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就在华商证券与嘉道理家族斗法之际,香江银行业也是风起云涌,1月以来,受到《中英联合声明》的刺激,港股逐渐恢复昔日高峰,然而,部分中产家庭忧惧九七回归大陆后自身的权益受到冲击(“六·七事件”带来的影响过于恶劣了),于是纷纷跑到银行取出存款,透过南洋亲戚的关系,举家移民至暹罗、大马、狮城等华人华侨居多的邻近国家,导致香江再次一场不大不小的挤兑潮,隶属永安集团郭氏家族旗下的永安银行也受到波及。
二战结束后,郭氏家族在第三代掌门人郭琳爽、郭棣活等人的带领下,迅速重整沪上永安与香江永安业务。1950年代,随着公私合营推进,永安百货成为沪上商业标杆;香江永安则依托地理优势,拓展至银行、保险、地产等领域,形成跨行业商业帝国。至1970年代,郭氏家族已构建起以百货为核心,金融、地产为两翼的商业版图,家族资产估值超百亿港元。
郭氏家族素以联姻巩固势力著称,第三代郭琳爽之女嫁入林则徐后裔家族,郭棣活与先施百货创始人马应彪之女联姻,形成错综复杂的豪门联盟。同时,家族与帼党元老、港澳工商界保持密切联系,郭标曾协助辛亥革命,郭乐兄弟与宋子汶私交甚笃,为家族企业构筑起政商双重护城河。
1971年,郭琳褒、郭琳骧相继去世,第四代“志”字辈成员郭志权、郭志樑、郭志舜等人开始执掌大权。这代人多数受西方教育,崇尚激进投资,与老一辈稳健经营理念产生冲突。1970年代末,郭志权主导收购永安银行,试图打造金融王国,却为日后危机埋下伏笔。
1983年,郭志权力排众议,以高杠杆收购香江永安银行,试图将其打造为家族金融旗舰。然而,由于过度放贷、内控缺失,加上1980年代初香江楼市泡沫破裂,永安银行不良贷款激增,资本充足率跌破监管红线。1985年,证监专员委派证监处介入调查,揭露银行存在违规操作、账目造假等严重问题,郭氏家族被迫注入巨资救市,最终失去控股权。这一事件导致郭氏家族声誉受损,更暴露出第四代掌门人缺乏风险意识。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郭志权、郭志匡等人率先北上,与沪上合资开发“启华大厦”,试图重振沪上永安辉煌。然而,项目因产权纠纷、审批拖延等问题陷入僵局。1980年代末,郭氏家族在武汉、津门等地投资的百货公司,因管理不善、本地化策略失败,多数亏损收场。内地市场的“试水”未达预期,反而加剧了郭氏家族资金链紧张。
此外,据内部人士爆料,郭志权的弟弟郭志匡被指与前中華厂高联合会会长于1984至1985年期间,串谋欺骗永安银行,即利用贷款公司非法挪用1000万美元,因此辞去永安银行总经理职位。郭志匡酒瘾极大,而且好赌,投注一匹马的最高赌注是20万元,他辞职后不久就在美利坚因癌症逝世,随着永安银行危机发酵,郭志权因丑闻被迫下台,其弟郭志樑接任永安集团董事局柱席。然而,郭氏家族内部对危机责任归属争议不断,郭志权支持者指责其弟“趁火打劫”,郭志樑派系则批评前者“盲目扩张”。
更加奇葩的是,郭志权在含恨离职之后,又和他的妹妹郭志碧、弟弟郭志彬、堂叔郭文藻等同被控盗窃永安管理公司的股票,结果全部无罪释放。
郭氏家族内部的丑闻、永安银行的危机等一系列重磅新闻在《21世纪》、《东方日报》、《成报》以及亚洲电视、TVB等主流媒体上面接连报道出来,使得广大的香江市民对昔日的豪门“金钥匙”神话产生了一丝破灭感,但对于上流社会而言,这是一个吞掉永安集团的绝佳时机,或许刚上任不久的永安集团董事局柱席郭志樑也明白永安集团正处于一种“群狼噬虎”的恶劣境地,于是他向新鸿基地产董事长郭德胜这位同宗求援。
有着华商证券的“珠玉”在前,新世界董事长郑玉彤、嘉里集团董事长郭禾年、远东发展集团董事长邱德艮、狮城华侨银行董事长李诚义等人纷纷透过各自旗下的证券公司在二级市场吸纳上市公司永安管理公司的普通股与认购权证,掀起新一轮的资本洗牌!
“这……契伯,您怎么也掺和进去了?亚洲电视还不够您折腾的吗?”
“嘿嘿……世侄,这你就不明白了吧?我不过是为了让我的远东发展变得多元化!”
“我……契伯,您也清楚吧?凭借您现在的财力,根本吞不下永安集团!!!”
“我知道啊……这不是来找你支持了嘛!”
“我……”
中环,中环德辅道中51~57号,华人商业银行集团大厦顶层,董事长办公室。
看着坐在对面沙发上一脸镇定轻松的契伯邱德艮,陈承乾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位契伯执拗起来是拉不回来的,非要去跟郑玉彤、李诚义、郭禾年等财力更加雄厚的华资大亨掰手腕,也不知是给了这位契伯的勇气,居然连亚洲电视都不折腾了……
先前陈承乾给契伯邱德艮出了不少好点子,例如在全球举办世界华人小姐竞赛、邀请华人小姐前三名参演一部投资上千万的电影、打造一档‘超级音乐’的综艺节目,等等;不成想,这位契伯又把目光落在了永安集团——准确地说,是想要拿下永安银行!
1965年1月中旬农历春节前夕,按通常情况市场对货币的季节性需求增加,银行的银根开始紧张。当时,市面巳流传着关于明德银号发生资金困难的谣言,1月23日,明德发出的总值700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3天后即1月26日,若干较大客户集支票到中区明德银号总行兑现,该行没有足够现款支付。消息传出,大小客户纷纷涌至,当天下午,香江票据交换所宣布停止该银号的票据交换。第二天清早,明德银号总行门前挤满提款的人群。中午12时,港府银行监理专员宜布根据银行业条例第13条,接管明德银号。
明德银号的破产清算引起了香江银行业的恐慌,进而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银行危机,在这场银行危机当中,契伯邱德艮创办的远东银号也受到巨大冲击,最终被迫关停清盘。
早期,远东银号只是位于荃湾的一家小钱庄。20世纪60年代,远东银号也深深地陷入对房地产的贷款和投资中。1965年银行危机爆发时,它是遭受大量提款的银行之一,并且是香江银行业中唯一不符合银行业条例有关法定清偿力比率要求的银行。1965年11月25日,远东银行港岛分行遭到挤提。应政府的要求,汇丰银行发表声明,表示它对远东的无条件支持仍然有效。汇丰对远东的支持直至1969年,该年后者被万国宝通银行收购。
对于创办经营一家银行,契伯邱德艮是有深切执念的,否则也不会抽调资金去跟李诚义、郭禾年等人争夺永安银行——这家银行的资质非常久远!
永安银行是著名的永安公司郭氏家族始祖郭泉于1931年创办的,早于恒生和永隆等华资银行,当时设总行于中环德辅道中。五十年代大量发展分行,由于作风保守稳重,1965年的银行风潮,卷走恒生,而永安却未被波及。在郭泉30年的经营下,至1965年银行危机爆发前,永安银行发展至资产:1.4亿港元,客户3.3万户,员工150多人,虽比不上后辈的恒生和永隆,却也还名实相符,保持“永安”。
历史上,在6月海托震荡之前,有阿拉伯银行集团于3月间收购新鸿基银行于前,之后,12月间又有嘉华与永安银行等不稳于后。在此之前的1984年底,永安银行尚盈利2225万港元,但有特殊项目亏损1.42亿元。它的存款总额24亿余港元,贷款16.1亿余港元,存贷比高达67已不似当年之稳健。1985年中,曾发售100万股新股,集资1.2亿港元。但是这一年大笔坏账使当年产生巨额亏损2.8亿余港元,银行资本出现负值。迫得于是年12月19日由永安集团与恒生银行协议,以注资挽救方式由恒生银行提供管理服务。
到1986年6月,终于进行资本重整,由恒生注资1.76亿港元,购入其50.3%股权,实际收购了永安银行。从此,郭泉一手创办的永安银行终于未能永安,而在第三代后人不知自律肆意挪借银行资金令银行陷于破产边缘,导致家族产业拱手出让。
对于陈承乾来说,协助契伯邱德艮收购永安银行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很担心契伯邱德艮家族的内斗会导致一些“不忍言”的事情发生,为此,他给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契伯,这样吧,我以华人商业银行集团的名义向永安集团提出全面收购永安银行,等到收购完成,您再以远东发展的名义向我买入永安银行49%股权,如何?”
“这……承乾,您……你是不是不放心我啊?”
听着这个建议,邱德艮眉头下意识地一皱,刚想怒斥一番,但转念一想,世侄以华人商业银行集团的名义出面,比起他似乎更加合适,况且,远东银号破产清盘的往事不算久远,他也觉得自己在经营银行方面没有什么天赋,只是心有不甘,想要重回银行业大展雄风。
“契伯,您也是老江湖了,应该很清楚经营一家银行跟经营一家电视台不一样的,恒生银行都能被汇丰低价收购了控股权,您难道觉得自己在经营银行方面比得上何伯吗?”
“何伯”就是恒生银行的创始人之一的何善蘅,这位老江湖才是香江金融界的顶级大佬,其积攒下来的人脉能从伦敦一路排到纽约,契伯邱德艮要是自觉能跟“何伯”在经营银行方面一较高低,那么陈承乾也无话可说了,反正他不会任由契伯借用华人商业银行集团的资金去白白折腾,到最后连一个“桔子”都剩不下给他,干脆一开始就由他来出面收购永安银行。
“行吧行吧……承乾,就听你的安排吧!”
迎着世侄极具威迫的目光,邱德艮面带讪然,他还没自大跟何善蘅这位前辈做比较,而且陈承乾已经用实打实的成就证明了其本事极大,自己还是在一旁稳坐钓鱼台算了。
在正式启动收购永安银行之前,陈承乾需要率先完成对中电公司的控股权收购。
就在广大市民以为香江沪上大酒店的收购战暂告一段时日之际,陈承乾指示霍建柠以华商证券的名义私下约见了罗兰诗·嘉道理与米高·嘉道理这对父子再次来到富临饭店3层的海鸽厅做客,只是这一回,当罗兰诗·嘉道理与米高·嘉道理父子二人到场之后,极其惊悚地发现除了陈承乾及其得力干将霍建柠之外,还有霍英冬、包钰刚、胡翰辉这三位华人大亨!
“这……原来如此嘛……”
看着霍、包、胡三人笑意盈盈地盯着自己和儿子满脸惊骇的表情,罗兰诗·嘉道理总算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香江沪上大酒店控制权争夺战上面输了这么多,原来这又是一次华资大亨们联合起来针对英资优质企业的“狩猎”,只是他没想到,被狩猎的是大酒店集团……
“包爵士、霍先生、胡先生,你们真是好手段啊!”
“米高,我们走!”
“唉!罗兰诗先生,请稍等,我们还没谈正事呢!”
被包钰刚叫住,罗兰诗·嘉道理一脸悲愤地怒视着在场的众人,带着悲哀的语气哭道:
“各位,你们华人不是经常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难道你们非要对我们赶尽杀绝才愿意停手吗?我们已经认输了!”
“不不不……罗兰诗先生,您误会了,这次请您来,我们是要把大酒店还给你!”
“什么……啊?你……你们不继续收购大酒店了?”
罗兰诗·嘉道理的泪水还没飙出来,就被包钰刚的话给唬住了,接着与同样一脸茫然的儿子米高·嘉道理面面相觑,实在搞不懂包钰刚等人到底在算计着什么?
“呵呵……两位,这里的鲍鱼很不错,先坐下来吃顿饭,待会儿我们再接着谈!”
眼见罗兰诗·嘉道理、米高·嘉道理父子两人被镇住了,陈承乾走上前将这对忐忑不安的父子摁在了座位上,等候已久的杨贯义领着一众主厨各自端着一盘‘阿一鲍鱼’走了进来。
“来来来……罗兰诗先生、米高先生,这杯酒是我敬你们的!”
“谢谢……谢谢包爵士!”
虽然不清楚包钰刚等华人大亨在算计什么,但罗兰诗·嘉道理、米高·嘉道理父子两人也只能“心安理得”地坐在这里吃上一顿美味鲜甜的‘阿一鲍鱼’,静待包钰刚等人出招。
“罗兰诗先生,请嘉道理家族放弃中电公司吧!”
“什么?!陈……陈陈先生,您是在开玩笑吗?”
酒足饭饱之后,又到了谈论正事的时候,陈承乾一开口,罗兰诗·嘉道理、米高·嘉道理父子脸色就瞬间惊变,兜兜转转,原来陈承乾等人的目的是中电公司?!
“呵呵……罗兰诗先生,请坐下来,不如先听我把话讲完?”
“不可能!陈先生,我们家族绝不会让出中电公司的!”
“是吗?”
瞧着情绪激动的罗兰诗·嘉道理、米高·嘉道理父子,陈承乾淡淡一笑,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罗兰诗先生,或许您还不知道吧?我们在场的人已经买入合计20%的中电公司股权,而且就在我们谈话期间,我的交易员们已经去跟中电公司的小股东们接触,或许明天我们的合计持股量就要超过25%,您觉得,凭借您一家的力量,扛得住我们的围攻吗?”
“你?!”
“爸爸!!!!”
眼见情况不对,米高·嘉道理立即搀扶着差点晕过去的父亲罗兰诗·嘉道理坐了下来,顾不上斥责陈承乾等人的“无耻行为”,他连忙从口袋里拿出了药,从霍建柠手上接过一杯白开水就给父亲服下,片刻过后,父亲的脸色逐渐恢复红润,陈承乾等人也暗自对视了一眼,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要是罗兰诗·嘉道理被气死在这里,后面就很难收场了。
“陈……陈先生,您……您到底跟我们嘉道理家族有什么仇啊?”
哭着向陈承乾问起为什么非要针对嘉道理家族,米高·嘉道理看到这一幕很是心痛,如果不是香江沪上大酒店集团的控股权易手太快,以至于他们嘉道理家族没有太多时间做出有效反击,进而被华商证券趁虚而入,也不会造成今时今日的凄惨局面,现在陈承乾又联合包钰刚、霍英冬和胡翰辉三人明目张胆地要抢夺中电公司的控股权……祸不单行啊!
“嘿嘿……罗兰诗先生,我跟嘉道理家族没有任何恩怨,但是,商业斗争不就是这样残酷的吗?中电公司是一只优质股,我这个人就是喜欢把好的东西扒拉到自己的碗里,即便是烂了,那也是烂在我的碗里,别人怎么抢也抢不走!”
“对了!如果罗兰诗先生愿意让出中电公司的控制权,我们可以签订两份合作协议,一是嘉道理家族仍旧能持有中电公司8%的股权与同等投票权,我们将透过华商证券向嘉道理家族买入嘉道理家族持有的剩余的中电27%股权,具体交易价格就以昨日下午收盘价为准。”
“二是我们会在3年内以定向发行新股的形式,逐步减持香江沪上大酒店集团的股票和认购权证,嘉道理家族旗下的公司具有唯一的定向认购资质。”
“此外,还有一个君子之约,在15年内,我们不再出手收购大酒店集团;同时,如果大酒店集团在今后的运营中出现危机,我们承诺向嘉道理家族借入不少于10亿港元的救济金,这笔救济金是无息的,也无需抵押,而且还款期限是30年。”
“罗兰诗先生,我们的诚意已经摆在台面上了,要战要和,就看您的选择了!”
说完,陈承乾一脸坦然地坐回原先的位子上,一旁的包钰刚、霍英冬和胡翰辉都不曾讲话,只是一直盯着罗兰诗·嘉道理和米高·嘉道理父子两人的表情变化,一股沉闷的气息在海鸽厅内逐渐蔓延,罗兰诗·嘉道理陷入了无穷的挣扎当中,在这件事情上面,米高·嘉道理也乱了方寸,完全没了先前在股东大会上面的意气风发,有的是无尽的落寞与悔恨……
“我……我代表嘉道理家族,接受你们的方案!”
“父亲……”
“米高,别说了!”
阻止了想要劝解自己的儿子,罗兰诗·嘉道理在做出决定后仿佛整个人都泄了气,对面的陈承乾等人相视一笑,对于这个结果不感到很意外,毕竟这是在逼着嘉道理家族二选一。
次日10点,阳光明媚,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中电公司暂停交易,起因是由华商证券已与嘉道理家族达成全面收购协议,将在20个交易日内以30亿港元的全现金交易方式向嘉道理家族购入中电公司34.9%股权;此外,华商证券将以每股96港元的限定价格向二级市场回购1亿中电公司旧股……上述收购方案已得到证监专员的批复核准!
消息一出,全港震动,广大市民这才知道,原来收购大酒店集团是声东击西,华商证券的真正目标是完成对中电公司的控股,这是给其他“狩猎者”狠狠上了一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