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扩张家业
男人是山2024-10-22 11:424,848

  

   “你去试一试吧!反正,我觉得够呛!”扈四娘认定自己的父亲是个铁公鸡,一定不会给王敦那个酒坊。

    

   王敦与母亲打个招呼,骑上自己的枣红马,冲着祝家庄奔去。王敦之所以先到祝家庄,就是想看一看那个酒坊怎么样?值得不值得自己求一次岳父大人?

    

   如果酒坊不怎么样?自己何必求岳父大人赏给自己?来到祝家庄,就打听那个酒坊位置。很多人都告诉他具体位置,看来,这个酒坊知名度挺高,不然的话,怎么人们都知道?

    

   没有到酒坊,先看到了卖酒的门市部。就像是京城前店后厂那种经营模式。王敦穿过门市部,来到后院,发现这里挤挤挨挨,连个院子也没有。

    

   也就是空地里搭一个棚子那种简易工棚似的。不过,王敦看到这里的酿造设备一应俱全。光是蒸锅,就有两大口。王敦一看,那个老把式指挥工人们干起活儿来,非常内行。

    

   王敦站在那里看了看,那个把式就问他:“客官要买酒?前面门市部卖。”王敦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感叹一声:“这地方,忒憋屈了!应该换一个更宽敞的地方。”

    

   那个把式就一声叹息:“这兵荒马乱的,祝朝奉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了。谁还顾得上酒坊的事?现在换了新东家,人家要不要这酒坊还说不定呢!”

    

   看来,这地方人心摇摆不定,正是搬家的好时机。接着,就告辞过了,骑马奔向扈家庄。

   来到餐厅,看到一屋子人。原来,扈家两个女儿家的人来了就没有走,一直呆在这里。

    

   看到王敦,岳父母觉得很奇怪。就问我:“姑爷,你怎么来了?扈四娘刚刚回去,到家了吗?”王敦连忙告诉他们,扈四娘到家了,自己这一次来,有别的事情。

    

   岳父母就把王敦让到上座去。王敦看到一屋子人都是喜形于色,看来,他们都在为自己分得到的胜利果实感到高兴呢!

    

   一家人乐乐呵呵开杯喝酒,岳父就问王敦什么事来的这么急?王敦说:“我想在村里开一个酒坊,现在有把式,有场院,就是缺少设备和工人。

    

   “听说祝家庄有个酒坊,请岳父把那个酒坊的设备和工人借给我用一年。一年之后,全部奉还!”

    

   岳父一听王敦“借!”而且一年后还给他,实在是不好意思拒绝,就说:“那就借给你一年!”

    

   王敦一听,心里拔凉拔凉的。心里话:这老头儿,怎么就不能大大方方地说送给我呢?如果没有我,宋江能把祝家庄一座城池让给你?

    

   倒是岳母深明事理,马上说道:“什么借不借的?姑爷喜欢酒坊,就送给他好了!”但是,岳父大人板起脸,并没有点头认可岳母的说法。

    

   王敦就觉得,虽然岳母这一阵子没有在扈家庄呆着,但是,她对这里发生的事情似乎是并不陌生。说了一声“谢谢岳母大人”,然后匆匆吃了几口饭,连忙赶回了王家庄。

    

   两天之后,几辆大马车拉着酿造设备来到了王家庄,他们一进村就找王敦,王敦一看,这是那个酒坊的人马,再看看马车上的东西,除了门市部,几乎整个酒坊都搬来了!

    

   实际上,这一次搬家,就等于酒坊易主了。一年之后,王敦会把全部设备更新一遍。至于工人,如果自己给的钱多,他们谁还愿意回去?

    

   王敦还给岳父的,只能是一些破铜烂铁旧家伙什。酒坊的精华,就算是全部归他了。

    

   再说,如果自己把技术改造后的酿酒新品种打出了牌子,当地人谁还买那些索然无味的米酒?祝家庄酒坊的生意就算是完蛋了!

    

   刘能耐看到这些酿造设备,简直是如获至宝!当天晚上,他与祝家庄的酒坊把式在新酒坊场地频频干杯,喝酒喝了个酩酊大醉。

    

   晚上,王敦就请哥哥、嫂子与家里人又吃了一顿团圆饭,王敦说:“咱们家现在的日子过的这么好,都是乡亲们信任咱们,把自己的地归附给咱们家。

    

   “要想把这样的好日子长久过下去,必须想办法让乡亲们富裕起来,让他们觉得跟着咱们家日子有盼头,也有奔头。

    

   “所以,我想开一个酒坊。酿一种好酒,赚了钱,给村里干一些事情。另外,乡亲们除了种地,农闲时还可以去酒坊干活儿,挣点零花钱。请母亲、哥哥、嫂子支持我!”

    

   母亲听了,就说道:“其实,乡亲们把地归附我们,全是看敦儿这个功名可以免税。如果不是这,谁舍得把自己的地归附咱们?我看,开酒坊不错!只是,别赔钱就行!”

    

   红线马上说道:“娘,看你说的,王敦那么聪明,连进士都能考上,开酒坊怎么会赔钱?”

    

   嫂子想的多,马上问王敦:“酿酒需要很多的粮食呢!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哪里弄那么多粮食?”

    

   王敦说:“嫂子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王敦想,现在乡亲们确实是没有粮食,但是,市场上有粮食。官府的粮仓里有粮食。只要自己把它们赊出来,然后白酒变成钱,就好办了!

    

   晚上,红线第一次来到王敦和扈四娘的卧室里聊天儿,她问王敦:“酒坊开张,需要多少钱?”王敦说:“你把购买粮食的费用、工人的工资钱准备好就行了!”

    

   扈四娘就问王敦:“那个刘能耐、祝家庄酒坊的把式,你得多给一些吧?”王敦说:“当然,别人都是十两银子,他们俩每个人十五两。可以吗?”

    

   扈四娘就说:“十五两银子倒是不少,可是,他们俩的工资已经超过杜梨他们三个人了。他们会不会有想法?”王敦说:

    

   “这是两码事,杜梨他们,名义上是我雇佣的令史,朝廷对他们的工资有标准,我想多给也不敢。刘能耐与祝家庄酒坊把式是民间作坊的伙计,我如果少给,人家就不干了!”

    

   扈四娘听了,就说:“这里面的事情,说道太多,以后,你和红线多商量吧!我和凝香就是伺候你文墨的事,还有母亲、妹妹女红的事。”

    

   王敦说:“不论你想不想管,我该告诉你的都会告诉你。咱们是一个家庭,你我都是主人。再说,这个酒坊,名义上是我从岳父手里借的,里面有扈家庄的一份投入呢!”

    

   扈四娘听了,嗔怪他:“你回来说把酒坊要来了,我以为你有多么大能耐呢,原来是借的呀!”王敦说:“借,和要也差不多。”

    

   王敦就把自己的想法给她说了。她恍然大悟,说:“看来,老爷子被你算计了!你们这些姑爷,都是喂不饱的白眼儿狼!”王敦不服气,说:“别忘了,祝家庄是怎么到你们家的。”

    

   心里话,连你这个女儿都骂老爷子是铁公鸡呢,我算计他一次又能怎么样?

    

   酿酒的主要原材料就是粮食,具体的品种就是红高粱。红高粱是人们的主食,酿酒的人把红高粱当做原材料,农民却把它视为救命的口粮。

    

   所以,刘能耐酿酒后卖不出去,他父亲就认为他糟蹋了赖以为生的口粮,所以,禁止了他的酿酒行动。

    

   现在,正值春脖子季节,粮食还没有收割,人们下地种田又是需要吃饱饭的时候,这时候粮食价格比较贵,如果王敦现在买原材料,一定会增加酿酒成本。

    

   但是,既然酒坊开张了,设备安装了,工人们也到了,酒坊就得开始正常运转,决不能等到粮食收割是再购买原材料。

    

   因为,酿酒都是有比较长的周期的,如果不抓紧时间,等到人家的酒上市了,你的酒还没有酿出来,就影响销售了。

    

   吃完早饭,王敦来到酒坊观看设备安装情况, 看到院子里堆放了很多的粮食袋子,就问刘能耐怎么回事?刘能耐告诉他,这是村里乡亲们主动送来卖给我们做酿酒原材料的。

    

   王敦就纳闷儿:我还没有发出收购粮食的通报呢,人们怎么就把粮食送来了?难道说:刘能耐发什么号召了?

    

   后来王敦问祝家庄来的李把式,才知道,这些粮食确实是村里乡亲们主动送来的。刘能耐还告诉他们:现在是粮食最贵的时候,我们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劝乡亲们考虑好了再来卖。

    

   但是,乡亲们都说:“主事老爷为我们免了税,现在开酒坊挣钱,将来也是为村里办好事,我们一定要支持他,不能让他为难。

    

   王敦听了,非常感动。就问刘能耐是不是记了账?刘能耐让大嫚儿把账本拿出来给他看,王敦看了,就告诉大嫚儿,一会儿红线就把钱送来了,你告诉乡亲们今天就来领钱。

    

   祝家庄李把式告诉他:乡亲们都说给钱不着急。王敦说:乡亲们越是大度,我们越是要守信用。一旦失去了信誉,我们是酒坊在村里就很难办下去。

    

   大嫚儿一听王敦这么说,就与红线两个人一家一户地开始送钱。一直送到晚上天黑了才送完。

    

   花钱买粮食,仅仅是公平交易,王敦还没有为村民们办什么善事,觉得欠大家的。忽然想起现代社会一些人发迹之后,衣锦还乡,为家乡建设学校,修桥补路的事情。

    

   正好,酒坊在刘能耐家庭作坊的基础上扩建,王敦就让土木工程队用扩建酒坊的砖瓦建了一个学校,当时叫书坊。

    

   建了学校,王敦又去宛子城,请了一位秀才任老师,书坊算是有了。接着就动员那些主动卖给酒坊粮食家的孩子们来上学,学费当然是全免的。

    

   那位秀才老师问我:“教什么?”王敦说:“就从《百家姓》开始,先学习写字,然后学习计算。农村的孩子,有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在社会上行走,不被人蒙骗了。”

    

   除了免费上学,王敦觉得解决民生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们有钱。就问刘能耐:“有什么活儿可以给村民们干?让他们挣点钱?”

    

   刘能耐说:“活儿倒是有,但是,得女孩子干,男孩子干不了。”王敦问什么活儿?他说就是采集花花草草,用来制作酒粬。那种活儿必须是没有结婚的女孩子干。

    

   王敦听了,就想起京城一些酿造厂为了推销自己的酒,就制造了一个噱头:处女踩麯。其实那种活儿男人也能干。

    

   可是,想一想刘能耐是从山里老道那里学习的酿酒本事,也就随他去了。后来,王敦就看到大嫚儿领着学校放学的女孩子们去田野里采集制造酒麯的花花草草。

    

   每一天,孩子们都能采集一小筐,刘能耐就拿一杆秤,装模作样的称斤两,按照重量付款。

    

   结果,那些不愿意让女孩子读书的家长就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了。看来,用金钱这种激励方式,不但会鼓舞人们干活儿,还会促进人们转变观念。

    

   当初开学时,来读书的都是男孩子,女孩子几乎一个人也没有。红线与大嫚儿苦口婆心去动员也没有用。现在,学校的女孩子一下子多了起来。

    

   乡村重男轻女很厉害。可是,农民们观念守旧,面对金钱却是很现实。看到女孩子照样能够干活挣钱,还能干男孩子干不了的事,挣男孩子不能挣的钱,女孩子也成了宝贝疙瘩了。

    

   王敦觉得自己让女孩子入学的这个举措,重要的不是人她们干活挣钱,更重要的是,女孩子从此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宋朝像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女孩子没有名字。不要说农民的女儿,就算是大户人家,女孩子也没有名字。譬如,扈三娘、扈四娘,这就不是她们的名字。

    

   只能是她们按照出生顺序随便叫唤的小名,或者是乳名。她们的名字,将来要看她们嫁给的男人姓什么?通常是用男人的姓、加上自己娘家的姓,后面再缀一个“氏”。

    

   像自己的妻子扈四娘,嫁给自己之后,她的名字就叫“王扈氏”,他们之所以仍然称呼她扈四娘,是尊重她娘家的姓氏,或者就是把扈四娘真的当成了她的名字叫。

    

   所以,宋朝的女孩子在没有结婚之前,根本就没有名字。可是,现在上了学,老师要点名,她们在酒坊干活,刘能耐要按照姓名记劳动账,按照姓名发劳动报酬。

    

   这样,女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姓名,原来的那些乳名、小名,就被抛去不用了。女孩子有了自己的名字,再加上会读书、会写字、会算账,也就巾帼不让须眉了吧!

    

   就在别的地方的女孩子还遵守“男女授受不亲、大门不出、二门不到”的封建礼教时,王家庄的女孩子都与自己家的男人一起去宛子城赶集了。

    

   她们不光是敢于抛头露面,而且走路时,一个个也都把胸铺挺起来,显得特别与众不同和自信。

    

   别的地方的女孩子听说了这个情况,特别羡慕王家庄的女孩子,有人就想跟着学。这时候,她们的父母亲就呵斥她们:

    

   “咱们和王家庄一样吗?人家哪里有进士、探花郎,人家那里的女孩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女孩子还能去酒坊里干活挣钱。咱们这里能吗?”听到家长咱们训斥,女孩子就蔫了。

    

   晚上睡觉,王敦又去了红线屋子里,说准备去官府推销探花郎酒的事情。红线一听,生气了。说道:“你是个官老爷,怎么能干这种事?

   

  “人家那些州官、县令本来挺敬重你的,你把自己降格成商人,岂不是作践自己?”王敦一听,是啊!宋朝讲究万般皆下品、唯与读书高。商人是最低档的层次啊!

   

  就问红线怎么办?红线说:“既然你想人他们为你推销酒,就放低姿态,大大方方以送礼的方式把酒送给他们品尝。这样,他们心里不会不明白你的意思吧?”

   

  王敦一听,还是她的主意高。禁不住与她亲热了一番。她有点担心自己抢在扈四娘前面先怀孕,有点放不开。

   

   王敦说:“怀孕是大喜事,你担心什么?”她就说:“我们俩这些日子在酒坊里天天做,比你与她在一起的次数多多了。如果我怀孕她肯定不高兴!”

    

   果然几天后,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红线突然觉得恶心,吃了一口饭就捂着嘴出去了。一看红线的反应,母亲想到了什么,立刻跟了出去。

    

   扈四娘却狠狠地瞪了王敦一眼。到了床上,一遍一遍地索取,说是怀孕生孩子落到了妾的后面,太丢人了!王敦就安慰了她半天。

  

继续阅读:54官场消息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水浒之夺回梁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