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密的树林,崎岖的山路,晃动着两个身影。
“家述,你听说过朱德这个名字吗?”谭思聪挥了挥额头上的汗滴,喘了口气。
“怎么没听过,南昌起义时,他就是副军长……”谭家述也停了下来,望着山腰飘来忽去的云雾。
“他带着一支部队正朝我们茶陵这边,杀了过来,上级要我们游击队去接应一下。”谭思聪说。
“那太好了,朱德打仗很有一套,他一来就有那些狗日的好果子吃……我们游击队,也可借此机会,好好地闹腾一番……”谭家述兴奋得有点手舞足蹈。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望着连绵不断的群山,陷入了遐想……
几个月前,同志们还都在井冈山。那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大集体呀,大家一起学习,训练,共同进步,心里几多舒畅。尤其是和毛委员在一起的日子,想着就是踏实……可干革命,有聚就有散,今天的分别就是为了明天的胜利团聚……
刚开始离开井冈山,谭家述就像离了娘的孩子,遇到事,一时半会显得没有主张,后来慢慢就适应了。他永远记得下山后,打的第一仗,开始是那样慌乱,那样不得章法,后来便得心应手了。
那天,他离开毛委员后,率领茶陵游击大队从井冈山出发,翻山越岭,经沔渡、华里来到坑口下罗时,从老百姓嘴里探知,国民党军队就驻扎在前面的湖口墟上。一时间,队伍缩作一团,许多人瑟瑟发抖,一些胆小的嚷着要回井冈山。
谭家述大声喊道:“别动!我们这样乱了分寸,还怎么打仗?”
游击队员中有个叫彭飞德的胆子大些,悄悄地凑到谭家述的跟前说:“我化装成砍柴的樵夫前往侦察看看……”
谭家述点了点头说:“好,不过千万要小心……”
彭飞德当即捆了一担柴挑着朝墟上走去,走到油货铺边,问那老板娘说:“老板,买柴火吧?”
这老板娘以前也是农协会员,便偷偷地向彭飞德眨了一下眼睛,把他领到柴房,然后悄悄地问:“你怎么来了,店子里有好几个挨户团的兵……”
彭飞德说:“我们都下来了,茶陵的人又都回来了,带来了不少枪,准备和敌人干……”
老板娘说:“这就好了,我们又有出头之日了。”
彭飞德说:“快说说,镇子上的情况,敌人有多少兵力?”
老板娘便将所掌握的情报全部告诉了彭飞德。
彭飞德探到情报,迅速回转到下罗,向谭家述报告:“墟上没有正规军,驻扎的只是衡阳挨户团的一个中队,而且戒备也不太森严……我看我们游击队完全可以吃掉他们,缴了他们的枪……”
谭家述便找了几个平素喜欢讲“三国”“水浒”故事的战士,悄悄地在树林里商量。大家一致认为,游击队应该先在树林里躲藏起来,等到夜深人静,敌人入睡时下手,才有胜算的把握。
于是,大家紧裹着破棉衣,在寒风刺骨的林子里待了大半夜。鸡叫时分,偷偷摸到墟上,不费一枪一弹,将二三个挨户团全绑了,缴了十几枝好枪,终于打了下山后的第一个胜仗。
随后,游击队打了几次胜仗,狠狠地杀了一下挨户团和豪绅的反动气焰。
这会朱德带大部队来了,肯定又要打下茶陵县城,茶陵的革命者又可以扬眉吐气了。
回到住地,谭思聪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朱德的部队接到茶陵,配合主力,攻打茶陵城,再一次掀起茶陵革命的高潮。
会上,谭思聪首先发言,他说:“我们从井冈山下来,已经两个月了。这两个月,形势发展很好,我们连续在了湖口、潭湾、梅林坑、东岭西岭打了好几个胜仗。段振起在溪江的农会也恢复起来了……但这还不够!现在好了,朱德军长来了,朱德是一员虎将,我们一定要把他接到我们茶陵来,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出茶陵!”
“啪啪啪——”同志们听了这话,兴奋得热泪盈眶,热烈地鼓掌,把手心都拍红了。
接下来,由游击队队长谭家述分配任务:“游击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由县委书记谭思聪带队,前往安仁方向去接朱德的大部队;另一部分由我带队负责县城方向的警戒,同时,派人进城侦察,摸清城里的情况,为攻城作准备。剩下的人员由谭趋新带领,负责西乡这一片的敌情的监视和侦察,并随时保持与其他两路人马的联系。”
宣布完以后,谭思聪看了大伙一眼说:“大家看,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大家齐声说:“没有!”
“好!那我们就分头行动吧!”
谭思聪挥了下手,大伙便分头召集队员去执行任务。
1928年4月5日,朱德率部从安仁县城和大水塘出发,夹永乐江而上,到达茶陵界首墟时,谭思聪带领的游击队和部分县委委员也同时赶到。
谭思聪紧紧地抓住朱德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在来。
不久,谭趋新带领的人马也赶了过来。于是,茶陵游击队在前,工农革命军紧跟其后,一路滔滔,向县城杀来。
下午,碰上了进城侦察回来的谭家述。谭家述将城里的情况详细地向朱德汇报了,朱德当即命令部队攻城。
也许是朱德在湘南闯下的名头太大了,所到之处,竟然不战自胜。沿途的挨户团、保安队之类的地方武装,闻风丧胆,茶陵县城的守敌也一样,一听到说:“朱德来了……”便慌忙逃跑,有不少士兵慌不择路,从城墙上掉到洣江河里,淹死了。
攻占茶陵城后,朱德很兴奋,对谭家述说:“嗯,不错,你们茶陵游击队很不错。这会打茶陵,你们立了大功!你很有指挥才能,将来是当将军的料。”然后对军需官说,“选15长好枪送给他们。”
军需官领命而去,挑了十五条锃亮的钢枪,送给茶陵游击队。
朱德在茶陵待了五天。五天后,因国民党军熊震部尾追而来,不得不撤出茶陵城,经下东、舲舫、洮水、坑口、华里转至酃县沔渡。
此时,毛泽东派来接应朱德的部队也到了酃县。在沔渡小街上的一间民房里,陈毅、何长工、袁文才、王佐会见了朱德。
袁文才、王佐两位山大王第一次见朱德时,有些愕然:原来这就是名震湘赣的朱军长呀,怎么也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威风八面,其长相和气质倒像一个山里的农民老表……
井冈山在毛泽东带领部队走后,遭受了一次重大的损失。边界各县的政权大部分丢了,毛泽东4月18日,带着部队返回后,又把国民党军队打了回去……就在这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朱德率领部队已经到达酃县沔渡。毛泽东便按捺不住想快些见到朱德激情,马上带着第一团三营一连又匆匆赶往沔渡。
4月28日,也就是毛泽东重返井冈山10天之后,两支疲于奔波的部队,几经辗转,终于走到一起了。毛泽东、朱德两双农民的大手终于在酃县紧紧握在了一起。他们俩,一位是满身书卷气、长发飘逸、风流倜傥的新式农民;一位是当兵吃粮,老实巴交长着一脸苦相的憨厚的典型农民。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位巨人,终于在这山旮旯里伸出了彼此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从此,“朱毛”这两个字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两个巨人就成了任你什么力量也战胜不了的连为一体的巨大星座,在中国这块积弱积贫的土地上,发出耀眼的光辉……
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革命火种终于融合在一起,借用了叶挺北伐“铁军”第四军的威名,扯起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大旗。从而开创了武装割据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的伟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