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石的嘴里不停嘟囔着:“阿梨,我一定会做最好的新郎,能喝酒,能作好诗,能……”
闻到酒气,血条已空的阮梨没力气和心情逗章明石,直接把他推给了章明川。
“川子,你哥醉了,带他回去休息。”
微醺的章明石:……
摸他腹肌的时候对他可不是这种态度。
无情!!!
第二天一早,已经满血的阮梨和全家人相聚在正厅。
陪同在还有阮果儿夫妻两人,阮梨二堂叔阮进生,大堂哥阮家荣,已经许大山和许榔头父子两人。吴秀娥一家。
阮进文带着白七给长辈们敬茶,给小辈们送上见面礼。
白七给阮梨的是自己绣的扇面,阮梨甜甜地喊了一声“三婶”。
姐妹变婶侄,阮梨接受良好。
就白七脸红红的,好像还不适应新身份,眼神中藏着几分羞涩和不自在。
待白七三朝回门之后,阮家人一家人,章家一家人,以及几个柳树村的村民,还有林氏娘家的一个侄子,王氏娘家的一个侄女,一起回到了西州城。
之前已经有一批村里的汉子们,跟着阮老头去了西州城。
阮老头是个不会亏待乡邻的,加上阮梨是个能揽事的,这里办个作坊,那里开个铺子,商队不是开辟了这里的新路线,就是开辟了那里的新路线,哪哪都需要人手。
这些村民没有一个吃闲饭的,只要干活就有工钱拿,干的多拿的多,心里不知道有多满意。
赵守住还因为学了几句西州当地人的语言,加上手势比划,也能跟当地的居民交流几句。
阮梨就特别奖励了赵守住二十两银子,差点儿羡慕死大家。
二十两银子,刺激得赵守住在学习语言的路上越走越远。
其他人一个二个的也争相表现,就是干再清闲的活儿,干个一年至少有个三十两银子的收入。
比他们在外每日做苦力赚钱还多两倍。
工钱多,活还好。
既省心,又安全,出了事都有人替他们担着。
村里其他人听说了这事,能走开身的都想来西州一试。
这也并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必须经阮老爷子和李老头点头同意才行。
阮老爷子就是阮老头在柳树村的发言人,李老头是阮老头的执行人。
这不,李老头这次又安排了八个人跟着阮老头到西州府。
李老头还说了,他那边还有很多人手,伯府要是需要就让商队带信回来,都是附近几个村里手脚勤快也机灵的劳力。
李正行外放甘州府平川县的县令,带着媳妇在任上。
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李老头除了在家含饴弄孙就是操心阮家的事,阮家的事就是全村的事。
只要阮家好,柳树村就好,附近几个村都好,永宁县就好。
带林氏和王氏的娘家人一起去西州这事,还是阮梨提出来的。
既然家里能惠及旁人,自然也要考虑自家的亲戚。
阮老头已经在西州府站稳了脚跟,没有危险,没有忧患,除了老百姓比较穷这一点外,西州府很好。
贫穷,这个是可以改变的,也已经在改变。
林氏和王氏的娘家人没有理由拒绝,还想着送更多的人去西州,就怕惹亲家不高兴,一家就只送了一个人过来。
一行人到达西州,被一再耽误的阮梨和章明石的亲事提上日程。
章明石本想自京城回到西州府时就向阮梨提亲的,奈何被阮进文抢了先,阮家一直忙着阮进文的亲事。
所以趁着阮家兴和阮进文还没有去任上,阮章两家的人都聚在一起,章猎户就请了尤同知的媳妇上阮家为章明石提亲。
“老夫人,章大人年轻有为,一表人才,仪表堂堂,这般出众的人物,实在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他与你们家大小姐同出一村,自幼相识,这缘分啊,恰似天定,两人堪称良配呐!”
尤夫人是个称职的说媒人,即使她知道阮家人比她还了解章明石,她还是热情地给吴婆子和林氏说着章明石的优点,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她知道她就是个工具人,走形式的工具人。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阮章两家对两个孩子的亲事已经达成了共识,请她来走这一趟就是显示章家对阮家姑娘的看重。
不能因为两家已经达成了默契,就省略该走的流程。
章大人的爹说了“不管阮家提什么要求,都要答应”。
虽然阮家门第看着是比章家门第高很多,可是她也知道章大人还有另外一层的身份,那就是他是敬国公府的世子。
国公府世子,配伯府小姐,绰绰有余。
章家倒也不必这么上赶着。
那么,问题来了,她是不是该提一提国公府世子的身份?
按说,媒人做媒,对双方的情况不能藏着掖着,必须要给双方讲清楚对方的情况。
就在尤夫人踌躇之间,吴婆子接话了:
“石头是我们看着长大的,都知根知底。这小子是个有出息靠得住的,麻烦你给章家回个信,就说梨丫头和石头两个的这门亲事,我这个做祖母的替梨丫头应下了。”
“娘,梨儿还小,我想多留她两年。”
林氏虽然很喜欢章明石,但是和自己的亲生女儿相比,那还是差一截的。
王氏撇撇嘴,道:“大嫂,梨丫头虚岁已经十八,不小了。你我十八岁的时候都已经生了两个娃。”
吴婆子:“只是先定亲,又没答应马上把梨丫头嫁出去。老大家的,你慌啥?”
尤夫人:“大小姐聪慧过人,孝顺体贴,大太太想多留在身边两年咱们都可以理解。
说打这个,老夫人,我就不得不夸夸章家了。
章家很会替孩子们着想。章大人的爹说了,两个孩子成亲后,大小姐喜欢住这边就让两人住这边,喜欢住章家就住章家,一切大小姐的喜好为主。”
她就没见过这么好说话的男方家。
“这样做是不是不合礼数?”
吴婆子有点儿心动,但也知道这样做会给落下话柄。
尤夫人:“老夫人不必担心,这是章家提出来的,大小姐只是听公公的话而已。”
林氏:“娘,章家通情达理,咱们也不能做不合礼数的事。到时就让两个孩子自己拿主意。”
阮梨和章明石的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连未来住哪都被拿出来议论。
阮梨:是不是担心得太早了。
章明石:不早,我很急。
要不是林婶子已经发话要多留阿梨两年,他现在就想马上成亲。
两家亲事定下后,阮家兴和阮进文离开西州城,各自奔赴前程。
阮家兴做他的三宝县县令。大力开发土特产,并通过商队将当地的土特产换成粮食、茶、盐等带回西州府。
阮进文带着白七和一众丫鬟婆子去了莫桑县。
因成亲而变成暴发户的阮进文除了将府衙下达的政令实施下去,剩余时间就是陪着白七。
他借着实地探访和向上峰汇报工作的名义,不是和白七跑马看风景,就是带着白七回府看阮老头和吴婆子。
章明石上任府丞,接过了阮老头手里的所有事,让阮老头又回到了遛鸟逛街的幸福自由生活。
阮梨这个闲人根本闲不下来,她不是在西州府的各城镇和村落之间奔波,就是在走商队要走的路。
就怕村里出现村霸,商队要走的路上出现路霸。
顺便再检查一下各地的作坊和铺子。
田老大已经荣升为阮梨的总管,管着阮梨在西州府一府的作坊和铺子,以及星洲城的防冻膏作坊和铺子。
铺子和作坊已经开始盈利,阮梨终于见到了回头钱。
阮梨查看各村的情况,看安排的事情有没有落实。
政令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人试图反抗过。
比如说有的村就不想开荒种地,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有那时间还不如多放一头羊。
对于不适合种地的地方,府衙从来没有要求过村民一定要种地。
让这个村开荒种地,那肯定是已经勘察过了,这个村子不仅适合放牧,还有适合种粮食的地方。
全村都出面反对,府衙也不能来硬的,毕竟法不责众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府衙出了血。
府衙下了文,谁开出来的地就是谁的,但是只能种粮食,粮食种子和种植技术也是府衙提供。
怕村民把种子当口粮吃了,府衙还安排了一队人员专门巡查。
多少种子种多少亩的地,府衙清楚,谁家要是多拿了种子没种地或是少种地,村民就需双倍赔偿府衙。
每个地方总有那喜欢占便宜的,有免费的种子拿,还有专人教你怎么种地,种出来的粮食还是自己的。
这么好的事,那他们就勉为其难试试呗。
商队也不是没有被劫过。
商队刚成立的时候,阮梨就明确告知了商队成员,跑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遇到事情先保人后保货。
当然,这是在商队打不过劫匪的情况下。
要是能打得过劫匪,他们来个反向打劫,劫了劫匪也不是不行。
虽然阮梨他们之前已经扫荡过了一遍,但是总会有漏网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