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的危机
张黎明2025-11-03 15:331,715

  若干年前的某一日晚上,电视上转播着一场围棋赛,是一位著名的国手与韩国名将李昌镐对弈。这一场从开局到中盘,一直是我方棋手占优势,李昌镐被压得喘不过气,几乎就要推枰认输了。场外观棋的不少人,包括聂卫平、马晓春等著名国手,一致信心十足地认为,如果不出意外,这场棋我方棋手是赢定了。然而,谁知偏偏就出了意外,明显处于劣势的李昌镐,不慌不忙地追赶,一点一点地侵削我方棋手的厚势,最后竟然反败为胜。这样的结果令方家目瞪口呆,也令棋迷们大惑不解。好端端的一局棋,明明是我方棋手稳操胜券,对方棋手败局已定,怎么就糊里糊涂地输掉了呢?

      现场解说者和当事人,都不无困惑地向观众解释:占了很大的优势之后,不知道该怎么下!

      占了优势之后不知道该怎么办,这真是天大的昏话!简直要把人搞糊涂了。应该说占了很大的优势,则会是高屋建瓴,势若破竹;或者是一鼓作气,乘胜前进,只待对手拱手投降,等着品尝胜利的果实就行了,怎么反而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弄到个相反的结局呢?

  静下心来想想,类似的事例还真不少呢。历史上许多惊心动魄、决定交战双方命运的战争,例如中国古代曹魏与孙刘的赤壁之战、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与德国的莫斯科之战,几乎都是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占优势的一方渐渐丧失了优势,占劣势的一方渐渐占了上风,最后出现了有悖常情的结局。可以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几乎成了战争中的一道奇特的风景。

      一般情况下,总是大的吃掉小的,强的胜过弱的,优势超过劣势,这就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优胜劣汰的规律。然而,人类毕竟是万物之王,是宇宙间富有灵性的高级生命,因而,在决定命运的紧要关头,人往往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也只有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反败为胜的结局,才深刻显示人类无限的智慧和精神潜力。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样的一种境界啊!

      下棋占了优势不知如何再下,打仗占了优势难以最后取胜,表面上看来这是不合常情的,细一想,其中却包含着很深的道理。人类自产生以来一直到今天,始终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在严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顽强的奋斗,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在逆境中奋斗的历史。既然人类一直处在恶劣的境况之中,那就要不停地同竞争对手做斗争,就要经受各种各样的生存考验,就要运用高超的智慧和谋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以柔弱胜刚强,以劣势打败优势。由于人类一直是在逆境中不停地奋斗着,因而似乎生来就有一种善于在劣势中取胜的能力,有一整套在困境中顽强生存的智慧和经验。而且,越是艰险的境地,越是走投无路,人越是表现出超常的毅力,越是显示出英雄的气度,产生出非凡的智慧,创造出巨大的奇迹。

      而占着很大的优势,处在顺境中呢,人似乎就不那么聪明了,不知道究竟怎样做,才能永远保持优势,甚至认为已经达到理想的境地,满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了。人类的辞典中,找不到多少面对顺境的经验和智慧,所有的经验与智慧,都是在成功和胜利之前产生以及派用场的,谁会去想成功和胜利之后,还会用得上什么谋略。因而,占了优势,处在成功之中,或者处在顺境中时,人往往会麻痹大意,丧失警惕;会居功自骄,目空一切;会不思进取,无所事事,不懂得即使取得了胜利,占了优势,也应该居安思危,继续保持旺盛的斗志。正是由于人类既缺乏占着优势时如何应付局面的智慧,又存在着在顺境中常常会暴露无遗的许多自身的弱点,因而处在劣势中,总是能够显示出卓越的气魄,而在占着优势时,却常常十分迟钝笨拙,有时甚至到了昏聩的地步。综观历史上许多盛衰兴亡、沉浮哀荣之事,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卧薪尝胆”的故事,不正是从正反两方面作了充分的说明吗!

  由此看来,占着很大的优势,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乐观、自傲、松懈以及放任自流的理由,甚至可以说,优势的背后,恰恰潜伏着巨大而深刻的危机,如果麻痹大意,则会陷入不可自拔、难以逆转、万劫不复的境地。因而,一个人处于优势之中,不能消极地去维护即得利益,而仍然需要作出进攻的姿态,需要像在劣势中苦斗那样保持锐气,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事态中,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延续优势,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继续阅读:魔鬼夜访诸葛亮先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乡土的守望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