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室内放着诸位圣人的石像,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坐在高台之上,一脸殷切,似乎已经等候多时。
此人便是普惠真人。
本来普惠真人已经多次邀请王不仕前来拜访了,但是王不仕却不理。
为了表示诚意,普惠真人还特意去了一次王府,结果人家说少爷不在家,一直在屯田司。
行,那贫道就去屯田司等。
结果,屯田司的人也说了,司主忙碌,除了二公子苏永宁,没空见其他客人。
于是普惠真人便灰溜溜地回来了。
他本以为自己是没有机缘了,也不再强求,想着专心回来研究经注。
可是这越研究,越觉得深不可测,越是想见一下这个绝世……少年!
故此才找了老祖宗,又耗费心机,才请来了王不仕。
此次见到王不仕,普惠真人却有些失望。
这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修道之人啊,一身金银翡翠,哪像是有道心的人?
“清净无为,何解?”普惠真人试探道。
王不仕一愣,随后大大咧咧摆手:“不知道。”
普惠真人也是一愣:“那道友可研习过道门真经?”
“没有!”王不仕如实回答。
普惠真人轻轻皱眉,不知道,没研究,那经注你是怎么写出来的?
可是转念一想,又笑了。
什么都知道,却又什么都不知道。
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说。
这不就是清净无为么?
于是,一脸欣喜:“道友深藏不露,真是高人也!”
王不仕眼角抽了一下,真特么也行?
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
普惠真人笑眯眯地看着王不仕,不禁感慨。
如今,这小道友都说了自己不曾涉猎道学,更不知道什么是清静无为,这不就正好应了那句,无所为而无所不为么?
可见小道友已经到了自然的境界了。
于是也不好再纠缠道学。
“道友那本经注何处而来?”
他仔细地盯着王不仕,眼神火热,观察着王不仕的表情变化。
王不仕想了想笑道:“突然就想到了。”
这经注他是抄来的没错,可是那原作者这个世界并没有啊!
他若是说别人教的,日后便会再有那人是谁的话题。
一个接一个,源源不断。
倒是普惠真人,两眼放光,呼吸急促:“真是凭空想到的?这太奇怪了!”
“道友,实不相瞒,贫道一直以为,此经见识远在其他诸道之上,写经之人当是隐士高人,可是道友实在是太年轻了!”
王不仕听出来了,这是试探。
这牛鼻子是在试探他啊!
为了避免纠缠,王不仕想了想,脑海中一抹灵光闪过。
“其实,这也不全是我的功劳,不久前我是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寻到我,非要收我为徒。我自然是不会同意的,所以就走了。”
“也就是从此开始,我总是会想到一些奇怪的东西,就写下来了。”
“那老者长何模样?”普惠真人好奇问道。
“白胡子,穿着一身白色的道袍……”王不仕按照脑海中太上老君的模样开始编了起来。
那普惠真人却听得如痴如醉,这好似圣人啊!
圣人收徒,入世传道,岂不是说这孩子天生的圣贤么!
苍天啊!
普惠真人激动万分,从高台跑下,围着王不仕转了两圈,不断地审视着这个年轻人。
“没错了,你不懂道法,却能描出圣人模样,而且活灵活现,想必是见过了!”
“真经本就是圣人所著,圣人又在梦里收你为徒,想来便是灵根极佳没能有此顿悟也是正常。”
“说来惭愧,贫道学道几十载,至今一无所获,道友……”
王不仕看着面前如同痴汉一般的老道,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这牛鼻子不会对我做些什么吧?
看王不仕不说话,普惠真人再次叹气。
“当初,贫道奉天师道旨前来秦国发展道门教义,最终托老祖宗福分在苏北立观。青云观自此香火鼎盛,道友有此机缘何不也入道门,一同修行。若是不弃,贫道愿引道友为尊。”
普惠真人是一个老实人,他对王不仕的身份竟然没有一点怀疑。
毕竟,这本经注实在是太深奥,太完美了!
他能感受到这是一部惊为天人之作。
王不仕闻声赶紧摇头,浑身都不自在。
我还小啊,让我出家当道士,这怎么行?
于是赶紧拒绝:“不可,我们王家还指望我传续香火,断然不行!”
“咱们这一支可以结婚生子。”
“我年纪轻轻也得吃肉啊,长身体很重要的。”
“咱们没有忌口。”
“不得了,我还要登朝入仕为百姓谋福音……”
王不仕连连拒绝。
且不说有没有忌讳,仅仅是这个道士的名字他就觉得不喜。
就像不喜自己成为和尚一样。
普惠真人看王不仕拒绝的意愿强烈无比,也不想强求,只能苦笑:“或许小道友尘缘未了吧。”
“不过,若是道友不嫌弃的话,我们可入同门,我占你个便宜,称你一声师弟如何?”
“随便随便!”王不仕摆了摆手,心里有些慌乱,总觉得这牛鼻子有些逼良为娼的意思,“那什么,我屯田司还有事做,先走了!”
说罢,王不仕大步离开,只留下普惠真人一个人在这里发呆,心中凄凉。
道室外,陈子瑜等人正在外面等着。
看到王不仕火急火燎地出来赶紧迎了上去,一个个脸色不平。
倒是将臣又不知去了何处。
“先生,这青云观实在是太欺负人了,方才我们听闻这里斋饭不错,想去讨些斋饭,结果他们却要每个人十两香火钱。”
“子谦兄气不过,便多了句嘴,结果我等都被那群道士骂了一通。”
王不仕微微一愣,只是离开片刻,竟还有这事儿?
只不过现在他不愿计较这个,毕竟身后还有一个更牛逼的牛鼻子盯着呢,万一抓去做道士可就惨了。
于是摆了摆手:“只是骂一两句,人不会死,下山!”
说罢,一帮人又风风火火地往山下去了。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王不仕便觉得饿了,寻了个茶摊坐下,要了一些吃食。
正吃着,一位客人絮叨起来:“这天气越来越差劲了,已经一个月没雨了,今年的收成又要减产,真是难啊!”
主家听罢,跟着叹气:“是啊,已经这样了青云观的道爷也不可能开恩减租,再这么下去,人都要饿死了。”
“数千庄户啊,这得多少人家遭罪,这青云观的道爷无德啊!”
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吐槽青云观。
王不仕在一旁听着,突然一道精光在脑中闪过。
数千庄户,这得多少地啊!
如今不正是缺地的时候么?
于是轻轻一笑,站起身来:“店家,这青云观不是修道之人么,哪来这么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