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生俊炜心同道 远近贤才志共途
袁军2025-07-23 14:4912,299

“哦……”袁俊杰回了一声。他愣在小卖部的门口,很久没有动弹,他不相信刚才听到的话,怎么会这样呢?不是说得好好的吗?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把先前梅姨说的话一句一句重新念叨了一遍,他一边往回走一边思索着。他想去梅姨的家里去问个究竟,不是说好了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走到岔路口,在去梅姨家的路上走了几步后,忽然停了下来,又转身向通往自己的家的那条路上走去。

袁俊杰骑着自行车回家,快要到家的时候,天突然下起雨来。刚开始雨不大,几分钟后便是蚕豆大的雨滴,没几分钟身上就被雨淋得湿漉漉的,一回到家里,他还没换下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就喊:“嗯妈!”

侯大娘看见他急湿的衣服,就说:“嗯回来啦!哎哟!采得急湿的,快去换衣服,禾里不打一把伞呢?”

“冇事的!”

“俊伢仔,禾里咯?那个女伢仔怎么样?”

袁俊杰说:“那个女伢仔没有来,肯定是不同意啰,那就算了吧!”

听到俊杰说的话后,侯大娘嗯了一声,然后“咳咳”了两下,她顿时就掉下泪来,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她没有回答俊杰,只是假装咳嗽了一下,当作是对他的回应。怕被人看到她的泪眼,她急忙从椅子上起身,离开这里。

春天的雨多是蒙蒙细雨,那雨滴比针尖还细,星星点点,温和地洒在脸上,带着刚发芽的柳树的气息,连绵的春雨夹着寒意,轻轻地打在袁俊杰的脸上,与他泪水汇成一条条水渠,倾泻在他的每一寸肌肤直逼他的胸膛。这场雨像一桶冰冷刺骨的水把他刺醒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原来对爱情的憧憬是如此单纯、美妙的他,现在却是那么无助和迷茫!他瞬间觉得以自己现在这个样子、这个条件,根本就不配拥有爱情,这也不怪那个女孩子不愿意来。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男人又有哪个女人喜欢呢?这一切,还是等到他做出点改变之后再说吧。

在农村,勤劳的人们几乎没有什么间休息,只有遇到下雨的时候,他们才肯停下田里的劳作,趁着难得的闲暇,好好休息休息,也可以做些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下午,雨一直下个不停,侯大娘看着袁青山在家里没事,她考虑到俊杰的心情不太好,于是,她对袁青山说:“嗯俚伢老子!下午没事吧?趁着下雨,嗯切调点糯米粉,我里三个人做点东西吃下,好吧?”

袁青山说:“要的,我来做!”

与物质丰富的城市比较而言,农村物质匮乏,给人与世隔绝的感觉,村里的人们都没什么条件,更别说钱了,就算有了钱也没有人舍得进小商店花,何况小卖部也没有多少东西可卖,农村的人本来就没有买零食吃的习惯,而且小商店里的东西还不便宜(其实价格都不高,只是因为手中没有钱才觉得贵)。要说最实惠最美味的,就是他们就地取材用糯米做的汤圆、煎饼、麻团,这些东西制作也简单,一般人都会做,家里都有,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做的点心小吃。当然,还有自己田地里种植的莲藕、高笋等,这些都是属于他们自有的美味。

俗话说,“没有女人的家不叫家”。自从侯大娘病了之后,袁青山就屋里屋外都靠自己了,虽然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就只有小儿子俊杰没有成家立业了,但是这屋里没有一个女人帮衬,就什么都会马虎起来。女儿袁新兰早已出嫁了,俗话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袁新兰的家庭条件不怎么好,想要多帮帮娘家她也是手长衫袖短,只能是想想,没有什么办法!

家庭里面没个女人真的不行,自从侯大娘病了,袁青山就进进出出一个人,什么东西也没有个人收捡,屋里屋外一团乱麻,大的方面不说,就算是到家里面找个小东西,也会让他找遍天地还是找不到。这个糯米粉明明过年时吃了的,今天怎么就找不到了呢?放到哪里去了呢?袁青山在屋里翻箱倒柜。

等到袁青山把糯米粉找到了,这时侯大娘已经往炉子生好了火。袁青山洗好锅,往碗里放入糯米粉和适量水,边加水边搅拌均匀,用手揉捏紧致,然后把葱切成葱花,把粉团后分成几块,每一块做一个饼,每个饼上撒上葱花,在上面抹点油,再用手反复碾压,撒上盐后再多次揉捏,在碾板上压成饼的形状。往锅内倒油加热,把饼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色和饼身变硬就可以出锅吃了。

知道袁俊杰喜欢吃甜食,侯大娘嘱咐袁青山做几个不放葱不放盐的,放糖的给俊伢仔吃。他们在厨屋里一边做着吃的一边聊着,不经意间,侯大娘聊起了她小时候在娘家的点点滴滴,袁俊杰听得有滋有味的,当侯大娘聊到与袁俊杰他伢老子的爱情时,袁青山有点不好意思,他若无其事地忙别的去了,装作没听到。袁俊杰则却坐在边上听得津津有味,他催促着侯大娘说给他听。原来,袁青山小时候家里很穷,加之兄弟姐妹又多,没有粮食养活他们了,作为家里的老大,袁青山一点点大的时候就跟着他父亲走南闯北,讨饭、拾破烂、货连担、买泡米糕,样样都做过,在十八岁的那年,在他的姨妈的介绍下,袁青山就认识了侯大娘,那时侯大娘家境是富裕多了,有地有田,家里房屋上上下下几栋,在当地是个名副其实的富裕家庭,俗话说“一家养女百家求”,上侯家提亲的媒婆是络绎不绝,甚至用踏破门槛来形容都不为过,可是侯家就只有这么个女儿,她父亲母亲是看了东家看西家的,最后还是一个也没有相中。

后来,在袁青山的姨妈的三寸不烂之舌下,侯家父母还是同意了,不过提了一个要求,就是要袁青山去他家里做上门女婿。他们要袁青山认真考虑考虑。

当时,袁青山表面上是没有反对,也没有接受。他回去后觉得侯家要他做上门女婿是看到他家穷,看不起他,这让他很失望,他准备不答应这门亲事。他回家后跟家里人说明了侯家的要求,谁知父母亲却说家里反正有三兄弟,他一个人入赘侯家做上门女婿也没有关系,在这食不果腹的年代,侯家家境殷实对他袁家也是个好事,不论侯家会不会照顾他们袁家,不管怎样,袁青山有了一口饱饭吃了,再说只要他好就行,只要他自己同意就行。在这种环境和形势之下,不久,袁青山他的内心开始动摇了。在封建思想浓厚的农村社会上,做上门女婿是一件伤自尊,没有面子非常丢人的事情。也许是袁青山被生活所迫,也许是他想到家徒四壁的家境,也许是看到父母的白发和弟弟妹妹们饥饿的惨状,他最终同意了这门亲事。

图片

然而,定亲后的第二年,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袁青山参军去了部队。

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的侯大娘,心地善良,聪明能干,不仅会穿针引线还会犁田种地,屋里屋外的事真的是样样精通。她父亲有“积钱积谷不如积德,买田买地不如买书”的思想,在她八岁的那年,父亲侯海棠送给村里的教书先生五担稻谷让她得以去念书了。俗话说:“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她的母亲说可惜她是个女孩身,多少有点儿重男轻女的思想,不然,她父亲还会让她读更多的书。不过,父亲还是让她连续读了五年的书,直到有一年夏天,她身上长了很多的疮毒而不得不辍学,什么《增广》《幼学》等她都能倒背如流,直到现在,她讲话还是字字珠玑,引经据典,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左邻右舍的有个什么问题或是矛盾的,都愿意问问她的意见和建议。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马不行百马忧!”和袁青山成亲后,侯大娘看袁家太穷,自己娘家还是宽裕不少,于是,她时不时地背着娘家人带上一些食物去接济袁家。

常言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从此,她的心就时刻惦记着袁家岭,只要有空侯大娘就去袁家岭看看能不能帮助袁家做些什么,每次去不是带上一些两个老人的衣物,就是给袁青山的弟弟妹妹们带些吃的东西,

“自从袁青山找到了侯大娘,袁家的日子也是好过了不少咯!”对于三十多年前袁青山的母亲说的这句话,侯大娘至今记忆犹新。侯大娘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俗话说:“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她坚定地相信“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只要两人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就凭袁青山当年会捉泥鳅黄鳝,也饿不死她,她也愿意和他结婚。岁月不饶人啊,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虽然他们现在生活平平淡淡,但是他们觉得非常幸福。侯大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袁俊杰认认真真地听着,袁青山坐在一旁没说话,默默地修理着渔网……

讲到后来,袁青山复员回家后来到了侯家生活,侯大娘看到她村里的有些侯姓人对袁青山这个外来的人并不待见,看见袁青山在侯家生活得委屈,没多少尊严,考虑到袁青山的处境,侯大娘也感到很难受。俗话说:“痴人畏妇,贤女敬夫。”看到自己的丈夫被别人欺负,于是一天,她一气之下,顶撞了父母,毅然地背起早就准备好的衣服拉着袁青山回到袁家岭生活。后来,侯家父母去袁家岭接他们回去,几次都没有同意……

俗话说:“池塘积水可防旱,田土深耕足养家。”袁青山小时候就向他父亲学会了撒网捕鱼的手艺,他们两个人回到袁家岭种田种地,一有空袁青山就出去捕鱼,捉黄鳝,做副业挣钱。他和侯大娘结婚后,侯大娘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也帮着他做些田间地头的零活,就这样,袁青山和侯大娘生育了两个儿女。俗话说:“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富人有富人的烦恼,她只盼望着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好,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就行。孩子们也都勤快本分,现在的一切,她满意,她知足。

侯大娘说,袁青山也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他没有辜负自己,自从她嫁到袁家岭,袁青山就勤劳朴实,干活认真,对她也好,别的都不讲,只凭这些年来她躺在床上,袁青山任劳任怨地服侍她,她就感激不尽了。俗话说:“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侯大娘说:“总有一天我是要走的,何况自己现在还是咯个样子,只是,现在来说我对不起袁青山和孩子们,拖了他们的后腿,嘴巴一张要吃要喝的,又不能做什么事了,也不能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让他们伢伢仔仔那么劳累,真的是很过意不去!”其实,能和袁青山时时刻刻在一起,她就快乐,这就是幸福。人老了,更加懂得互相珍惜。

侯大娘说,每次看到有些年轻人,舍不得吃一点点亏,硬要对方听自己的,争强好胜,只有等他们老了,才懂得不管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甭管谁唱谁随,只要是为了这个家而付出,为了这个家而奔波,谁有能力一些就听谁的多一点,这有什么不好的呢?只要是一心一意在为这个家,就行了嘛!如果这样相守相依白头到老,那是多么荣耀和幸福啊!人老了,不图别的,只要能天天在一起,看着慢慢变老,这也是一种幸福啊!少是夫妻老是伴!俗话说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才修得共枕眠。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没有几个人认同这种前世修来的缘分,特别是年轻人这种话语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迂腐旧论,而袁俊杰听得入神,他目不转睛地看着侯大娘,他觉得他嗯妈在他的心中突然变得高大起来。

图片

这天下午,袁俊杰的姐姐袁新兰来了,她单车上就挂着一只鸡,单车后大包小包的好几个,真的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她将单车一停,就直奔侯大娘的卧室,喊道:“嗯妈,嗯妈!我回来哒!”

听到外面的声音了,侯大娘在床上,一边准备起床,一边回应:“哦,是兰伢仔回来了,看嗯每天忙的,今日禾里有空来了的呢?”

“没事,只是回来看看嗯哩!”袁新兰一边说着一边放下带来的东西,把买给母亲的零食放到房间里面床边上的柜子上面,说,“嗯还好啦?”

“好哦!好哦!还是现样子哦!”

姐姐袁新兰和姐夫王强林在婆家种着十几亩的田地,每天都很忙,但是她的生活有滋有味儿的,让每个了解她的人,都感觉她很幸福。其实幸福不是你拥有了一切,而是你要有寻找幸福的想法和能力。他们结婚了几年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姐结婚后几年一直都没有生小孩,姐夫王强林也没有怪她,两人一门心思想多赚点钱,把条件搞好再说。他们承包了邻村的几十亩的荒山荒地,距离镇上很远,几乎每天都住在山上,好像是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每天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他们自嘲的话来说:“吃的是山鸡野菜,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听着百鸟争鸣,风景如画尽收眼底。”他们过的简直就是神仙生活。

袁俊杰去过几次,那地方虽然偏远但是也不寂寞,还有他们自己喂养的百只的鸡陪伴,几只公鸡时不时还会开一场演唱会,一头又一头老黄牛出来高歌猛进,通俗、美声,高低不断,歌声嘹亮响彻云霄,几百只鸭、鹅拍翅称赞,还有很多山鸡、野兔,各种动物和咱人类都是好朋友。这时小狗也不示弱,争着出来表演,好像还有一些腼腆,学着狮子滚绣球,让几只小花猫看直了眼,逗得姐姐笑声不断。生活的艰辛和坎坷瞬间就消失得一干二净!

俊杰很羡慕姐姐的田园生活,他们的生活没有竞争,没有尔虞我诈,心里却开朗乐观,笑容灿烂。回家看看,感觉他们仍是少年。在当今社会,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想要过上这种田园生活,找回曾经的自己。

可是自从姐姐生了一个女孩之后,她和姐夫的关系就变得越来越糟糕了,这是让父母一直以来担心的原因。

侯大娘说:“来就来,还买什么东西,下次不要再买了,来一次买一次的,浪费钱,听到了吗?”

袁新兰说:“听到了,听到了。”

袁青山问女儿:“嗯和木林还好吧?没闹什么矛盾吧?”

袁新兰说:“没有呢,禾俚咯?我一回来你们就怀疑这怀疑那的。”

“嗯里伢老子还不是怕嗯里闹意见。”侯大娘在一旁解释,“没有就好,没有就好!贫穷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一家和和气气的,和气生财嘛。俗话说:‘两人一般心,有钱能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只要嗯里相处好,其他的慢慢地就都会好起来的。”

袁新兰说:“知道啦,知道啦。木林很勤快,只要有点空闲,他就回家帮我做饭呢!何况我那里有那么多的事情,他不勤快行吗?爸妈,嗯们就不要操我的心了,嗯俚多操心操心俊杰吧,他还要找女朋友,要钱呢!我们这个屋,哎,到处漏的,是不是该重新做一个呢?”

侯大娘说:“重新做?说起来容易,哪里来钱呢?都是要钱买的呀!”

袁新兰看着正在一旁吃着她买来的零食的袁俊杰,说:“俊杰,最近怎么样?在做些什么呢?今年有什么计划吗?”

袁俊杰说:“姐,做什么都得有本钱,嗯看我屋里又冇得钱,嗯里也是不富裕,可以说是借也借不到,再说借来的钱压力大,我想自己今年多承包些田种,先多多少少弄一点本钱到手上,嗯看咯样可以吗?”

袁新兰说:“可是可以哦,只是,你吃得消吗?嗯妈伢老子他们都咯样老了,他俚也帮不了嗯多少忙,嗯想好了吗?”

“冇事,姐,我不怕,我恰得消。”袁俊杰说。

袁青山听了吓了一跳,说:“包多少?俊伢仔,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田地可是一承包就是一年的,不允许半途而废的,种庄稼得看时节的,它不等人,要播种时就得播种,要收割时就得收割,不能耽误了时节,嗯可要想清楚了。”

袁俊杰斩钉截铁地说:“嗯那嘎就放心吧,嗯帮我先承包十亩田试试,我保证把它整得漂漂亮亮,我保证我就是做牛做马也不会让田地空着、荒着!”

看到袁俊杰的这句表态,袁青山只得回了一句:“好吧!”

知子莫若父,其实袁青山心里知道,俊杰这个孩子还是值得信赖,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伢仔,基本上说到哪儿能做到哪儿,他也知道俊伢仔为什么现在这么发狠了,还不是这个家屋漏锅破的,这都怪自己无能,连房屋都没有一间好的,在他的手上也没有家产给俊伢仔,别人的孩子爸爸妈妈年轻,帮起子女们一肚子的劲,可惜他老了,已是一年不如一年……为了这个破房子,为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不……他不老,他还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此刻,他突然全身发热,不知从哪里来了一股莫大力量,让他瞬间就决定好了,他要与俊杰一起拼搏,并肩战斗。

图片

“责任田如果承包下来后,马上就要育种育苗……任务一点都不轻松,承包的十亩加上我们自己本来就有六亩,总共有十六亩多的水田,那么多的事情都是要一手一脚做好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完成。”袁青山说完咬咬牙,他扎起袖子,他要为这个家再努力一次,他要为俊伢仔再拼一次。

听到儿子要承包这么多的水田,侯大娘听着就心痛,担心地说:“俊伢仔,你不要承包这么多,先包一半吧,先包五亩哈,明年再包十亩,嗯呀老子也上了年纪,我又不能帮上忙,那就真的要全靠嗯一个人啦,听到了吗?”

袁俊杰说:“冇事,嗯妈,我忙得过来,嗯那嘎不用担心。”

袁新兰也给弟弟加油,说:“嗯妈,不要怕,我一有时间就过来帮俊伢仔的,嗯就不要担心了。再说俊杰也大了,要开始挣钱了,他原来跟我说要搞养猪场,我看,他承包水田还要好一些,最起码稳当一点。你看现在国家政策好,粮食的价格还是不错的,我觉得这比搞生猪养殖好很多!”

侯大娘说:“是咯,这孩子自从过完年,就在家里挖空心思想办法挣钱,哎,你看我们又老了,又不能够帮他什么,我里俊伢仔造孽呢!”说完眼睛就红了起来。

袁新兰安慰侯大娘:“没事的,嗯妈!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里屋里穷,让他早点出去闯一下也好!”

侯大娘说:“哎!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清高!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嗯妈,嗯不是又话过‘穷则思变,差则思勤’,还有‘人是英雄钱是胆,好汉无钱是病人’嘛!不赚钱是绝对不行的啊。现在世界太平,这个社会是个最公平的社会,先造点孽后享福啊!早懂事对自己还好一些,越早成熟对自己干事业越有优势。嗯看,同样一件事情,开始时是不是做的人很少,当大家都发现很挣钱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人去做,当那么多人都在做的时候,还能挣多少钱呢?是吧?”

袁青山说:“是的,是的,还是兰伢仔分析得对,嗯里娘放心,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帮俊伢仔把田种好,嗯放心吧!”

“冇得事哦!嗯妈!”

侯大娘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说:“好吧,好吧!反正嗯里伢仔现在都不听我的哒……”

再说袁明生过完年就上学去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学校里也是姹紫嫣红,在学校他与周芳是同班同学。周芳是班长,袁明生是学习委员,经常在一起配合工作,接触的机会自然就多些。周芳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入学时是他们班级的第一名,当上班长后也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习,每学期的成绩依然是数一数二,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周芳是那种很少言寡语的女孩,她有她的生活方式,她不计较别人怎么看她。四月快来临的时候,她在离学校不远的那个山坡上放风筝,凝望向天空,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她抬起手,挡在眼前,风筝在空中着,她背靠在一棵大树坐下。那一年,周芳二十岁,走在开满鲜花的校园里,青春的气息使花儿在她身边都失去了它的颜色、它的美丽。本该是爱情绽放的季节,周芳却不给任何人机会,也不给她自己机会。

在师范三年级上学期开学不久,他们班级利用星期天组织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袁明生动员几个团员青年,也得到了班长周芳的支持和响应,他们一起来到学校一位离休的老校长家中进行义务劳动。帮助老校长家打扫卫生,擦玻璃,扫院子,洗衣服,干零活,里里外外忙乎了一上午。

袁明生动嘴不动手,指挥同学们干活。周芳却不同,主动给老校长家洗起了衣服。

袁明生说:“班长大人,不用你伸手,你在这儿坐镇就行了。”

周芳也很风趣地说:“不行!我班级里的一员啊,再说,我是班长,你还得听我的呢!”

听到这里,同学们起哄说道:

“哎哟!真的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啊!学习委员”

“看看我们的班干部,配合得多好,真让人羡慕!”

“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

也许就是通过这次活动,袁明生发现他喜欢上了周芳,没过几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试探着给周芳写了封信,吐露出他的心声,表达了他对周芳的爱意。

两天后,袁明生接到了周芳的回信。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周芳拒绝了他,还说在校期间还不想谈这事,怕影响学业。她还说,学校也三令五申,禁止学生在校期谈恋爱,我们学生干部不能带头违反校规。她也谈到对袁明生有好感,对他的印象很好,说袁明生品学兼优,希望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有缘,等到毕业时再考虑这事。袁明生看完信后,自卑的他觉得自己是个农村人,是自己配不上周芳,他也就慢慢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斗转星移,袁家岭迎来了高温笼罩的夏天。这一天太阳格外火辣,虽然时间到了下午四点多了,但太阳还是那么火辣,它恋恋不舍地关照着自己的每一寸土地,甚至不放过每一块石头,石头像燃烧过的一样,任何带水分的东西落在上面都会发出声响,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田地里到处都是收割庄稼的村民忙碌的身影,耳边也时时传来一阵阵打谷子的声音,他们个个满头大汗,也许是天气太炎热的缘故,他们在路上碰面也来不及寒暄几句,匆匆地赶着自己的路。

袁望春一家也在田间忙碌,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儿子袁炜的身上,还好,这孩子也是很努力,白天做事晚上还抓鳝鱼、泥鳅等,从没闲着。每年农忙时节,女儿袁红梅也从香洲回来帮忙。小女儿袁红霞虽然只有十来岁,但家里的活样样都是做得有条有理的,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猪,田里地里忙里忙外的,没听到她有半句怨言。

俗话说“只有懒人没有懒土”,袁望春一家人的生活也慢慢地有了起色,一年比一年好了起来。有了盼头,袁望春也来了精神,他放下扁担,回到了打谷机旁边一边忙着一边说:“今年收成还可以,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年,我里就能把那老房子修缮修缮,如果炜伢仔听话,还挣点钱,我们就起个楼房。”

袁红梅说:“是的!伢老子,那个房子是要修一下了,特别是那个厨屋,一到下雨天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每次煮饭,我都是打着伞烧火呢!”

“望春伯,嗯里那个房子确实要修一下哒。”说话的是袁明生的爸爸袁美庭,他正路过这里,听到袁望春的话后,说,“炜伢仔这孩子干活勤快,一年挣不少钱咧。”

袁望春说:“哦,是嗯里美庭叔,嗯那嘎见笑了,这炜伢仔挣不到多少钱,这孩子没读多少书,造孽,你看我年纪大了,他妈又身体不好,还难着呢!”

袁美庭说:“望春伯!不难不难,炜伢仔大了就好了啦。过几年,等到他娶媳妇了,嗯那嘎就等着享福吧!”

袁望春说:“他娶老婆?呵呵!八字还没一撇呢,丈母娘都不知道在哪里,嗯里屋里明生娶老婆还差不多,明生书读得多,亲戚好,肯帮忙,我们家炜伢仔可没这条件。我有么里享福哦?”

袁美庭笑了笑,摇着头走了,一路上,一边摇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都是嗯那嘎说得好,他没有那么傲,没有那么傲哦!”

其实袁美庭也很纠结,他的孩子袁明生马上就要大学毕业了,成绩时好时坏,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这些年,他家里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最让他担心的是大儿子袁文生,想起他就睡不着觉。自从去年腊月出走之后就没有一个消息,他警也报了,报纸上的寻人启事也登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半点消息。孩子们的姑姑家虽在城里,条件好,可她边上还有姑爷,再说开口去求别人,也被别人看不起,对于他们这些农村人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打死他也不愿意开这个口的。哎,真的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袁美庭回到家里吃完午饭的时候喝了一杯酒,然后乘着酒醉倒在竹床上睡着了,突然一阵雷声大作,老婆吴凤仙急忙把袁美庭从竹床上扯起来,袁美庭梦还没有醒就爬了起来,分不清东南西北地往外面跑去。

屋外的地坪里晒了好多的谷子呢。前几天打了谷子,昨晚电视的天气预报说今天是晴天出大太阳,她决定把它们全部都搬出来晒了。哎哟!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是晴天却下雨呢!这可把吴凤仙和袁美庭急坏了,他们一边念叨着一边快脚快手地收着谷子,这满满的一地坪谷子怎么能一下子收得完呢?

正在发愁的时候,他们看到炜伢仔提着一只水桶走过他家屋前,吴凤仙急忙喊:“炜伢仔,你去哪里?有空没?”

袁炜听着有人在喊他,扭头一看,说:“哦!吴婶娘,我有空,怎么啦?嗯那噶冇事啦?”

吴凤仙满头大汗地说:“你看,这天不就要下雨了,这一地坪的谷子,我和你美庭叔怎么收得完,你能不能帮帮忙?”

“哦!是的!是的!要得!我就来!”还没等吴凤仙把话说完,袁炜就放下了水桶,动手帮起忙来。

这时袁炜看见他爸爸袁望春在前面的路上,他连忙大喊,要他爸爸也快来帮忙,就这样,袁望春也加入他们抢收谷子的队伍。有话说:“人少好吃,人多好做。”袁美庭的谷子一会儿就收完了,刚收完,雨就下了起来。吴凤仙说:“望春伯,你们来得真是时候,真的谢谢你们两伢仔啦,你们两伢仔就到我家吃晚饭哈,我这就去煮饭!”

“不了!下次吧!”袁望春说,“我得去一趟地里看看,你们忙,我先去了哈。”说完他站到门外面,看看天,雨正下着呢,袁美庭连忙在门口角落里找了一把伞,撑开后递给他。吴凤仙对袁炜说:“炜伢仔,你没事就在这里坐,在我这里吃晚饭哈。”

袁炜说:“不了,婶!今晚我有事,梅姨要到我家里去。”

吴凤仙高兴地说:“哦!要的要的!好事!梅姨给你做介绍了,那就好,是的,都这么大了,是要找对象哒噻!”

“如果再不找个对象结婚,就真的等着打光棍儿了啰!”袁望春说了一句后,走向雨中。

是啊,现在的农村婚姻形势越来越严峻,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劣质的传统思想观念作祟,导致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袁家岭隔壁的方家坝都有十多个娶不上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看着都是不呆不傻的精明小伙子,可就是找不着媳妇儿。

其实袁望春已经好久不说袁炜了,这些年,他仿佛已经对袁炜彻底失望。袁炜有时候觉得烦躁不安,大声地责备他的伢老子和娘老子,说他俩管得太多了,能找到媳妇就找,不能找到就不找,怕什么呢?大不了单身嘛!再说这婚姻不是想要就要的,这得看缘分,不是着急就能着来的,再说缘分来了也得有条件,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他知道的事实是,他没有挣到钱,当然也就没有娶上媳妇。现在眼看都已经二十五六岁了,在农村来说,同年龄的小伙儿取上媳妇生下的小孩儿都几岁了。眼看他的同学、发小都结婚了,他也不是不着急,不是不想找,可是他着急也没用啊。

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他的心苦苦煎熬。因为婚姻的事,他让父母操碎了心。伢娘也因为给他娶媳妇,这十年来没少和媒人打交道,给人家说了数不清的好听话。平常媒人有事没事来家里转转。有时吃饭,有时要烟,像是他家里有没娶上媳妇的人就欠她们什么的一样。

张四嫂正在家里做饭,后屋的堂嫂走进来说:“四伯伯,听说昨天梅姨把方书记儿子的媒说好了,你知道吗?”

“哦。”

看见张四嫂没有说话,她接着说:“咦!那个梅姨怎么这么久没看到她?原来倒是常来你家的嘛,不是吃饭就是要烟。现在炜伢仔还是个单身的,却没了消息。你说气不气人,真的是!”

张四嫂一边烧着火一边说:“没有呢,梅姨上午来一趟我屋里,说是要袁炜明天去邻村看看。她说她帮炜伢仔物色好了一个女朋友!”

堂嫂顿时眉开眼笑:“好,好,好。跟梅媒婆说了这么久了,还没找好,这个媒婆只怕是要退休了哟!”说完她们两个人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其实梅媒婆的年龄已有小八十了,是个职业媒人。在农村媒人早成为一个职业了,尤其前几年非常盛行。年龄大的老婆婆,没事又喜欢操心,身体还能跑的,都给人说媒。有烟有酒有饭吃不说,说成一个媒给好几百块呢。好像还有一个收费标准,三十岁以下的人,男方五百元女方三百元,都还得另买一双皮鞋,如果是三十岁以上的那就贵多了,好像是要一千元起步了。

可这两年纵使给的钱再多,媒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女孩实在太少了。二十一二的小伙子都开始和离婚的女人相亲了。听说有的女孩一天都相亲十好几个。离婚的甚至比大姑娘相得还多,成得还特快。这个媒人带着男孩刚出女孩家门,下个媒人就又带着另一个男孩进女孩院门了,这俨然成了农村相亲的一大奇特现象。孩子们的婚姻大事,在父母眼里就是这样得靠着这些上了年纪没事干的所谓专业说媒的媒人来掌控。在农村里,谁家要是摊上二三十岁还没结婚的儿子,那可就是真的摊上大事儿了。父母愁起来能愁得觉睡不好,饭吃不香,说起来还丢人没脸面。

图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眼看上半年就要过完了,还是没有媒人来,袁炜明显可以感到父母非常着急。虽然自己曾经也是豪情万丈,那种大丈夫何患无妻的魄力,一直在灵魂深处回荡,但是这些年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着急让他也慢慢失去了自我,这些年相了应该也有几个,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现在是越来越难,越来越看不到希望。在父母的无奈叹息中,他感到了极度的愧疚,甚至愤怒。曾经袁炜也是个有理想有坚持的人,可如今娶不上媳妇的耻辱像一团火一样,在故乡的小路上或者在异乡的高楼里燃烧着,他常常嘲笑自己:我活着简直成了一个笑话。

袁炜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后,梅姨就来了。她告诉袁炜明天上午跟她去一趟邻村,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梅姨还说那个女孩子不看家庭条件,很明事理,家里人也大气,一定没什么问题,临走时交代他:明天发挥好一点,只要你们搞得好,她不要他家媒钱和皮鞋了,只要他们相好了就成。

第二天,张四嫂把袁炜拉到镜子前要他好好收拾收拾。袁望春忙着去小商店买烟。一切准备妥当后,他带着买好的礼物出发。他一到梅姨家里,连忙把烟递了过去,梅姨接下烟后,沉默了一会儿,说:“炜伢仔,你不知道啊?现在相亲都是开车骑摩托的,你没有就租一个也行,我和嗯走路去还是不好吧。还有,相亲时都是抽十来块的金白沙烟。嗯这两块钱一包的相思鸟都拿不出手了。”

袁炜说:“好吧,我去换一下!”

梅姨说:“只怕没时间了,给你说的这家是一个比你大两岁的女孩子,一天好多个小伙子去相亲的,你得抓紧时间。”

袁炜说:“那我们赶紧去她家吧。”

梅姨摇了摇头道:“这样去不行。嗯得回去骑辆摩托车,就算自己没有,借也得借一辆去。”

袁炜顿了顿,说:“好,您等一下吧,我这就回去借车,我再过来接您吧。”

袁炜想起第一次去相亲的时候,穿得不好,在吃饭时,又讲礼行,一怕失礼,二怕吃多了失态,所以就只吃一小碗饭。他心里想,穿好了怕别人说,农村人故意穿这么好干吗?看样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多吃点饭,又怕别人说他好胀得,吃那么多会不会挣钱,不会是好吃懒做吧!

可是袁炜走后,女方就议论说:“那个人吃不得,是不是有毛病?我们农村人就是要吃得才做得事,穿得又不怎么样,只怕是家里蛮穷。”第二天女方就回了梅姨的话,说女方没看上他。

这次,他想要吸取了那一次的教训,他穿上了他认为最新最好的衣服,在吃饭时吃了一碗又一碗,又是大热天,满脸汗水的,他还把那件新外套脱了下来挂在墙上,袁炜心想:这下女方应该不会嫌弃我没劳动力了,总不会嫌我穿得不好了吧!

谁知道在那个女孩子的屋里相完亲,梅姨领着他回家了,他在半路上问梅姨女方觉得他怎么样,有没有答应。

梅姨告诉他,女方要再考虑考虑,商量商量,完后再回复她。

不过,梅姨又接着跟他说:“相亲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反正是东方不亮亮西方嘛!”

刚开始,梅媒姨看他还年轻,他娘张四嫂对她也好,所以她非常积极地帮他介绍对象,可经历了这么多次,现在她已不是那么热心了。

一路上袁炜默不作声,梅媒婆不断地安慰他:“不要紧,这次没看上,下次再来,有的是机会,不过还是要多挣点钱啰,有钱才好办事啊……”梅姨一会儿信心百倍,一会儿漫不经心,袁炜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尴尬,他开始怀疑人生了:要说长相,也不算差,年龄也不大,为什么谈个对象就这么难?

第二天,袁炜才知道那个女孩没有同意这门亲事,说是不乐意,认为他有些傻,一副宝里宝气的样子。

袁炜知道这个消息后,异常平静,他什么也没有说,直接走向自己那间昏暗的房间。

袁炜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梅媒婆的那句“多挣点钱,多挣点钱,多挣点钱……”一直在耳边响起。是啊,都是因为自己没钱!他想他是时候去挣钱了,多赚钱,还必须挣大钱!

继续阅读:第3章 踏破铁鞋寻方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袁家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