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论红楼
藜照吾2025-07-02 19:105,541

江东大学文学院大礼堂可容两千余人,本次听课学生自本科生至博士生将近七八百人,周问打电话给挚友卓方让他也来断断,可他在听系里一个名教授讲《文雕》。

  讲座不到一半几个本科生就开始发问,主持人见状赶忙拦住,可院长顾墨如却和颜悦色地站了起来:“同学们不要着急,一个一个问,今日这里,你们是主,我是客。”说着他就走上了阶梯。

  顾墨如,国立江东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系主任,东南红学会理事,江东诗词学会会长,国家古籍整理与研究院诗词所副所长,时年56岁,主要研究方向为楚辞学、敦煌遗书和古代文艺理论等,著有《离骚诗论》《敦煌文字考校》《文心雕龙注解》《石头记诗词选注》等等。

  顾墨如为人谦和可亲深得学生们尊敬喜爱,可也由于他脾气太好,一批新生摸底之后还没脱颖,就开始忘乎所以。

  “顾院长!”一个扎着丸子头的女生首先发难。

  “叫我顾老师就好。”

  “好的顾老师。”女生满意地点个头正了正眼镜严肃地说道:“我想请问的是,书中那些早已逝去的生活状态、社会环境、思想意识,究竟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和借鉴?它是伟大的小说,可如果对我们无用,再伟大又与我们有何关系呢?社会发展那么快,时代进步又这么迅猛,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里,《红楼梦》还有多少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很怀疑这部书的存在意义,有没有人调查一下,除了专家学者,有多少还在读《红楼梦》,又有多少人真能读下去?我大胆猜测,不过几年,不用什么焚书坑儒,好多古典名著都得淹没,因为它们快跟不上时代了,毕竟适者生存嘛。”

  不等顾墨如开口一高瘦男生就站起道:“顾老师!他这个问题不需要您老开口,我就可以回答,请顾老师允许!”

  顾墨如点头一笑,“多谢!”

  男生抑扬顿挫,一段古为今用的学术理论,就将那个稍显稚嫩的大一女生说蒙了。

  “你是研究生吧。”女生问道。

  “我今年研三,读的是古典文学。“

  女生却不屑道:“可这位学长,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你讲了这么多文艺理论,不说你答非所问吧,起码没说清楚《红楼梦》的内容及其当代价值。”

  研究生听了赶紧补救,“去过我院张诣青教授画房的同学都知道,张老师桌上摆放的各种作画工具,就是按照《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薛宝钗开出的工具单子购买的,丰富程度令人咋舌,这是物质工具层面的,至于画论画理,你们可以参看一下张诣青先生的几部书;你也可以抽空拜访一下医学院的老教授赵素问先生,他可是医学世家。”

  “果然医学世家,听这名字,素问素问,《黄帝内经》嘛。”身边一男生赞叹着,研究生继续说道:“他是研究《红楼梦》养生和中医的专家,其中的中医调理、药方药剂,那可都是真实不虚的;你如果你到江南看过园林,就会知道书中的描绘和设计,仍然在给现代的建筑设计师、园林设计师们取之不尽的营养,上个世纪,咱们江东几个园林就按照《红楼梦》书中的描述修建增添了不少,有空大家多出走走!当代商业社会,那些企业管理者们,如果能从王熙凤和贾探春处理贾府事宜中,获得管理学的他山之石,那将是一座宝藏。”

  研究生没说完,顾墨如就笑道:“管理学院有几个教授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根据《红楼梦》写了不少的管理学论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我甚至可以给你们引荐。”

  “您这么忙!真能给我们引荐?”一学生坐着不信,“当今校园,又有多少人真能去查阅资料或者拜访一下那些个专家教授呢?当今社会,术业有专攻是国家大力提倡的,但是具备通才的可不多,能阅读这类名著,还得看学校如何提倡,如何开展相关读书活动,顾院长!领导们都忙着领导了,真能给我们做好读书学术工作?”

  一阵掌声,听得顾墨如认真总结了几句正面回答的学校安排。

  研究生一大段陈述,赢得了不少掌声,“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作为文学院的新人,你们今后的任务,绝对不是仅仅在做借鉴古人、学习古人,甚至怀疑批评古人的事,而是要承担好文化传承这一重大使命!”

  声音洪亮,角落尽闻。研究生又极为诚恳地继续道:“而要做文化传承,首先就是要信古,信则有!信则诚心正意,这是治中国学术的一个必要条件,其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你只是奔着借鉴,奔着功利主义的心态来学习,我想,你的前路不会走得太远,其它专业也都一样,将来你们工作了,难不成上来就怀疑公司,怀疑老板?”

  一阵哄笑而起。

  “学长你误会了!我们就是想知道《红楼梦》到底有多少现实意义。”

  另一女生站起道:“顾老师!我想咱们学文学的,将来也不是都要去做学问的,既然阅读的是古书,再是伟大也有它不足的地方,也有值得我们批评和怀疑的内容,毛爷爷都说‘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学问家胡适都说‘大胆的怀疑,小心的求证’,‘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乐古主义我欣赏,可信古主义,甚至唯古主义,我就只能呵呵一笑了。”

  说完众人果然一笑,女生蔑了一眼研究生就坐下了。

  “我想你是误解我了。”

  研究生抿嘴一笑,继续道:“怀疑和批评的前提是要弄懂和理解,你得具有继承优秀文化和能力的资本,才可以谈批评甚至推翻,同学们试想想,高山不登,怎知巅峰的云景烟霞到底有多美,不知道如何谈高山的意义?大海不临,怎知海天一色究竟是怎样的宽阔无垠,不知道如何谈大海的意义?同学们,你们都爬过咱们江东的东陵山吗?都登过阅江楼吗?如果去了,俯瞰一遭,那他们存在的意义,我想比一直徘徊在山下楼下感叹此山此楼要有意义的多,而且同学们今后的学习,要是为了怀疑而怀疑,批评而批评,那这样的文化学习层次就太低了,‘有饭送与饥人,有话说给知人’,我们还是多听听顾老师的高论吧。”

  一段话不仅封住了那位的女生口,也封住了很多新生的喉咙。

  可研究生刚坐下,北窗又一个新生站起来,“顾院长,我们都知道您老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可我们现在都不想再听了,我们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回一个,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好!我们都愿意问!”

  主持人登时变脸,“那位同学不要捣蛋!”

  “谁捣蛋了!大家同意吗?”

  “同意!绝对同意!”

  顾墨如喝了口水,松了口气又从位上站起来,“大家都安静一下,既然同学们都同意,那咱们的大课呢,就分一半到下一节,今个咱们就来畅谈一下《红楼梦》的内容,不过啊,我也得问问题,这才公平嘛。”

  “不行!”同学们一阵反对之声。

  “完了完了,顾老要是给咱们提问题,谁能答出来。”

  四下里虽不情愿,但顾墨如还是走上了台阶上,“在座的同学们,你们可以称得上是高中最为优秀的学生,很多同学在高中时,就已经有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探讨活动了,不少作品,在各个市级甚至省级学术单位和报刊杂志发表过,这些都令我们感到欣慰!”顾墨如陡然一停,“好!我请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能给我也从《红楼梦》整部书的框架上谈谈心得体会?不管多少,不论深浅,但说无妨!”

  此问一发,顾墨如已经站在了教室中间,可两三分钟过去了,教室里依然只听议论不见有人起身。

  “大胆一点!说不好也没关系,就当是回答个问题,同学们都踊跃一点,刚才问我的时候,你们不是挺积极的嘛!”

  一句说得刚才问问题的同学脸红不语,可顾墨如鼓励再三,依然不见有人举手或起身。

  “老师!”一个男生从后门口的位置上站了起来。

  “好!大家鼓掌!”

  不等顾墨如拍手,那男生就乱挥着双手,“不是老师!您别误会!我不是要回答问题。”

  “哈哈哈哈......”

  “别笑!”他朝众人直甩手,“顾老师,我是说没人会在这里大放厥词,这么大块头的问题,谁敢发言哪!”

  “大块头?你会不会说话?”周围一阵嘲笑,没等男生再说他的同桌就站了起来,“我来说几句吧。”

  声音虽不响亮,但却沉实,周围的学生都瞥向他。

  “你?”

  男生瞅了同桌一眼,“同学,可别开玩笑了,这里可是顾院长的课堂,他跟咱们开玩笑,你也当真啦!赶紧坐下,咱们还是好好听听顾老师的高见吧。”

  男生刚要去拍同桌的肩膀,同桌就起手一按,男生撑不住直接坐了下去,看得周围一阵嬉笑。

  “顾院长您好,谈不上什么心得体会,我就说点感受。”

  “很好!你说说看。”顾墨如一点头,脸上的笑容顿时活泼而又轻快,他继续朝上走,还没来得及问男生的名字,男生就开始了他的发言。

  “作为一个中国人,由于特定文化传统的影响力,我们的一生也许都在里头。“男生只注视着顾墨如,从容道:“从前有位朋友问过我:‘小小的一部书,不过半斤的分量,却压得众多须眉抬不起头,笑不开脸,小小的一部书,不过小说的体裁,竟能让众生都醉倒其间,赞誉不绝,你能否给我说说看这是为什么?’”

  仅此一段开头就听得顾墨如立住不动。

  “我说:‘听君这么一问,可见这部书足有千金的分量,超绝的魅力,而这种分量,这种魅力,又都在此书的一言一语之中,如若不是多读细读,其间百般滋味,怕是要错过很多的了。’”

  经过多年广播站的训练,本就音质润泽的周问,一段声张音敛饱含温情而又语速和缓的自问自答,听得大半学生转过头来,尤其是那些读过《红楼梦》的女生们。因为,光听着他说话就已经是受享无比何况他那温润的气质。

  “其实打开此书,一言以蔽之,作者就讲了‘矛盾’二字,用《周易》的说就是‘阴阳’,用作者的说法就是‘正邪两赋’。若讲人情,此书凡涉及爱情、亲情、友情、主仆情等等,果若是真善美的莫不感人肺腑,激人五内,举个例子,书中尤二姐在柳湘莲拒婚后跟前自刎,而柳湘莲愧疚地从此出家,这类爱情没有海枯石烂的故作感人,却对人格尊严的刻画做到了奇人奇行奇情奇事的史笔般的抒写,奇绝撼人符合人情超越人情,这种矛盾体写法,即使是作者当时,也透露着惊惶、感愤、哀叹之状,字字看来,血泪笔端,非常之人非常之举也唯有作者的“正邪两赋论”才能解释的通。而宝黛纯然赤子爱情,与尤柳经过对比就会发现,作者是在描述真善美和假丑恶的相互搏击,是正邪两气在争斗,但又并非那么清晰对立,所涉及人物都不是纯然好或者纯然坏,而是一个综合矛盾体,一同促使真实人物的命运演进,直到最终的结果。人物如此设计,书中叙事也多如此,所以元妃省见宝玉一节可知长姐如母亲情的动人,柳湘莲、薛蟠冰释前嫌结义金兰一节,可见坦荡胸怀男儿意气的豪情,贾宝玉偷探病晴雯,我们又可以看到情意深沉的主仆情谊,而那晴雯刚正坚贞的性情又让人觉得这些人物内心深处的复杂和鲜活……反之,书中的假丑恶也是震荡人心,凡三教九流,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一应大小奢寒,成败生灭,此书无不在写一幅矛盾的正邪两赋人情图,这也是一幅大慈大悲图,也是一幅真真切切的红楼世界……”

  论述虽长,可偌大的教室里已从四下的议论之声,变得静默非常。两手托腮的,凝眸细思的,趴桌注望的,嬉笑不已的,不一而足,不一会,就有大片人站了起来。

  “这人从哪来的?我们是在听他的讲座吗?”

  不等中间一女生说完,四周学生齐齐朝她挥着手喊闭嘴。

  那顾墨如也紧紧地盯着这位面色清和,镇静自若的男生。只见他容貌恭敬,温雅有风采,又双目深清,卧蚕有光泽。看得顾墨如顿觉得这个男生有真才深蕴,不觉又迈近了几步,边听边品着男生的语言。

  众里也都猜测这位男生的班级,有说是高年级的,有说是研究生的,总之没有一个人说是认识他的。

  而在窗户边,却有一位扎着波浪卷发的女生,定目朝那男生看去,一字一句,一段一意,她都听在耳内,思在心里,整个文学院的男生她都看遍了,可从未见过这个人,她觉得这个男生应该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若从理欲二字来看,凡是人世间的情理人欲,道德风尚,本书都已写尽。程朱理学到此穷途末路,唯剩下科考经济,‘存天理,灭人欲’,天理丧乱,黄极坠地,唯见诸般赤裸裸的人欲。所以在此书中,我看不见当年儒家士大夫那种一身天地正气,刚正磊落的经纬气度。贾府上层劣迹斑斑不见光明气象,男儿风范丧失殆尽,反而是几个豆蔻少女做得井井可敬,叫人悲叹。两府上下伦理规序实则沦丧不堪,正说明此时,邪气迷盖天下,仕倌富贵子弟正被‘欲’字荼毒,而他们个人行径的卑劣,又何尝不是家风、世风浇漓堕败的象征呢。”

  两段话说得整个阶梯教室针落无闻,而同学们的素质,在这语态宴然口齿清雅的周问面前,真正体现着江东城中最著名的高校学府风范,那就是:庄重、聆听、思考。

  “若从一个‘学’字上来看,则天下古今除中国博大精深的武学以外无一不包括囊容,其间所藏生民以来的知识文化,凡山川物美,翰工技艺,戏曲医卜等等文化要素,作者都成体系地给我们娓娓道来。但是在美的同时,无不描画他的对立面,假丑恶的包围和扼杀……若说一个‘真’字,那风物之颜色,翰墨之光华,镜妆前洁女,龌龊之污男,床第间娼妇,玩劣之卑夫,曹公都一一描述,写尽描至,绝不失其本真,此乃是太史公笔法,文直事核,不虚美,但扬善!不隐恶,但抨奸抑毒!此为把握正邪之道,弘扬天地正气的伟人气格!若说一个‘心’字,则三教九流之心备矣,人有愚心、妄心、邪心,也有明心、真心、诚心,然不过当初童心之诸种幻相罢了……如果大家有空,可以读读明代李贽的《童心论》,或许能从中发现很多曹雪芹的内心……如果同学们多多去看此书,对其中般般矛盾,状状阴阳,能够把握一二,真的可见三千世界,绝不溢美之词。那么请问同学们,时代再过千年,只要尚有人心人情人事,还能逃得了这部书吗?此书,真乃千古以来无二部,万年以后难再见,同学们可不读乎?”

  说罢,顾墨如又上下将他打量了一番,也从未见过这位新面孔,略一点头,他就举起手带着教室烈掌而起。

  “这位同学,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老师您好,我叫周问,经济系刚入学。”

  哗然怔望,唏嘘中顾墨如伸手给他鼓掌。

  “大才子!别急着走啊,给我们再讲一会!我们社团正需要像你这样的高端人才!”一女生直接拉住周问的胳膊不容他走。

  “咳咳!”一位身材略高的学姐冷笑道:“我想这位学弟说的话大家未必都能听得懂,学院礼堂不是自己家,请大家都礼貌些,围着人家算什么。”

  说着她就朝面前挥了挥手,却还是回头笑对着周问,“如果周问学弟有兴致,想投稿字或者开办讲座,我们红学社鼎力相助。”

  女生一走,邀请扑面而来,“周问同学,你一定得经加入我们国学社……“

  最后还是顾墨如将周问带去了办公室……

继续阅读:第四章 定风波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沁园春江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