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涣真让孔有德的仇字营率先登陆,就是担心船队的行踪被发现,敌人在岸上严阵以待。而孔有德是个胆大心细、打起仗来不要命的浑人,让他第一个带队登陆冲破敌阵再合适不过了。
结果,想象中严阵以待的敌人并没有出现,望海堡的守军们现在甚至还处于不知所谓的状态。堡门如同平日里一般大开着。
吕涣真的命令是,仇字营先肃清港口,全军靠港有序下船后,再利用优势兵力包围望海堡。可是孔有德一上岸后,看见堡门竟然如平日里一般大开,不禁笑出了声。
东江军的新兵门平日里训练得最多的就是阵型与战术,上岸杀死了港口的几个兵丁后,仇字营军士们自发聚拢在了一起结成了枪阵,打算固守。
“不用结阵,都散开!散开!”孔有德大声命令道,“长枪全部丢掉!鸟铳都背到背上去!抽出腰刀来,跟我冲进堡里肉搏!”
命令一下,不少军士都看着孔有德一愣。从新兵营开始,东江军强调的就是,步兵在野战中,保持阵型尤为重要,一旦阵型散乱,就离溃败不远了。此时孔有德竟然叫他们拆散阵型,手拿短刀冲锋,这对这些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说罢,孔有德便毫不犹豫地带头朝着望海堡大门冲去。望海堡里有多少敌人、敌人战力如何、敌人披甲率大概几成、堡里是否有埋伏……这些问题孔有德一概不知,但是他的想法和吕涣真一样:出其不意就是最好的武器,战斗的胜负往往就是看谁先打出那致命的一击。
一看主将带头冲了上去,军士们也不再犹豫了,刀盾兵们拔腿就冲。长枪手们也都扔了长枪抽出短刀来,鸟铳手们要么扔了鸟铳,要么将鸟铳背到了背上,也一窝蜂地向着堡门冲杀而来。
“冲啊!”“杀——”
震天的喊杀声响起,望海堡里几个昏昏欲睡的守门兵丁这才被惊醒,只看见海边的薄雾里冲过来了几百个披甲大汉,个个手上都举着明晃晃的刀子。
“操!官军来了!快关门!”守门兵丁们声嘶力竭地大叫道。
报警的梆子声这才急促地响了起来,守军们根本来不及披甲,有的甚至都来不及穿衣服,就赶紧跳起来去找兵器。几个守门的兵丁使出吃奶的劲推着两扇厚重的堡门,试图将敌人挡在门外。
就在大门即将关闭之际,孔有德已经杀到,他扔掉骨朵与盾牌,一双臂膀死死抵住堡门,一下就止住了那堡门要关上的势头。
“快拿根长枪来!。”一个守门兵丁大叫到,“捅死这人!”
一根长枪很快就递到了那守门兵丁的手里,他瞄着两扇门之间的空隙,对着孔有德的胸口狠命一刺。岂料这孔有德也不是个无脑的莽夫,他穿了两层铠甲保命,那杆长枪连第一层铠甲都没有刺透。孔有德大吼一声,胸口顶着那长枪,竟又将那两扇门推回去好几寸。
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后面的仇字营军士已经杀到了,众人一齐用力,势不可挡,望海堡的大门“咣当”一声被推得撞到了两侧的墙壁上,守门兵丁门作鸟兽散,甚至有个倒霉的还被厚重的大门一下拍死在了墙壁上。仇字营军士们如潮水般涌入了望海堡。
“给我杀!”孔有德大声下令道,“敢动手反抗的,格杀勿论!”
堡内守军一共只有三百多人,且大部分没有时间穿甲。仇字营这么直愣愣地冲了进来,早就把他们吓得魂都没有了,在堡里四散而逃,只有那备御养的几十个家丁还有些战斗力,还试图负隅顽抗。
这几十个家丁都是原辽军老兵,论武艺在东江军这些新兵之上。然而东江军人人穿甲,仇字营军士们硬是顶着这些家丁们的刀子,将敢于反抗的家丁们尽数杀了个干净,俘虏了备御。一看官长被擒,望海堡守军终于没一个敢反抗的了,只能乖乖投降。其速度之快,以至于有好几个第一次上战场、杀红了眼的新兵甚至收不住刀,又砍死了好几个才被几个管队和把总制止。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在孔有德带头猛冲猛打之下,战斗结束的十分迅速和干净。望海堡守军被杀四十八人,其余全部被俘,而仇字营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人轻伤罢了。等到吕涣真带着东江军大部登陆后,仇字营甚至已经将战场打扫完毕了,军士们在望海堡上欢呼着挂起了大明的旗帜。
“吕小娘子,咱们仇字营的弟兄对得起军饷,对得起百姓们的期待。”孔有德颇为得意地对吕涣真说道,“我们刚刚点过了,此战首级四十八颗,俘虏二百七十三个。”
孔有德是个矿工出身,初战便打了个胜仗,自然是兴高采烈。然而辽军出身的尚学礼和耿仲明却意味深长地看了看孔有德,又看了看吕涣真。孔有德领到的命令是当先登陆、清理港口的威胁,并没有叫他擅自行动攻克望海堡。若是换作在辽军当中,这样的举动不但没有功劳,反而可能获罪。
可是吕涣真却十分欣赏孔有德这样的作战方式,这也是她安排仇字营打头阵的原因。孔有德并不会思考攻克望海堡是不是命令的内容,他只知道仇字营清除港口威胁是为了大部队的登陆,而大部队登陆的目的是利用优势兵力围攻望海堡。因此当他发现望海堡空虚时,便毫不犹豫地下令直捣黄龙了。
这一举动,大大减少了东江军潜在的伤亡。若不是望海堡被孔有德一鼓而下,等东江军大部登陆,望海堡的守军恐怕已经整装齐备地在堡墙上严阵以待了。缺乏攻坚重武器的东江军就算再甲胄精良、再训练有素,打这种攻坚战肯定也会有伤亡的。
“孔有德,你们仇字营打得好!”吕涣真毫不保留地夸赞道,“干净利落,手段直接!孔有德,你整理一下,将营中有功将士的姓名报上来,战后一并叙功!”
吕涣真的这一番话,听得尚学礼和耿仲明面面相觑。二人还没有回过神来,吕涣真便继续说道:“你们其他人也须明白,咱们在战斗中,每个人的职责是什么。我所下的命令,是要求你们实现的目标,不是让你们自束手脚的。”
“战场情势千变万化,我坐镇中军,命令下到你们那里时,战场态势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了。你们作为前线指挥,只需根据自己对战场情况的判断,完成命令即可。至于你们是用什么手段完成的,只要合理,我不做限制。”
这番话,算是了了东江军中不少军官的心病。其实在出征前,吕涣真就说过前线指挥官不必束手束脚,可以灵活地完成命令。如今亲眼见到孔有德立下军功,军中的不少人都摩拳擦掌,也打算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展身手了。
此战,仇字营斩获了首级四十八颗。但其实东江军的军功制度并不是按照人头来算,而是有杀敌、陷阵、不退、先登、夺旗、斩将等名目的军功。在东江镇内部,首级的数量并不是评判军功的唯一标准。杀敌固然重要,可是完成战术目标更加重要。
大明军事系统中的首级计功制度,实际上是由于文官不懂军事而设立的。由于明廷负责核验军功的都是不懂军事的文官,因此他们无法判定上报军功的真伪,只能采取计算人头这个最简单直观的方式判断。
首级计功,导致了明军在战斗中存在严重的哄抢人头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战场优势局面下影响不大,可若是在均势甚至劣势的情况下,明军的这个习惯将导致战术混乱,并产生十分严重的后国。戚继光、李如松等明军将领都抱怨过首级计功的弊端。
因此,在东江军中,军士们的军功并不是按照单纯的首级数量来计算的,有吕涣真亲自把关,能够保证军士们的军功能够得到相对公平的核验。而首级则只是在战后统一首级起来,以备日后向朝廷报功,为东江镇争取更多资源罢了。
“走,带我渐渐俘虏。”吕涣真对孔有德说道,“我要问问望海堡附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