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只感觉自己的胸腔憋着一股怒火。
这股怒火让他面色发红,他看着秦羽,胸膛不住地起伏着,“秦羽,那些人怎么敢的?”
“军户可是社稷稳定的核心,他们这样侵占军户的土地,那我大明江山该怎么办?谁来保证?”
朱元璋痛心疾首的道。
他完全想不通。
但秦羽却只是冷笑了几声。
“陛下,这天下在他们的眼里,这是老朱家的天下,跟他们有何关系?”
“再者说了,人本身就是自私的动物,贪欲这个东西是遏制不住的!”
“这就像是本能一样,就像陛下惩治贪官所出台的那么多政策,哪怕是将他们剥皮萱草,又有用吗?”
“虽说这中间也有陛下的缘故,但本质上就是贪欲作祟,这个东西也是无法根治的东西!”
“他们不会操心大明江山会不会覆灭,他们不会想着军户大量逃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在他们的眼里,只要他们有的赚,有的捞,这就够了!”
“至于其他的,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脸色难看,拳心握紧。
但他心里很清楚,秦羽说的是实话!
这就是那些人的想法。
家族利益高于国家,这句话不过如此!
“陛下,你太小瞧这帮人了,土地兼并为什么这么严重,这跟他们是息息相关的!”
“甚至他们的一些手段,都远超你我想象,否则,也不会出现王朝国运难超三百年这句话了!”
“我记得大明的土地兼并有一个记载,上面清楚的写着,太湖一代的土地,九成是地主的!”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那可都是良田,但这些土地和财富全都到了地主的手上!”
朱婉宁听着满脸冰冷。
九成的土地都是地主的,那百姓该怎么办?
他们该怎么活?
只能任由那些地主奴役,压榨吗?
哪怕是她,都极为愤怒,那就更别说朱元璋和朱标了。
他们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
“秦羽,你说能不能把免税给换了?给他们一些别的福利,这样能不能遏制他们的贪欲?”
“最起码国家好歹有税收,还能用在百姓的身上!”
朱婉宁犹豫片刻后说道。
秦羽先前所说的,她想换一些别的好处来替代。
秦羽一听这句话笑了。
“说个不好听的,有句话估计公主殿下没有听过,这句话叫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任由王朝变幻,千百年一直以来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秦羽这话一出。
朱元璋脸色更难看了。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朱元璋喃喃自语一声,他的拳心猛地攥紧。
那双眼睛也是肉眼可见的阴沉了下来。
朱婉宁更是被这句话震惊了。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这简直难以想象!
“秦羽,你继续说。”朱元璋阴沉着脸道。
秦羽看向朱婉宁的一张脸,“公主殿下还是太小瞧世家的力量了!”
“公主殿下不妨翻开史书,大可往前找一找,看看除了陛下,历代皇帝有多少是农民出身?”
“陛下能在后世有着如此赫赫威名,这跟陛下的出身,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因为大明本就是一个奇迹,陛下本就是一个奇迹!”
朱婉宁陷入沉思,她开始按照秦羽的话思考着。
从秦始皇,再到汉武帝。
半晌之后,她的脸色也变的极为难看。
“这就是世家的力量!”
“秦朝大泽乡起义,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次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偌大的大秦帝国,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被这股力量摧毁!”
“大泽乡起义,几个月招募起了几十万的兵马,但他们还是失败了,来的快,去的也快,这是为什么?”
“不仅是他们,之后的黄巾起义,席卷汉末,再到后世的李自成,也就是覆灭大明的罪魁祸首,他也只当了几十天的皇帝,就政权倾覆了!”
“这是为什么?其实本质上,就是他们背后缺少世家大族的支持!”
“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起义到了后期,除了人才,还需要大量的钱财,粮食,这些只有那些士族才有!”
“就说永乐大帝,也就是陛下您的第四子,他也借助了宁王的力量,这才有了抗衡建文帝的底气!”
“这些世家和帮手,既然出了钱出了力,那他们就必须拿好处,这是一种必要的交换!”
“而且朝廷也必须安抚这些豪门大族,给予优待!”
“免税没了,那公主殿下拿出什么来优待他们?”
“而且说到这,那就必须再多说一嘴,为什么土地兼并这么严重。”
“这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科举!”
“洪武三十年,也就是陛下你大限将至的前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秦羽思忖后,缓缓说道。
朱元璋本来听的极为严肃,甚至心间的念头一个接一个涌出,然后就听到了秦羽的这一句话!
他的脸顿时一黑。
他大限将至的前一年。
这秦羽生怕自己不知道哪一年去世吗?
他看了秦羽一眼。
一旁的朱标和毛镶心都差了一跳,秦羽这话太挑战他们的心脏了。
但朱元璋没有发怒,他们也没有开口。
“这一年怎么了?跟世家有什么关系?跟土地兼并又有什么关系?”
朱元璋发出三连问。
秦羽笑着道,“陛下别急。”
“这一年,大明举行了科举,也是三年一次的科举,用来选拔人才,自从洪武三年开始,大明就恢复了科举,陛下也极为重视科举!”
“但在这一年,大明发生了著名的南北榜事件!”
朱元璋好奇出声,“南北榜事件?!”
秦羽点点头,“这南北榜事件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一次的大明第九次科举,上榜才子,全是南方才子,五十二人,无一人是北方才子!”
“故此,引发震动,后世将其称之为南北榜事件!”
话音落下!
嗡!
朱元璋眼神一变。
科举绝对是他最重视的东西,这是大明朝的选拔人才的根本,但五十二个才子,全是南方人,而没有一个北方人,这让朱元璋的第一本能就是。
这第九届科举,有猫腻!
否则,怎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秦羽,是谁泄露了考题,你快告诉咱,敢对科举动心思,朕必须灭他三族!”
“这个影响太坏了!”
显然,这件事已经触碰到了朱元璋的逆鳞。
朱元璋周身杀气凛然!
“陛下,你先别急,这第九次科举的主考官翰林学士刘三吾正直无比!”
“并且考试全程是密封,且这一次考试,想要给主考官送礼的才子全都被严词拒绝,所以这一次的考试完全凭借个人的本事,不存在徇私枉弊这一说!”
这话一出,朱元璋就很有些好奇起来。
周身的杀意也快速的收敛。
他没想到,竟然没有徇私枉弊。
这就引起他的好奇了,
既然主考官正直,也没有徇私枉弊的现象发生,全程又是采取密封的形势,那为何会导致五十二名上榜才子全是南方才子?
这是为何?
朱元璋很好奇,同样,朱标和朱婉宁也极为好奇。
秦羽迎着三人的目光,淡淡的道,“答案很简单!”
“甚至说出来陛下可能不信,因为南方多豪门大族,他们的后代自幼就受着名门大儒的教导!”
“但北方学子却比较惨,因为大明之前乃是元朝统治,元朝一直对北方采取高压政策,北方的学子过的苦不堪言,他们生活都是问题,又何谈科举考试呢?”
“而且这些来应天府考试的学子,也大多是北方的豪门,甚至都没有寒门子弟!”
“那就更别说平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