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1
時:夜
景:洛阳-皇宫-偏殿内
人:时宜、尔朱英娥、郑先护、众禁卫军
△时宜被关入偏殿,尔朱英娥也在。侍卫们要关门时,尔朱英娥气势汹汹,提着裙子冲到门口。
尔朱英娥:我阿爹若知你们如此对我,必会将你们千刀万剐!
郑先护:贵嫔稍安,其余后妃全已送至尼姑庵,唯独贵嫔留在此殿,足以说明太后对你的爱护。
尔朱英娥:(冷笑)她爱护我?她怕的是我爹和他算账。
郑先护:(笑)贵嫔当年年幼,恐怕不知,昔日高太后的舅舅比你父亲的兵还多,最后还不是因为和太后作对,死在了宫内窄路上?就是方才带你走的那条路。
△郑先护说完,离开,门被关上,上了锁。
郑先护:(VO)两位都是尊贵人,只要不气伤了自己,无人能伤你们。
△时宜坐在靠着墙的床榻上,尔朱英娥在殿内悻悻地站了会儿,回到床榻旁,打量了一眼时宜后,挨着另一边坐下来。
△殿内没有蜡烛,没有光亮,只剩下透进来的月光。
尔朱英娥:高太后的舅舅,当年是如何死的?
时宜:(轻声)外戚高肇,拥兵自重,把揽朝政。陛下登基后,他被胡太后传召骗入宫城,(看向外)在宫内小路上,被一众兵士围住,以绳索勒死。
△尔朱英娥听得骇住。
尔朱英娥:太后难道想故技重施?
△时宜担心着,看向殿外。
△紧闭的窗上,能见到狂风骤起下的树影,在急促晃动着。
場:2
時:夜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
人:胡太后、郑先护
△胡太后在东堂内,脸色阴沉,手握成拳,半是气愤,半是恐惧。她身旁,立着几个侍卫。
胡太后:宫门外如何了?
郑先护:庆典照旧,热闹得很。
胡太后:(颔首)丞相还没到?
郑先护:在路上。
△胡太后点点头。
胡太后:关闭城门,没朕的手谕,任何人都不得出入洛阳城。
場:3
時:夜
景:大街
人:周生辰、宏晓誉、众丞相府侍卫
△街市上,热闹非凡,灯火通明。
△丞相的马车,在几个侍卫护送下,疾驰而过,百姓们纷纷让开了路。
△马车忽然被一群从酒楼冲出来的醉酒汉挡住,全是异域衣着,车夫不得不勒马,停住了马车。
车夫:快让开!这是丞相的马车!
△一个醉汉摔倒,胡乱中,有一个醉汉抱住了车夫。车夫想要抽刀,被醉汉灵活地按住。
醉汉:(耳语)这里都是我们的人。
△车夫感觉到自己的后背上有兵刃,不敢再动。
车夫:你们是……
醉汉:南辰王军。
場:4
時:夜
景:洛阳-皇宫-偏殿内
人:时宜、尔朱英娥
△时宜和尔朱英娥各自坐在床一角,尔朱英娥玩着镯子,百无聊赖,显得极不耐烦。
尔朱英娥:无趣啊。
时宜:贵嫔娘娘,完全不像没了夫婿的人。
尔朱英娥:他眼里没我,我为何要为他伤心?
时宜:但你们终究拜过天地,行过夫妻之礼。(困惑)不会生出一些与旁人不同的感情吗?
△尔朱英娥往墙上一靠。
尔朱英娥:拜天地,因为看中他是天子。行夫妻之礼,因为我想要个皇子,想做太后。感情?元诩和潘嫔之间有,我和他没有。
△尔朱英娥想想,也是感慨。
尔朱英娥:虽然我总盼着他被逼退位,但他算是个仁君,被你这一问,还是有些难过的。(忽然问)来洛阳前,你和人行过夫妻之礼吗?
△时宜吓了一跳。
时宜:自然没有。
尔朱英娥:哦,对。你和元子攸自幼定亲,怕是真心喜欢他。
时宜:(脱口而出)没有。
△此话一出,时宜和尔朱英娥都愣住。
尔朱英娥:(笑了)他是你日后夫君,你起码要等他归天了,才能说这些。(低声)你看我夫君驾崩了,我就可以说了——入宫前我有喜欢的人,且有过夫妻之实。
△时宜先是错愕,随即笑了。
时宜:你不怕我说出去,被治罪?
尔朱英娥:就算你说出去,我不承认就是了。况且,时至今日,谁敢治我的罪?拉拢我还来不及。
△时宜想了想,点头。
时宜:是这个道理。
△尔朱英娥靠在墙上。
尔朱英娥:迟早一日,东都洛阳,西都长安,都是我爹的。
时宜:(一笑)到那时,你爹离死就不远了。
△尔朱英娥诧异看时宜,时宜淡淡一笑。
尔朱英娥:看来,我们只能有今夜的情谊。
时宜:(笑笑,轻声)我们因为南辰王军和太原军,注定要成为死敌。但首先,我们要活着出去。
場:5
時:夜
景:洛阳-城内河道旁
人:周生辰、元雍、宏晓誉、醉汉(南辰将士)
△周生辰站在河道旁,看着水面的灯影。
△元雍一见到周生辰,腿一软,险些跪下来,被一旁宏晓誉稳稳扶住。
宏晓誉:丞相未作亏心事,何必跪?
元雍:臣……(不自觉屏息,忽然抱拳)臣终于把殿下盼回来了!我朝有救了!
△周生辰不语,看着他装模作样。
元雍:胡仙真那个女人,挟皇子,妄图令诸侯。啊,不对,那其实是公主!并非皇子!
△周生辰意外。
周生辰:潘嫔所生是公主?
元雍:就是公主!她怕此事败露,杀尽潘嫔寝殿内的太医和宫女、内侍等二十九人。更是将潘嫔……(长叹口气,以衣袖抹去眼角)臣是被她胁迫的,不敢说话啊。
宏晓誉:(嘲笑)丞相家眷安然在府上,何来胁迫?
元雍:她……
宏晓誉:我师父无意追究这些。陛下刚走,公主又被太后挟持,我们以大局为重,只要你听从师父安排就是,自有将功赎过的机会。
元雍:(忙行礼)臣愿听殿下差遣。
△周生辰微颔首。
周生辰:(指一旁佯装醉汉的兵士)自今夜起,他们将寸步不离,跟着你。
元雍:(脸色微变,但还是遵命)好。
周生辰:胡仙真接下来,想做什么?
元雍:新帝登基,她临朝听政。
△周生辰略一沉吟。
周生辰:(颔首)既她想让新帝登基,你就助她办成此事。
元雍:(诧异)让公主登基?
周生辰:是。
△元雍游移不定。
周生辰:(忽然问)你可记得元叉如何伏法的?
元雍:(脸色一变)当然。
周生辰:一切照我说的做,不要起多余的心思,否则你将是第一个为陛下殉葬的人。
元雍:(忙行礼)元雍必将功补过,任凭殿下差遣!
場:6
時:夜
景:洛阳-皇宫-宫门外
人:元雍、众南辰王军兵士、皇宫守将
△元雍带着几个侍卫,走到宫门外,这些人已经换成了南辰王军的人,也就是方才的醉汉。
△宫门口的守将已经换上了白衣,认出元雍。
守将:丞相大人!宫中非常时期,无人能带侍卫进来。
元雍:(对身旁兵士,低声嘱咐)我这就去见太后了,劳烦诸位在此等候。
△元雍威严地点点头,他有条不紊解开自己的腰带,将衣衫揉乱,作出一副落魄样。
△紧跟着,他忽然一声哭嚎,提着衣衫跑入了宫门。
元雍:(边哭,边跑)陛下啊!陛下!
場:7
時:夜
景:洛阳-皇宫-太后寝殿内
人:胡太后、元雍、元子攸、众臣子、众宫女、众侍卫、众内侍
△元雍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哀嚎连连。
元雍:(痛哭失声)陛下你如此年轻,为何就早早抛下臣去了!——!陛下啊!
△元雍哭喊的同时,不断有朝臣跑入,由衷悲痛的,惊慌失措的,全都跪了一地,全都哭喊着。
群臣:陛下啊!
△胡太后抱着一个婴儿,坐在殿中,也是双眸通红,跟着群臣,哭得肝肠寸断。
△元雍看哭得差不多了,一抹眼泪,站了起来。
元雍: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虽已归天,却为我们留下了初生的皇子。臣以为,皇子需即刻登基,方能稳定朝堂和民心。
△群臣有的附和,有的不出声。
△一个白发白须的老臣扶着地板,艰难起身。
老臣:太后慎重啊!皇子方才出生,就登基为帝,怕诸侯不从,四海大乱啊。
元雍:我朝幼子登基已是惯例,高祖皇帝五岁登基,先帝六岁登基,都由太后临朝理政!为何今日不可以?
△老臣被噎住。
△崔征见群臣静默,也扶着地板,站了起来。
崔征:此言差矣。先帝六岁登基,实乃权宜之策,当时高氏一族把揽朝政,倘若他不登基,洛阳必落入高皇后之手。而今没有当年的危急,为何我们不能从宗族中,选一位年纪正好的男子,继任天子位呢?
△胡太后听得蹙眉。
元雍:(也冷笑)先帝尸骨未寒,幼子尚在殿内嚎哭,崔侍中就迫不及待想要拥立新主了?
崔征:臣仅为社稷着想,绝无私心。
元雍:无须对我解释,对太后说。
△崔征对胡太后仍有畏惧,不语,愤愤盯着元雍。
△胡太后淡淡一笑,抱着皇孙起身。
胡太后:既你们都无异议了,就去准备登基大典吧。
場:8
時:夜
景:洛阳-皇宫-走廊内
人:胡太后、元雍、众侍卫
△胡太后抱着被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婴儿,冷着脸走在宫中,元雍和一众侍卫跟着她。
胡太后:崔家人反对,让朕很不安。
元雍:(笑着安抚)登基后,万事落定,就算崔氏带着一众望族反对,也无用了。
胡太后:这个孩子终归是女孩,瞒得了一时,瞒不住一世。
△元雍想了想。
元雍:临洮王元宝晖有个儿子,叫元钊,三岁。
△胡太后惊讶,看了一眼元雍。
元雍:明日臣将他带入宫中,太后先立公主。过两日昭告天下,自己被潘嫔欺瞒,并不知此事。
胡太后:潘嫔早死了。
元雍:宫外人不知啊。太后下旨赐死潘嫔,废掉公主,立元钊为帝。如此,便可向朝臣和元氏皇族交待。
△胡太后沉思着。
胡太后:如此荒谬做法,朝中老臣怕不会信。
元雍:臣在。
胡太后:(终于下定决心,颔首)下旨,召元钊入宫。
元雍:臣遵旨。
場:9
時:夜
景:洛阳-城内河道旁
人:周生辰、宏晓誉
△周生辰仍旧站在河边,看着河道旁的欢声笑语,宏晓誉站在他身边。
宏晓誉:师父担心师妹?
△周生辰没回答。
宏晓誉:师妹在宫内……(欲言又止)
周生辰:太后知她一人能牵制多方,不敢下毒手。
△宏晓誉迟疑看周生辰,周生辰察觉了,回视。
宏晓誉:既然师父如此笃定,为何还在担心?
△周生辰自嘲一笑,转身而去。
周生辰:去崔府。
場:10
時:夜
景:洛阳-崔府-议事厅内
人:周生辰、崔文君、宏晓誉
△崔文君匆匆而来,见到周生辰,如释重负一笑,忙躬身行礼。
崔文君:殿下。
崔文君:(迫不及待)殿下是如何入城的?
周生辰:本王一直在。
△崔文君迫不及待,从衣袖里掏出那块锦布,递给周生辰。
周生辰:(接过来,看了一眼)我正是为此事而来。本王在洛阳城的兵马不多,仅能制住皇宫,却无法掌控全城。此事必须结束在宫墙内,以防各地诸侯察觉,借机起兵。
△崔文君慎重点头。
崔文君:殿下的打算是?
周生辰:保元诩血脉。(停了一停,又道)立新帝,废太后。
場:11
時:日
景:洛阳-皇宫-偏殿内
人:时宜、尔朱英娥、郑先护、众侍卫
△一个宫女在众侍卫的押送下,送来了饭菜。郑先护跟在宫女之后,倒背着手,监看着宫女。
尔朱英娥:你想把我们关到何时?
郑先护:(笑)回贵嫔,太后忙着登基大典,怕是顾不上这里啊。两位耐心等等,等太后忙过这几日,总归要见你们的。
△时宜坐直了身子。
时宜:登基的是谁?
郑先护:潘嫔所生的皇长子。
△郑先护离开,锁上门。
△尔朱英娥回身,看到时宜在出神。
尔朱英娥:你在担心什么?
时宜:登基后,各地诸侯和刺史都会接到诏书……(欲言又止)
尔朱英娥:(笑)怕你师父入京,落得和高肇一样的下场?
时宜:难道你不怕?
尔朱英娥:(自嘲笑笑)我爹儿女多,并不在乎我这一个。(叹气,坐回时宜身边)这几年阿爹得了势,圣旨召他入京,他都不出现,唯恐洛阳有埋伏等着他。想让他亲自来救我?不可能。
△时宜对她怜惜笑笑。她担心不减,靠在那儿,出着神。
場:12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后寝殿内
人:胡太后、内侍、众宫女
△胡太后在一众宫女的侍奉下,穿戴好上朝的华服。
胡太后:(对着铜镜,看自己,笑叹)朕,竟做了太皇太后。
内侍:(躬身,笑着说)是啊,更尊贵了。
△胡太后笑着打量这个内侍。
胡太后:今日后,你就长侍寝殿吧。
内侍:谢太后。(忙改口)谢太皇太后。
△内侍转身,走向卧榻。
胡太后:(警觉)站住!
△一旁侍卫立刻抽出刀,横在内侍脖间。
△内侍吓了一跳,停住。
内侍:小人只是……想替太后抱皇孙。
胡太后:(走过去,紧张地抱起婴儿)天子岂是你这等阉人能抱的?
△内侍噤声,垂下头。
△胡太后抱起婴儿,走出寝殿。
場:13
時:日
景:洛阳-皇宫-宫门外
人:崔文君、崔文姬、崔寿、众朝臣、众守将、众兵士
△众朝臣,在清晨的日光里,纷纷下了马车,步行走向宫门。
△崔文君和崔文姬戴着遮面的帷帽,走到了众人面前,群臣惊讶之余,都站住了。
崔文君:(含笑)崔氏三娘,这厢有礼了。
△崔文君略一行礼,众朝臣忙回礼。
朝臣:(纷纷)三娘子。
△远处的城门守卫们,见到崔文君出现,立刻起了警觉心,纷纷上前,要赶走崔文君。
△崔寿脸一沉,挡在了众守将面前,哗地一声拔出长刀。
朝臣A:(忙拦住崔寿,低声劝说)这位将军,此处是宫墙之外,稍不慎就是谋逆大罪。让我来。
△朝臣A上前一步。
朝臣A:崔三娘子,岂是尔等能驱赶的?
朝臣B:(跟着挡在崔文君面前,呵斥武将)退下!
△朝臣们,纷纷挡在崔文君身前,武将们不得不收起兵器,慢慢退后,但还是戒备地看着他们。
朝臣A:(对崔文君,抱拳,低声劝说)洛阳城兵马在太后手中,三娘子若无必要,早些回清河郡吧。
崔文君:劳大人担心了。三娘此番来,仅说几句话。
朝臣A:三娘子请说。
崔文君:诸位大人是否决意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登基称帝?
△朝臣们被问到心事,互相对视,长叹口气。
朝臣A:我朝历代皇帝,幼年登基的不在少数。只要他是先帝血脉,就可继承帝位。
崔文君:倘若——太后欺瞒了诸位大人呢?
△众老臣错愕。画面定格。
場:14
時:日
景:皇宫-太极殿外
人:胡太后、内侍、元雍、元钊(三岁)、众侍卫
△胡太后抱着婴儿,走到太极殿外,元雍带着元钊走来。元钊只有三岁大,穿得一本正经,一脸纯真。
元雍:去。
元钊:(上前,恭恭敬敬行礼)元钊叩见太皇太后。
△胡太后打量他。
胡太后:日后,你就是陛下的伴读了。
△元钊懵懂起身。
胡太后:跟着朕。
△元钊跟着胡太后,走入大殿。
場:15
時:日
景:皇宫-太极殿内
人:胡太后、元雍、元钊(三岁)、崔征、众朝臣
△胡太后端坐在大殿上,怀中抱着小婴儿。元钊乖巧地站在胡太后的身边,打量太极殿内的一切。
△元雍带领众朝臣,跪拜行礼。
△方才服侍太后的内侍,昂首走到群臣面前,展开圣旨。
内侍:(立在一旁,朗声读圣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声音淡去)
时宜:(VO)武泰元年,帝崩。元姑娘即位,大赦天下。
△内侍收好自己手里的圣旨,肃穆看向群臣,太后也抱着婴儿,等着众人的叩拜。
元雍:(先上前一步)吾皇万岁!
△元雍刚要下跪,发现身边群臣一动不动,全都立在那,仿佛一尊尊石像。
元雍:(诧异)诸位大人?
△元雍皱起眉,怒视崔征,崔征也是一脸困惑。
崔征:丞相看我做什么?我也是看诸位都不动,才不敢动。
朝臣A:(上前一步,对胡太后行礼)太皇太后,我等听闻,先帝所生的并非皇子,而是公主,此事可是真的?
△胡太后脸色微变,抱紧女婴的手,不自觉攥紧。
胡太后:胡言乱语!
元雍:说这话,可是断头之罪!
朝臣B:臣也觉荒谬。不知太后可否请一位臣子验明皇孙身份?以破市井谣传之言?
胡太后:(冷笑)为市井谣传,就要验天子之身。何其可笑?
△胡太后怀抱着婴儿,站起身,俯看众臣。
胡太后:你们要如何验?一人还是众人?若是众人,天子威严何存?若是一人,谁来?是否愿自裁,向朕和天子谢罪?
△群臣纷纷对视,殿上静得没有一丝声响。
△胡太后隐隐一笑。
朝臣A:臣愿!
胡太后:(大惊)你说什么?
朝臣A:臣愿以命相赌,只为大魏。
朝臣B:(也迈前一步)臣愿!
△胡太后大惊失色,迈前一步,但已经被满堂的声音拦住。
△众臣上前一步,齐齐行礼。
众臣:臣愿!
場:16
時:日
景:洛阳-皇宫-偏殿内
人:时宜、尔朱英娥、郑先护
△偏殿门被打开。
△时宜和尔朱英娥互相倚靠着,半睡半醒,被惊醒。时宜睁眼,看到一个宫女行礼。
宫女:太后传召崔姑娘。
△时宜下了床榻,要走,被尔朱英娥拉住。她诧异回头。
尔朱英娥:你……要知进退,命就一条。
△时宜对她笑了笑,带着不安,跟着宫女离开。
場:23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内
人:时宜、胡太后、元雍、崔征、众朝臣
△时宜背对着阳光,一步步走入东堂,殿内都是等候的朝臣。
△堂内气氛凝固,群臣肃穆而立,胡太后因为心虚和害怕,没了往日的底气,坐在坐塌上。
△时宜对胡太后略一行礼。
时宜:太后。
胡太后:嗯……诸位大人……(看元雍)还是丞相说吧。
丞相:(上前,笑着对时宜招呼)崔姑娘。
时宜:丞相大人。
丞相:民间传言皇孙为假,群臣想推举出一人验明此事。你是崔氏正宗之女,当由你来,最稳妥,群臣信崔氏,文人也只信你们。
△时宜看了一眼榻上的婴儿。
时宜:敢问丞相,当如何验?
元雍:姑娘请替皇孙换一块裹身黄布,告诉诸位大人,这是否皇孙。
△时宜点点头,走向一旁纱帐挡着的卧榻,掀开纱帐,坐下来,细心解开包裹婴儿的布。
△胡太后给元雍打了一个眼色,元雍立刻跟上去,掀开纱帐,站在了时宜身旁。
△胡太后心中稍安,略微一笑,以为元雍会搞定此事。
△纱帐内,元雍从衣袖掏出一张字条:照实说。
△时宜惊讶。
△镜头拉远,群臣屏息,静候着这一切。时宜已经把包裹婴儿的布裹好。
时宜:回禀太后,这是公主。
△群臣哗然。
胡太后:你说什么?!
△胡太后脸色一变,上前一步,忽然就被群臣围住。
△婴儿忽然大哭起来,时宜将小公主抱在了怀里。
时宜:(坚定重复)这是公主,千真万确。
朝臣A:(愤怒)太皇太后还要欺瞒天下到何时?!
胡太后:放肆!
△胡太后向外大喊。
胡太后:禁军统领!郑先护?!
△群臣防备停步,看门外。
△无人应答,也没有一个人。
△胡太后脸色越来越差,知道自己被所有人抛弃了。
胡太后:朕——朕也是——(向后两步)
△群臣慢慢上前,逼视着胡太后。
胡太后:朕也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胡太后一把将角落里的三岁元钊搂到怀里。
胡太后:诸位大人,请听我一言!(强行稳住心神)陛下归天,四海皆乱,朕为稳固朝堂,才先立公主为帝!待四海归心,就昭告天下废帝,立元钊为新帝。
崔征:(上前,怒斥胡太后)一朝天子,岂是你说废就废,说立就立的?你到现在还狡辩?!
△群臣更是愤怒,围了上来。
△胡太后连着退了两步,最后,苍白着脸色,紧紧搂住元钊,仿佛搂住了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胡太后:朕,即刻下旨……立新帝。
△胡太后倒退两步,失重,跌坐到了塌上。
場:17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外
人:郑先护、众禁卫军
△郑先护握着剑柄,另一只手挡着要冲进去的禁卫军。
禁卫军A:(轻声)大人当真不救驾?
郑先护:(轻声)太皇太后惹怒了满朝官员,大势已去。此刻帮她,是找死。
△郑先护转过身,对众禁卫军吩咐。
郑先护:关闭宫门!保护诸位大人!保护公主和新帝!
众禁卫军:(抱拳)喏!
場:18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
人:胡太后、元雍、元钊、崔征、众朝臣
△胡太后端坐在大殿上,脸色惨白,目光暗淡。她面前龙座上的是换了龙袍的元钊,元钊茫然看着下边。
△元雍带领众朝臣,跪拜行礼。
时宜:(VO)元姑娘即位不久,即被废,改立三岁的元钊为帝。
場:19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后寝殿
人:胡太后、元雍、众侍卫
△元雍送胡太后进了寝殿,胡太后忽然一把拉住他。
胡太后:你出卖我?
△元雍一笑,强行拉开胡太后的手腕,推进去。
△胡太后再次扑上来,两手抓住他的衣衫前襟。
胡太后:我是太皇太后,你是什么东西?丞相?丞相监国?你不怕诸王造反?你不怕周生辰问你得罪?
元雍:(慢慢说)他已经来了。
△胡太后脸色大变,慢慢松开了手。
△元雍推她进了寝殿,宫门紧闭,重重落了锁。
場:20
時:日
景:洛阳-皇宫-偏殿内
人:时宜、宫女、崔文君、众侍卫
△时宜细心给小婴儿包裹上,捏捏她的小手,笑了。
时宜:你和你父皇长得像。
△时宜身后,宫女们齐齐行礼,她一回头,看到母亲笑吟吟立在不远处,看着她。
时宜:阿娘。(起身)
崔文君:长公主可好?
时宜:这几日都我照看着,睡得好,吃得也好。
崔文君:有一位贵客,想见长公主。(轻声强调)长安来的。
△时宜先是惊讶,随即明白过来,不敢相信地望着崔文君。
崔文君:(含笑)在先前他来时住的寝殿。
△时宜忙抱起小公主,快步走了出去。
場:21
時:日
景:洛阳-皇宫-周生辰寝殿
人:时宜、周生辰、南辰王军兵士X6、众宫女
△时宜披着披风,抱着女婴,身后跟着一群宫女。她一路跑上台阶,要进寝殿时,忽然停住脚步,笑着看看身边熟悉的王军兵士。
时宜:(轻声问)你们怎么都穿着宫里的衣服。
兵士:(笑着看自己,轻声耳语)殿下吩咐的。
时宜:就在里边?
△没等兵士答话,里边周生辰已经走了出来。
周生辰:我在。
△宫女们不认识周生辰,惊讶看着这个丰神俊朗的男人,不知该如何行礼。
△时宜盯着周生辰的眉眼,压制着情绪,轻声吩咐。
时宜:你们在外候着。
宫女:(齐声,行礼)是。
△周生辰伸手,要接小公主,却因为没接触过小孩子,不知该如何抱。
时宜:你没抱过孩子,我教你。
周生辰:(笑起来)进来。
場:22
時:日
景:洛阳-皇宫-周生辰寝殿
人:时宜、周生辰、宏晓誉
△时宜抱着婴儿,跟着周生辰走入寝殿。周生辰微笑着看她,她仍如在梦中,和周生辰对视着。
周生辰:教我如何抱。
△时宜慢慢递给他。
时宜:托着她的头,对,就这样。
△周生辰小心抱住那个孩子,看着婴儿的眉眼,想起了元诩。
周生辰:元诩登基那年六岁,到走,不过十九岁。十九岁,四海内都要称一声幼主,(叹气)我却没能保住他。
时宜:(轻声)师父已经尽力了。
△婴儿忽然哭起来,周生辰竟有了一丝慌乱。
周生辰:我该怎么做?
△时宜抿嘴笑着,把小公主抱回来,轻声哄着,轻拍着。慢慢地婴儿不哭了。
△周生辰看着她的样子,移不开眼。
时宜:(轻声)你看,睡着了。快不快?小孩子说睡就睡。
△她见周生辰没回应,抬头看,和他目光交汇。她心中一颤,轻轻转身,把孩子放到了卧榻上,自己挨着坐下。
时宜:(背对着他,轻声问)师父……为何没走?
△周生辰走到卧榻旁,也坐下。
周生辰:太傅走得仓促,怕京中有变,临时决定留两个月。
△时宜轻点头,拍着婴儿。
周生辰:想等到你出嫁。
△时宜的手停住,眼睛泛红。
时宜:(低声)不是事先答应了,不来看吗?
△周生辰笑了笑,笑中难掩苦涩。
时宜:(看他)我若出嫁,婚宴也在东宫。师父如何看?
周生辰:(笑)今日我如何进来的?那日旁观也不会太难。
△时宜更是难过。
△宏晓誉走入,时宜忙别开脸,看向婴儿。
宏晓誉:(笑)想哭不丢人。
时宜:(喃喃)没哭。
宏晓誉:(走到她身边,弯腰看,笑了)还是在长安好吧?有我们在,谁能让你受这么大委屈?
时宜:当然,当然长安更好。
△宏晓誉笑了,对周生辰抱拳,面容严肃起来。
宏晓誉:我已去信,让凤俏和军师带兵来长安。不出十日,援兵即到。
周生辰:(微颔首)今夜将王军替换宫内禁卫军。
宏晓誉:末将遵命!
△宏晓誉转身,向外走。
时宜:(忽然想到什么)师姐!
△宏晓誉站定,回头看时宜。
△时宜笑着跑到她身边,对她耳语。
时宜:(轻声)我阿娘已点头,让他同公主和离。
宏晓誉:(惊讶)公主不是有了孩子?
时宜:(摇头)没有,假的。他们两个并无情分,早有意分开,只是被崔氏和胡氏绑着,不得解脱。
△宏晓誉乍惊又喜,半晌说不出话来。
时宜:(笑)等万事大定,我把太原郡刺史叫回来,你亲自问他。
△时宜说完,轻推了宏晓誉一把,宏晓誉弹了一下时宜额头,眼中带着笑意,走了。
△时宜一转身,看到周生辰也在笑。
时宜:师父笑什么?
周生辰:见到你们笑,像回到过去。
△时宜难掩心中愉悦,走到床榻边,坐下来。
时宜:(轻声)你们……何时走?
周生辰:(微笑)不知道。
时宜:不知道?
周生辰:尚有许多事要处理,不急在这一两个月。
时宜:至少一两个月?
△周生辰点点头。
△时宜更是高兴,脸上,眼中尽是笑意。
場:23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
人:时宜、周生辰、元钊、元雍、元子攸
△时宜抱着小公主,坐在周生辰身边。
△元雍带着元钊,入了东堂,元雍一指座上的周生辰。
元雍:那便是镇守长安的小南辰王。
△元钊面带纯真笑容,乖巧走到周生辰面前,正正经经行礼。
元钊:元钊,拜见皇叔公。
△时宜忍不住,低头,憋着笑。
△周生辰好笑,瞥了她一眼,
周生辰:笑什么?
时宜:师父已经能做叔公了。
△周生辰又是一笑,随即一脸威严。
周生辰:来。
△元钊起身,走到周生辰身前,突然张开双臂,抱住了周生辰。周生辰诧异了一刹,随即笑着搂住了他。
周生辰:为何忽然抱本王?
元钊:(往周生辰腿上坐,搂住他)阿爹常说,皇叔公是好人。
△周生辰不禁笑了。
元雍:(也附和着笑)这孩子倒是知道,谁能护着他。
△周生辰搂着元钊。
周生辰:怕不怕做皇帝?
元钊:怕……
周生辰:高祖皇帝五岁继位,先帝六岁。他们不怕,你也不必怕。
△元钊懵懂点头。
△时宜抱着小公主,递给元钊看。
时宜:这是长公主,你日后要将她当作亲妹妹。
△元钊咧嘴一笑,点头。
△周生辰笑着,摸了摸元钊的头发。
周生辰:(温声)皇叔公会为你寻一个好太傅。在此之前,这位崔姑娘便是你的老师。
△时宜惊讶,元钊已经跳下来,走到时宜面前,正经一拜。
元钊:元钊拜见老师。
△时宜忙扶起他。
时宜:(对周生辰)我如何能教他?
周生辰:昔日你阿舅是太傅,他可以,你自然可以。
△殿外,一个兵士走入。
兵士:殿下,长乐王求见。
△时宜心中一跳,笑容有些不自然,抱着小公主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
周生辰:请他进来。
△时宜想了想,放下小公主,自己站了起来,立在一旁。周生辰知道她是为了避嫌,看了她一眼。
△元子攸披着披风走入,见到周生辰,行礼。
元子攸:子攸,谢皇叔搭救。
周生辰:你我叔侄,无须多礼。
△元子攸抬眼,看向时宜。
元子攸:不知皇叔可否恩准,让我和未婚妻子单独说几句话?
△周生辰起身,抱起小公主,带着元钊离开了大殿。
△元子攸上前两步。
时宜:我来时,听宫女说,长乐王被囚在东宫数日——(声音停住,她的双手被元子攸紧攥住)
△时宜诧异之余,想挣脱。
元子攸:(握紧)经此一事,我不想再耽搁,下月,我们成婚。
△时宜心中一沉,却无法反对。
場:24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
人:时宜、周生辰、元子攸、孟鸾、众南辰兵士
△时宜心神不定地走出来,恰好周生辰抱着小公主,怎么都哄不好。她走过去。
时宜:师父给我吧。
△时宜接过小公主,神色黯然。周生辰看出她的低落,刚要问,元子攸已经走出。
元子攸:(柔声问时宜)这几日住在何处?
时宜:宣光殿。
元子攸:宣光殿久不住人,陈设简陋,委屈你了。(对孟鸾)叫人送些常用的物事去给王妃。
孟鸾:是。
△元子攸对周生辰略一行礼,离去。
場:25
時:夜
景:洛阳-皇宫-东宫
人:元子攸、孟鸾、崔征、郑先护、众宫女
△东宫内,灯火极暗,一众宫女拿着熏香的炉子,在走动着,为软帐和殿内熏着药箱。
△在宫女的带路下,崔征跟着,走入殿内。
△元子攸坐在卧榻上,望着崔征,崔征一见到他,即刻跪下来。
崔征:臣崔征,叩见长乐王。
元子攸:起来吧。
△崔征起身。
元子攸:(虚弱地对孟鸾吩咐)这殿内的药香,过浓了。
△孟鸾对宫女们挥挥手,宫女们忙行礼,退了下去。
元子攸:听闻,崔侍中在殿上,曾为本王说过两句好话?
崔征:臣,说的是实话。
△元子攸盯着崔征看,崔征被看得惴惴。
元子攸:崔光死后,你想做崔氏的主。
崔征:臣,不敢……
元子攸:不敢什么?不敢说实话?
△崔征但笑不语。
元子攸:
(对孟鸾)去请将军来。
△孟鸾退下,不消片刻,带着一个将军进入寝殿,正是禁卫军统领郑先护。
郑先护:(抱拳)末将郑先护,见过长乐王。
△崔征惊讶看着他,郑先护随即笑着,看向崔征。
元子攸:崔侍中有心寻明主,本王有心寻心腹。这便是本王的诚意,禁卫军在我手里。
——全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