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小舟上,叶皓抱臂而立,满脸胸有成竹的自信。
身旁叶柔弱弱道,“皇兄,你说那家伙会来吗?”
“一定会。”
叶皓淡笑道,“朕见到他第一眼时,便看出来。”
“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绝不甘心于埋没在这小小的山村之中。”
“后日武科大考的武状元,算是有一个有力人选了。”
……
夜晚时分,叶皓乘船返回帝都。
前往翰林院溜达一圈,却见宋怀义等几名大学士、老夫子,一个个都愁眉苦脸,无比惆怅。
“诸位,这是怎么了?”
“陛下,您可算是回来了。”
宋怀义苦着脸说道,“这新试题的科考,简直是让学子们都炸开了锅。”
“白天的时候,不少学子在考完之后,在文华殿和翰林院外闹事。”
“聚众抗议的,痛哭昏厥的,跳河自尽的,简直不计其数。”
“我带着一众官吏处理了好久,才总算是将他们稳住,没有酿成大祸来。”
叶皓点了点头,笑道,“不错,这些都在朕的预料之中。”
“那些学子全都寒窗苦读,呕心沥血,费了天大的心血,才志得意满到帝都参加会考。”
“结果一见到那些考题,便知道自己的努力全都白费了,他们自然不会甘心。”
“怀义,辛苦你们了。”
“陛下,臣等辛苦一些,倒是不算什么。”
宋怀义面露难色,憋了老半天,才苦着脸说道,“不过此举,很有可能让陛下您,尽失天下文人世子之心啊。”
“陛下所开创的科举制,加上前番两次科考,原本让您深受文人们的爱戴。”
“如今却以这种试题,让他们全都无功而返,他们定然会心怀怨恨,甚至回乡之后,败坏陛下的声名……”
“他们敢!”
叶皓虎目一瞪,厉声喝道,“科考的本质,便是选拔官吏,为国抡才。”
“眼下,大漠即将与东瀛开战,最缺的便是熟悉战船打造和水师运转的人才。”
“用不上他们这些酸文人,他们便要心怀怨恨了?”
“陛下息怒。”
宋怀义悻悻道,“臣也只是妄自猜测……”
“宋师,你的猜测极有道理,但决不能变成现实!”
叶皓眯着眼睛,冷声道,“这样,你速速派人,去通知那些滞留在帝都考生。”
“他们技不如人,心怀不甘。名落孙山,可以回去继续闭门读书,好好钻研学问。”
“若是敢妄自造谣生事,败坏朕的声名……”
“一律千刀万剐,诛九族!”
听闻此话,一众学士夫子具是脸色骤变。
“这……”
“陛下,这未免有点太无情了吧?”
“朕无情吗?”
叶皓淡淡道,“想当初,朕废了察举制,兴办科举制,让这些文人寒士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
“两次科考,入仕才子数以千计,如今已经遍布整个大漠和大周的州郡府县。”
“现如今,只是这次科考他们考不上功名,便要败坏朕的名声。”
“你们说是,朕无情,还是这些文生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