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黄泥拐,
袜子套草鞋。
萝卜当肉嚼,
青菜当海带。
养女莫嫁西乡郞,
种谷下泥车下江。
田里男女冒息歇,
日里车到夜天光。
这两首民歌反映了西乡缺水致贫的部分现状。西乡是指茶陵西南方向与安仁、攸县相邻十来个乡镇,包括界首、枣市、马江和下东的部分村落。这里背靠云阳山,东临洣水河,南接安仁,山坵全系红壤,“天晴像把刀,下雨一团糟”。天旱时,眼看着云阳山垅沟里的水打几个旋,渗到地下溶洞,在下游的河边冒了出来。生活用水都非常困难,得堵住那些小溪流取水,很多地方只能靠下雨收聚的污水池塘供水。土改刚结束不久,县里就把解决西乡的水荒摆到了议事日程,多次向省委请求报告。湖南省水利厅派出专家在茶陵、安仁两县实地勘查,决定在安仁永乐江的支流莲花港仙下建一座42米高的大坝,把泛滥成灾的莲花港和附近几条小溪流围起来,形成长10公里宽1公里的带状人工湖,把湖水引到安仁、茶陵两县的缺水地区。这项耗资近千万的水利工程被称为“茶安灌区”。
1958年春,“茶安灌区”正式开工,吹响了“大跃进”的战斗号角。茶陵和安仁两县分别派出各自的县长担任正负指挥长,四万水利大军全部涌向工地,筑坝的筑坝,修渠的修渠,逢山开洞,遇谷搭槽,凿崖填沟,引水上山。湘潭地委为了加强领导,将地委党校全套人马搬到了工地。
苏黎明几个月来一直奔波在工地上。工程动工前,他就带领近万民工,开始修桥铺路。经过17天苦战,一条31公里的简易公路很快修好了,从双牌至仙下畅通无阻。紧接着他又从修路大军中挑选5000精壮人马,和安仁的民工一道去修建仙下大坝和引水渠道。整整半年,他吃在工地,睡在工地,除开过两次会,回过县城外,就根本没回过家。
大坝竣工的那天,全国水利参观团来参加庆典。
苏黎明兴奋地向大家介绍说:“这座大坝是我们省第一座混凝土大头支墩坝。坝高42.2米,长120米,库容量5140万立方米。总干渠在茶陵的铁炉塘分流,分为东干渠和北干渠。东干渠经马江、舲舫到下东,北干渠经枣市流向下东。两条干渠共有支渠50条、分渠200条,渠道总长400公里。整个茶安灌区,总、干、支、分渠道与水库、池塘串成一线,形成一个密集的长藤结瓜的自流灌溉网络。”
陪同在场的省委常务副书记周慧敏赞叹说:“茶安灌区是我们湖南省10座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有这样快的建设速度,了不起。茶陵是革命老区,经济虽然落后,但茶陵人有股‘牛劲’,能办大事!真是‘穷人有志气,人定胜天。’”
“对!人定胜天!”参观团的人连连点头。
跟在周慧敏后面的副省长曹伯章当即吟一首诗:
高山人造海,
渠道赛江淮;
流水空中过,
帆船岭上来;
灯花千万朵,
红旗遍地栽;
跃进年年好,
山河笑颜开。
“好诗!好诗!”周慧敏带头鼓起了掌,大家一起跟着喝彩。
不久,《新湖南》报以《人定胜天》为题对茶安灌区的建设作了详细报道,《人民日报》和各省的党报相继转载。一时间,“人定胜天”的口号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各地参观团纷至沓来。
苏黎明终于喘了一口气,回到家里洗了澡,刚躺在睡椅上,外面就有人敲门。
“谁?”
“我,小宋!”
门开了,通讯员小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说:“丫头垅出现了大塌方,指挥部的车在门口等。”
苏黎明脸色大变,连忙撕下一张便笺给妻子写两行字,立即跟着通讯员跑了下来。
车内副驾驰位置坐着总指挥,后面是负责月岭渡槽的公安局长方正和临时抽来的两位局长。车门开时,大家只交流了一下眼神,谁也没说话。车启动了,急速地向出事地点驰去。
丫头垅位于安仁的羊脑镇,离仙下大坝大约七公里。这里有一座山势险峻,杂草丛生高,长一里多的大山挡去总干渠的去路。当地人望着云雾缭绕的大山,一个个摇头感叹:“丫头垅呀高入云,仰头一望帽落尘。”负责这段工程是来自云阳山及周边各村的民兵组建的云阳营,黄尚志担任该营营长。去年“大鸣大放”,他在县委礼堂放了一炮,贴了一张《农村干部十可怜》的大字报,险些被打成右派,到现在还心有余悸,工作就更加卖力。丫头垅工程原打算从山底开凿一条半里多长的隧道,让水从隧道里穿过,可施工中发现山里的岩石多系红砾砂岩层,容易风化,改作明渠,绕岭而过。这样一来,四个山头都要削下半边,土石方由原来的6500方,增加到28万方。黄尚志和几个连长商量,采用大爆破的方法,提高工效。可爆破后的土石方要通过里多路的山坡运送到山后,路陡泥滑,一遇到下雨天,几乎是寸步难行,“丫头垅”成了“压头垅”。
苏黎明得知情况后,赶到丫头垅,帮黄尚志出主意,想办法。
俗话说“人上一百,五艺齐全。”丫头垅工地有几千人,能人巧匠不知有多少。黄尚志立即召开连排干部和各种技术人员一起开会研究。
会上,三连连长黄树义说:“我想能不能采用木轨土火车的方法来运送土石方?”
黄尚志说:“说说你的具体的想法。”
黄树义说:“我们先将渠道通往山顶至后山道路铲平,制造一定的坡度,铺上木制轨道;再安装好绞车,把渠道里挖出的土石方,通过绞车提升到轨道上的车箱里,顺着轨道滑下去。”
“我看这办法行!”苏黎明一锤定音。
丫头垅沸腾了,大家起早贪黑,齐心协力,就地取材砍倒山上的松树做车箱、木轨,燃起了铁匠炉制车轮。苦干了一个多月,在沿渠两边架起了170多条木轨道。从此,一厢厢土石方,在绞车的牵引下,顺利地爬上了山,山上的民工接过后,很轻松地推着倒到了后山的洼地里。有了这些土机械,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
黄尚志随即命令各连之间展开劳动大竞赛,各种突击队相即成立,高坡上,渠道上,红旗招展,哨声四起。
不久,渠道开始切槽,绞车无法延伸到渠槽里,渠槽中挖出来的土石方,又要人工挑上来,再转到车厢,牵引上山。槽壁坡陡,人只能爬行,施工速度又慢了下来。
黄尚志急得像热锅的蚂蚁,来到三连,向黄树义讨主意。
黄树义想了想说:“我们还是在绞车上打主意……”
黄尚志说:“你又想到了什么好点子?”
“你看过井上打水的轱辘没?”黄树义说。
“见过。”黄尚志点了点头。
“我们像水井上的轱辘一样,再增加一台提升绞车或杠杆吊车,把渠槽里的土石方,提到车厢里,问题就解决了。”黄树义边说边比划。
黄尚志说:“行!那先在你们连试试……”
说干就干,黄树义用三根大木料支了一个架子,巨人一样立在渠槽里,可装有土石方的车厢拉起来后,在半空中左右晃荡,下面施工的民兵,生怕这宠然大物砸下来,连忙四散跑开。
“没关系,再在车厢上系两根绳索,渠道两边一边站一个人,起固定作用。”黄树义笑了笑,胸有成竹。
果然系上绳索后,车厢不再摆动,渠槽里的人安全放心地做自己的事。车厢提到轨道上,解下来,翻身一转,里面的土石方全部倒入轨道上的车厢,不一会就被绞车拉上了山。
“嗬——”大伙兴奋地喊了起来。
试验成功后,黄尚志将全营所有的连排长集中到三连的工地,学习经验。黄树义指挥新式吊车示范了几遍。
“大家看清楚了吗?”黄尚志问。
“看清楚了!”连排长们纷纷点头。
黄尚志说:“从现在起,每个连分作三拔人马:一路打炮眼,炸土石方,撬石块;一路用吊车将渠槽里的土石方提上来,转递到木轨绞车上;一路用木轨绞车,将土石方牵引上山,送往后山的峡谷。大家抓紧干,争取年前把丫头垅渠道建好,大家有没信心?”
“有!”大家响亮的回答声引起了阵阵山谷回音。
丫头垅的土质属于松软的红壤,岩石层也是红砾砂岩,挖至一定深度后,累累出现渗水塌方事故。先是一道五米多高的山体一下滑入沟渠,大家刚把塌下来的土石方运走后,另一边又塌下十来万个立方土石。黄尚志为了赶进度,总是鼓励民工们,继续发挥“人定胜天”的精神,“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前段天气突然反常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这对急于完成任务回家过年的民工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大家龟缩在工棚里,望着淅淅沥沥的雨幕心急如焚。
今天雨刚一停,丫头垅的民工就全部涌入了工地,唯有黄龙坳的三连按兵不动。
黄尚志跑来问:“三连怎么不出工?”
黄树义说:“雨才停,土里的水还没缩下去,现在动土很容易引起塌方。”
黄尚志说:“不会吧……”
“难说……”黄树义摇了摇头,“就是不塌方,泥太湿,也干不了多少事,先让地晾晾,让大伙透透气,耽误不了多少功夫……‘磨刀不误砍柴功’……”
话音还没落,“轰隆”几声巨响,山崩地裂,工地转来一片惊呼……
苏黎明赶到丫头垅时,黄尚志正在指挥民工清除塌陷的土石方,被埋在土堆里十几名民工全都挖了出来,有三人当场就被砸死了,其余的已经送往了医院。
车停了,苏黎明走下车,来到三位牺牲的民工面前,揭开遮盖尸体的白布,看了看,心情沉重地低下头,鞠了几躬。
第二天,茶安灌区全线停工,一万多名民工集聚在丫头垅为三位牺牲的烈士举行追悼大会。黄树义指挥三连的民工在宽敞的渠道上,用树木门板搭了一个祭奠台,上面写了一幅对联,是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两句: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总指挥亲自主持追掉大会,苏黎明在台上为死难的民工致悼词。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教导我们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今天的事故,我们都不愿意发生。对于这些民工的死,我是很悲痛的。我们现在开追掉会纪念他们,说明他们死得其所。毛主席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工地上的这几位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苏黎明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但细心人会发现,他这些词句,没几句是自己的,全是毛泽东著作中的原话。
“‘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苏黎明继续演讲,会场上鸦雀无声,仿佛有位催眠大师正在实施催眠术。“‘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南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要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们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们父子数人要挖掉这样两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说: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这两座山虽然很高,却是不会再增高了,挖一点就会少一点,为什么挖不平呢?’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修茶安灌区,就是当代的愚公。我们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的牺牲。’因此,我们不仅要苦干,实干,还要加巧干!我们在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希望大家给我们批评指正。‘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丫头垅云阳营有个三连,连长叫黄树义,他给我们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我们都采纳了。西乡人民正在受难,他们现在连生活用水都非常困难,一桶水要三用,洗了菜,洗衣服,然后再喂猪浇园……‘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就会什么都不怕,就会勇往直前。”苏黎明讲完后,面向全体到会的民工深深地鞠了一躬。
黄尚志走上台,接过话筒大声地喊了起来:“山崩地裂何所惧,渠道未成不回家!”
“山崩地裂何所惧,渠道未成不回家!”民工们跟着大声喊了起来。
追掉会结束后,指挥部派了三辆大卡车,把遇难者的尸体运回了家。方正和临时抽来的人随着灵车,去安慰遇难者的家属。
总指挥和苏黎明留下和大家一起商量对策。
“事情到了这地步,不能再蛮干啦……不然,还会死人的……”黄树义铁青着脸,狠狠地盯了黄尚志一眼。
黄尚志低着头,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苏黎明安慰他说:“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大家一起再想想办法,没有迈不过的坎……”
黄树义说:“这种大兵团作战的方式得立即取消……已经塌方下来的土石也不要急于挖出来,以免产生新的塌方。”
“那怎么办?”苏黎明问。
“用砖石砌防护坡堤。”黄树义说,“从现在起,清好一段砌一段,山高坡陡的地方,就是用砖石砌了,有可能还会塌……就是现在不塌,明年春上雨季,也会坍塌的。”
“那有什么办法?”黄尚志说。
“用混凝土浇筑涵洞,这样就不怕再塌方。”黄树义说。
“好!就这么办!”苏黎明默默地点了点头。
丫头垅终于静了下来,民工抽调了一半去马江月岭修建渡槽。剩下的人员,一部分清理塌陷的土石方,一部分运砖石,砌渠道和护坡,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黄树义带领三连转移到月岭渡槽。
月岭渡槽位于东干渠,马江与浣溪交界处,横跨106国道,全长380米,高18米,是整个茶安灌区最大的渡槽。副省长曹伯章诗中的“流水空中过,帆船岭上来”描写的就是这。原计划用钢筋混凝土作支柱,因提前施工,材料没纳入国家计划。最后指挥部决定土法上马,用青砖红砖砌礅,木板架槽来代替。这么大的渡槽需要的砖块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工地派出人马,把附近的祠堂庙宇全部拆了,一些党员村干部甚至把自已家的房屋也拆掉,把砖无偿贡献给工地修建渡槽。可还不够用,负责具体施工的工段主任方正,发动民工自己动手,制砖烧窑。为了增加施工进度,方正收集了工地的所有泥工一百多人,晚上讲课训练,白天施工。三连赶到这里时,到处是人山人海,28个渡槽青砖礅高高耸起,鲜艳的红旗在顶上迎风飘扬,那些运砖石、石灰、沙子的人员,穿梭似来回走个不停。
黄树义来到工段临时搭建的工棚,找到方正报到:“云阳营三连前来报到!”
方正紧紧地抓住黄树义的手说:“三连不错,任务完成得好,从没出过安全事故。”
黄树义笑着说:“你别给我戴高帽子,快说,给我们什么任务?”
方正说:“渡槽礅的速度进展很快,马上就要架梁装模板了。可那些做横梁的大木料还在酃县的大山里,你带领三连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们运回来。”
“哦,你要我去放排呀,这是我的老本行,你算找对人了。”黄树义风趣地说。
“注意安全!”方正叮嘱了一句。
“哎!”黄树义点了点头,从工棚里走了出来。
黄树义带领三连日夜兼程,赶到酃县的大山里。搭渡槽横梁的木料要求很高,需要12米长尾径22公分的大木料,一根得好几个人抬。山里路窄,弯多,这么长的木料,磕磕碰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抬到河边。然后连夜扎好排,顺水顺风,运往茶陵。可才回到工地,丫头垅告急,那些刚砌好的涵洞面临着被山洪冲垮的危险。黄树义虽然来到了月岭,心却又系在丫头垅,一听说那边出现了险情,带领一个突击队,马不停蹄地跑到丫头垅抢险。
不知为什么,这年冬天雨特别多。为了赶在过年前竣工,黄树义总是抢在两次雨的间隙清除塌方,浇筑涵洞。如果遇到连续几天不下雨,就开夜工,搞得人极度疲劳,体力严重透支。
这天,黄树义像往常一样,带领大家早早地来到工地,和民工们一起清除掉塌陷的土石方,浇筑了一条长长的涵洞,已累得筋疲力尽。正准备收工,天气突变,一阵狂风过后,暴雨接锺而至,跟着山洪就冲了下来。
“不好,保护涵洞!”黄树义大喊一声,跳下渠道,用身子挡住山洪冲下来的泥石流。
民工们纷纷赶了过来,筑起了一道防护堤坝,把山洪别到渠道外……
雨越下越大,黄树义见自己刚修的涵洞保住了,不禁长长地嘘了口气。可旁边兄弟连修的涵洞还没脱离危险,连忙扛着锄头跑了过去,没想到一脚踩塌了,滚到两丈多高的山谷,被急流卷走了……
茶安灌区终于竣工了,安仁莲花港的无用之水被牵引上山引到了茶陵的西乡,解决了几乎占茶陵四分之一的村民的生活用水,灌溉了西乡22万亩农田。
莲花港水到西乡,
西乡大地变了样;
旱土荒田变绿洲,
稻菽丰收粮满仓。
春节文艺汇演时,县文化馆的潘东以此为素材排了一个小演唱,在湘潭地区参加调演,获得了一个大奖。然而,主管这项工作的县委副书记苏黎明内心愧疚,他睁眼闭眼,总出现一片鲜活的面孔,是他们用自己血肉之躯浇筑了这套400多公里的灌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