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果儿的亲事就是在这个院子里办的。
从去年开始,柳树村的人就很关注阮家的动静。
阮家好,他们才会好。
事关衣食父母,他们想不关心都难。
阮家开始着手给阮果儿修建院子,村里人才知道阮果儿要成亲的事。
各种想法的人都有,但是真心祝福的人最多。
吴婆子怕村里的小娃们不懂事,在周梅和周菊两姐妹跟前说错话,她们因此会多想,就提前给这小姐妹俩上了一堂教学课。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一,明确告诉周梅周菊,她们永远是阮家的孩子,会一直住在阮家,直到出嫁。
周梅只比阮桃小一岁,知道姥姥这句话的份量,心底的一丝不安也消失殆尽。
周菊比阮枣还小几个月,就知道傻吃傻玩,只要能不离开姥姥家,她万事好说。
二,若是她们想跟着她们的娘住,就去隔壁住几天再回来,不想回来也可以,完全尊重她们自己的想法。
周梅当即跟吴婆子表示,不去她娘那边住,想人了可以起过去看看,一起吃顿饭就行。
周菊还是离不开娘的年纪,想跟着自己的娘一起住,被姐姐的一句“你去了娘那边只能一个人睡一间屋子”打消了念头。
好吧,姐姐在哪,她就在哪,她跟姐姐睡一屋。
三,要是有人在她们面前说难听的话,直接怼回去就行。
比如,要是有人说“你娘成亲,就不会要你们,你们就没了娘。”可以回:
“我娘就是成亲了还是我娘,她就在我姥家隔壁,啥时候想见都能见到。
我们还有姥姥姥爷,有舅舅舅母,有表哥表姐,他们都会给我们好吃的,给我们做好看的衣服。你们有吗?”
课程内容之四就是,周梅和周菊可以不管继父叫爹,叫他毛叔就行。
这项,周梅很满意。对着一个陌生人喊爹,她真喊不出来。
就连她那不是人的亲爹周向东,她都不想喊一声爹。
爹这个称谓,只有像姥爷、大舅、二舅这样的人才配得上。
她之前还想着,为了自己亲娘的幸福,她可以勉强自己喊继父爹。现在知道不用为难自己,心情不要太好。
被吴婆子教导之后的周梅周菊两姐妹,又恢复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她们要上学堂读书习字,要和小姐妹们组队玩游戏,要去田边地头小树林里探险……
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想其它的。
村里的孩子们估计都被家里的大人特意叮嘱过,也没人在周梅跟周菊跟前说什么,大家还能一起愉快的玩耍。
阮家早就放出话来,阮果儿的亲事不会大办。
就是把阮老爷子一家人请过来,大家坐在一起吃顿饭,让新女婿认认家里的人。
今日村里人上门恭喜,真不是为了蹭饭。
真的,他们想着把礼放下就走人的,奈何阮家的人太热情,硬要拉着他们坐下说话,还点心茶水吃食上个不停,嘴就没闲下来过。
没多久,阮家小子就从隔壁自家院子里挑着饭菜过来了。
桶装白米饭,桶装韭菜炒鸡蛋,桶装白菜炒肉。
鸡蛋比韭菜还多,白菜里的肉片肥肥厚厚颤颤巍巍的。
既然饭菜都已经上了,那就吃吧。
可惜他们吃早了啊,后面上的大白面馒头,红烧鸡肉兔肉鸭肉肉丸子啥的,他们的肚子太满实在没缝装,只能看着别人吃。
真是失策。
阮果儿和毛蛋子两人穿着喜服,在阮进文的介绍下,依次给阮老爷子、阮老头和吴婆子、堂叔阮信谦两口子、堂姑阮香花许铁头两口子磕了头敬了茶。
给阮进福和林氏、阮进财和王氏、阮草儿和李来财、堂哥堂嫂们敬了茶。
给小辈们发完红包认完人后,阮果儿回了自己的屋子安静做她的新嫁娘。
阮梨也收到了来自小姑父和小姑姑的红包。
她和江小月接到吴婆子分给她们的任务,就是给上门的孩子们分发饴糖和红包。
婚宴本就没准备大办,就没买喜糖。这些饴糖还是阮梨买给家里孩子们吃的,现在只能拿出来救急用。
周梅周菊和阮枣,以及大姑家的两个小子也混迹在娃娃群里,领到饴糖和红包,再一人揣上几块点心,呼啦啦跑出院子玩去了。
阮进财带着毛蛋子满院子转悠,给他介绍村里的人认识。
一圈人认下来,也不知道毛蛋子记住了几个。
毛蛋子:能让我先吃点儿饭吗?空着肚子上的马车,现在就要饿死了。这么好的饭菜只能看着别人吃,太痛苦。
还是吴婆子心疼这个小女婿,拉着他回了主桌,让他陪着一众长辈吃饭。
毛蛋子终于吃到馋了他半天的白米饭和大肥肉片子,一连干掉三碗大米饭。
阮家兴眼疾手快,给小姑父继续添饭。
“好好好,多吃一些,一看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阮老爷子笑着说,其他人附和。
只有阮老头在心里嘀咕,家里又多了一个饭桶。
这个不像婚宴的婚宴,下午才散摊。
阮家没有新人进门,就给人立规矩一说。
吴婆子嘱咐阮果儿和毛蛋子一句,过好两人的日子就好,就带着周梅周菊和娃娃们回了自家。
留下阮果儿和毛蛋子自己去整理村里人送来的礼,鸡蛋、粮食、青菜、簸箕、木桶……
这都是过日子要用到的很实用的东西,新婚夫妇接收到了村里人的善意和祝福。
毛蛋子比周向东俊,比周向东年轻,比周向东……似乎哪哪都能甩周向东一条街。
吴婆子目前对毛蛋子很满意,至于以后,端看他表现。
今日最高兴的人除了毛蛋子这个新郎官之外,就是吴婆子。
小女儿有了好归宿,她了了一桩大心事,整个人眉开眼笑,走路带风。
吴婆子的美好心情只维持了五六天,就被破坏,因为阮家兴和阮进文他们又要离家去边城了。
暂时的离别,只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吴婆子和林氏只能压下心底的不舍,给他们准备带走的东西。
肉干肉酱酱菜等吃食,直接准备了四份。
他们自己带到小院的一大份,张老将军一小份,涂先生一小份,姚易年家一小份。
阮老头和吴婆子已经知道阮梨几个和张老将军认干亲的事,是陆先生专门跟他们报备的。
阮进文私下里跟家里人科普了一下张老将军的为人和事迹后,所有人也都觉得阮梨几个的这个干爷爷认的好。
除了阮老头心里有一点点吃味之外,其他的人都替阮梨他们高兴。
阮老头:别有了干爷爷,就忘了我这个亲爷爷。总感觉自己地位不保。
吴婆子:一个大男人,心眼儿只有芝麻粒那么大。他们几个认苏老夫人做干奶奶的时候,我吃味了吗?没有。
这次李正行也回了柳树村,李老头从李正行那里得知阮梨几个认了一个二品大将军做干爷爷后,嫉妒的眼睛发红。
李老头抓着阮老头的胳膊直问:“老哥,告诉老弟我,朝着哪个方向磕头,才能遇到这样的好事。”
那可是朝廷的二品大将军啊,他们几代人跳起来都摸不上边的大人物,竟然认普通百姓家的几个孩子为孙子孙女。
这么好的事去哪里找去。
接收到李老头羡慕嫉妒恨的表情,阮老头圆满了。
这个干爷爷认的好。
阮老头:你就是膝盖跪断也没用。
“这种事情随缘,哪能强求。我从陆先生那听说,那个大儒啥的对你家老二赞誉有加,说是下次省试板上钉钉会榜上有名,老弟你就等着做进士家的老爷吧。”
赞誉有加是陆先生的原话,阮老头借用一下,不然他也说不出这么文绉绉的话。
“老哥,借你吉言。咱们一起做进士家的老爷,我家就老二一个,你家有两个,一门双进士,是十里八乡的佳话。”
李老头这话说完,两个老头子不自觉就嘿嘿嘿笑了起来。
“哟,天没黑就已经开始做梦了啊?”
还一门双进士,你们以为考科举是唱大戏啊,靠胡编乱造就行。
吴婆子禁不住泼两个老家伙一头凉水,让他们清醒清醒,不要白日做梦。
那么容易考上进士,他们自己考去。
那几个别因为没考上进士,到时还被他们抱怨。
“老弟,你家老二啥时候成亲啊?县令老爷不催的吗?”
阮老头转移话题。
可是这个话题,李老头不喜欢啊。
他中意的二儿媳不是县令家的小姐,是阮梨。
以前是,现在还是。
只是拗不过老二和家里母老虎的意思。
“老二的意思是等三年后再说。反正亲事已经定下,人跑不掉。你也看到了,我家老二,你家老三和你大孙,还有石头小子,他们几个忙着跟两位先生苦读,哪有空闲操心婚事。”
李老头说的是事实。
阮老头:“这倒也是,咱们着急也没用。”
两个老头子又长吁短叹起来。
等到东西都准备好,已经是三日后。
两辆马车拉走了陆先生、阮进文、李正行、阮家兴和章明石,还有一堆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