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快速解决
尽无穷2025-07-28 17:264,070

  河南之地,距京城并不算遥远。每至乡试时节,诸多目光便聚焦于一众学子的成绩之上,一时之间,这封丘的事便成了众人热议的焦点。

  此事如一阵风般,迅速传入京城。

  这日,胤禛正于宫中,忽见有人端着折子匆匆进来,心中顿时又疑惑又紧张,忙开口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说罢,他稳稳从龙椅上起身,伸手接过那递来的奏章。

  是田文镜与石文焯联合的上书,上面写着:“陛下,河南封丘乡试突发变故,一众学子竟受奸人蛊惑,悍然罢考。考场之外,乱象丛生,高呼口号,扰乱秩序;考场之内,亦被暴徒闯入,抢夺试卷、肆意破坏。臣等多方探查,发现此事乃封丘士绅李远等暗中主使,勾结王逊、范瑚等狂悖之徒,以钱财蛊惑学子,妄图借此举逼迫朝廷废除士绅一体当差纳粮之新政。此等行径,目无法纪,公然挑战朝廷威严,若不加以严惩,恐新政难以推行,民心亦将动摇,河南之地恐生大乱,望陛下明察,早做定夺,以安社稷。”

  胤禛读罢,脸色铁青,重重地将奏章拍在龙案之上,怒声吼道:“简直荒谬!朕推行新政,为的是天下苍生,这些士绅竟如此冥顽不灵,为一己之私,煽动学子闹事,其心可诛!”说罢,他来回踱步,眼中满是怒火与决绝,思索着该如何雷霆处置,以儆效尤。

  宜修这时候正在御膳房巡查。

  御膳房内分工明确,每个灶台上分别有切配、掌勺、打杂三人各司其职,且每位厨师只负责一两个菜品。这里的厨师职位世袭,临近退休时,他们便会将自家孩子带入,待孩子熟练掌握手艺后才正式离岗。虽说工作强度不大,但毕竟是为皇室烹制膳食,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管理层面,御膳房堪称严苛。同一灶台上的三人相互监督,操作的每一步都有笔帖式详尽记录,还有尚膳正、尚膳副等管理人员在旁监察,这些负责监督的可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御前侍卫。厨师世袭虽极大增强了人员的可靠性,不过为防止他们心生不满、暗中使坏,朝廷给予的待遇也相当优厚。

  回想起前段时间,内务府、御膳房及部分臣子欺君罔上,在进贡时阳奉阴违,没给皇帝呈上优质食材和用具,事发后相关人员都受到了或轻或重的惩处。自那以后,宜修总是放心不下,便时常亲自前来检查。从食材清洗到菜肴上桌,全程都有侍卫严密盯防,故而御膳房内部目前没再出现问题。

  而且吃饭之前还要验毒以及有太监来尝菜。

  但膳食供应还有三大源头需要关注:皇庄、内务府采办和大臣进贡。宜修名下的庄子如今已成为皇庄,她日常食用的大多食材都由这里供应。经过仔细排查,其他皇庄在先前事件中并未牵涉其中,也未发现异常。最让宜修担忧的,是大臣进贡与内务府采办这两块。尽管朝廷专门设立了检察部门,可百密终有一疏,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又会出现纰漏。

  宜修完成御膳房的检查,正准备前往内务府查看当日采购的物品,刚走出没多远,就听到身后传来急切呼喊:“皇后娘娘,皇后娘娘,请留步!”

  她回头,只见苏培盛的徒弟王盛匆匆赶来。宜修面露疑惑,轻声问道:“嗯?发生什么事了?”

  王盛赶忙行礼,恭敬回道:“皇上请娘娘即刻前往养心殿,说是有要事相商。”

  宜修心中惦记着内务府的检查,可又担心胤禛那边出什么事,只能暂且放下,转身前往养心殿。

  此时的养心殿内,胤禛正满心烦躁,坐立不安,时不时望向殿外,盼着那道熟悉的身影早些出现。

  自发现下面的人在进贡一事上欺瞒自己后,他便对众人多了几分戒备。理智上,他明白日常进贡时,臣下或许会有所保留,站在他们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仍让他心底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连小事都能欺上瞒下,那关乎朝政大事时,他们又怎会完全可信?

  回想起康熙朝时,官员们相互勾结、蒙蔽圣听的桩桩往事,胤禛不禁更加警惕。如今,他对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十七弟胤礼,以及李卫、田文镜、张廷玉、鄂尔泰等忠心耿耿的臣子毫无疑虑,可对其他人,却实在难以全然信任。

  而在这多疑的心境下,胤禛对宜修的信任却日益加深。一来二人夫妻多年,携手历经风雨,利益紧密相连;而且最重要的是,宜修说话口无遮拦,心里想什么在脸上就表现出来了,或者直接说出来了,胤禛根本不担心宜修骗自己。

  在胤禛看来,宜修从来都没有做出你对他有害的事情,反而处处为他考虑,虽然两个人经常吵架…但也丝毫不影响他这份信任。

  宜修匆匆赶到养心殿,踏入殿门,便察觉到殿内压抑的气氛。

  然后就看到胤禛阴沉的脸色,紧皱的眉头,在见到她的那一刻立刻变得舒展开来。

  “这是怎么了?”宜修莫名有些心软。

  胤禛见她进来,摆了摆手让王盛退下,随后快步迎上前牵住宜修的手,脸上的烦躁稍减,却仍带着难以掩饰的凝重。

  “听王盛说你有要事相商,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宜修关切地问道。

  胤禛长叹一声,拉着宜修走到东暖阁的榻前坐下,将封丘学子罢考之事详细说了一遍。

  宜修听完,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她深知科举和新政对朝廷的重要性,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上辈子好像也是这个时候,是雍正二年,当时也是前一年刚刚推行了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这李远等人实在是胆大妄为,竟敢公然煽动罢考?挑战朝廷威严…我觉得这里面应该不止他一个,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士绅家族。”宜修微蹙眉毛,眼中满是愤慨,“不过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平息这场风波,不能让事态进一步扩大。”

  胤禛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我自然明白。只是此事棘手,既要严惩幕后主使,又要安抚民心,还要保证新政的推行不受影响。”

  宜修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依我看,肯定要先派一位得力大臣前往河南,调查此事的详细情况,掌握确凿证据。同时,可向百姓和学子们表明皇上推行新政的决心和目的,让他们明白新政是为了天下苍生,并非针对士绅阶层,而且对他们的待遇也有相应的补偿。”

  胤禛闻言,颔首:“你说的对,我打算派吏部侍郎和刑部侍郎前往河南,他们两个办事干练,雷厉风行,定能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这时,宜修又想起自己方才在御膳房的检查,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告诉胤禛:“胤禛,我今日去了御膳房,虽说现在管理严格,御膳房内倒是没什么问题,但菜品来源的大臣进贡和内务府采办,我始终放心不下。上次的事我也知道,这些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出大乱子。”

  胤禛皱了皱眉,一下就知道宜修没有说出来的话是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朕也一直在为此事头疼。这些人竟敢在朕的饮食上动手脚,实在是可恶。你既然有所担忧,不妨多选些人,加强对这两处的监察,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朕汇报。”

  宜修点头应下。两人又商讨了一些应对封丘罢考事件的细节,不知不觉已过了许久。

  夜色渐深,殿内的烛火摇曳。

  胤禛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阵疲惫。

  “行了,这么晚了睡吧。”宜修合上了折子,打了个哈欠。

  宜修一边起身,一边又伸了个懒腰:“明天早点儿起来处理吧。”

  胤禛:“你先去睡吧,我再看会儿。”

  “不行,你再这样熬夜,小心比我死的早。”宜修一说这句话,就触碰到了胤禛那根敏感的神经,让他想起那个梦。

  “睡!现在就睡!”

  苏培盛听到传唤,赶忙和其他人吩咐一声,立刻快步走进殿内,脸上带着恭敬又谨慎的神情。他先是来到胤禛身边,轻轻接过胤禛手中的折子,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的案几上,动作轻柔,生怕惊扰到皇上。

  随后,他拿起一旁架子上搭着的明黄色丝质长袍,轻轻披在胤禛的肩上。

  接着,苏培盛转身走向已经端进来的各式东西,那里有早已准备好了温热的洗脸水和干净的巾帕。

  他熟练地将巾帕浸入水中,拧干后,双手捧着走到胤禛面前,微微弯腰,将巾帕递上,说道:“皇上,请净面。”胤禛接过巾帕,简单擦拭了一下脸,苏培盛又连忙递上漱口用的茶水,伺候胤禛漱口完毕。

  与此同时,宜修身边的宫女也迅速行动起来。

  为首的宫女绿枝,拿起宜修的寝衣,走到宜修身边,轻声说道:“娘娘,奴婢伺候您更衣。”宜修微微点头,绿枝便手脚麻利地为她解开身上繁复的宫装,动作轻柔而熟练,然后将宫装一件件披在衣架上。

  换上寝衣后,另一个宫女端来一盆温热的洗脚水,放在宜修脚边,然后蹲下身想为宜修褪去鞋袜,被宜修拒绝自己来。宜修轻轻将自己的双脚放入水中,温热的水让宜修在一天的劳累后得到些许放松,慢慢的很快就困了。

  这边苏培盛已经服侍胤禛洗漱完毕,他又拿起梳子,为胤禛梳理着头发,动作轻柔。

  宫女们也服侍宜修完成了洗漱,绿枝将宜修的首饰小心地取下,放在首饰盒中,又整理好床铺。

  梳理完后,胤禛走向内室,宜修很快也过来躺下。

  之后苏培盛便轻手轻脚地退到一旁,和其他太监们,以及宫女一起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内室。

  内室只留下一盏微弱的宫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屋内一片静谧。

  ——————

  封丘城发生罢考事件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派遣钦差大臣前往封丘城彻查此事,务必严惩幕后黑手。

  王逊和范瑚见势不妙,连忙躲藏起来,而李远则暗中操纵,试图将责任推给其他士绅家族。

  钦差大臣马不停蹄地赶到封丘城,刚一进城,便感受到了城内紧张压抑的气氛。

  他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暗中派人调查事情的真相。很快,李远等士绅在背后操纵罢考的线索便被钦差大臣掌握。

  钦差大臣决定先擒贼先擒王,他带领一队精兵,趁着夜色包围了李远的府邸。李远还在睡梦中,便被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惊醒。当他看到钦差大臣带着官兵闯入家中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李远,你可知罪?竟敢煽动学子罢考,意图扰乱朝廷科举秩序,你好大的胆子!”钦差大臣厉声喝道。

  李远还想狡辩,但钦差大臣拿出了确凿的证据,他只能瘫倒在地,无话可说。

  随后,王逊和范瑚等参与煽动罢考的人也相继被捉拿归案。那些被煽动的学子们见大势已去,纷纷后悔不已,但已经没用了。

  狱卒的手段,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

  最后,王逊,带头组织罢考,被判斩立决;范瑚,武生,抢走并撕毁考生试卷,被判斩立决。从犯考生,王前等十余名考生,参与罢考和闹事,被判绞刑。

  剩余的二三十个人逃过一劫,被允许继续重新考试,不用等到明年。

  钦差大臣在封丘城张贴告示,向百姓们说明事情的真相,并宣布朝廷科举新政乃是为了天下公平,造福百姓,不容许有人恶意破坏。同时,对于那些被蒙蔽的学子,朝廷给予了宽大处理,只要他们能够认识错误,依旧可以参加后续的科举考试。

  这场由士绅们策划的罢考风波,最终以失败告终。封丘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暂时被压了下去。

  封丘处于河南东北部,正好是田文镜管辖的区域,这里的士绅早就被田文镜折腾的怨声哀悼,反对声一直很强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继续阅读:第222章 女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陷于缧绁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