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平安归来,看起来心情都很不错,吴婆子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客人们玩尽兴了就好。
至于家里的这些老少爷们儿,她不操心。
他们心情咋样不重要。
林氏已经备好饭菜,待姑娘们梳洗打扮完毕之后,立马端上了桌。
堂屋一桌,阮老头、陆先生和白六少他们男人吃。
阮梨屋里一桌,姑娘们吃。
从山里走出来,吃的烤肉差不多已经消化。
加上饭菜味道不错,姑娘们的胃口都很好。
白七感觉今天一天吃完了两天的饭食。
吴婆子把他们从山里带回来的猎物分成两份,装在两个大篮子里,分别放在白府和熊府的马车上。
相比客人们来时带的礼物,这回礼算是薄的了。
不过,在吴婆子看来,礼轻情意重,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咱小门小户,有这回礼已经算是很有面了。
待白七她们吃完,休息片刻,便收拾出发,争取在天黑前回到府里。
村子里有人时刻关注着阮家的动静。
从白六少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众护卫来到阮家,好多村民就自发聚集在了阮家附近。
这会儿马车在阮家门口等着上人,他们就在距离阮家不远处大树下扎堆说话。
“哎吆吆,我的个娘来,瞧这马车瞧这马。咱要是有这么壮实的马,还用愁没牲口耕地?”
这是苗有田媳妇的声音。
“你在想屁吃。别说马了?你有那么多的地吗?就你家那两亩地,不需要你男人,你一个人就能耕完。”
李三奶奶本来没敢凑热闹的,怕村长老头和吴疯婆子骂人,害她在家里闷了半天。
要不是瞧见村长这老家伙也往阮家这边来了,她也不敢凑过来。
好嘛,这不,她人还没走近呢,就远远地瞧见李老头这个臭不要脸的,正挤在一众婆子媳妇的屁股后面,伸长着脖子。
偷偷摸摸,一副想看热闹,又怕被吴婆子发现的样子。
说好的不要打扰贵人游玩,不要往贵人跟前凑呢?
因为村长李老头,感觉错过大热闹的李三奶奶心情很不美丽。
她刚找了个稍微有利的位置站稳,只来得及扫一眼那架气派华贵的马车,就听到苗有田家的口出狂言。
真是海龙王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她没忍住,就怼了过去。
她没说:就你家那两亩地,你男人喘口气的功夫就能耕完。
算是口下留情了。
无辜躺枪的苗有田媳妇:……
这老婆子今个是吃了炮仗吗?
其他婆子媳妇们怕波及到自己,纷纷错身让出位置。
李三奶奶向前挪动几步,终于站到了吃瓜群众的最前线,她圆满了。
阮梨把白七她们送上马车,道别。
白六骑马走在最前面,中间是前后两架马车,后面是骑着马的一群护卫。
阵仗也是不小。
在众人的目送下,马车离开柳树村。
留给柳树村这个小村庄的,是村民们口中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村民们对未来美好日子的期盼。
期盼贵人家能一直提携老阮家,期盼老阮家能一直有干不完的活,期盼着他们能靠着一把力气有铜板可挣。
铜板多了,可以换成银子。
银子够了,可以翻修房子。夏天不怕漏雨,冬天不怕进风。
还可以给家里的儿子们娶媳妇,不用他们到二十多岁了还在打光棍。
可以给家里的闺女准备厚一点的嫁妆,别嫁出去了因为嫁妆太少遭到婆家的嫌弃。
还可以……
需要用到银钱的地方,太多太多。
所以,贵人,您可一定要多照顾老阮家啊。
老阮家,可一定要长长久久的富贵下去啊。
你是咱们全村的希望。
村民:贵人慢走,贵人再来啊!
马车已经消失在转弯处。
阮梨收回视线。
忽视身边围过来的人群和吵闹的声音,准备进家门。
今天她是玩好吃好了,可是家里的女人么们却是既辛苦又担惊受怕的。
小姑今天就没在白七她们跟前露过面,就怕她和离的身份被白七她们知道了,影响到她们对阮梨的看法。
平时最爱凑热闹、最爱占小便宜的二婶,今天硬是没敢往白七她们跟前凑,也是够难为她的。
就连便宜老娘林氏,也是战战兢兢心里直打鼓。
还有便宜奶吴婆子。这会儿她被一堆婆子媳妇子围着套话恭维。那云淡风轻自信满满的样子,任谁见了,都会觉得紧张了好几天的人不是她。
阮梨:家里的男人们还需继续努力,给家里的女人们足够多的底气才行。
“梨子,你真厉害!”
英子跑过来,想伸手抓着阮梨的胳膊,又生生地收回。
阮梨:……
好像她胳膊衣服上有脏东西一样。
“今天怎么这么有空啊?”难道漫山遍野的花都被你给祸害完了?
阮梨早就看到挤在人群中的英子。
这丫比初见时黑了不只两个度,为了摘花被日头晒的。
瞧瞧这小黑脸小黑手。
真是应了那句话:钱难挣,shi难吃。
她要不是有点儿小技能傍身,一家人可能至今还吃着能噎死人的窝头。
“嘿嘿,有热闹不看王八蛋。话说你往那一站,跟那贵人家的小姐气势一样。你看,我都不敢碰你了。
你要是换上绸缎的衣裳,戴上金银的首饰,那就真真和贵人家的小姐一样了。”
英子觉得阮梨已经和以前大不同。
就像那城里的小姐一样,她不敢随意勾肩搭背牵手手。
“嘴贫。就算是满身绫罗绸缎,满头珠翠,我还是我,还是你的小姐妹。”
难道是最近一起说话少,两人生分了,英子跟自己没有以前亲近。
阮梨翻看英子的背篓,猪草下面是今天新摘的野花。
“你不累啊,背着这么重的背篓看热闹。下次直接送进去就是。”
“还不是怕打扰你们家待客。正好这边这么多人说话,我听了几句就耽搁到这会儿。
嘻嘻,婶子们说话可有意思了,我给你学学啊。”
英子咳嗽两声清清嗓子,学着谢寡妇的声音:
“我的个天来,老天爷来。
你看人家这衣服咋愣俊呢,还亮闪闪的闪人眼珠子呢?
啊啊,看过来了,看过来了。
我的个老天爷,人家这面皮咋还比羊奶还白呢?
一定是平日里没少喝羊奶。
你说人家这过的是啥日子哦,咱们真是连想象都想象不来。”
英子学着学着,逐渐一脸向往。
她也想象不来。
“咱们的日子也不差,以后也会越来越好。你要不要和我表姐她们一起,跟着冯奶奶学女红。要是能学到冯奶奶的刺绣手艺,也算是有了一门谋生技能。”
摘花卖花并不是长久之计。
阮梨替英子想过,要是英子想学女红,她就请奶奶跟冯奶奶去说。如果冯奶奶愿意,可以在家里开个女红班,村里想学的姑娘都可以来学。
“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手太笨,根本学不会。我娘都放弃了我,说是我以后能做出衣服鞋袜就行,其它的她不强求。我现在摘花挺好的。”
英子一脸得意,靠近阮梨:
“偷偷告诉你,我是家里挣钱最多的。
我娘说了,我的嫁妆钱已经攒够,以后我挣的银钱都留着,等出嫁时给我压箱底。”
这样的事情以前她是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能吃饱就觉得很幸福。
现在家里爷爷和爹在阮家的花田上工,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进项,弟弟也上了学堂,她自己挣钱还能自己用。
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得亏有梨子这个好姐妹。
她成了村里最幸福的姑娘。
“婶子对你真好,你以后要是不孝顺叔和婶子,我第一个不答应。”
阮梨替小姐妹开心,难得遇到这么开明的父母。
别说是这个朝代了,就是后世,也有好多父母压迫女儿给儿子挣钱,女儿出嫁了还要做扶弟魔。
“你看我像是那样的人嘛?”英子嘟嘴。
“你不是。走,进去坐坐。”
阮梨拉着英子进家门,留下吴婆子等人还在那聊得热火朝天。
进到二进院。
阮梨吩咐丁三“给我们上点儿茶点。”
“你家真大,真阔气。”
英子来了阮家多次,奈何她们两人各自都忙,难得碰面。她每次都是在前院交接完鲜花就走,这还是第一次进到二进院。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还是被阮家阔气的两进院落惊到。
奈何英子没什么文化,只能在心里不停地感叹“阔气,好看。真阔气,真好看。”
等到进到阮梨屋里,英子的眼睛都不够看了。
桌子,书架,柜子,梳妆台(上面摆满了漂亮的瓶瓶罐罐,一个造型奇特的瓦罐里立着两把梳子,旁边是刻有精致花纹的梳妆盒。英子估计这就是传说中的梳妆台),还有一个英子不认识的家具(贵妃榻)。
这些家具全是新的,还全是红木的。
别问她是怎么知道的。
红梅就有一个红木的梳妆盒,很简陋的一个梳妆盒,村里姑娘包括她都羡慕坏了。
再看房间,擦得比她脸还光亮的家具,配上雪白雪白的墙壁,以及超大的窗户,整个房间阔亮阔亮的。
哪像她们家,房间本来建的就小,窗户怕冬天进风也是能小就尽量小。白天不开着门,屋里基本就没什么光线,暗黑暗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