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报纸
鸿辉2024-10-17 21:032,027

  “这是陛下刚刚传上来的一份计划,除了山西外,接壤的河套也会成为实验区,重要用于民族融合,上面是大致计划,需要我们完善和执行。”

   

  于谦此话一出,其他五部尚书脸色有些奇怪,这到底谁是皇帝?

   

  其实这也是当下文武百官最头疼的问题,以往大家烦心的是站队问题,现在却要头疼向哪个皇帝效忠的问题。

   

  这种情况简直是前所未闻,估计也是后无来者。

   

  但最让大家崩溃的是两人还相处的很融洽,一个在外呼风唤雨,一个在京城稳如泰山,让文武百官气的想骂娘。

   

  “咳,陛下已经同意了这份计划,大家都看看吧。”

   

  于谦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其实不要说其他人,就连他自己闲下来想到这个问题也头疼,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但也不可有两君啊。

   

  左手边第一位的王直看得很慢,随后才递给了旁边的人。

   

  等众人看完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主要是上面的内容太多,众人也需要一点时间进行消化。

   

  “说说大家的看法吧。”

   

  随着于谦开口,众人开始讨论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第一个开口的依然是户部尚书金濂,因为这样做可以给户部减轻很大的压力,他作为户部主官自然不可能反对。

   

  其他各部倒也没有反对,只有礼部尚书胡濙有些犹豫。

   

  “诸位,咱们也算是共患难知根知底的人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陛下在大劫之后有此作为是件好事,可对于我礼部可并不是好事。”胡濙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担忧,眼下没人怀疑朱祁镇的能力,但是这样的改革真的不会出问题吗?

   

  其他人也开始思索了起来,他们自然更愿意稳,因为这样也最安全,但眼下的局面明显不适合。

   

  “我能明白胡尚书内心的担忧,但陛下曾说过一句话,国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之前的战争让大明遭受巨大的损失,但若是能改变这一切未尝不是一件幸事,眼下或许是我大明重回巅峰的机会。”

   

  于谦缓了一口气接着说道:“目前山西陛下亲自主持的研究院正在研究可以日行上百千里的火车,一旦成功从大同到京城不用一日,而且一次性可以携带上千人。”

   

  这个消息让大家震得外焦里嫩,工部尚书石璞起身不可思议的说道:“当真?”

   

  “还在实验之中,具体好像是通过烧水产生的力量来让车子启动。”

   

  “烧水?”

   

  原本大家还以为是什么东西,没想到竟然是烧水。

   

  “大家可曾注意到每次水沸的时候盖子就会作响,就是这个,我也不太懂,听说陛下召集了很多各行各样的人,我总感觉我们有些落伍了。”于谦苦笑道。

   

  石璞起身拱手说道:“阁老,不如我去一趟如何,我对这种东西很感兴趣。”

   

  于谦看了一眼众人,没人反对,于是答应了下来:“可以,回来和我们好好讲讲体会,不然每次陛下写信来我还需要翻译。”

   

  众人忍不住轻笑,但脑海里还是充满震撼,从大同到京城不用一天,每次还能携带上千人,这要是大同再出现问题,大同守将就可以直接抹脖子了。

   

  “计划书的内容我们再仔细推敲一下,没有问题各部开始筹备,为了大明。”

   

  “为了大明。”

   

  会议结束之后,于谦将礼部尚书胡濙留了下来。

   

  双方虽然都为六部尚书,但于谦只是兼任兵部尚书,实打实的一品官员,而这却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陛下准备将邸报扩大话,这是计划,你看看没有问题写个奏疏上来。”于谦道。

   

  于谦这次入阁除了在京师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力挽狂澜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从不干涉其他部门的事务。

   

  即便是在成为阁老之后,于谦也更多是询问和建议,这也让他的入阁变得异常轻松。

   

  胡濙接过拿在手中,看完内容感觉叹为观止,这么简单的事情竟然没人想到,简直就是极大的浪费。

   

  胡濙起身朝着四周看去,透过天窗看到了正在批阅奏折的于谦。

   

  他轻手轻脚的走进房间,老老实实等候在外面。

   

  好在于谦没有忘记他,处理好手上的奏章抬头看去,赶忙将他拉了进来。

   

  “你叫我一声,我这闲着也是闲着。”于谦道。

   

  “于大人辛苦了,不愧是士林领袖。”胡濙情真意切的说道。

   

  于谦力挽狂澜本身给自己加分不少,后来更是有闯皇宫劝谏皇帝的壮举,一下子成为了士子表率,也就是士林领袖。

   

  “胡尚书过誉了,这方面我不太懂,你觉得如何?”于谦赶紧岔开话题询问道。

   

  “陛下真是天资聪慧,不过这件事还需要于大人帮忙?”

   

  “这不太好吧。”于谦本能拒绝,这是他的习惯。

   

  “恐怕也只有阁老能主持了。”胡濙苦笑道:“陛下要求制作两份类似邸报的东西,称之为报纸,其中一份主要针对平民,主要是哪里打仗了,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还好说,关键是另一份。”

   

  稍微停顿片刻后,胡濙接着说道:“另一份报纸主要群体是仕林,内容分为数个板块,诗词歌赋占一块,国策占一块,还有开放性的话题,这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且没有私心的人才能坐镇,除了于大人我实在想不到他人。”

   

  于谦苦笑,赶紧拒绝,他现在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没时间管这种事。

   

  “于大人,其实这也是陛下的意思,而且于大人也不必担忧,因为翰林院会主持海选工作,于大人到时候只要抽出一点时间检阅一番即可。”胡濙躬身说道。

   

  “那好吧,就由你们礼部的翰林院负责制作,我负责审核,麻烦胡大人了。”

   

  “不敢,不敢,那我就不耽误于大人了。”

   

  从直书房出来,胡濙直接来到了翰林院。

   

  当他将这个消息公之于众的时候,整个翰林院都沸腾了,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才华,在上面一展风采,最好能获得太保大人的关注。

   

   

   

   

   

   

   

   

   

   

   

  

继续阅读:第八十一章 谈古论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