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柳树村空气怡人。
阮家的酒席按时登场。
随着一道道肉菜端上桌,村里人直呼长这么大没吃多这么丰盛的席面。
各种卤菜、卤牛肉,红烧肉,辣炒鸡丁,烤兔子,炸丸子,凉拌菜,各种炒时蔬,还有给孩子们准备的炸果子,点心,零嘴儿葵花籽、炒花生、果干儿……
最得村里老人们喜欢的菜是,软糯香甜肥而不腻的红烧肉。
最得村里孩子们喜欢的是,江小月一早骑马进城扛回来的一草把子糖葫芦,十岁以下的,至少一人一根儿。
吴婆子和李三奶奶照顾着两桌老太太,看到炸肉丸子先吃完,立马又端上一盘。
就这样,丸子吃了三四盘,其他菜就吃不下多少。
老太太们也是舍不得浪费吃食的人,抓过疯跑的自家小娃就往嘴里投喂。
小娃们早已被各种点心牛肉干儿零嘴儿喂饱,奶奶们吃的这些菜今天都入不了他们的眼。
老太太这两桌吃好下桌时,桌上的菜还剩一半。
剩菜也不能留着给别人吃,吴婆子只能让她们分着带回家吃去。
都是带着自家的碗筷来吃席的,不怕没东西装菜。
所以,老太太们下桌时,碗里不光有两个粗面馒头,还有半碗的肉菜。
下桌第一件事就是把碗送回家,拿上手里的活再来场院唠闲话。
男人们的桌上还上了一小坛酒,喝完不能添,就怕喝醉几个出啥事。
男人们吃吃菜,划划拳,他们不是输了的喝酒,而是赢了的喝酒,因为都是抢着喝酒的。
女人们这边,好多人起初放不开,就怕吃多了被人笑话。
有谢寡妇在,给这个夹菜,叫那个别放下筷子,很快气氛就活跃起来。
年轻媳妇子们一看,大家都在埋头吃饭,谁也没那个闲工夫看她,也就逐渐放开。
怕抱娃的媳妇子们手忙脚乱吃不好,谢寡妇和英子娘还给搭把手抱抱娃。
这顿饭,是年轻媳妇子们嫁来柳树村后,吃的最舒心的一顿饭。
少女桌这边,有阮梨、英子、五月、红梅她们照看着。
阮梨乘机也认识了村里的不少女孩子。
少年那边,有阮家兴和章明石。
孩子们那边有江小月这个孩子王带着,就没有安稳坐在桌上的。
都是抓着鸡腿牛肉干什么的,边玩边吃。
就连一向稳重的阮桃都带着妹妹表妹们,跟村里的小子小丫头们疯玩到了一起。
因为一草把子糖葫芦,江小月已经荣升为柳树村孩子们心目中最好的姐姐,收获了无数声甜蜜又天真的喊声“姐姐,姐姐。”
这顿酒席,宾主皆欢。
晚上,躺在炕上,村里人又在期待着第二天的酒席。
第二天的席面和昨天的差不多,就是多了两只烤全羊。
阮家兴和章明石直接在场院上搭的火堆,一人烤一只,各种调料和蜂蜜往上加。
还没烤好,就馋得不少老少爷们儿直咽口水。
有那嘴馋的小娃抱着阮家兴的大腿,想蹭口蜂蜜吃。
吴婆子知道后,就冲了两桶蜂蜜水,由江小月挑到场院上分给孩子们喝。
今天虽然没有糖葫芦,但是有甜甜的蜂蜜水喝,江小月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大截。
柳树村这两天的热闹,吸引了不少外村人过来,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孩子。
大约三四十人。
他们是柳树村附近村子里的村民,大部分都是柳树村人认识的。
估计听说了柳树村办酒席的事,就过来看看,沾沾喜气。
人家来了,咱总不能把人推回去吧。
上门是客,阮老头喊人加桌子上菜。
村里的少年少女们也是有眼力劲儿的,主动让出位置,端着自己的碗去旁边蹲着吃。
住在场院附近的,还跑回家,把自家多余的碗筷拿出来给阮家招呼客人用。
多做三四十个人的饭菜,吴婆子一点儿也不脑,就是多炒几个菜的事儿。
家里风干肉有的是,想炒几个是几个。
要是还不够,谁家没几只活鸡活鸭的,咱可以现宰现杀现炒。
主食要是不够,还有粗面馒头备用。
阮家热情款待,外村人受宠若惊。
他们本来想碰碰运气,要是遇到和善的人家能给他们发个馍馍,他们就知足,这一趟不白走。
没想到能吃到这么多好肉好菜,娃娃们还喝上了蜂蜜水。
阮家当家人送他们出村时,还给他们一人送了两个粗面馒头。
心中的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默默祈祷,祝福阮家家丁兴旺,万事顺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酒席结束,都不用阮家动手,各人自发搬回自家的桌椅板凳和碗筷,最后还把场院收拾得干干净净。
阮梨以为办完酒席,家里的女人们会轻松下来,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家里每日都有客人到访,不是三叔的老师和同窗,就是这个亲朋,那个好友。
就连马县令、王县丞、丁主簿、县学教谕等人都来了。
三叔这个举人老爷整日里忙着应酬,都没时间拿书。
家里的女人们也是不得清闲。
面脂和花露也搬去了作坊制作,分别安排在后面两个封闭的小院子里。
当初设计作坊的时候,阮梨就规划出了三个院子,一大两小。
大院子在前面,是面膜作坊。
两个小院子在后面,是面脂和花露作坊。
三个院子都是独门独院,进出各走各的门。
面膜作坊已经开工,阮梨按照分工不同给帮工们开的工钱。
看门大爷一个,住在作坊,每月六百个铜板。
负责安保的四人,两人一班,两班倒,每月一两银子。
其他人的工钱,有八百文的,也有一两银子的,管理岗阮梨还给开的是一两半银子。
当然,这个管理岗,是阮梨的亲爹和亲二叔,阮进福和阮进财两兄弟。
为了胜任这个岗位,对得起女儿(侄女)给的每月一两半的银钱,这两兄弟也开始学习认字。
老师就是自家的小崽子。
免费的,还不用怕老师的教棍。
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打自己的老子。
以上帮工,除了自家人和看门的大爷,都不包吃住,看门大爷也只包住,不包吃。
看大门的是村里的陈老头。
陈老头两口子生了一女一儿,女儿外嫁,儿子十三岁夭折。
为了不拖累女儿,老两口硬是自己住着,没有搬去女儿家。
现在家里就他和老婆子两人。
阮梨就把他安排在了门房看门。
两只小狗崽子恭喜和发财还小,目前还是放在住人的院子里。
这边的安保工作全靠陈老头和那四个巡逻的。
陈老头干脆把家搬到了作坊,老婆子也吃住在了那里。
阮梨给陈老头的老伴儿开了两百文的工钱。
羡慕坏了村里的一干老头老太太。
陈老头:有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住,谁还愿意住漏风的小破屋。
霜降过后,气温逐渐降低。
阮梨穿上了新做的薄袄。
柳树村出现新的八卦。
那就是,听说青烟姑娘放出了话,谁要亲自猎到雪狐,她就跟谁走。
为啥青烟非要雪狐呢?
这还得和满春楼的对家飘香阁说起。
飘香阁一直是永宁城生意最红火的青楼,直到青烟出现,抢走飘香阁头牌翠儿姑娘的人气。
自此,翠儿和青烟就对上了。
最近,不知道哪个恩客送了翠儿两张纯净的雪狐皮子,翠儿得意,就在青烟跟前炫耀。
大致意思就是:看,我有男人记挂,知道我喜欢这个就给我送来了。你有吗?你那些男人除了打架,都给你什么了?
青烟看不上翠儿得意的嘴脸,才说出上面的话。
她不但要雪狐皮子,还要男人亲自去猎的雪狐,亲手硝制的皮子,买的她都不要。
好嘛,就为青烟姑娘这句话,落凤山迎来了人潮高峰。
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一些不要命的信誓旦旦要打到雪狐,俘获美人芳心。
就是不知道他们进去了有没有那个命出来。
这日一大早,阮梨跟吴婆子报备,说是要去温泉山谷倒腾东西,天黑之前回来。
“小月,小月!”
吴婆子叫阮梨带上江小月,结果喊了两声没喊到人,才发现这货不在家,估计又进城买吃的去了。
阮梨:“奶,我就在山谷里待着,安全的很,你放心。”
吴婆子:“那你早点儿回来。”
这是阮梨第一次单人行动,各种家伙什比以往每次都齐全。
她没有去山谷,而是跟上了进山的一伙人。
这伙人一行八人,有几个熟面孔。
是王小公子和他的随从护卫们。
阮梨进山后换了一身草绿色衣服,做男子打扮,脸上也涂上了绿色。
为了不被发现,一直远远地跟着。
一直跟到山林深处。
进山的人多,走到一半打退堂鼓的不少,进到深山的更少。
这里方圆五里,估计再找不到其他人。
阮梨觉得时辰到了。
该送他下去,和那些被他家残害的人相聚了。
就在她准备行动时,被人捂住嘴巴拖到树后。
当熟悉的青草味涌入鼻腔,阮梨放下心来。
“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