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来这才反应过来谭卿卿这两天跑工地跑得特别勤,勤快到她知道的有些事比他们这些在工地上的人还早。
之前,谭卿卿不爱来工地,也就那天许春来回来的时候过来了。后来一次则是他们家亲戚送了好多水果,谭卿卿吃不完,江合文让她洗了送到工地。她性格活泼爱跳,在工地上得小心翼翼的,所以不喜欢过来。
之前谭卿卿就问过许春来,说工地这么没意思,许春来怎么坚持下去的。
谭卿卿的原话是:“工地都这么苦了,一想到老板就是表哥,我甚至连这个门都不想出,只想装死。”
谭择当老板的确让人很痛苦,有的时候齐揭阳也会憋不住心里的苦水,含蓄地说一句,“谭族长要求很严。”
这已经是齐揭阳很努力遏制住的火气了。
当时许春来听了,哈哈大笑。
她一边想着一边走到东边找安闻风,穿过仪门,东边之前因为地震和火灾建筑倒塌损坏所产生的废品已经全部被清理干净。
席纹空地上干干净净,看起来也舒服点。
“一、二、三——对,就这样,从这边,把它拉起来!”
近处传来安闻风的声音,许春来从一进往里面走,走到三进,正好看到工人在安闻风的带领下正扶着柱子和梁木,按照榫卯口进行搭接。
有一整面的穿斗式框架已经在地面组装好了,工人用线固定,把它们从地上拉起来,这样就是垂直的,方便搭构。
其实很像小朋友拼积木。
只不过这是大号的积木,先拼上大零件,然后再拼上面的不同作用的小零件等等。
安闻风正站在工人边上指挥他们抬一个月亮梁,许春来想想就没有过去打扰他了,等他忙完了再叫他去西边看祠堂的东西。
她走两步,想找个不会挡道又能看清楚怎么做大木框架的过程。
结果正好撞上周秋澜。
许春来连忙招呼道:“秋澜,怎么样,你的推文写完了?”
周秋澜从平板画面前抬起头来,她举起自己的平板,对许春来苦笑:“不太好,感觉最近写得不是很顺手。”
“之前在董老师那里也学了收分(1)和卷杀(2),我还以为这边也是这样的做法,但是安工并不是这样做的,所以我在犹豫要怎么写比较好。”
许春来凑过去看她的平板,上面很有条理地记录了安闻风如何指挥工人们对木材再次处理,按照他那根丈杆决定尺寸,弹墨线,切割,做榫卯。
他做梭柱(3),不是用卷杀的方式,而是更偏向于岭南做法,尺寸都不一样。
许春来疑惑道:“小安从哪找到的丈杆?秋来堂的房梁上有丈杆?”
周秋澜道:“安工说这是他从岭南带来的。”
许春来:“......”
竟然还是那条跟着安闻风到处跑的丈杆,他们一开始看安闻风手里没拿着那玩意,还以为他终于放下了对那根丈杆的怀念了。
丈杆,在古建筑建造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掌墨师傅通过丈杆,确定建筑的大木结构尺寸,把所有的数据记在上面,弹墨线的时候就会用到。
一根丈杆,就是古代的平面图立面图和数据尺寸的结合。
之前安闻风对他那根老丈杆还没有那么多执念,结果去年他们没活的时候一起看纪录片,其中一个师傅有一根用原木做的丈杆。
做一个地方,刻一层,做完了,削掉刻新的一层。虽然这样可能会导致后期修缮不方便,但是因为做的都是现代仿古建筑,丈杆的存在就没那么重要。
安闻风当时就感慨道:“啊,真有趣,我也得弄一个。”
他真的弄了一个,有正常人腰宽的丈杆来用。
齐揭阳一直在忍,忍了一个项目又一个项目,终于把安闻风熬回家去。岭南山高水远,一开始他们都以为安闻风不得不放弃他那根丈杆。
现在看来,安闻风是在用盘珠子的劲头盘丈杆,争取把丈杆盘出包浆来。
许春来无奈扶额道:“这样吧,你就如实写,不要紧,就当个人特色,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做,应该没什么事。”
应该、应该是没什么事情吧?
周秋澜点点头,平板笔戳来戳去,改变了好几个数据之后保存,准备留着晚上回去发表出去。
许春来看着她很专业地调整格式,处理框架,然后在里面插入插件,处理动图。
她忽然发现周秋澜其实很适合做这件事,至少要比她之前做古建筑的时候适合多了。
许春来感慨道:“感觉你这行算选对了。”
周秋澜笑,“还不是叶怀悯提出来的,他说我既然去学媒体学了,就顺便帮古建筑宣传宣传,说不定有不错的效果。”
许春来想起叶怀悯,她和周秋澜能站在一起这样讨论叶怀悯,好像过去的学生时代压根就没过去,他们都还是学生,这节课是实践课。
“叶怀悯怎么样?好几年没见了,联系他也没怎么问,还在故宫折腾呢?”许春来笑道:“他的性格倒的确适合,估计老师也希望他考进故宫博物院古建筑部。”
周秋澜倒是摇摇头,伸出一只手,屈起一只小拇指给身边的女孩看。
“叶怀悯之前断了一根小指节,不能像老师一样做大木作了。听他说部里把他调到彩画那边去了。”
伤的是左手,不影响右手接着画画。
许春来之前还不知道这件事,听周秋澜一说想,心头微地一怔。
“怎么回事?”她问道。
周秋澜回忆道:“之前,在外地施工的时候,有一批是现代的机器,老师傅和他一起处理,结果出了点小意外。”
师傅们都习惯了用传统的工具,用新工具不顺手,可是新机器的刀片是很快的。快到叶怀悯还没有反应过来,他的小拇指就没了。
“安全事故,批评了一番,圈内高校也都知道了,应该没有新的倒霉蛋了。”
周秋澜话音落下,两人陷入沉默。
当年,关于悬木塔的事情,学校也因此吃了重大安全事故的责难,一时间各部门和协会都把这次作为例子,再三强调,不要发生同样的情况。
每次上屋面之前,检查两道安全绳成了新学生们的必学技能。
没有人再牺牲了。
也挺好。
注:(1)收分:又称收溜,中国古代建筑柱子都不是上下一般宽的,做法基本为根部略粗,顶部略细。
(2)卷杀:用砍杀形成的曲折面。
(3)梭柱:用卷杀的方式形成柱身的曲折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