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集
墨宝非宝2022-04-24 13:519,816

  場:1

  時:日

  景:洛阳-洛阳-周生辰寝殿内

  人:平秦王、周天行

  △周天行眼中全是泪,经受不住地捂着伤口,咳嗽起来。平秦王扶住他。

  平秦王:今夜立刻走,去平秦郡。(轻声)如今王军被诬造反,你已经是叛军之将,绝不可留在洛阳。

  △周天行犹豫着,仍然放心不下时宜。

  周天行:我走了,怕师妹……

  平秦王:时宜被关在东宫,救她的事,急不得。交给我,她一日不离宫,我一日不走。

  周天行:平秦王已为我们冒了险,我如何能独自走,留你在这里救师妹?

  平秦王:(沉声)你们是义弟的家人,就是我的亲人!说句不好听的,你深受重伤,留下只能拖累我救人。你走,是帮我。

  △周天行想了想,虽然依然内心放不下师妹,但觉得平秦王的话也确实在理,郑重点头。

  平秦王:活着,才能报仇。

  場:2

  時:日

  景:洛阳-城门内

  人:周天行、崔文君、高欢、郑先护、护卫X2、尔朱将士

  △街上,不管是店铺,还是住家都空了。城里一片萧条。

  △周天行穿着披风,在两个侍卫的护送下往沉闷走。身边百姓像逃难一样地推着车、抱着孩子,提着包裹,拖家带口地往城门挤。周天行看着眼前,内心不忍。

  护卫:(低声)河阴屠戮一事传入京师,上至官员,下到商贾百姓,全在传,尔朱荣下一个要屠的城就是洛阳。一夜间,逃了七八成的人。

  △周天行点点头,跟着人群,想趁机混出城。

  △忽然,城门处高欢和郑先护骑马而入,身后跟着无数的兵士,把跑出去的百姓推了回去。

  高欢:(高声)陛下有旨,河阴屠戮的全是叛军和叛臣,寻常官员和百姓只要效忠陛下,皆可活命!大家不必跑,快回家吧!

  △百姓一听,更是乱了,纷纷哭喊着,往出挤。状况一片混乱,根本无法控制。高欢眼见无法控制局面,心急如焚。

  高欢:(高声)关城门!

  △城门被关上。

  △周天行认出高欢,带着两个护卫,躲到了街边角落。身后,一只手拉住周天行,周天行一回头,竟看到是成喜。

  成喜:将军随我来!

  △周天行跟着成喜离开。

  △镜头一转。

  △高欢看到周天行的背影,已经认出了他。

  兵士:(询问)将军发现什么了?(也跟着看周天行)

  高欢:(移开视线,佯作无事)四处店铺空成这样,明日将军回来,看了肯定不高兴。你带人换上百姓衣裳,明日假扮一日商家,再叫人去临近州郡抓人回来。

  兵士:喏!

  △高欢最后看了一眼街角,那里已无人影。高欢若有所思。

  場:3

  時:日

  景:洛阳-城门内

  人:崔寿、高欢、郑先护、众尔朱兵士、崔家兵(X2)

  △很快,崔寿亲自驾车,赶着一辆奢华马车,行到城门口。

  崔寿:崔家的老夫人请出城。

  高欢:(扫了一眼马车)开城门!

  △城门被打开,崔寿跳上马车,赶着车而去。

  郑先护:(皱眉)如此草率放人了?

  高欢:陛下和尔朱将军见到崔氏,都要恭维拉拢,你我什么官职?敢得罪他们?

  △郑先护还是觉得不爽,回头看城门外。

  場:4

  時:日

  景:洛阳-城外-马车内

  人:周天行、成喜

  △周天行靠在马车内,感激地看着成喜。

  成喜:(轻声)崔将军会亲自送你到二十里外的驿馆,那处有崔家三千兵候命。等到驿馆,奴婢带兵送你去寿阳,三公子在那儿。

  周天行:(轻点头)多谢。你可知师妹如何了?

  成喜:(眼一红)没人见过姑娘,连我家三娘子都不准见她。我心里着急,三娘子心里也着急,可是很多事情由不得我们。三娘子说她会想办法见到姑娘。周将军先安心去寿阳吧。我信姑娘吉人自有天相。

  △周天行点头,内心担忧。

  場:5

  時:夜

  景:洛阳-街道内

  人:高欢、郑先护、尔朱兵士X2

  △郑先护喝得醉醺醺,和几个兵士勾肩搭背。

  郑先护:我……怎么想都不对!今天!那马车有问题!高欢——有问题!明日我就、我就去找将军!

  △忽然,黑暗中冲出几人,把几个士兵乱刀杀了。

  △郑先护惊恐后退,摔到地上,还在粗重喘息,高欢从黑暗中走出,一刀了结了他。

  場:6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内

  人:元子攸、尔朱荣、高欢

  △尔朱荣扔掉茶杯。

  尔朱荣:他放走了周天行?

  高欢:属下追出城去,中了郑先护的埋伏,带去的人都死了。(内疚)请太原王责罚。

  尔朱荣:死有余辜!(蹙眉,看元子攸)这便是你的心腹?

  △尔朱荣甩袖离去,高欢跟上。

  △殿内,元子攸看着地上的碎茶杯,脸色阴沉。孟鸾轻叹口气,上前小心翼翼捡着茶杯碎片。

  元子攸:他骂朕,朕却要封他的女儿为后。

  孟鸾:(轻声)江山已是陛下的,这些人,总能等到机会一个个铲除。

  △元子攸听罢,眼神狠戾起来,拳头逐渐握紧。

  場:7

  時:日

  景:洛阳-皇宫-皇帝寝殿内

  人:元子攸、孟鸾

  △元子攸立在皇帝寝殿,被孟鸾侍奉着,穿戴上龙袍。他看着墙壁上时宜的画像,出着神。

  孟鸾:(退后两步,行礼)陛下,吉时已到。

  △元子攸略一颔首,转身,走出了寝殿。

  場:8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内

  人:元子攸、尔朱英娥、群臣

  △元子攸身穿龙袍,端坐在大殿上,下边是群臣。尔朱英饿穿着皇后的礼服,走入大殿,背对着阳光,对龙座上的元子攸深深一礼。

  △殿内众臣皆恭敬朝拜,其中尤以尔朱荣脸上最为得意,到底还是满足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欲望,且女儿也顺理成章成为了皇后。只是他不知道,元子攸已经开始暗中部署,准备将其除之而后快。

  △字幕:建义元年,权臣尔朱荣拥立元子攸为帝。孝明帝后妃尔朱英娥,册立为后。

  △孟鸾上前,展开圣旨。

  孟鸾:(高声)尔朱荣将军,世抱忠孝,功格古今,今封太原王。

  △尔朱荣磕头谢恩,上前接过圣旨,也接受众臣的赞美与尊敬。

  場:9

  時:日

  景:洛阳-崔府-正厅

  人:高欢、崔文君

  △高欢立在正厅内,崔文君走入,端详了他一眼。

  高欢:(抱拳一礼)末将高欢,见过崔三娘。

  崔文君:(面容严肃,在主位坐下)我与尔朱荣从无交情,不知高将军来此,是为何事?

  △高欢忽然单膝下跪。

  高欢:末将受殿下所托,求三娘子相助。

  △崔文君诧异。画面定格。

  場:10

  時:日

  景:崔府-前厅内

  人:崔文君、崔文姬

  △崔文君眼睛泛红,坐在前厅内。

  崔文姬:(轻声)姐姐决定了?

  崔文君:(轻叹)崔征得势,就算我们不逃,他也绝不会放过我们。

  △崔文君从怀里掏出一串玉雕钥匙,放到崔文姬手中,握紧她手。

  崔文君:(轻声,缓缓交待着)等你到了清河郡,一刻不能耽搁,立刻举家南迁。最要紧的是人和藏书,余下皆可抛。

  崔文姬:那你呢?

  △崔文君含泪看向崔文姬。

  崔文君:时宜被困在宫里,我不能走。当年,我为崔氏,舍弃他父亲,而今我不能再为崔氏,舍掉女儿了。

  場:11

  時: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孟鸾、李贤人、宫女

  △时宜走出偏殿,忽闻钟声,被吸引了目光,看向远处佛塔。

  △忽然,东宫大门被打开。

  △孟鸾带着一众宫女走入,还有一个李贤人。

  孟鸾:(笑着行礼)陛下已登基,册封王妃为贵嫔,择日,将行册封大典。(指李贤人)这是陛下的乳娘李贤人,也是陛下身边的多年女官,日后将由她侍奉王妃。

  △李贤人走到时宜面前,行礼。

  李贤人:奴婢,参见贵嫔娘娘。

  場:12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内

  人:元子攸、尔朱英娥

  尔朱英娥:你要以皇后之礼,册封她?

  △元子攸不理会她,开始翻看奏章。

  元子攸:朕已给了你后位,受万民叩拜。连一个贵嫔的册封礼,你也要计较?

  △尔朱英娥嘲讽一笑,缓缓直起身。

  尔朱英娥:我不计较,我可怜她。元子攸,你杀了她的师父、师姐,重兵围剿他的亲哥哥,却只会用这些掩盖。

  △元子攸面色愈加难看。

  尔朱英娥:若我是她,一定恨不得啖汝之肉,饮汝之血。

  元子攸:出去。

  △尔朱英娥吓了一跳。

  元子攸:出,去。

  △尔朱英娥气得一咬牙,转身而出。

  △元子攸坐在那儿,面色阴沉。

  元子攸:孟鸾。

  孟鸾:(走入)陛下。

  元子攸:典礼前,你就留在东宫,没我点头,谁都不许见她。

  場:13

  時: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内

  人:时宜、孟鸾

  时宜:师兄恢复得如何了?

  孟鸾:(笑着回)大好了。

  时宜:(轻颔首)午膳后,我去看他。

  △孟鸾神色为难。

  孟鸾:好是好了……可周将军已经走了,回长安去了。

  时宜:(奇怪)何时走的?

  孟鸾:数日前,说是——(仿佛在回忆)边关有变,急着回去了。

  △时宜总觉得奇怪。

  时宜:(OS)定疆楼之后,边关已太平多年。为何忽然起了变故?

  孟鸾:(怕时宜再问,又笑着说)平秦王也跟着一道走了。说是,王妃有孕,要赶回去照顾妻子。

  △时宜起了疑心,却不知问题在何处。

  时宜:既王军出征,明日安排下去,去白马寺进香祈福。

  孟鸾:是。

  場:14

  時:日

  景:洛阳-皇宫-皇帝寝殿内

  人:元子攸、孟鸾

  △孟鸾紧张地立在一旁。

  孟鸾:庙早空了,如何瞒得住。

  △元子攸手握着毛笔,倚靠在书案旁,面色阴沉,考虑着对策。

  元子攸:调其它州郡的高僧来。谁露了马脚,一概斩首!

  場:15

  時:日

  景:洛阳-白马寺-大殿内

  人:时宜

  △时宜在大殿内上香,发现香炉下都是灰尘,她诧异地用手指摸了摸,看到满手的灰。

  时宜:(OS)香炉为何无人擦拭?

  △时宜找寻着各处,发现烛台后也有灰尘,都像许久没人来过的样子……她缓缓转身,看向大殿外。

  場:16

  時:日

  景:洛阳-白马寺

  人:时宜、李贤人、众宫女、众和尚

  △时宜脚步极快,神色紧张,自大殿而出。

  △在寒风里,李贤人迎上来,手中拿着披风,想给她披在肩上。

  李贤人:(着急)快些披上,此处风太大了。

  △时宜忽然脸色一变,环顾四周。

  周生辰:(VO)白马寺里的高僧多年有一习惯,每到腊月,常要小徒弟查看石碗中的水,结了层薄冰就要立刻换水,以免鸽子喝不到水。

  时宜:(VO)心思真是细。

  △时宜目光停在石碗当中,全是空的、干的,没有一滴水。

  △这更应证了她的猜想……

  时宜:(OS)这寺里……

  △时宜看着远处扫地的和尚,还有三两走在一处的和尚,仿佛在看着一个幻境。

  时宜:(OS)都是假的?

  △时宜心越来越冷,越来越怕,仰头看四周,没有一只鸽子。

  周生辰:(VO)鸽子有灵性,冬日最喜躲在寺里。

  △肩上,忽然被盖上披风,她惊得回头,因为目光犀利,吓得那李贤人手一缩。

  李贤人:既上完香,就……回宫吧。

  △时宜一字不语,紧抿着唇,怀疑地盯着李贤人。

  場:17

  時: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偏殿外

  人:元子攸、李贤人

  △元子攸走到偏殿外,李贤人行礼。

  元子攸:路上可有异样?

  李贤人:去白马寺途中,忽然说想回崔府,被奴婢搪塞回去了。(困惑)可也没追问,像随口一提。

  △元子攸略一点头。

  李贤人:(担心)她这些日子说话极少,奴婢怕……

  元子攸:(看李贤人)你是朕的乳母,该是宫内对我最坦白的人。

  李贤人:(叹气)奴婢怕她儿时的旧疾复发。

  △元子攸心中一沉,慢慢走入偏殿。

  場:18

  時: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元子攸

  △时宜坐在卧榻上,出着神。

  元子攸:(走到榻旁,坐下)这些日子忙于政务,疏忽了你。

  △元子攸握住时宜的手,时宜手颤了下,想躲,被元子攸握紧。

  元子攸:(轻声)朕欠你一个后位,你阿舅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看你封后。朕还记得。

  △时宜盯着他,仿佛要看他演到何时。

  △元子攸被她看得心冷,移开视线,笑着又说。

  元子攸:朕已命人请各地望族入京,你有何要求,告诉朕。(柔声)你我成亲那日,未饮合卺酒,朕一并补上。

  △时宜凝视着他。

  时宜:(终于开口)我想要皇叔,还有师兄、师姐们入京。

  △元子攸沉吟片刻,笑了。

  元子攸:皇叔带兵远赴关外,只怕赶不回来。

  △时宜凝视着元子攸,看他继续圆谎。

  元子攸:(笑着,放开她的手)朕……还要见朝臣,你先休息。

  場:19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

  人:元子攸、崔征、尔朱英娥

  △元子攸脸色极差,坐在正中,听崔征讲着战事。

  崔征:汝南王元悦、北青州刺史元世俊,义阳郡刺史元显达,还有南荆州刺史全部……投降了南梁。我们和南梁之间的边境,全崩溃了。

  △元子攸气得攥紧拳头。

  △崔征噤声。

  元子攸:寿阳呢?

  崔征:(迟疑)寿阳多年来一直是崔三郎驻守,如今……

  △元子攸一摆手,让崔征勿要往下说了。

  元子攸:朕让你邀世家入京,有谁给你回信吗?

  △崔征想要争辩,但看元子攸阴沉的脸,不敢再说。

  元子攸:明日,你亲自请崔三娘入宫。就说……朕有求于她。

  崔征:(虽不愿,却也无奈)臣领旨。(退下)

  場:20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内

  人:元子攸、崔文君

  △崔文君端坐于殿内,不卑不亢地端起茶杯,轻啜了口。

  崔文君:弘农杨氏,忠义谦谨,门生遍布天下;济阳长孙氏,手握兵权,能压制关中叛军的唯有他们;还有宇文氏,常居西北,比尔朱氏根基更深。这都是手中有兵权,最适宜陛下拉拢的望族。

  △元子攸燃起希望,诚恳望着崔文君。

  元子攸:三娘子可能替朕,邀他们入京师?

  △崔文君没说话,放下了茶杯。

  元子攸:朝中官职,上至丞相,下至禁卫军,皆可由三娘子举荐。只要三娘子辅佐朕,崔氏一门的威望只会胜于前朝。

  △崔文君仍旧笑而不答。

  元子攸:尔朱皇后的事……朕情非得已。望三娘子体谅,于朕心中,

  时宜是朕的结发妻,是唯一的皇后。

  崔文君:(一抬眼,终于笑了)我何时能见时宜?

  △元子攸怔住。

  崔文君:陛下不让任何人接近她,我可以理解。可我是她娘,难道会加害自己女儿吗?

  元子攸:朕……怕她知道河阴一事。

  △崔文君并不意外。

  崔文君:陛下已昭告四海,小南辰王因谋反被处刑。若真如此,时宜应当理解。还是陛下认为她辨不清是非黑白?

  元子攸:(笑笑)时宜重情,朕担心她受不了。

  崔文君:她重情不假,但她更知道义。

  △崔文君的步步紧逼,让元子攸无以招架。

  元子攸:(笑)若三娘子能替我劝服她接受此事,朕感激不尽。(对外唤人)孟鸾。

  孟鸾:小人在。

  元子攸:带三娘子去东宫。

  △崔文君起身。

  元子攸:三娘子。

  △崔文君看他。

  元子攸:(慢慢地说)朕对她,以真心相待。也请三娘子为自己的亲生女儿着想,莫要令她太过痛苦。

  場:21

  時:日/雪

  景:洛阳-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李贤人

  △宫外空镜。

  △雪落宫城,四处都是白茫茫一片。

  △特写,一双玉足,未着鞋袜,立在地板上。

  李贤人:若上榻,当由背下,沿龙脚入锦被当中。

  △时宜立在那儿,在李贤人的注视下,沉默半晌,不得不俯身,上了床榻。

  李贤人:上至皇后,下至宫婢都不得以背脊对陛下。下榻也同样如此,应当面朝着陛下,缓缓自床尾下榻。

  場:22

  時:日/雪

  景:洛阳-东宫-偏殿外

  人:时宜、李贤人、崔文君、孟鸾

  △崔文君立在偏殿外,凝视时宜上榻的背影,将披风递给孟鸾。

  孟鸾:(不安)小人跟着三娘子入内,是陛下的旨意。

  崔文君:(轻叹)难道我不想自己女儿过得快活吗?告诉她真相,又有何用,殿下已经走了。我已见江山易主数次,早看淡这些,只想时宜能过得好。

  孟鸾:(松了口气,笑了)三娘子能如此想,最好不过。

  △崔文君苦笑了一下,走入偏殿。

  場:23

  時:日/雪

  景:洛阳-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李贤人、崔文君、孟鸾、众宫女

  △时宜在床尾下了床榻,目光暗淡,仿佛一个被人操控的木偶,无悲无喜。

  崔文君:时宜。

  △时宜身子一僵,缓缓回身,在看到崔文君的一刹,眼泪立刻涌了出来。她光着脚,跑向崔文君。

  △崔文君快步上前,一把抱住她。

  △孟鸾打了个手势,和李贤人一起悄然退下。

  崔文君:(拍着她的后背,摸着她的头发)不肯说话?

  时宜:(哽咽)娘……

  △崔文君点点头,把她拉开,给她擦去眼角的泪,拉着她到卧榻坐下来。

  崔文君:让娘仔细看看你。

  △时宜抬起脸,和崔文君对视着。崔文君心中一酸。

  崔文君:真像你去长安前的样子。

  △崔文君深叹口气,握紧时宜的手。

  崔文君:周生辰……起兵反叛了。

  时宜:(震惊)不可能!

  崔文君:听娘说下去。

  △崔文君瞥见孟鸾在殿门口立着,监看着这里,不禁苦笑。

  崔文君:在河阴行宫……殿下起了反心。幸有崔侍中识破奸计,(一字一句说着,眼中含泪)周生辰被俘。

  △崔文君说得极其艰难,时宜浑身发抖着,眼泪大颗往下掉。

  时宜:不可能……我绝不信。他在何处?他被关在何处?!

  崔文君:陛下……赐了他剔骨之刑。(含泪)刑罚整整三个时辰,他……无一声哀嚎,(一字一句)拒死不悔。

  △时宜脸色煞白,一把推开崔文君。

  时宜:剔骨之刑?!

  崔文君:时宜。(试图抱住她)

  △时宜心口剧痛,痛得喘不过气,她跌撞着,躲开母亲,撞上了身后摆放着的花架。

  △奇珍异草摔了一地,孟鸾等人冲进来。

  孟鸾:(跪地)娘娘息怒。

  △时宜摔在地上,扶着地板,哭得难以自已。她不明白为什么天人永隔的事,她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连最后一面,都不配拥有。

  △崔文君也泪流满面,半蹲在她面前,强行把她抱住,紧紧抱在身前。

  崔文君:你受不了,娘明白。时宜,哭出来……娘在这儿。

  場:24

  時:夜

  景:洛阳-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崔文君、李贤人

  △时宜缓缓睁眼,见到崔文君坐在床畔,她挣扎着起身,求助地望着崔文君。

  △崔文君握住她的手。

  崔文君:(轻声)宫中规矩繁多,娘见你一次也难。照顾好自己。

  △时宜仿佛抓着救命稻草,抓着崔文君的手。

  时宜:(OS)娘,他不会谋反……

  △崔文君搂住时宜,含着泪,紧握住时宜的手,把一块叠得极规整的碎布,塞到她掌心里,然后握紧她的手。

  △崔文君对时宜轻颔首,擦掉她的眼泪,起身离开。

  △时宜自己攥着自己的手,握着那块白布条,谨防被人看到。李贤人走过来,放下床帐。

  △时宜隔着纱帐,确认外边没人了,才打开那一块白布,上边以血写着一行字——

  △画面,周生辰在牢房内,以手指,在高欢掌心的布条内,一笔一划写下最后的两个字。

  周生辰:(VO)辰此一生,不负天下,唯负十一。

  △时宜身子一震,眼泪登时滚落。

  △时宜心痛地无法抑制,她拼命攥着那个布条,蜷缩在床榻上,不能出声被人发现,只能痛苦地抓着床单,无声哭着……

  場:25

  時:日/雪

  景:洛阳-崔府-前厅外

  人:崔文君、崔寿

  △崔文君看着厅外大雪。

  崔文君:七郎走那年,清河郡下了大雪,和今夜一样。

  崔寿:(低声)崔风有消息了。

  △崔文君回头,看崔寿。

  崔寿:他已弃崔姓,于寿阳起兵。

  崔文君:(毫不意外)嗯。

  崔寿:(担心)陛下之前下旨,对公子施以招抚之策,绝不可伤及性命。若公子弃了崔姓,会不会惹怒陛下?

  崔文君:以三郎的脾性,不会接受招抚。他既已决意如此,便由他自己做主吧。

  △崔文君转身而回。

  崔文君:桓愈先生有回信了吗?

  崔寿:没有。

  崔文君:再等等。

  場:26

  時: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李贤人、元子攸、众宫女

  △李贤人掀开床帐,看到时宜半盖着锦被,靠坐在了床头。

  李贤人:(吃惊)贵嫔整夜未眠?

  △时宜没有任何反应,望着前方。

  △元子攸走近。

  元子攸:茶水。

  △元子攸在时宜身边坐下,时宜目光颤了颤,抬眼,看向他。

  元子攸:(轻声)让你一时间接受王府反叛,确实很难。(接过茶水)来,喝口水。

  △元子攸端着茶杯,凑在她唇边,她盯着元子攸。

  元子攸:(柔声)你哥哥也反了。若不信,可以问三娘子。

  △时宜眼睛更红,带着恨意,看着他。

  元子攸:你们定著六房,单单乌水房一族就有数百人,于朝中、禁卫军和各地郡府任职。崔风一反,要死多少人?你可曾想过?

  △元子攸将茶杯边沿,压到她唇上。

  元子攸:高氏因一人灭门,胡氏因一人毁族,难道你想崔氏步他们的后尘?(轻声)喝下它。

  △时宜忍住泪意,闭上眼,慢慢喝了半口。

  元子攸:备早膳。

  李贤人:是。

  △李贤人离去。

  △元子攸深叹口气,掀开锦被,看到时宜的手握住一把匕首。她因为克制自己,一手握着刀锋,已经满手是血。

  △元子攸毫不意外,慢慢把她手里的匕首拿走,心疼地看着她的手心。

  元子攸:朕……自少时就常听他们说,你最擅琴、画。(自嘲一笑)还想册封之日,让你当众抚琴一曲。眼下看,是不行了。

  △元子攸掏出手帕,把她的手缠绕上。

  元子攸:朕去叫太医。

  △元子攸把匕首拿走,离开。

  △时宜靠在床头,无助地攥着自己的手腕,仰头哭着,眼泪不断流下。师傅、师兄姐、哥哥、家族,她不知道这些至亲如今究竟如何,却要在这里与一个自己无法信任、甚至怀疑是罪魁祸首的人周旋、纠缠,时宜愈发觉得这一切太不值得了。

  場:27

  時: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寝殿内

  人:元子攸、孟鸾

  △元子攸盯着墙上的画卷,一口口灌着酒。

  元子攸:她一个字不肯和我说……孟鸾,(醉得起身,摇摇晃晃走到画卷前)为什么她不替我想?一个据守长安二十几年的藩王!哪个皇帝敢留?!

  △元子攸转过身,怒视孟鸾。

  元子攸:美人骨?!朕偏就在天下人面前,剔了他的骨!

  △元子攸说着,一把推开桌子,跌坐在了地上。

  孟鸾:陛下……(要上前)

  元子攸:(呵斥)不要过来!

  △元子攸靠在那,仰头,眼睛仍旧盯着画卷。

  元子攸:她是太子妃,而我……不过是个假太子……(自嘲笑着,眼中尽是凄凉)

  場:28

  時: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寝殿内

  人:元子攸、崔文君、孟鸾

  △元子攸因为宿醉,头疼难捱,倚靠在卧榻上。他面前,坐着的是面容严肃的崔文君。

  崔文君:时宜手上的伤,我看到了。陛下若想见到杨氏和长孙氏,就不可在册封前刺激她。我只这一个女儿,万事都为她。

  △孟鸾想上前解释,被元子攸比了一个退下的手势。

  △孟鸾不得不退后。

  元子攸:她不相信我。

  崔文君:她在王府生活多年,让她在短短一两日就相信王府反叛,绝无可能。陛下若无耐心,何必强留她在宫中?

  △元子攸沉默不语。

  崔文君:我的女儿,我最了解。让她冷静几日,她自然能想明白。

  元子攸:朕……知道了。

  場:29

  時:夜

  景:洛阳-皇宫-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

  △时宜端坐在殿内,手已被包好。

  △她在烛火中,看着那些奇珍异草,最后看向那株并蒂莲,竟然发现,已经有了两个并排的小花苞。

  △时宜眼中忽然有了暖意。

  时宜:(OS)腊月……也会开吗?

  △时宜眼睛望着莲花,眼泪又涌出来。

  場:30

  時:夜/日

  景:洛阳-皇宫-东宫-偏殿内

  人:李贤人、时宜

  △李贤人掀开床帐,时宜仍旧靠在床头。

  李贤人:(小心问)要茶水吗?

  △时宜目光转向她,轻摇头,没说话,下了榻。她比昨夜平静了许多,任由宫女为自己更衣、盥洗。

  △下一画面。时宜安心坐于榻上,用着早膳。

  △李贤人悄然打量她,略安了心。

  場:31

  時:日

  景:洛阳-皇宫-太极殿东堂内

  人:元子攸、孟鸾

  孟鸾:贵嫔早膳吃了不少,在院子里赏了半个时辰的雪。还想让人找梯子,上偏殿屋顶看雪呢,被李贤人拦下了。

  △元子攸略安了心。

  元子攸:果如三娘子说的,她慢慢会想通。

  孟鸾:终归是亲生母亲,了解女儿。

  元子攸:(想了想,笑着说)偏殿屋顶上全扫干净,让禁卫军守着,她想看,就让她看。今日起,只要不出宫,她想做什么都可以。

  場:32

  時:夜/雪

  景:洛阳-东宫-偏殿-屋顶上

  人:时宜、禁卫军

  △屋顶上,禁卫军在边沿处围了一圈,严防死守。

  △时宜披着披风,站在殿堂的屋顶上,看着满宫城的雪。她眼前洛阳宫城的景色,渐渐模糊了,成为了长安的雪夜。

  △大雪中,周生辰含笑自暗走到她身后,仍旧如同往常,手中握着一柄八面汉剑,站在了时宜身旁。

  周生辰:(柔声)王军回来了。

  △时宜轻点头。

  时宜:(OS)嗯。

  △周生辰身影消失,时宜仍旧看着眼前的洛阳宫城,眼泪顺着脸颊掉落下来。

  时宜:(OS)王军都回来了,你为何要留在河阴?

  場:32

  時:夜/雪

  景:洛阳-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尔朱英娥

  △时宜独自坐在偏殿内,身旁的一盆炭火。她烤着手,镜头能看到殿外的雪夜景色。

  △她把木盒打开,里边是一叠整整齐齐的锦布,打开来,一个个叛军将领的用印,密密麻麻排在上边。

  △时宜拿起一块,扔进炭盆,布条一下子被烧着,火光映着她含泪的双眼。她又扔进去了一块,看着火越烧越旺。

  时宜:(OS)水淹绛州,朔州鏖战,六出代州……他们都忘了。只记得你一身美人骨,被百姓称颂,威胁了他们……

  △时宜慢慢地将那些锦布都烧光了,最后从怀里掏出周生辰临死前留下的那块白布。

  时宜:(OS)你一生无妻无子,究竟为了什么?

  △在火光里,尔朱皇后出现在殿门口。她走入,李贤人跟着进入。

  李贤人:(紧张)陛下有旨,皇后不可见贵嫔……

  尔朱英娥:(冷冷看李贤人)陛下的皇位,都是我阿爹给的。你难道不知道吗?滚出去。

  △李贤人不敢招惹尔朱英娥,退了出去。

  △尔朱英娥走到时宜面前,坐下来。

  △时宜隔着炭火盆看着她。

  尔朱英娥:(轻声)你们乌水房悄然南迁,我父亲派兵将他们困在了境内。此事,除了我和陛下,无人知晓。

  △时宜目光一颤,拳头不由握紧。

  尔朱英娥:(轻声)你们家在学子心中地位太高,若南迁,大魏就真要亡国了。

  △时宜凝视尔朱英娥。

  时宜:(OS)为何告诉我?

  尔朱英娥:(笑)想问我为何告诉你?(笑)或许是我阿爹作孽太多,想给自己留条退路。

  △尔朱英娥隔着火,望着时宜。

  尔朱英娥:又或者,怕你杀了元子攸,我就做不成皇后了。

  △时宜眼中有了一丝笑意,

  △她最后不舍地把那块白布,也扔到了火里。

  場:33

  時:夜/雪

  景:洛阳-东宫-偏殿内

  人:时宜、李贤人、禁卫军、众宫女

  △时宜躺到床榻上,李贤人替她放下床帐。

  李贤人:(笑)开国以来,从未有一位贵嫔能有如此册封典礼,陛下对贵嫔的心思,旁人不懂,我这个乳娘清楚得很。

  △时宜合了眼,纱帐在眼前放下。

  李贤人:(柔声)明日大典,要忙一日,贵嫔早些歇息。

  △帐外,蜡烛被吹灭。

  場:34

  時:日

  景:洛阳-皇宫-宫门外

  人:崔文君、崔征、众世家宗主

  △宫门外,各式样的奢华马车停下,一众世家宗主纷纷下了马车。

  △崔文君面带笑容,立在宫门外,身后跟着的是崔征。她笑迎世

  家宗主。众世家宗主纷纷笑着上前,寒暄恭喜。

  杨将军:三娘子,许久未见啦。

  崔文君:(含笑)杨将军,头发白了?

  △杨将军摸了摸鬓发,哈哈大笑。

  长孙将军:(抱拳)今日崔贵嫔册封,可是一桩大喜事啊。

  崔文君:(笑)长孙将军严重,又不是皇后。

  长孙将军:(不屑一摆手)尔朱氏就算被封后,也都是一时的,在我等眼中,只有崔贵嫔才配得上后位。

  △众宗主纷纷附和。

  △崔征自始至终无人理会,讪讪在一旁陪着。

  △崔文君笑,指身后。

  崔文君:诸位,请随三娘入宫。

  众宗主:(纷纷谦让)三娘子请先行。/三娘子请。

  △崔文君笑着,和众人一起走入宫门。

  —全集完—

继续阅读:第二十四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周生如故(剧本)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