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没有听懂黎锦话里的深意,但是万掌柜和姜嬷嬷两个人精子,几乎是黎锦话一落音,他们就明白了她话里的用意。
这位王妃娘娘哪里是要送她阿娘一张贵宾卡,她是要提升她阿娘在府里的地位吧!
想想啊,如果真按黎锦说的,一府一卡,这个贵宾卡发了这一次后不会随便再发出去,那……这卡得多贵重?
更别提随卡附赠的那些条件。
可以说,聚味楼生意越好,在京中上流社会影响越大,只限本人或本人带队使用的这张卡片就越加显得意义非凡。
姜嬷嬷是不会对这些事发表意见的,而万掌柜,显然对黎锦十分欣赏,察觉她的用意后,他立即就同意了,甚至还问:“其他的卡也需要限定仅本人或本人带人来使用吗?”
“不用。”黎锦也并不掩饰她的用意,“仅此卡。还有,送卡过去的人,不要用我的名义,只说,是‘谢谢黎二郎君无私赠鸭之义,食其娘子一鸭,回赠其娘子一卡’。”
姜嬷嬷不大理解她这话的意思,秋葵却想到房里那只被黎锦珍藏的烤鸭,若有所悟。
黎锦继续又说:“到时若有人再要打听赠卡人信息,你就说,回赠此卡者乃是赠送了聚味楼酿酒配方的人。”
“赠送?”万掌柜惊了一下。
黎锦颔首:“没错,我打算把酿酒的配方送给聚味楼。万掌柜可想想,身边有谁适合来学,人选挑好了,年前我打算回庄去,庄里还有两坛未酿的神仙酒酿,正好,让他们随我回去酿成带回来。”
黎锦教了做菜,酿酒之法却提也未提,万掌柜还当她要把此法握在自己手中——有此配方在手,只要每年能为陛下酿得源源不断的美酒,晋王妃,就没有人能动得了。
至少,此新的酿酒法被人破解前,没有人能动得了她。
现在突然说要交出来……万掌柜都不禁想要提点她:“此法珍贵,娘娘可以暂时不用交出来的。”
有日进斗金的聚味楼,已经足可以换得那一张贵宾卡了。
黎锦摇摇头:“我之志,不在酿酒。而且,我曾在菩萨面前许过愿,要效仿农神,亲自耕耘所得,晋王不归,我必不回。如今离过年也没多久了,年后即要开始准备春耕,再不回,就赶不及了。”
万掌柜&姜嬷嬷&秋葵:……
他们谁也没想到,黎锦还真就特么要回去种田。
在菩萨面前发愿什么的,不是随便说说么?
姜嬷嬷本被皇后有所洗脑了的,这下又开始怀疑,黎锦是真的得菩萨指点了。
万掌柜也怀疑这事可能是真的,不然哪个傻子立此大功后还主动回去那么个偏僻的小荒庄子啊?
黎锦并不管他们怎么想,帮自己母亲要了张贵宾卡后就准备回庄子上。
她按现代打工狗的流程向大老板书面请示,理由充分得很,一,要把余下的酒酿出来,二,要回去准备春耕还愿。
至于什么马上要过年要正旦大朝贺身为晋王妃她怎么能缺席,那就不是她考虑的问题。
得看皇帝是觉得酿酒赚钱重要还是正旦大朝贺更重要。
皇帝压了两天,最终还是觉得让黎锦带人去把酒酿出来赚钱更重要,允了她回庄。
有这两天,梨锦看到万掌柜做出来的所谓贵宾卡样品,也再次见识到了古代手工艺的精湛。
样品铜片呈鸭羽形,棱角修得非常圆润,铜片正反面都有暗色的花纹,正面雕着聚味楼三字,背面刻的是持卡人府邸/或者持卡人名字。
简单、漂亮、大方,还特别有厚重感,秒杀现代所有的贵宾卡。
万掌柜还说取鸭羽形状是因为聚味楼主打是烤鸭,另一个,这样的设计也比方形的不易割伤人……
黎锦听完,默默在心里替皇帝夸了他一声:这皇帝能得找到万掌柜这样一个人才,真正是洪福齐天。
她有些怀疑万掌柜不去当官的原因,凭他的才华,给皇帝掌户部,至不济,帮整个帝国管管财政还是很可以的吧?
偏就在民间做做小生意,也不知这些人是何用意。
当然,这也轮不到黎锦操心。
她的任务已圆满完成。
只她的任务完成,姜嬷嬷的还没有呀,她还念着皇后的那个“污名化”大计,等着黎锦走前去见程九她好实施计划呢。结果黎锦去了城外制衣坊,将制衣坊的管理交给最开始跟着她学制衣的绣娘,也去了君山寺还愿,还又去了书店找书……就是没再见过程九。
程九……程九那家伙也不争气,混了两天聚味楼,第三天开始预约了他还要来,被司空夫人和太常夫人联手捉回去,短期内据说是出不来了。
黎锦回庄,想要这两人有点什么,更没戏。
姜嬷嬷心情复杂地进宫去复命,皇后怀疑她是不是走漏了消息或都露了什么形迹,不然“怎么突然要回庄?”
黎锦虽然没有住回王府,但是在聚味楼后面住着,要什么有什么,不比又荒又偏什么都没有的庄上强?
姜嬷嬷委屈:“聚味楼开业忙乱,奴婢一直帮万掌柜掌着后方,和王妃见面都少,又怎么会露出行迹坏了娘娘大事?”
把黎锦坚持回庄酿酒和种田的事都说了。
“她竟把酿酒法子也舍了?”皇后惊了一下。
“是。王妃说她志不在酿酒。”
志不在酿酒,那志在哪,种地吗?皇后一点也不信。
但是酿酒能带来的收益太大了,这么大的收益她说放弃就放弃,要说没图谋,更让人不信了。
于是皇后改了主意,让姜嬷嬷跟她一起去庄上,“我看她所图甚大,阿姜你要好好盯着她,晋王回来前,不要松懈。”
姜嬷嬷只得领命,她本想着能留在京城呢,这一去,总感觉短期内回不来了……
唉。
姜嬷嬷一路愁云惨淡地出了宫,到了宫外才想起,擦,光顾着交任务,晋王妃替她母亲要了张聚味楼贵宾卡的事忘记说了。
这事……应该也不重要吧?
因为这一去短时间回不来,黎锦有许多事要交待,等真正回去的时候,都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
离正旦大朝贺也就三天了。
黎锦走前一天,按照皇帝的剧本回了晋王府,穿回晋王妃的衣裳去皇宫辞行,当然,对外的理由是皇后有恙,她身为儿媳要进宫请安。
然后所有后宫的人都“见证”了晋王妃的彻底失势,“因殿前失仪”,她被帝后勒令禁足,“无召不得私自出府”。
至于怎么失仪的?嗯,当时一同见证的太子妃说是,黎锦想表现,接了宫女手里的药碗想替远征在外的晋王尽孝。
喂皇后药的时候不知怎么手一抖,一碗药全洒到了皇后身上,惹得帝后同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