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折腾
她说着拿出两个五两的银锭子,放到了吴婆子跟前。“奶,面脂卖出去了,这十两银子你拿着用。”她自己留下四两多银子备用。
吴婆子终于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盯着阮梨问:“这么多银子!真是你卖面脂赚的?”
这还能有假,又没有人白白给她送银子。
阮梨为自己叫屈:“奶,这真是卖面脂的银子,不骗你。我大哥和石头哥可以作证,不信你喊他们来问问就知道了。”
阮梨作势要去喊阮家兴,被吴婆子拦下,“不用喊,奶信你。”她这才又坐下。
吴婆子手里摸着两个银锭子,感叹道:“奶活了五十年,第一次见这么多整银子。”这些银子足够老三明年用一年了。
阮梨提起上次的提议:“奶,你看要不要把弟弟们尽快送到学堂去?卖面脂的钱足够供三叔和三个弟弟读书。”
还有“卖野菊花和婆婆丁,每日下来也差不多都有个四十文左右,一个月就有一两银子了,足够三个弟弟启蒙用了。”
吴婆子斟酌片刻,拉着阮梨的手道:“梨丫头,你是个有心的,时时刻刻都记挂着家里人。等你爷他们回来了,奶就在饭桌上说。”
阮梨道:“知道了,奶。晚饭咱们吃饺子,我去帮我娘包饺子了。”说完就去了厨房。
吴婆子把银子锁到炕柜里,收拾好针线篮子出了堂屋,站在屋檐下看向厨房方向。
阮梨正在一边清洗白菜,一边和两个妹妹说说笑笑。
小姑娘语笑嫣然,眼神清澈灵动,整个人就像是三月里开得正盛的桃花。
吴婆子想起了那位大师说的话。也许,梨丫头真是个有大造化的人。
阮梨将挑好的白菜洗净切碎,撒上盐腌着,等会儿控水,又跑去后院拔了几根葱。
林氏和阮家兴炼好了猪板油,油渣和大油分别装在两个坛子里。
阮家兴剁猪肉馅儿,林氏开始和面。应阮梨的要求,和面用的全是细白面。
等到面和馅料都准备好,林氏一起端到了堂屋饭桌上。
她一个人擀饺子皮,吴婆子和阮梨两个人包,不一会儿就包了一篦子饺子。
林氏找了个干净的篮子,在篮子底下铺上一层布,把一篦子饺子装在里面盖上,打发阮家兴赶紧给章明石家送去,他们刚好可以当晚饭吃。
林氏继续加入包饺子的行列,三人没一会就包完了,又包了整整三大篦子饺子。
阮老头带着两个儿子从地里回来,看着堂屋没来得及端走的两篦子饺子,抽了口旱烟,责问吴婆子,“今儿个不年不节的,吃啥饺子,饺子皮还是细白面的。”
那饺子馅儿还是猪肉的呢。
吴婆子端起一篦子饺子,道:“吃饭的时候你就知道了。”说完就去了厨房,留下阮老头盯着剩下的一篦子饺子嘟囔,这老婆子还跟他卖关子。
晚饭众人吃了个肚皮儿溜圆,吃完了三篦子的饺子。
阮老头第一次在饭桌上没给吴婆子好脸色,但这也不影响他吃饺子的速度。
吴婆子心情好,才不管老头子的臭脸,愉快地给几个孙子孙女夹饺子吃。
几个小的吃着饺子,感觉就跟过年了一样开心。
阮枣还傻里傻气地问阮梨,“大姐,今儿个过年么?”
把个阮梨给心疼地,抱着她揉搓了两下,“对,以后我们家小枣子每天都过年。”
过年不是就那么几天么?还能天天过?听得阮枣越加迷糊。
不过,过年就有好吃的,那天天过年不就是天天都有好吃的?她喜欢。
阮枣对着阮梨认真地说:“大姐,我喜欢过年。”
这丫头咋这么可爱?哪个小娃不喜欢过年?
阮梨摸摸她的小脑袋,“大姐也喜欢过年,快吃吧。”
吃完饺子,吴婆子在饭桌上宣布送三个小子去学堂读书的事,把三个小子高兴地手舞足蹈。
阮老头和两个儿子都一脸茫然,谁给这老婆子(老娘)的自信?但是他们谁也没打断吴婆子,都竖起耳朵听着。
吴婆子重点说了阮梨卖面脂的事。
没提野菊花和婆婆丁,因为家里人都知道,这丫头已经卖了几次野菊花和婆婆丁了,卖的钱给家里买了肉回来吃。
吴婆子只说阮梨卖面脂赚钱了,不但够交阮老三的束脩,还能有钱送三个小的去七里屯学堂。
阮老头震惊了,梨丫头这么能干?
阮梨刚开始捣腾野菊花和婆婆丁的时候,他还以为她是在那儿瞎折腾呢。野花野草遍地都是,能值几个钱?要是值钱,早就被人给拔光了,哪还轮得到她。
结果阮梨真赚到钱了,不但给家里买了肉,还买了材料又开始捣腾面脂。
这一次,他还是认为阮梨在瞎折腾。
没想到,他再一次看走了眼。
阮老头感叹,她这个大孙女果然是有大造化的人。
阮进福和林氏听着,是与有荣焉。有个这么懂事能干的女儿,他们两口子脸上也有光。
阮进财除了感激阮梨,就是羡慕大哥大嫂,也替自己两个儿子高兴。
阮老头回过神来,想到了长孙阮家兴。
这么一来,不是亏欠了他老阮家的长孙了么?四个孙子,独独不送长孙去学堂,咋样也说不过去啊。
他看向阮家兴道:“兴哥儿,你也一起去学堂。你还小,读书还来得及。”
阮老头这么快就想到了他,阮家兴心里很高兴。
“爷,我不想去学堂,我和妹妹们在家跟着三叔读书也是一样的。而且石头哥他也答应了,要来和我们一起读书。”
阮进福这会儿有点儿羞愧,他光顾着高兴去了,要不是老爹提起,他都没想到自己这个大儿子。“兴哥儿,听你爷的话。”
阮进财也觉得这样不合适,读书这样的好事,大哥的儿子只去一个,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去,这对大哥一家也不公平。何况这银子还是梨丫头赚的。
他对阮家兴道:“兴哥儿,你和你二弟、三弟先去学堂,你四弟还小,过两年再去也一样。”
“爹,二叔,我是真不想去学堂。”
阮家兴急了,他是真的不想去学堂,可是他人嘴笨又不知道怎么解释。
阮梨看阮家兴快急红了眼,开口道:“爷,大哥是真不想去学堂,我先前就问过大哥了,他就想跟着三叔一起读书。你们放心,三叔的学问教我们几个绰绰有余。”
最后还是吴婆子发话做了决定,“兴哥儿不想去学堂就算了,明个你带着这三个小的去七里屯学堂看看。”
早去一天是一天,二小子和三小子都十岁了,耽误不起。
也不知陆先生收不收这中途进去的。
三个小子是又惊又喜,都盼着明日赶紧到来。
阮梨带着其他几个把院子里的野菊花和婆婆丁搬进阮家兴的屋子,又一起背了几遍学过的三字经。
阮进福已帮阮梨安装好了小石磨,就放在她的屋里。
阮梨把需要粉碎的药材放上去,阮家兴试着推了两圈,说好用。“大妹,以后推石磨的活计就交给大哥,大哥保证给你磨得细细的。”今晚就给你把这些药材磨好。
阮梨道:“那就麻烦大哥了。”这么小的石磨,她也能推动好吧。
几个小的也挤在石磨跟前争先恐后要试试,一直闹腾到将近亥时才回去睡觉。
阮梨这才洗漱睡下。
一夜无梦,早上她是被二妹和三妹给折腾醒的。两个小家伙抓着她的脸,这个亲一下,那个捏一下,她不醒才怪。
“大姐,起来吃早饭了。”
这二重奏,原来是喊她吃早饭的。可能是因为昨天太累,今天才起晚了,不然她这会儿早就起来了。
早饭是葱花油渣饼加稀饭,饼子香香脆脆,虽然是二和面的,但不影响它的美味。
香得三妹又在喊“过年了”,逗笑了一屋子人。
林氏的手艺真不错,昨晚上的饺子和今儿早上的葱花油渣饼就是最好的证明,以前是家里条件限制,没有她发挥的余地。
吃完早饭,阮老头带着二三四三个小子去了七里屯。
阮梨把昨晚粉碎好的药材用纱布包好浸泡上,又和阮家兴把野菊花和婆婆丁搬出来晾好,交给吴婆子和阮枣管着。
阮枣毛遂自荐,太过热情,她拒绝不了,就给了她一个看守婆婆丁的任务。
阮梨背着背篓出门时,就看到小豆丁搬了个小板凳,乖乖地坐在屋檐下瞅着婆婆丁,那小模样别提有多认真了。
阮梨三人去的是山坡,又采摘了一批野菊花,装了满满一背篓。留下阮家兴和阮桃挖婆婆丁,阮梨先将野菊花背回家,再来和他们一起挖婆婆丁。
阮梨刚进村,就迎面遇到了两个妇人,还都是她不认识的。
其中一个大脸庞妇人和阮梨打招呼,“梨丫头,这是干啥去了?”说着眼睛往阮梨的背篓瞟了几眼。
阮梨虽然不认识这两人,看这年龄叫她们婶子应该没错,阮梨回道:“婶子们好,我刚打完猪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