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的脸上又是自信,又是胆怯:“ 还有个事儿啊,也不知道他们这里还收不收这个,我同乡说可以看榜单,但是我不识字啊。”
南枝笑道:“收的。”
老汉看了南枝一眼,有些好奇:“小姑娘,你识字?”
南枝点点头:“是呀,我给别人做过伴读丫鬟。”
“噢,原来是这样”,老汉高兴起来,把自己的竹篓背上,跟南枝告辞,“那我就去试试,多谢你了,好心的小姑娘。”
南枝笑着跟老汉告别,然后又去一旁看了看其他的情况如何。
估摸着老汉差不多排到了,就又过来收货点看。
果然,月小婵他们检验了一番,老汉的竹篓的确是质量过关的。
有一个卖相不是太好,月小婵说:“这个要按我们这儿的规矩算,是次品,不过因为是大竹篓,次品也能卖十二文钱,老人家,你卖吗?”
老汉连连点头:“卖的,卖的。”
十几文钱对庄稼人来说,已经是很珍贵的了,能买好几斤口粮呢。
听老汉说同意,月小婵便算起账来:“小竹篓五个,一个十五文,计七十五文,大竹篓四个,三十文一个,计一百二十文,加一个大竹篓次品十二文,总计二百零七文,老伯你看对吗?”
那老汉不会算数,但刚才已经看了老半天了,来这里卖东西的就没有说过一句不好的。
这会儿月小婵也是光明正大地把价钱报出来的,旁边的人除了点头并无其他异样。
老汉便连忙点头:“对,对,就是这么多……”
月小婵笑了,让小米数出二百零七文钱用麻绳穿好,然后当面给老伯,又让他按了个手印确认钱货两讫。
老汉激动地把满是口子的手指按上去,然后退后一步,颤抖着声音说:“多、多谢。”
月小婵笑着道:“不必多谢我们,咱们这是做生意,平等的。”
然后不等老汉多说什么,就叫了下一位同过了庄子上三位工人验收的卖家上前结账。
老汉把烟斗插进腰带里,双手捧着那串钱,又在旁边蹲下了——他觉得庄园门口安全,还有衙役巡逻呢。
他想在这里数钱。
结果刚蹲下来,就又看到刚才那个小丫头也蹲了下来。
这回老汉可比刚才兴奋多了,一扫刚才愁苦忐忑的模样,兴奋地道:“小姑娘,刚才多谢你了,我的竹篓卖出去了。”
南枝其实早就看到了全过程,但此刻还是配合地做出高兴的样子来:“真的啊,太好了。”
老汉激动道:“全卖出去了!有一个结疤编得不好看的,他们说以后可能会断开……但其实不会,不过也给了我十二文呢!”
南枝笑道:“老伯伯,你有这手艺,以前没有卖过竹篓吗?”
若是卖过,今日应该不会这么激动才是。
那老汉捏着钱串子一边数着一边跟南枝说道:“卖啊,不过在村里卖不出价钱来,一个顶多也就三文钱……编这个还是挺费劲的,要想编得扎实,一天最多也就编出两个来。”
要是再快了,就没法保证质量了。
南枝有些意外:“才三文钱吗?”
老伯刚才听南枝说她识字,做过大户人家的丫鬟,就笑道:“小姑娘你是不知道,村里就没有为这个花钱的,人家把主子砍来,再帮着砍一担柴,你还还能收人家钱么?”
这倒是……黄山坡村也差不多,大家更愿意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或者帮忙干活的形式交换。
甚少通过现钱买卖的方式。
“那没有试过来县城这边卖吗?”
老汉摇摇头:“我们村来这里太远了,当天不好赶回去,路上花销大,我这回要不是同乡赶车来,我自个儿也是没法走来的。”
说着,老汉还提醒南枝:“进城还要收钱呢!而且卖给城里的铺子,一个也就五文八文的,也不划算。”
大老远来,若是没有同乡的车,一来一回要赶两天路,地里的功夫就要耽误两天。
再加上在外面的吃住,虽说肯定是会自己带干粮的,但是西川这地方缺水。
若是没有水,怎么也得花上一文钱让人家给帮忙倒个水。
等真正要卖竹篓的时候,铺子里收购的掌柜也会把价钱压得极低。
像他这种不精致只是结实的竹篓,南枝庄园上开的价格是十五文跟三十文,城里的铺子里差不多也是这个价钱。
但是铺子要转手一道,那压的价格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小的五文,大的或许是八文吧,总之算下来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以往老汉这十个篓子,竹篾接口没处理好有结疤的那个,别人肯定是不收的,剩下的九个,也未必就能卖到五十文钱了。
他这回也是听同乡说南枝这庄园收货的价钱高,才来试一试的。
没想到真的行!
两百零七文钱啊!
就算是给同乡车马费,加上打水的费用,也能净剩两百文钱!
要是多来几次,就能攒下一两银子了!
寻常的庄稼人家里,能有几两银子那都算是压箱底的大钱了。
老汉数完钱,数目对上了,又高兴又遗憾:“刚才收货的姑娘说这边要两千只,已经收了一千二百只了。”
这么算下来,就算是他现在立刻回去就开始编织,只怕再来的时候也赶不上了。
南枝笑道:“没关系的,老伯,这庄子才刚开始开荒,等以后收获了,蔬菜跟粮食都要成筐成筐地运出去,要的量大着呢!”
“真的?”老汉又惊又喜,“他们还会收竹篓?”
南枝点点头:“我觉得是会的。”
别的不说,先前那个五十亩的庄子,现在每天都要发至少十车货出去,一车一般是六个篓子,这就要耗掉六十个。
还有在庄子里跟黄杨县范围内用的那些,虽然会回收再利用,但是数量大了,日常的损耗也高,哪一天不要补个百来个的。
竹篓这东西,需求量大着呢。
南枝没说这庄园是自己的,只说自己住在这附近,经常看到运货什么的。
老汉一听,觉得有道理,连忙点头:“那我回去就编起来,要是他们收,我就一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