土层软还好,那些土层板结严重的,都只能是铁制的锄头开道,然后挖松一点了,换其他两种工具上。

  所以荒地开荒,黎锦都没打算急着弄,等万掌柜把她要的工具都送来再说。

  话说,这都这么久了,京里怎么就一点消息也没有?

  姜嬷嬷等人回了也没动静。

  是元真使者还没走,或者是,皇帝和万掌柜干脆把她忙忘了?

  如果是前者还好,要是后者……黎锦考虑,自己是不是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找机会再去一趟县城?

  徐知剪和程九好像是很好说话的样子哩。

  不过即便要再去县里,也不能是现在,水稻她已经开始育种了,得等种子发芽播下去再说。

  黎锦一边想着这些,一边收拾了一筐近期收集的厨房素垃圾,提着那一罐蚯蚓去了娃娃家。

  娃娃家里学做水车的人还没走,年后翻修的屋子,就像是打了一层补丁,格外显眼。

  屋里一片忙碌,黎锦没进去,只让娃娃去和她阿爷说了声,然后老爷子挑了一担竹筒出来。

  那些竹筒就是黎锦要的蚯蚓塔。

  老爷子看就她们三个人,眉头一皱:“有点重哩。”

  怕她们拿不动,又亲自帮忙把竹筒送到荒地那边。

  三个女孩,吭哧吭哧开始在黎锦的指导下挖坑。

  虽然才下过雨,但是这一片地荒的太久,除了上面一层还好挖外,底下的土层板结得一锄头下去,就只能破开一点土皮。

  这样的土,黎锦担心蚯蚓能不能钻得动……基于这层担心,后面她再选地就尽量选灌木丛或者草丛茂盛的地方,好歹那些地方土质松软一些,蚯蚓存活也更容易些 。

  砍下来的灌木丛和草皮也不浪费,摊到一边晒干了,烧化后又可以拿来做肥料。

  三人忙活一天,中午饭是庄头娘子叫人送来的——村里的大锅饭虽然取消了,但是黎锦还是请了村里两个家庭条件最困难的妇人帮忙给她做饭,庄头娘子家不是最困难,但是他们一家和娃娃家一样,现在也被请来帮黎锦做事。

  当然,他家劳动力多,分成得的粮食也多些。

  忙了一天,抠抠索索,把一罐子蚯蚓分成二十几筒埋进土里,暂时这边就顾不上了。

  次日黎锦亲自带队,去山上继续给山葡萄堆肥。

  乡下女子干活不稀奇,但黎锦避嫌,没让兵士帮忙,带着的都是娘子军,庄头娘子、娃娃、秋葵、两个帮忙做饭的妇人,后两人到时间了还得回去做饭,所以主力就她们四个。

  四个主力,加两个打酱油的,花了两天时间,就把前些日子姜嬷嬷他们积的肥都用完了。

  而且黎锦亲自做还有一点好,她灵活会变通,肥料不够,就先紧着新扦插的苗,其次是肥力明显就不太好的老苗,至于本身肥力不错,长势也很好的山葡萄,就继续自生自灭啦。

  山葡萄肥堆完,水稻种子也育好了。

  黎锦第一次在这时代采用新式的育种方法,工具也十分简陋,自己随便缝的一个布袋子用来浸种,给种子消毒的药水也没有,就晒了两天当是消毒,所以浸种前,她都做好种子发芽率不高的准备了。

  谁知道浸种六天打开袋子一看,芽口整齐、饱满,出芽率竟有90%以上。

  这样一来,她准备的种子就有点多,而且秧田都要多准备一些。

  黎锦准备的秧田就在她住的房子旁边,庄头帮她把地犁好后,还按她说的,将田里的泥堆成箱式的。

  现在看她连播种的方法都与常人不同,村里但凡有闲的妇人,都跑来看。

  男人就没来凑热闹了,他们不好意思,毕竟黎锦亲自下田呐,裙摆撩起,裤腿挽上一截,露出白生生的小腿,男人们惟恐多看一眼就是冒犯,都远远避开了她这一块田。

  所以撒种那天,她田里围了一圈妇人。

  待在一起久了,黎锦又事事亲力亲为,全无架子,村里人对她也没那么敬畏,这时叽叽喳喳问:“娘子,你这谷种,为什么要发芽了再种啊?”

  “看芽口发得很好,娘子是怎么发的?”

  “娘子,这些田里的泥为什么要堆成这样啊?”

  “种子撒下去,为什么还要盖一层薄纱布?”

  “那是布啊,那么好那么细白的纱布,都是贵人才用得起的……好浪费哩!那些布都能换好几斗粮食了!”

  她们就好像有一万个为什么一样。

  黎锦很好脾气地答了:“发芽了再撒种育秧,能保证出芽率,而且,集中育秧,种子撒下去后盖一层薄纱布,能有效保温抗暖,保证秧苗不会因为倒春寒冻死或冻坏;田里泥土堆成这样,能有效聚集肥力,间出路径,也是方便秧苗的田间管理……”

  至于用那么好的布盖苗太浪费,黎锦也不想啊,这不没有尼龙么,她就只能奢侈一回了。

  话说这些布还都是皇帝赏给她的呢,如果知道她拿来做这用途,不知道皇帝陛下会不会跳脚。

  可能世上还是有一点心灵感应,白日撒稻种黎锦才想到皇帝,皇帝就派人来了。

  这一回,竟是万掌柜亲自带队。

继续阅读:第九十章 故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王爷,王妃又在搞事业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