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重操旧业
第二天一大早,赵老头就来给阮老头赔不是,说是杨婆子人老糊涂了乱说话,请他不要往心里去。
阮老头说不是啥大事,他没往心里去,就打发走了赵老头。
他还忙着呐,今天牛车要去县城,他要把大黑喂好了。家里还要杀两头野猪,杀完了还要分猪肉,这都是事。
赵老头又急匆匆地赶去了章猎户家。
阮梨想说,你要是真心诚意的来赔礼道歉,就该带着你婆娘一起来,她才是犯错的那个人。
杨婆子估计也不是第一次讹人银子了,赵老头要是真心觉得杨婆子做错了,就该管管她,而不是一再的纵容,把她的胃口养得越来越大。
这次是没讹上银子,要是讹上了呢,赵老头会不会还是跟以前一样装聋作哑,安心的用着杨婆子讹来的财物。
还真让阮梨说中了。
吴婆子看到赵老头就没给过好脸色,这两口子一个讹人钱财,一个善装好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赵老头前脚刚出阮家门,后脚就被吴婆子给揭了老底。
“丧良心不怕天打雷劈的老货,可着自家婆娘讹人钱财。咋的,讹来给你们两个老货做棺材板啊?”
阮梨怕吴婆子气到,赶紧开口:“奶,有啥好气的,这种人迟早会碰到硬茬子,有他们吃亏的时候。”
吴婆子气恼道:“以前听外村的一个婆子说过一次,说杨婆子讹人钱财,奶还不信,现在算是信了。”
阮梨:“……”
请叫她阮半仙。
她心里就像是被猫挠了一下,想要知道杨婆子的传奇故事,好奇道:“奶,快给我们说说。”
这丫头,咋这么好打听。
吴婆子没好气地白了阮梨一眼,继续道:“奶也就是听了那么几句。说是杨婆子专找那面皮薄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下手,说人家把她碰倒了,伤了这伤了那的,得陪药钱才行,不行就得见官。”
阮梨一听,这不就是碰瓷嘛。没想到碰瓷这个职业还有这么久远的历史。
“那小伙子大姑娘都是说亲的年纪,传出去了于名声不好,也就花钱消灾了,一两百个大钱,咬咬牙就给了。”
吴婆子叹口气,继续道:“奶还和那婆子说,咱们村没有这样的人,是她认错人了。现在想想奶都觉得脸上臊得慌,冤枉了人家婆子。……”
阮梨正听得津津有味,就见王氏提着菜刀从厨房里冲出来,两眼放光激动地问:“娘,杨婶子前年不会是讹人不成反被人给打伤的吧?”
“你这是要吓死人啊,老二家的。”吴婆子摸摸心口,差点没被这蠢娘们儿给吓死。她想打人,打儿媳妇,她不想做贤惠婆婆了。再来这么一次,她的老命就没了。
王氏反应过来,把菜刀藏在身后。
道:“娘,杨婶子前年从牛车上摔下来,在炕上养了一个月。我看八成是杨婶子讹人不成,反而被人给打伤了,要不就是被讹的那几家有人咽不下这口气,就找人偷偷的打了杨婶子。赵家人怕杨婶子讹人的事暴露,就说她是从牛车上摔下来的。”
王氏感觉自己找到了事情的真相,她真厉害。
这娘们儿说的好像也有道理。不过,吴婆子看不过她那得意的样子,忍不住泼冷水道:“管好你的嘴,出去不要乱说,这事就咱们家人知道就行了。她讹咱们家虽是实打实的,但她有没有讹别人咱又没有证据。”
没证据还出去乱说,那就是胡乱攀扯了,有理也变成没理。
吴婆子又嘱咐孙子孙女:“还有你们几个,不该说的都不要说。”
阮梨真的佩服杨婆子。这人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都被人收拾一顿了还不知悔改,才过了两年又重操旧业。
或许是银子的诱惑太大,或者是她把阮家当成了软柿子,觉得捏一把总没关系,成与不成的反正都伤不到自己。
阮梨问吴婆子:“奶,你说咱家这次要是被讹上了,得赔多少银子?”
吴婆子道:“这还用得着想,杨婆子那就是个无底洞。你这次给她一两银子,下次她就会要十两,缺钱用了就来咱家门口哭一哭,咱家一辈子也别想安宁了。”
被讹上的结果就是,不管赵二狗是好了,残了,还是死了,他们家是想都别想甩开杨婆子这个大麻烦了。
阮梨光想象了一下就觉得后背发凉。
幸好,她家没被讹上。
只是杨婆子这个无赖没有受到一点惩罚,想想就来气。
阮梨的小脸气鼓鼓的,看得吴婆子失笑,道“人坏事做多了,自有天收。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为那种人气坏身子不值当。
之前是阮梨安慰吴婆子,现在反过来成吴婆子安慰她了。
阮梨道:“奶,建新院子的银子够吗?不够,我这里还有。”她去新院子看过,很大,怕吴婆子手里的银子不够用。
“放心吧,银子足足的,你手里的留着将来给你做嫁妆。”吴婆子道。她是个有福的,临老了住上了大房子,这全是沾了梨丫头的光。
家里人都以为一两银子是面脂在美人阁的卖价,也就只有阮家兴知道一两是阮梨把面脂卖给美人阁的价格。她也没有解释,等买了山头再说吧。
……
随着天气慢慢转冷,山谷里的鲜花渐少,阮家兴和章明石摘回的也就越来越少,阮梨也越来越清闲。她有了空闲就练毛笔字和做女红,偶尔还拿着阮家兴的弓箭射两把。
赶在霜冻之前,全家人将地里的粮食和蔬菜全都收回了家。
一部分白菜和萝卜做成咸菜,剩下的全储存在地窖里,冬日里吃。
十月初,阮家新院子落成。
新院子是个二进院子,一进有正房和左右两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二进和一进的布局一样,只是二进正房的后边又加盖了一排后罩房。
家具是阮梨花了二百多两银子找人定做的,全是红松木家具。
吴婆子本来不想花银子买家具,她想着等住进去了,再让阮进福慢慢给各屋添置。
阮梨知道她这想法后,直接先斩后奏。在问了各人对自己房里家具的要求后,再从陈师傅那里拿到各个房屋的尺寸,就跟县城的老木工师傅定做了。
她的要求就是家具一定要和房子配套,不能房子好看家具太寒碜,也不能家具比房子还贵重。
这个木工师傅还是白婶子给介绍的,他专门来看了一下在建的新院子,又问了阮老头正房需要哪些家具,都有什么讲究,就回去开工了。
他也是好意,正房是接人待客的地方,家具摆设本来就讲究多,他怕老爷子不知道,就顺便提了一下。
十月十六,安家具。
吴婆子对家具很满意,连说这五十两银子花得值。
阮梨听到后小小的心虚了一下,她怕吴婆子心疼银子,就说家具是五十两银子定做的,用的不是好木头。
十月二十,阮家乔迁新居。
阮家人由阮老头带头依次进入新院子。
贴好对联,放完爆竹后就开门迎接来温居的村里人。
一进正房的右耳房是厨房,米面肉菜昨天都已经备好,吴婆子带着林氏和王氏忙活着。
肉是五花肉和以前做的腊肉,还有章明石和阮家兴昨天打的野鸡野兔肉,都已切块备用。
还有两大盆凉拌鸡丝和三大盆的萝卜肉丸子,鸡丝现上现拌,肉丸子油锅里过一下就可以上桌。
蔬菜就只有萝卜和大白菜,都已经切好,萝卜烧汤,白菜烧五花肉。
村里就四十多户人家,外加陆先生,林氏和王氏的娘家,两个女儿女婿家,因而吴婆子就准备了八桌,两桌专门给娃子们吃。
林氏娘家来的是林氏的爹和大哥大嫂,也就是阮梨的姥爷和大舅大舅母。王氏娘家来的是王氏的爹娘。
吴婆子单独在西厢安排了一桌,由阮进财招呼着。
村里人陆陆续续到来,有的拿着两个鸡蛋,有的抱着一颗大白菜,没有空手来的。
村里辈分大的老人,阮老头就安排在堂屋和阮老爷子、陆先生一桌。其他几桌都安排在一进院子里,阮进福一辈的就由阮进福招呼,年轻一辈的有阮家兴和章明石招呼。
阮梨也领了一个接待村里小姐妹的任务,可惜就来了英子、红梅、五月几个。都在门口站着不进来,阮梨没拉进来她们就跑了。说是今天她家人多就不打搅了,过几天再来。
没招待上小姐妹,阮梨却接到了城里来的两位客人,王老大和白掌柜。
王老大赶着牛车来的,牛车上放着下个月的订货,以及给阮家的迁居礼,都装在筐里。阮家兴和章明石一起将东西搬到了东厢第三间。
白掌柜是坐着马车来的,一下马车就说吉祥话,又从马车里搬出几个礼盒,说是白六少给阮家的乔迁贺礼。
村里人眼睛都看直了,恨不得扒开盒子看看里面的东西,再问问阮进福这是哪里来的贵人。
因为堂屋已经坐满了人,阮进福就将白掌柜和王老大安排到了东厢,由阮进文这个读书人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