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九 痊愈
欣悦家的2025-07-28 17:532,404

  吕涣真领着毕懋康又来到了前厅,引见给了马祥麟后,又叫人重新上了茶水。

  “那杆自生火铳,乃是用吕总兵的表字命名的,叫做金屏铳。”毕懋康呷了一口茶说道,“吕总兵的这个表字取得好啊,金屏金屏,屏挡金人,果然人如其字。”

  “毕大人实在过奖了。那自生火铳,不用火绳即可击发,甚是好用。只是,在下让岛中工匠瞧了瞧。说是造价不菲,难以大量生产。对此,毕大人可有什么法子?”

  “难啊。”毕懋康也摇头道,“这些日子,在下也曾苦苦探寻过将这自生火铳的造价降下去的法子,然而并无进展。寻常火铳,药池都用铜制成,而这自生火铳,需要击打燧石发火,这机括非用精铁制成不可。”

  “如此一来,一杆自生火铳的造价是一杆鸟铳的四五倍了。”吕涣真叹气道。

  一旁的马祥麟则是听二人的对话听得云里雾里的。他本就对火器不很了解,也很少使用,更遑论这些技术细节了。他只是惊讶于吕涣真在东江镇的成长竟如此之大,还认识了这不知什么来头的毕大人。

  吕涣真和毕懋康二人从自生火铳的技术细节,聊到了火炮的铸造工艺,再到操作方式等等。马祥麟很想插上一两句话,可是他却全然不懂这二人在说什么。只能在二人说话的间隙,尴尬地发问道:“请问毕大人,是如何结识拙荆的?”

  “在下与礼部的徐光启徐大人,素来交好。”毕懋康回答道,“当初川军入辽,驻扎在通州时,徐大人曾去通州劳军,结识了吕总兵。他回京城后向在下提起,川军中有一员女将,对火器的见解颇有独到之处。

  实不相瞒,这自生火铳,正是在下根据吕总兵的想法,制作出来的。因此,在下早就想与吕总兵一见了。”

  “原来如此。”

  毕懋康又逗留了一个多时辰后,方才离开。能与这位明末的火器专家交流这么久,吕涣真很是欣喜。而马祥麟,却是肉眼可见的有些失落。

  于是后面一整个下午,吕涣真都在房内提笔奋笔疾书,将毕懋康对火器改良的一些见解记录下来,以防自己忘记。直到晚饭时,才察觉到马祥麟的情绪有些不对。

  “祥麟,你怎的闷闷不乐的?”吕涣真放下筷子,用着安抚的语气开口问道,“是因为我只顾着和毕大人说话,冷落了你?”

  马祥麟摇了摇头:“倒不是因为这个。你能结识毕大人这种饱学之士,我自是欣喜。我只是觉得,你我二人援辽三年了,你不但将个东江军练得龙精虎猛,还学了这么多火器的学问。而我......唉,寸功未立,原地踏步。

  今天上午你与毕大人讨论火器时,我竟是一句话也插不上,为将者实在不应如此!我实在是痛恨自己学识浅薄!”

  吕涣真很想安慰这个明朝少年:毕竟我学的东西比你要领先四个世纪呀。但是她当然没有说出口。

  “人各有所长,岂是勉强得来的。”吕涣真笑道,“论冲锋陷阵,我可就远不如你。死在你刀下的鞑子可比我所杀的多多了。”

  “空有一身勇力罢了,冲阵厮杀之人就是再厉害,也不过是四五人之敌;运筹帷幄若是得当,可就是万人敌了。”说罢,马祥麟抬头看了一眼吕涣真,长叹一声,“唉,项羽再厉害,终究敌不过刘邦啊。”

  “哟,小马超的称号已经满足不了你了?都开始以楚霸王自居了,真是好生脸厚!”

  吕涣真的这句玩笑话成功转移了话题,二人在桌上拌起了嘴,唇枪舌剑几句后,马祥麟脸上总算重新绽开了笑容。

  ......

  在登莱又修养了三日后,吕涣真的病已然痊愈,终于可以穿戴整齐,前去巡抚衙门拜见袁可立了。

  作为吕涣真的顶头上司,袁可立对东江镇的援助力度极大。可以说若是没有登莱的物资,便没有东江镇的今天。吕涣真于情于理,都得好好感谢这位鞠躬尽瘁的大明老臣。

  一直以来,袁可立在吕涣真的心目中,都是一副高大伟岸的形象,可是当她亲眼看到袁可立时,才知道他也不过是个白发苍苍、形销骨立的老头。那一身庄严的官府挂在袁可立的身上显得松松垮垮,可见其身材之干瘪。

  实话说,袁可立若是换上一见现代的白背心,就和夏天小区里乘凉下象棋的大爷没有任何区别。然而他就是用这样瘦弱的身躯,担起了大明整个辽东海域的海防。东江镇所有存活的百姓,都有他一份功劳。

  看见袁可立的模样后,吕涣真眼眶一酸,心悦诚服地纳头便拜,这既是下属见上官的礼节,也是吕涣真对这位上司由衷的感谢。

  “卑职吕涣真.....参见袁部堂!”

  “涣真!”袁可立出人意料地直呼吕涣真的名字,“快快起身来,你大病初愈,礼数不必如此周全!”

  袁可立抓住吕涣真的袖子想要拉她起来时,吕涣真能感觉到他手上的力气非常小,只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想到这样一位老人每日的操劳,吕涣真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袁可立曾是内阁成员,站到过这个帝国的权力中心,然而对吕涣真,他却没有一点架子,仿佛是个爷爷在和孙女谈心一般。

  “涣真,身体痊愈了?”

  “托袁部堂的福,已经全都好了。”

  “好了就行,还须好好保养,别落下了病根儿。”袁可立微笑地说道,“再在登莱养上一阵子吧,否则海上风大,仔细又吹得复发了。”

  “袁部堂美意,卑职心领了。只是那长生岛上,还有八九万难民等着转运回东江镇呢,卑职还得赶紧操持此事。”

  从私事说到公事,袁可立的表情也开始认真了起来:“长山岛有八九万难民,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你打算怎样运回东江岛?除此之外,东江岛不过只是一小岛,再来个八九万难民......恐怕承载不了吧?”

  “袁部堂,卑职以为,不必都运回东江岛。”吕涣真答道,“从旅顺到东江岛之间的辽海上,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岛屿,日后,卑职打算在这些岛上驻军守卫。而这些难民们,则可以安置在这些岛屿上或屯田或捕鱼,也可部分供应驻军消耗。除此之外......还可以向朝鲜要地。”

  袁可立点点头:“在辽海诸岛驻军,老夫也正有此意,只是向朝鲜要地你可得小心,朝鲜虽说是大明藩属,可实际上内部也不乏倒向伪金的声音。你可要多加小心,一旦朝鲜倒向伪金,咱们这东江镇可就是朝鲜纳的投名状。”

  “袁部堂,卑职会便宜行事的。朝廷当初设立东江镇,有一项职责便是要监视朝鲜动向的。一旦朝鲜有异动,卑职会先下手为强。”

  “好,就是要如此。”

  二人又商谈了一会儿难民转运事宜的细节。等到大部分都一敲定后,吕涣真掏出一本册子,递给了袁可立。

  “涣真,这是?”

  “这是卑职对于东江镇今后诸多事宜的规划。”吕涣真答道,“还请袁部堂过目。”

继续阅读:二百二十 重开通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万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