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归家
端肆2024-03-01 09:453,399

  自从由兆盛跟了孙二爷以后,就把自己摆在了打杂儿跑腿儿的角色。对待孙二爷是毕恭毕敬,所有的事情都是第一时间请示汇报,完完全全听从孙二爷的吩咐和调遣,该干的事情一件都不少,不该说的话一句都不说。

  学生意的同时,兆盛还负责照顾孙二爷的起居饮食,把孙二爷服侍的非常周到。孙二爷身子骨儿弱,稍有不注意就闹病儿。有几次二爷生病,兆盛都是衣不解带的在二爷身边陪护。孙二爷对兆盛也非常满意,觉得兆盛用着特别顺手。

  别看孙二爷身上有好多旧社会的陋习,但是经商的经验却是非常的老道,不愧是大家族里培养出来的子弟,天生就有着高于常人的眼界和学识,兆盛着实跟他学了不少做生意的门道儿。

  孙二爷对待那些经纪人,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有名气的几个一线大户,不到万不得已二爷从不主动跟他们接洽,即便是坐在一起也是只谈风月不谈生意。

  二爷收茧儿,专门找那些二线里有实力、有口碑的经纪人联络。这些经纪人觉得孙二爷这样的大买头跟他们谈生意,那都算是纡尊降贵了,说起话来底气都不足,所以收货的价格也好拿捏。就你手里这点儿货都不够我收的,你还敢抬价?除了把货物出给我之外,谁还能一次给你兜底?你不卖?好啊,天天都有大把的经纪人登门拜访,只要价钱谈得拢,有的是人愿意出货。

  至于那些三线以下的小经纪人,孙二爷甚至都不让兆盛出面跟他们接洽,用孙二爷自己的话说,就是值不当为那仨瓜俩枣儿耽误功夫。孙二爷告诉兆盛,一线的经纪人,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在他们手里要货。但是你要跟他们维持关系,隔三岔五儿的喝喝茶、聊聊天儿,这个可以有。要想谈生意,你就告诉他们资金不到位,暂时吃不下那不多货。但是那些二线有实力的经纪人,一定要抓在手里。他有多少货,你就在他的基础上多收两成,如此一来,他只要想做这笔生意,就只能和其他的经纪人合作。可是同样实力的经纪人之间一般是不存在这样的合作的,他们也怕走漏了消息丢了生意,所以他们自然就会从再弱小一些的经纪人手里收货,所以你都没有必要去受那个累。

  有孙二爷耳提面命,兆盛上手很快。孙二爷实在是太贪图安逸,起初的时候,孙二爷还亲自去跟经纪人应付应付。到了后来,等兆盛把活计捋顺了,孙二爷就逐渐将生意上的事放开手让兆盛代他去打理。他自己几乎都大撒把了,除了大事上拿拿主意之外,其余的事情全部都交给兆盛处理,自己就剩下去烟馆里抽大烟了。

  就这样,由兆盛跟着孙二爷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年,一转眼就到了一九零七年的元月。

  ————————————

  现在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到了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回家,别管你是火车、飞机还是自驾、拼车,总之三十儿之前你就得想辙到家,但是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说过这样一个段子;有一个谜语,谜面儿是“眼看来到五月中,家人买纸糊窗棂,丈夫出外三年整,一封书信半字空。”

  这个谜语的谜底打的是四味药材,分别是半夏、防风、当归和白芷。“丈夫外出三年整”这一句,说的就是老公出门三年整了,应该回家探亲了,所以谜底就是当归。

  由此可以看出,过去离家谋生的人,最多三年就必须要回一次家。即使是这样,还要看你混的怎么样,混的不好的别说三年,一辈子就搁的外头了。

  由兆盛是一九零一年年初离的家,到了一九零四年的年初就已经满三年了,按照旧例应该是在这一年回家探亲的。但是前面两年多的时间里,由兆盛一直在做学徒没有工钱,唯一的收入就是东家给的赏钱和过年发的红包,这点钱仅够吃住以外的日常开销而已,所以由兆盛这头一个三年没有回家。

  后来由兆盛跟着孙二爷做事开始吃“劳金”了,“劳金”和日常开销都是孙二爷负担,走的是收购蚕茧儿的资金。虽然工钱也不少,但是孙二爷大手大脚,衣食住行方面和私下的小钱也从不亏了兆盛的,这样一来兆盛这就有了些积蓄。但是兆盛初次上岗的时候,也是时运不济,恰逢日俄战争战事方起。虽然生活上没遭什么罪,但是丝厂的效益不好,兆盛也仅仅是挣了“劳金”,却没拿到多少奖金。

  ————————————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主要目标。特别是沙皇俄国,妄图吞并我国东北三省的全部地区。

  沙俄的目的是在我国东北地区修建一个不冻港,沙俄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在还没上位的时候就公然声称:“沙俄必须拥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港口应在东方的大陆上,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军队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沙俄获悉此事以后,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在沙俄伙同德、法两国共同施压下,日本被迫放弃了辽东半岛,仅勒索了清政府白银三千万两。随后沙俄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对清政府进行敲诈,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并强行向清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了整个辽东半岛。

  庚子拳乱的时候,沙俄又以镇压东北义和团运动为名,出动四个军团共计十三万余人大举入侵我东北地区,至此,东北三省全境都被沙俄占领。

  沙俄这一口咬疼的并不只有清政府,还有英、美、日等其它帝国主义列强,于是在一九零四年的二月八日,日本无耻的偷袭了当时被沙俄占领的旅顺港。

  在此我不禁要问问山姆大叔了,当初你们拿小日本儿当枪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干过一次偷袭沙俄舰队的事情了,难道你们就不知道长点心吗?怎么还能让他们故技重施的又把珍珠港打的跟他娘热窑子似的?

  日俄战争历时一年有余,最终以沙俄战败、成就了日本的列强地位而告终,也为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定下了基调。但是在这场战争中,蒙受了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却不只有交战双方,更多的却是东北三省的人民。因为无论日俄哪一方战胜,那么他在战争中的损失都将注定由从东北人民身上得到加倍的补偿,而事实已经毫无争议的证明了这一点。

  战争期间,我们中国的同胞生命毫无保障,被日俄双方肆意的奴役和残杀,死伤人数难以数计;他们的房屋和土地被日俄损毁,难民流离失所;他们仅有的财产被日俄抢夺,物资匮乏,商业萧条。战后,日本人占领了旅顺、大连;获得了南满铁路和矿产资源的经营权;关东军得以大摇大摆的开进东北,并开始了对东北三省长达将近四十年的掠夺,其中还包括了伪满时期对东北三省为期十三年的直接统治。

  特别是在是在日俄战争刚刚结束的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人心不稳,根本就没有安居乐业可言。

  辽宁东部地区多山,土地硗薄,放蚕取丝是大多数民生的支柱产业,可是受到战火摧残之后,柞蚕产量大减,蚕茧儿的市价居高不下,经过数年的波动才回复平稳。

  ————————————

  如今是一九零七年的年初了,离家在外的这几年里,由兆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父兄和成亲数月就被抛在家里的妻子。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兆盛跟东家孙大老板和孙二爷以及师父卢把头告了假,准备回家探亲。东家和孙二爷准了兆盛的假,并且每人都给由兆盛发了五十银元的奖金。

  在当时来说,一百银元的年终奖算是非常丰厚了。按照海城当地的币制流通的“东钱”来折算,一百六十四文为一吊,七吊为一元,共计七百吊,再折合成官方的宝银,不算加色、扣色的话,就是七十两。孙大老板本来是不同意的,倒不是他抠门儿,而是怕影响不好,因为这几年生意不好做,丝厂里就没发过这么大宗的奖金。但是孙二爷坚持要给,跟孙大老板说这几年兆盛跟我跑前跑后,把我伺候的无微不至,差事上也是勤勤恳恳,从没出过纰漏。眼下人家要回家探亲了,我多给他几个赏钱算啥?你别跟我讲大道理,你给多少我也不管,反正我就给他五十块。孙大老板心说你都给五十块了,那我能给少了吗?可是这样一来不是坏了厂里的规矩吗?但是孙大老板知道堂弟是个什么脾性,也拗不过他,于是就便宜兆盛了。

  腊月二十这天,由兆盛和周家老大以及一帮同乡踏上了回家的旅途。这次回家兆盛可不是背着包袱扛着行李卷了,而是买了好多的东北特产,多到自己都拿不了,还要同乡们帮手。

  好在这时的海城到旅顺已经通了火车,不用颠颠当当的遭罪了。早上坐上火车,下午就能到旅顺了。但是从旅顺到龙口坐船还是免不了的,一想起坐船那股子难受劲儿,由兆盛都觉的头晕。买好了船票上了船,第二天早上到达龙口。可能是第二次坐船,而且人多热闹的缘故,由兆盛虽然晕船但是没有吐,难受归难受,还能忍得住。

  从龙口回老家仍旧只能坐大车,兆盛和周家老大一合计,咱们这一行人多货多,拼车太不方便,便由由兆盛出资,直接到车马行包了一辆大车,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往家赶。腊月二十二的傍晚,由兆盛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

  一进家门,兆盛的眼睛就红了。时隔六年,由兆盛才再次见到了老父亲,见到了大哥、大嫂、大侄子,也才见到了成亲仅仅数月便分离的妻子。

  

继续阅读:第二十七章 过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山关东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