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炮兵部队
男人是山2024-10-22 15:225,993

  “你这个想法,太好了!”王敦就竖大拇指称赞了他。因为,他看到神话故事里大炮,都是靠神兽拖拉的,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这种神兽,只能考虑用马拉了。

   

  “开始,我们想到了用骆驼,可是,骆驼那么高,我们的炮架子不可能做那么高,只能考虑用马拉了。”李大福也插言进来,看来,在研制大炮过程中,他们是群策群力的。

   

  “不过,骆驼也需要。”王敦想了想,说道:“它们可以不拉大炮,但是要跟着运输炮弹。一旦打起仗来,炮弹需要量很大。

   

  “我们的马拉大炮又不可能装那么多炮弹,所以,需要一支驮队专门拉炮弹。”王敦刚刚说完,仲敬畏马上接过去说道:

   

  “那就得组建一支专门的炮兵部队,这支炮兵部队有打炮的,有运送炮弹的,还有修理大炮的。只要打起仗来,方方面面的人都备齐了,大炮才能发挥它的巨大威力。”

   

  哦,王敦一听,倒是茅塞顿开:炮兵部队,这件事自己还没有想到,他倒是想到了。王敦在观看神话故事时,听到过炮兵部队,但是,还没有想到需要组建这样的专业化部队。

   

  看来,这个仲敬畏不愧是在库司做了这么长时间,他是个动脑子研究问题的人。于是,就说:“你这个想法很好,可以先起草一个方案,我们交给李隼大人审核一下。”

   

  早晨上班之后,主事们按照分工,各忙各的,王敦看到仲敬畏伏在案子上奋笔疾书,知道他在思考书写炮兵部队的组建方案了,就不去打扰他。

   

  忽然想起,来到京城虽然自己该拜访的人都拜访到了,但是,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没有拜访。那就是蔡京。

   

  过去之所以谨慎与他交往,那是考虑平衡他与童贯的关系。现在,既然知道童贯对自己的任职没有起什么好作用,自己干嘛还在乎他?就利用下午下班之后的空隙时间,来到蔡府。

   

  因为在殿试后与蔡京有过一面之交,所以,这一次就显得随意了许多。况且王敦把自己的名札送上去,门子一看是兵部库司郎中,自然也不敢阻拦。

   

  王敦把自己的两坛子烈度酒送上,蔡京开始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普通的米酒,当王敦说了它的烈度,老头儿不由得好奇了,说到:“打开尝一尝。”

   

  王敦一打开坛子口,一股子强烈的酒香味儿散发出来,蔡京被呛了一下,说到:“这酒够冲啊,看来得兑水喝。”

   

  王敦马上说到:“太师内行,如果不兑水,喝下去就醉了。”他就问王敦:“听说,你用离间计把梁山晁盖弄死了?”

   

  王敦说:“是的,因为不让他们内讧,我们官兵很难打败他们,所以,不得不用此计。”

  蔡京就一声叹息:“梁山之贼,官兵讨伐多少次了,每一次都是损兵折将。”

   

  王敦就大胆的说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是他在县城书院听陆九明弟子讲心学时听到的一句话,王敦觉得与蔡京这个层次的人对话,必须借助于这些圣贤的金句。

   

  “哦!什么意思?说来听一听。”蔡京对王敦这句话很感兴趣。

   

  “既然太师问,小人斗胆说几句:我认为,梁山之患,全因高俅太尉、童贯大人的个人恩怨而起。其实,梁山这些人只反贪官,不反皇上。

   

  “宋江在《满江红》里明确唱“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如果我们放弃个人恩怨,秉公执法,让皇上实行招安之策,梁山贼寇就会改邪归正,成为朝廷的一支有生力量。”

   

  “嗯,你这个办法,倒不妨试一试。有机会,我奏眀圣上,或许会被他采纳,不然的话,年年讨伐,年年失败,劳民伤财啊!”

   

  听了他这样说,王敦心里才轻松了些,原以为他也是贪官,成为童贯、高俅的一丘之貉呢?看来,民间老百姓对他的议论不是那么回事,起码是不准确。

   

  从蔡府回来,王敦心情轻松了不少。他知道这只能算是一次礼节性拜访,两坛子高度酒远远报答不了他的封官之恩。但是,毕竟是自己拜访过了,觉得一件大事办完了。

   

  仲敬畏很快把组建炮兵部队的方案写完了。王敦认真的看了一遍,觉得买大炮的预算做的有点多,原来计划,每一门大炮四十两银子已经差不多了。

   

  仲敬畏却在方案中提出了一百两银子一门大炮。王敦就说:“是不是多了点?”然后就说出自己原来四十两银子的预案。

   

  他笑了笑,说道:“大人实事求是定价当然没有错误,但是,这种武器毕竟是还在试验中,将来在战场上万一出了问题需要解决,还得找这些人。

   

  “我这一百两银子,实际上包含了未来的维修费用,如果我们现在舍不得花这个钱,将来出了问题人家拒绝维修,或者说另外再收取费用,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我们给了高价,他们就不好意思拒绝了。再说,我们买了他们的大炮之后,还需要他们源源不断发提供炮弹呢,如果不提前送一些人情,到时候卡了脖子怎么办?”

   

  王敦一听,他说的有道理,人家是出自兵部的长远利益考虑的,就点点头,把方案呈李隼大人审核了。

   

  李隼大人看了,先说很好,接着问王敦:“他们的大炮,是不是像咱们的那几门笨铁炮?”王敦知道他发愁大炮的运输问题,马上说道:“不是。分量大大减轻了。马可以拉着走。”

   

  李隼大人听了,又摇摇头,说道:“枣木替代铁,炮弹穿过去不会炸膛吗?”王敦一听,李隼大人是行家,不见真东西,他势必会提出一个又一个疑问来。

   

  就说:“什么时候大人有空,亲自过去看一看,让他们放几炮试一试。”李隼点头允许了。当天下午,他就告诉王敦:“咱们去看一看那些大炮吧!”

   

  王敦一听,不敢怠慢,立刻派仲敬畏去铁匠铺,告诉他们做好演习准备。千万别掉链子!到了下午,王敦准备了轿子,李隼大人却喜欢骑马,他们就一起骑马来到了铁匠铺。

   

  来到铁匠铺门前,李大寿率领众人跪倒在地,迎接李隼大人。王敦连忙下马,扶他们起来,把他们一个一个介绍给李隼大人。

   

  李隼大人不摆官架子,显得十分亲民的说道:“各位,你们谋生不易,心里却想着保卫国家的大事,实在是令本官敬佩!”说着,就要往屋子里走。

   

  老板怕铁匠铺里的炉火太热,让李大人不舒服,就绕过屋子,直接来到后面院子里。看到那些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大炮,王敦看到李大人也是心情激动。

   

  他大概一直担心大炮的重量问题,上去就把大炮使劲地往前推了推,大炮竟然会动弹了。他不由得看着那几道箍住枣木炮筒子的铁圈,说道:“原来被你们围上了,这就牢固多了!”

   

  说完,就围着大炮,前后左右看了一圈。说道:“一匹马可以拉动吗?”李大寿连忙回答:“如果是好马,没问题。弱马,有点够呛,得两匹。”看来, 他好像是试验过了。

   

  接下来,李大人要观看射击效果。李大寿就问:“大人想让大炮打什么?”李大人看了看远方,庄稼地里光秃秃的。只有一个农民看守庄稼时剩下的一个没有人住的窝棚。

   

  李大人就说:“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人?如果没有人,就打它了!”跟着大人来的一个马弁就连忙骑着马跑过去,确认里面没有人,李大人才说:“开始吧!多打几炮。”

   

  听李大人这么说,李大寿一下子蒙了!问王敦到底打几炮?王敦知道李大人害怕炮弹炸膛,就说:“打五个炮弹。”李大寿就把几个打铁的年轻人找来作为炮兵,然后自己进行操作。

   

  李大寿哪里懂得炮兵射击操作的规范动作。上去就把几个年轻人扒拉开,说张三,你站住这里扳大炮左腿,李四,你站住那里扳大炮右腿。随后自己就去瞄准了。

   

  这个李大寿除了会打铁,可能还懂得机械制造原理。王敦看到炮架子前面多了一个铁挡板,炮筒子末端有一个类似瞄准具的东西,上面安装了一个可以摇来摇去的小轮子。

   

  小轮子一摇,炮口就跟着前后左右地摆动。看来,这个装置真的具备神话故事里大炮上简单瞄准具的功能。凑上去看了看,果然,那个装置与大炮筒子上的三颗瞄准针在一条线上。

   

  瞄准用了一会儿时间,他就对着一个年轻人大喊:“把炮弹拿过来,装上吧!”一个小伙子就把炮弹交给李大人看了看,然后填到炮膛里。

   

  王敦想起自己观看神话故事皮影戏打炮时的情景,觉得他们的操作太土,就好为人师地说道:“你们的动作,应该规范一些。”然后,把几个小伙子和李大寿重新集合在一起,说道:

   

  “李大寿你是这一门炮的总指挥,等于是炮长,所有人都要听你的命令。你发的第一道命令,应该是‘开架!’就是把大炮两条腿拉开、固定炮位的意思;

   

  “第二道命令应该是‘一发装填!’就是装填一发炮弹的意思,小伙子你装填了炮弹,要大声地喊叫一声‘好!’这时候,炮长就可以把手里小旗子往下一落,瞄准手就可以开炮了。”

   

  于是,这些人重新集合好,按照王敦的演习了一遍,还真的像是那么回事。不过,这一次李大寿担任炮长,瞄准手就换成了他儿子李青。

   

  连续放了五发炮弹,远方的窝棚被打的七零八落。熊熊燃烧。李大人好像是觉得不过瘾,说是如果有活靶子打一下就更好了。

   

  人们一听,就笑了。意思是活靶子怎么找?除非是金兵打过来,可是,这话怎么敢说?回来的路上,李大人对王敦的大炮表示满意,还说:

   

  “如果光是买这种大炮,咱们部里的经费没有问题。但是,如果组建炮兵部队,你们的预算需要几百万两银子,这件事太大了!得让蔡相知道,让三司拿钱。”

   

  王敦知道,蔡相就是蔡京。可是,这三司怎么回事?就蒙了!仲敬畏马上告诉他:“三司是管钱的。”王敦就问:“管钱?不是有户部吗?”他唉了一声说:“户部,就那么回事吧!”

   

  王敦也不知道朝廷的机构设置、部门职责、官员系列乱成这个样子?说是有一次宋徽宗想买一个东西,一个月也没有买来。宋徽宗大怒,责问有关官员。

   

  官员说:“买这件东西得经过七个部门批准。”宋徽宗问宰相,宰相把规章制度解释了一遍,宋徽宗竟然称赞这种制度很好。可见,宋朝的行政效率低到了什么程度?

   

  “郎中,太师有请!”王敦正阅读李隼大人对仲敬畏组建炮兵部队方案的修改意见,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一听是太师请,不由得一惊。

   

  一看,这个人面目清秀,好像是在蔡京相府见过。“张干办,请坐。”王敦正懵懵懂懂的,就听到仲敬畏称呼他张干办,这个职位,好像是为太师办事的吧?

   

  王敦一看他与仲敬畏熟悉,禁不住问了一句:“张干办,可知太师找我做什么?”王敦想从他嘴里探谈底儿。

   

  “哦,去了就知道了。”他笑着说道。王敦觉得尴尬,这句话白问了。来到相府,门口人大声通报:“兵部库司郎中到了!”等到里面传来了“准见!”的指示,王敦走进院子里。

   

  蔡京正在端端正正坐在案几前,拿着毛笔写字。王敦一看,顿时一惊:蔡京是著名的书法家,宋朝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是也!

   

  如果自己能够从他这里拿走一副字,那可是太幸运了!就算是拿不到书法作品,看一看他写字也是十分幸运的。

   

  王敦没有像往常那样谦卑地参拜施礼,而是大胆地走上前,先看他写的字。一看,是一首诗《吟微调》:

   

  吟徵调高炷下桐, 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窺低审含情客, 以听无弦一弄中。臣京谨题。

  “太师这字,太好了!”王敦怕吓到他,不敢大声念,只能小声地嘟囔出来。显得陶醉其中。

   

  “好?怎么个好法?”给蔡京溜须也不容易,必须有点水平。王敦想起京城人评价他书法作品的语言,就说道:“尚意随心而不逾矩,富贵中但得真趣。简直是天下无双,光彩照人!”

   

  “呵呵,前面两句话还算是内行,后面两句话纯属于拍马屁了!”蔡京看了王敦一眼,就笑着说道:“听说你们想组建炮兵部队,我想听一听详细情况。”

   

  王敦没有接他的话,而是目不转睛盯着那副字,恳求道:“太师,弟子想求墨宝,这一幅字,给我吧!”王敦说着,恐怕他拒绝自己,伸手就去抓那张纸。

   

  “别别别!还没有裱糊呢,这样的字怎么能送人?”

  王敦马上说道:“我自己裱糊。”

   

  伸手就要把纸抓起来了,蔡京却说道:“真的喜欢,那边房子里有很多的苏、黄、米的作品呢!”

   

  王敦马上故作扭捏状,说道:“不!我就要这一幅。”但是,蔡京却喊了一声:“来人!”那个张干办就出现在眼前了。

   

  “一会儿郎中走时,带他去那个屋子里,让他挑几幅字画。”王敦一听,心花怒放,立刻说了一声:“谢谢太师恩赐。”然后就坐下来,回答他的问题。

   

   王敦说:“现在打仗,如果单单是武艺高强,在私人对决时可以占些便宜。但是,在大型战争中、或者是群体战斗中,光是凭着个人武艺是不行的。

   

  ”因为敌人很多,你一刀一枪去杀敌,很费力。所以,这就需要用大炮的火力去成批成批地去消灭敌人,英雄到了战场上,一刀只能砍死一个敌人,一枪也只能捅死一个敌人。

   

  “而一发炮弹打出去,就会消灭一大群敌人。这个杀伤力,比一刀一枪可是强多了!”

  “大炮,不就是轰隆隆一声响,吓唬敌人的么?”看来,太师并不真正了解大炮。

   

  “非也!我之大炮,是能够炸死人、烧死人的那种。”王敦纠正他的误解。

  “一炮能打死多少敌人?”太师问道。

   

  “这个……不一定,如果炮弹落到密集的人群里,一炮打死几个人、几十个人、几百个人,都有可能。”王敦心里话,光是这么说你怎么能明白?到现场看一看,你就全知道了。

   

  “要是能炸死人,那么,一群猪、一群狗也能炸死吧?”不知道怎么了,太师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当然。人都能炸死,那些动物更能炸死了!”王敦强调。

  “如果他们正在跑,也能炸死它们?”太师问的问题越来越奇怪。

   

  “是啊!别说正在跑的猪、狗能够被炸死,就是奔跑中的马、骑兵,一碰到炮弹,他们照样会被炸死。太师,北方骑兵不是很厉害吗?如果他们碰到我们的炮弹,马上就完蛋了。”

   

  王敦想起大宋历朝历代收不回燕云十六州的悲剧,就是因为打不过人家的骑兵啊!如果自己把大炮说成是攻克骑兵的利器,太师一定会对组建这一支炮兵部队充满热情。

   

  “嗯,光是听你说,我也没有印象,等到哪一天,我去亲自看一看你们的大炮吧!”看来,太师要眼见为实。

   

  “那太好了!太师看了大炮的威力,一定会支持我们组建炮兵部队。要不要我现在做好准备?”太师马上说道:“不用!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了。”

   

  看来,太师怕王敦提前做准备糊弄他,他想冷不丁就去,看一下真实情况。

  王敦说:“太师随时随地可以去。我们时刻准备着。”说完,鞠躬告辞。

   

  那个张干办就把王敦领到专门收藏书画作品的库房里。进屋子一看,简直把王敦震撼了:墙上挂的,都是蔡京自己创作的书法精品。如果把这些作品带到书法市场,就是价值连城。

   

  王敦一边看,一边拿过书叉子,把自己看好的几幅字取下来,其中,有《跋唐玄宗鹡鸰颂卷》、有 《跋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还有《宫使帖》、《节夫帖》、《题赵佶听琴图诗》、 《元祐党籍碑》,尤其是那幅《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结体借用欧阳询法,

   

  体现在竖向用笔喜长,习惯放纵下部,就够呈上紧下展的姿态,重心一般比较高。据说,这幅字在南方被炒到了一万两银子。如果自己拥有这样一幅字,马上可以成为富翁了。

   

  取完了之后,忽然想起他说的这里还有苏轼、黄庭坚、米芾的作品,墙上怎么没有挂呢?

   

  一低头,猛然看到墙角有一个宋瓷花坛子,里面装的都是卷轴。心想,苏、黄、米的作品一定放到那里面了。、

   

  王敦顺手拿起一个,打开一看,是苏轼的《念奴娇》,立刻收起来。再打开一幅,是黄庭坚的《松风阁》,也收起来;还有一幅。是米芾的《临沂使君贴》,照收不误。

   

  但是,想一想,为什么蔡京只把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别人的作品却放到坛子里,大概是自我感觉良好吧!如果自己在这里拿了太多别人的作品,他一定会不高兴!

   

  于是就捡了蔡京七幅作品,苏、黄、米的只各拿了一幅,好为将来继续来这里淘宝创造条件。

   

  王敦就问旁边的张干办:“我最多可以拿多少幅?”张干办说:“如果你实在是喜欢,拿多少他都不在乎。”王敦说:“拿多了实在是不好意思。以后再来拿。”

   

  说完,心里禁不住一阵阵凄楚:自己之所以这么喜欢蔡京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拿到市场会卖大钱。可是,去书法市场卖书画,自己能干这种事吗?

   

  

继续阅读:61亲睹火炮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水浒之夺回梁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