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西面的房间由阮进文和李正行两人住。
东厢两间房,姚易年一人一间,章明石和阮家兴两人住一间。
姚易年这人可能觉得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连意思意思推辞一下都没有,就跟着一起来了小院。
姚易年:我这叫会审时度势。
科考,多重要。
有陆先生指点学问,进文兄一家也待人真诚。这一路上,衣食住行面面面俱到。住这里,比自己一个人住外面稳妥多了。
阮梨和江小月住一间西厢房,隔壁就是厨房。
厨房不小,里面有两口灶,锅碗、水缸、调料等一应俱全,阮梨很是满意。
把自家的小铁锅、木炭等搬到厨房,一一摆放整齐。
章明石和阮家兴出去熟悉环境,回来时就背了两捆柴禾回来。
这两人不仅摸清了菜市场所在,还去贡院外面绕了一圈,虽然没看到具体的考场是什么样的,倒是把贡院的门是朝哪个方向开的给摸清了。
已验证,贡院确实离小院不远。
“明天早上,我带你们去买菜。”章明石把柴禾放到厨房屋檐下。这会儿菜市早就散了,里面没什么东西可买。
“行啊。”人生地不熟的,有个男的跟着,阮梨也觉得安全。
阮家兴一回来就直奔陆先生的房间。
不能在学问上给先生挣脸,他只能另辟蹊径,把先生伺候好,也不枉师徒一场。
陆先生和三个考生在堂屋说话。
阮家兴给陆先生添上热茶。
因为赵通判下衙要过来,陆先生就没有外出。
小厮走前说了,晚上赵通判要给他们接风洗尘,阮梨就不忙着准备饭菜。
果然,赵通判的马车踏着夕阳而来,他定的席面随后也到。
故友相见,分外激动。
“赵大人”陆先生拱手,难得开起玩笑。
“陆兄”
赵通判身着六品官服,中等身材,微微发福,留着短须。
虽是同窗,但看着比陆先生沧桑,至少大个七八岁。
“什么赵大人?跟我生分我可就生气了。遥想当年,咱们五兄弟,一起寒窗苦读,意气风发……”赵通判拍了一下陆先生的胳膊,说着说着眼睛微红。
“辛好,你我二人还在。”
许是想起从前,陆先生也是感慨颇多。
两人聊得火热。
“先生,该用晚饭了。”
阮家兴不得不打断两人。
“瞧我这记性,一看到你高兴,就什么都忘了。我在醉仙楼定的席面,陆兄不要嫌弃。”
赵通判是个实在人,很是看中和陆先生之间的情谊。
他接到陆先生的书信,颇为欢喜。
本想把他们安顿在家里住的,但是陆兄强烈要求住外面,自在一点。
所以他就早早给找了这么个小院。
现在,全甘州府的考生齐聚在此,想找都找不到这样的院子,为此他还多付了一个月的房租。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
能让陆兄满意就好。
醉仙楼的小二们从食盒里取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摆上桌。
还有一壶小酒。
众人围桌而坐。
阮家兴给赵通判和陆先生倒上酒,其他人没有。
陆先生将桌上的人都给赵通判介绍了一遍。
着重介绍了章明石、阮家兴和阮梨三人,他们三个是陆先生的弟子,传衣钵的人。
陆先生就像一个在亲戚跟前炫耀自家孩子的家长一样,嘴上说着谦虚的话,“都资质平庸,胜在性情纯净……”
但翘起的嘴角是怎么压都压不下去。
阮梨:你有点儿凡尔赛啊先生。
今天真是见到了陆先生的另一面。
赵通判又不是瞎子,他了解陆兄的为人,从他那说到自己学生时得意的神情,就可以看出他很是满意自己的这三个学生。
也是替他高兴。
想他们五人,当时亲如兄弟。
一人早早的就去了,一人进京为官之后便没再无书信,还有一人去了东海郡,十年八年没有音讯。
就只有他和陆兄同在甘州府,也是好几年见不到一次面。
他都邀请陆兄好几次,陆兄就是不来甘州城。
他虽是一个小小的通判,但还是有那么一点子便利,给陆兄在府衙安排个差事不在话下。
奈何陆兄心不在官场,一心惦记着他的学生和学堂。
他也是很佩服陆兄的为人。
不被官场之浮华迷眼,扎根乡野,传道授业。
这次见面,确认他过得好,他就放心了。
阮梨等人吃完饭,就退出了堂屋,把空间留给了陆先生和赵通判这对同窗好友。
陆先生和赵通判大有秉烛夜谈之势。
阮梨给准备好茶水点心之后,谁也没有去打扰二人。
赵通判在亥时离开小院,一起带走的是阮家给赵通判准备的礼品筐。
筐里是吴婆子装进去的风干鸡、风干兔、肉干、两匹布,阮梨放进去的面脂花露,路上买的大枣也装进去了七八斤,满满当当一筐。
辛好有小厮赶着马车来接赵通判,不然就赵通判的身板,想自己背回去不容易。
阮家兴伺候陆先生睡下。
小院一片静谧。
翌日,阮梨被邻居家的公鸡吵醒。
推开窗户,外面还没有完全亮起来,天空像是蒙了一层细纱。
阮梨轻轻下床,没有吵醒熟睡中的江小月。
她去厨房烧热水,却发现有人已经烧好。
章明石和阮家兴带着满身湿气进来。
阮家兴给阮梨打水端到屋子里。
章明石:“等下就去买菜。”
“行,那等买完菜回来再做早饭。”
阮梨准备回屋洗漱。
“外面应该有卖早饭的。”章明石的言外之意就是,不一定非得自己做。
“看情况吧,要是还行咱们就买回来吃。不行就自己做,不麻烦。”
“可以。”
阮梨去的这个菜市场不大,方方正正,四周是各种商铺和早食店。中间场地划分了条条道道,按照所卖东西的种类,分门别类摆放着。
菜市,名字虽然是菜市,实际上里面不光有菜,还有肉,以及各种活着的家禽。
商品种类繁多,五花八门,都是老百姓过日子需要的。
虽然天刚大亮,商贩们已经大部分就位,东西也都摆放整齐,就等着附近的百姓来买。
阮梨买了一只鸡、两条鱼,叫卖家宰杀好处理干净。
看到新鲜的蔬菜,也买了一些。
选了一家人较多的早食店,三人吃了早饭。
这家店的包子不错,阮梨出来时要了两笼肉包子、一笼菜包子,带回去给其他人吃。
又去粮店买了米面,三人才回小院。
刚进门,阮梨就接收到江小月的怨念,“姑娘,你去买菜怎么不喊我?”
“看你睡得香,就没喊。明天买菜一定喊你。行了,别撅着嘴,喊大家出来吃早饭。”阮梨把包子装盘端上桌。
给每人准备了一个蘸料碟。
江小月抓了一个包子,“陆先生还没起呢。”
“什么,我去看看先生。”陆先生昨晚喝了酒,别是有什么事。
阮家兴推开陆先生的房门进去,看到先生呼吸平缓睡得安稳,才放心。
阮进文、李正行和姚易年都围坐在桌边。
“我们三个吃过了,三叔你们先吃。等先生睡起了我再给他下碗面。”
大家明显饿了,阮梨叫他们先吃。
怕吵醒陆先生,大家吃饭都小心翼翼,尽量不弄出声响来。
章明石背着背篓拿着弓箭要出门,说是去城外的山上看看,看能不能打点柴禾或者野物。
阮家兴一听想跟着去,又怕陆先生醒了没人伺候。
阮进文和李正行:我们在你眼里连人都算不上了吗?
“你放心跟着石头去,先生有我和你正行叔伺候。”阮进文虽然不怎么会伺候人,但是他又不是傻子,阮家兴平时怎么做的,他照着来不就行了。
“先生喝茶七分热,洗脸水不凉就行,换洗的衣服在……先生换下的衣服等我回来了再洗。”
阮家兴临出门前还在叮嘱自家三叔。
阮进文:……
实在不放心,你别出门了?
难怪自家侄子没什么读书天赋,跟石头和大侄女一比被比成渣渣,陆先生还是更喜欢自家大侄子一点儿。
这就是原因所在。
有一个小辈,把你的大事小情都放在心上,当自家长辈一样伺候,你也会喜欢的。
要么,陆先生怎么会把自己最喜欢的描红贴,送给自家大侄子呢。
应该的。
陆先生一醒,阮进文就将准备好的,试了无数次冷热的水端给陆先生,伺候梳洗。
“怎么是你。兴哥儿人哪去了?”
阮进文:……
有点儿嫉妒自家大侄子。
“跟石头出城去了。说是去打点柴禾,再看看有没有猎物,打点儿回来加菜。”
阮进文把帕子递给陆先生,回道。
“初来乍到的,胡乱跑什么。这里不比咱们永宁县”回头得说说他俩,陆先生把这事记在了心里。
陆先生刚擦完香香,没错,就是家里做的面脂,保湿,防干燥起皮的。
起初他还不乐意用,没想到用过后就停不下了。
好用。
用完后脸皮滑滑的,不紧绷,就连皱纹貌似都少了好几条。
所以出门时陆先生也不忘记带着面脂。
阮梨端着一碗面进来。
上面撒着葱花,粗细均匀的面条里夹着几根青菜。
“先生慢用,我们大家都吃过了。”
“你辛苦了。凡事不用这么亲力亲为。”陆先生心疼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