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陈小平2023-06-28 10:402,406

  

  九月,暑期刚过,列宁高级小学的入学考试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副校长邓永耀亲自主持考试。他对前来应试的学员们说:“同学们,大家都希望来这里求学,这很好,我们表示热烈欢迎。但学校的条件有限,校舍和老师都不够,所以就得考试。下面我宣布几项原则,一是无论苏区、白区,凡是入校学生都必须由区、乡苏维埃政府或党组织开具推荐介绍信;二是入校学生必须具有初小或相当初小文化;三是入校学生都须经过文化考核,不合格者仍回本地乡村区小学读初小。”

  前来就读的学生们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因为大家只在私塾念过一点《三字经》之类的书,能写几个字而已,一听说考试,心里就好像挂了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

  区苏维埃政府通讯员龙书金对他的堂弟龙书光说:“别紧张,就写几个字,背几句《三字经》。”

  龙书光暗暗地点了点头。

  轮到龙书金兄弟俩,国文老师刘生汉伸出手说:“介绍信呢?”

  龙书金赶紧掏出介绍信,递给刘老师说:“我叫龙书金,是二区的通讯员。这是我堂弟,叫龙书光,身体差点,不过读书还行……”

  刘生汉老师看了看介绍信,又仔细打量了这两兄弟,对龙书金说:“你还行,可你那位堂弟,我得考一考。”

  龙书光听说要考他,就显得越发紧张。

  龙书金暗暗地捅了捅他,说:“你别紧张,就按平时那样写几个字,背几句《三字经》就可以了。”

  刘生汉老师指了指笔墨,对龙书光说:“你写几个字,我看看。”

  说不来也怪,龙书光一旦拿起笔,就一点也不紧张,他润了润笔,很快写出了十几个正正端端的大字:“打倒帝国主义,武装拥护苏维埃!”

  刘生汉老师点了点头说:“字还不错,你再背几句诗文吧?”

  龙书光说:“背什么?”

  刘生汉说:“随便你背什么都行,就背你印象最深的吧!”

  龙书光便背了李白的一首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刘生汉老师说:“好,行!你们俩都编在甲班,到教室去上课吧。”

  “哎!”兄弟俩向刘老师敬了个,喜洋洋地朝教室里走去。

  “刚才,你怎么想到背唐诗?”龙书金问他堂弟。

  龙书光说:“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凡是背《三字经》的不是编到丙班,就是编到乙班;而背唐诗的几乎都编到了甲班。”

  龙书金擂了堂弟一拳,说:“你这小子,还蛮精!”

  教室里已经有一二十人,陈斌和彭家祠的刘长希都在里面,见了龙书金兄弟,微笑地点了点头。

  不一会,副校长邓永耀带着一个漂亮的女孩走了进来,龙书金的眼睛立即发亮了。

  “这位是胡春梅同学,她的母亲为革命牺牲了,父亲在我们红军部队当首长,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女同学!”邓永耀介绍完以后,带头鼓起掌来。

  “啪啪啪——”教室里的掌声响成了一片,龙书金鼓得最起劲,他从内心里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气质优雅的女同学。

  下课后,几个年龄大点的男同学都喜欢往胡春梅身边凑,龙书金每次都不放过机会。胡春梅也暗暗地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后生,因为龙书金在区政府锻炼了一段时间,政策水平高,人又机灵,故很受女孩子的青睐。

  一次,上社会实践课,男同学上山砍柴,女同学到屋前屋后去扯猪草。可胡春梅坚持要上山,结果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龙书金冒着生命危险,用嘴把蛇毒吸了出来,然后又采了草药给她敷上,再从几十里的山坳里,将她背回学校。

  从此,两人的感情就更深了。龙书金每次回家,从家里带来了什么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总要留给胡春梅。胡春梅则也经常来男生寝室找龙书金,在帮龙书金洗衣服的同时,也顺便捎带上龙书光的。

  有一回,胡春梅送洗好的衣服过来,龙书金不在,龙书光便开玩笑说:“春梅同学,我现在是沾我哥哥的光,要是他参军去了,你还会对我这么好吗?”

  胡春梅连忙问:“你哥哥要去当红军?”

  龙书光点了点头。

  “什么时候走?”胡春梅又追问了一句。

  “不知道……”龙书光摇了摇头。

  不久,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后,顺道来到茶陵。茶陵苏区的人民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列宁学校的师生们和红军联合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晚会。

  那天晚上,几乎所有的老师和胆子大有点特长的学生都登台表演了……有朗诵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说快板的,有打莲花闹的,还有小型戏剧,热闹非凡。这些节目大都是自编自演,各具特色。

  龙书金和胡春梅俩根据歌剧《小放牛》编演了一个剧目名叫《大放马》,演得绘声绘色,赢来了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胡春梅唱:共产党宣言什么人起草?

  龙书金唱: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起草。

  胡春梅唱:十月革命什么人领导?

  龙书金唱:十月革命列宁来领导。

  胡春梅唱:什么人为中国工人的首领?

  龙书金唱:苏兆征、向忠发是工人的首领。

  胡春梅唱:什么人在中国做农运最早?

  龙书金唱:彭湃、毛泽东领导农运最早。

  在晚会上,县苏维埃政府号召青年们报名参军,龙书金第一个报了名,成了红十二军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到县城集中出发前,他特意找到胡春梅与之话别。

  秋天的阳光特别和煦,微风轻轻在吹拂着,两个年轻人,沿着清清的雩江水慢慢地走着,叮嘱了又叮嘱,嘱咐了又嘱咐。

  “到了部队要听首长的话,凡事都不要落后……”胡春梅说。

  “哎!”龙书金点了点头。

  “打仗注意点,别让子弹伤着……”胡春梅又说。

  “嗯。”龙书金又点了点头。

  半年后,龙书金执行任务,顺道来到学校看胡春梅,两人又是难分难解。当时同学们正在准备考试,一个个都有点神色紧张,因为大家都害怕“坐红椅子”。原来学校每次考试都要把成绩张榜公布出来,不及格的或不达标的,就在名字下面打个红勾勾,活像一把“红椅子”。同学们所以把不及格的人谀虞为“坐红椅子”,如果有谁坐过三回“红椅子”就得退回乡村或区里的小学去。

  临别时,龙书金握了胡春梅一下酥软的小手,叮嘱说:“好好考试,千万别坐红椅子……”

  胡春梅媚眼一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娇嗔地说:“金哥!你还不相信我?你看,我是坐红椅子的人吗?”

  龙书光连忙在一边打趣说:“你怎么会是坐红椅子的人呢!我们胡春梅同学是坐红轿子的人嘛——”

  “你——看我怎么收拾你……”胡春梅小嘴一噘,追了过来,揪着龙书光的耳朵。

  龙书光赶紧求饶说:“姑奶奶,我下次再不说了,行不?”

  龙书金满面春风地笑着,甭提心里有多美。

继续阅读:75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湘赣风云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