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文新没当和尚前是衙门口的。
这个感觉在我脑海中越来越强烈,他的一些做法和套路简直和衙门口的官人特别的相似,特别是要好处和审犯人两个东西。
以前牛获给我讲过一个关于衙门口官人的笑话。
说有一个官员关进了监狱,但是这家伙是个特别厉害的角色,不管你言行拷打还是好言相劝,就是油盐不进紧闭牙关。上上下下的一堆人忙活了一大通毫无收获,大家都非常的沮丧,这时候突然有人想起退休赋闲在家的老衙役的头。这徒子徒孙们就拿着礼物请老爷子出山。老衙役反正在家赋闲无事,加上这小辈们好一顿的恳求便披挂上阵应承下了这个生意。他不声不响的潜进牢里和那个被捕的官员攀谈。官员肯定不会主动的和老头聊天。老头就自己自然自语。嘟囔的都是模棱两可,但在当事人来说必然是有所指的话。
事情干耗着不是个办法,必须把症结上的关键点解决掉。
你人不错,确实是够意思,可这苦受的有点多了。
我怎么能进来,你应该有数,你也应该能想到谁有这样的能力,不要辜负了。
风声紧了,把握好机会。
可能我是最后一次进来了,我会告诉外面那位,命该如此吧。
一步一步的看似逻辑清楚的假设取得了官员的信任。一顿毒打后的探视,加上几句温情的话,让他彻底的说出了实情。并且哀求老头一定要告诉外面的大哥,事情的关键点就在哪个哪个方面,一定要救他出去。
老头听完他的叙述沉默一会儿,站了起来:孩子,你确实是个汉子,不过你犯的事太大了,我和大哥也救不了你了,你保重吧。
以后有意无意的听过许多类似的笑话,起初感觉是编排官人的故事,后来慢慢发现类似的技法在生活中不断出现,我慢慢的感觉到这个事不再是个笑话。
比如说今晚的文新和尚,到了现在已经很清楚他来的目的,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大的方向只是两个,打听底细和获取利益。这两个方向不单独运行,靠着他的日常观察和步步为营的诈取,一点点让我对他信服和跟从,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一点一点的承认他的判断,让他的自信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之后便提出更大胆的设想,一旦猜对了便会让我更加的言听计从。
打定了主意,我便装作有些害怕的问道:大师,您是不是会什么法术,佛经里有传授这些东西的吗?我可不可以学学啊?
文新神秘的一笑:你小子少装糊涂,佛祖法力无边洒落人间一点点便是无上的神通,哪里是你看到和能想到的东西,你不说,我告诉你,这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可不好听我告诉你,自己说出来和我说可是两个事你知道吗?
我装作思考了良久,最后一咬牙说道:没有!我都说了,没什么隐瞒的了,大师,真的没有了。
文新呵呵一乐:你的亡妻是不是你害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