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宋瑞峰中举后的第十天,一个信客出现在宋府门前,将一个厚实的,封着火漆的信封交给了门房小厮。
“福伯!福伯!李牛哥的信到了!”小厮拿着信,一路小跑着穿过庭院。
福伯正在指挥下人打扫庭院,闻声立刻转身,抢步上前接过了那封信:“是李牛的信?快,快拿去给老爷!直接去花厅,我这就去请各位主子!”
很快,整个宋府就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动了,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齐聚花厅,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紧张和期盼。
“信呢?信在哪儿?快拿来我看看!”赵氏一进花厅就急切的询问,声音里带着微微的颤音,眼眶也是红红的。
苏明华从小厮手中接过了那封沉手的信,她的手也在微微发抖,在全家人的注视下,小心翼翼的拆开了信封。
“爹,娘,你们先坐下。”宋瑞峰扶着激动不已的赵氏和宋老头坐下,自己的目光也紧紧盯着那封信。
苏明华展开信纸,开始轻声读道:“各种主子在上,小的与顺子一路跋山涉水,不敢有片刻耽搁,终不负所托,在定州白水县找到了那户李姓人家!”
花厅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只有苏明华读信的声音,每一个字都重重的敲在众人的心上。
“娘,是大姑他们吗?”宋安沐忍不住小声问,手紧紧攥着衣角。
苏明华对她点点头,继续念道:“根据刘先生提供的线索,小的找到了那家名为李记的杂货铺,经过多方打听和小心求证确认,那家的女主人,确系名唤宋季春!她的相貌神态,甚至说话时的一些小习惯,都与老太爷老夫人描述的一模一样!”
“是我的春儿!是我的春儿啊!”赵氏听到这里,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失声痛哭起来。
宋老头也流了泪,他用粗糙的手掌不停的抹着眼睛,宋金秋和宋青阳这两个大男人也红了眼眶,他们紧紧的握着拳头。
“大姐她…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宋瑞峰的声音带着哽咽,问出了所有人都最关心的问题。
苏明华平复情绪,继续往下读:“小的暗中观察并设法接触得知,大姑奶奶与她的丈夫李实经营着那家小杂货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名叫李承志,女儿名叫李淑婉,都已是十几岁的年纪了,他们生活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和睦,铺子也勉强能维持生计,那李实为人看着老实本分,对大姑奶奶体贴有加,两个孩子也懂事知礼。”
她停顿了下,随后念出了最关键的一段:“大姑奶奶被那可恶的拐子拐走后,在被送往南边的路上,她找了个机会逃了出来,一个小女孩无依无靠,身上也没有半分银两,就在她差点饿死之际,幸得这白水县的李姓人家所救,这家人见她孤苦便收留了她,当做童养媳养大,好在老天有眼,这夫家是户厚道人家,待大姑奶奶如同亲生女儿一般,这般经历虽是不幸,但能得此归宿,着实是万幸了!”
“万幸!真是老天保佑祖宗保佑啊!”宋老头连连念叨,悬了十几年的心,直到此刻才终于放下了一大半,他身子微微向后靠在了椅背上,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信中还详细描述了宋季春如今的相貌和性格特征。
李牛写道,宋季春虽然经历了幼年的磨难,饱经风霜,但眉眼间的坚韧和那份天生的善良,与宋家人记忆中的那个温婉又坚强的宋季春高度吻合。
她勤劳能干,将小小的杂货铺打理的井井有条,在街坊邻里间人缘很好。
更让宋家人激动得难以自持的是,信中还附上了一张薄薄的,折叠整齐的纸。
那是宋季春亲笔写下的信!
苏明华放轻呼吸,她小心的展开那张纸,上面的字迹略显生疏,笔画却清晰可辨,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认真。
“爹,娘,不孝女季春拜上…女儿还活着…收到李牛带来的信物,女儿便知道,是娘家人来找我了!这些年来,女儿日夜思念家人,每每梦中惊醒都泪湿了枕巾,只以为此生再无相见之日…
如今得知爹娘身体康健,兄弟姐妹俱都平安,季春便是此刻死了也无憾了,女儿不孝,不能在爹娘膝下尽孝,反让爹娘为女儿操心了多年,心中愧疚难当…还望爹娘万万保重自己身体,勿以女儿为念…”
那字迹虽然简短,却字字泣血,饱含了宋季春这十几年来对家人的无尽思念和愧疚,还有深沉的爱。
赵氏颤抖着接过那张纸,她紧紧贴在心口上,仿佛这样就能抱住她那失散多年的苦命女儿。
她放声痛哭:“是春儿!是我的春儿!我的儿啊…你受苦了…娘想你啊…”
宋瑞峰也红了眼眶,他强忍着激动的情绪,示意媳妇继续读李牛的信。
信中提及,宋季春一家对于突然出现的娘家使者,最初是惊喜又惶恐不安的。
“大姑奶奶一家起初并不敢全然相信,担心是遇到了骗子,小的耐心解释,将宋家如今在临安城的境况,府邸和店铺的规模,特别是老爷高中举人的天大喜事,都一一向大姑奶奶他们说明。
小的凭着记忆,简单画了咱们府上的布局和铺子的样子给他们看,直到大姑奶奶看到小的带去的永昌特产和霓裳阁的上好衣料,特别是…特别是她颤抖着接过老夫人您的那枚旧银簪,仔细摩挲辨认后,才终于信了小的,抱着银簪哭成了泪人…
大姑奶奶和大姑爷商量了整整一夜,这才让小的寄回此信,老爷,接下来小的该做什么?是邀请大姑奶奶一家去临安城与老爷团聚?还是老爷派人来相见?或是…暂且先这样维持通信?”
信读完了,花厅里一片沉寂。
只回荡着赵氏压抑不住的啜泣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
宋瑞峰看着激动不已的家人,他率先打破沉默:“这还用问吗?自然是立刻,马上邀请大姐一家来临安团聚!咱们骨肉分离了十几年,哪有只派人去见一面,或者光靠书信来往的道理?更何况,大姐流落在外吃了这么多苦,如今既然找到了,就要回到宋家来!这里才是她的根!”
“老大说得对!”宋老头用力一拍大腿,激动得站起来,“必须回来团聚!所有路费咱们出!不仅要让他们来,还要在临安给他们安排好住处,安排好营生,让他们从此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好,那我们这就给李牛回信!”苏明华立刻接口,她眼中也闪着泪光,“信里一定会写清楚咱们盼着大姐一家过来,娘家永远是她最大的依靠!大姐这些年受的苦,咱们以后要加倍补偿回来!”
宋安沐也擦着眼泪说:“对!要让大姑知道家里所有人都想着她,盼着她回来!咱们要把最好的都给她!”
宋安宇显得更沉稳,他思忖着建议:“除了路费和住处,咱们还得替大姑夫和两个孩子考虑周全,大姐姑既然善于经营杂货铺,那到了临安,咱们可以盘下一间铺面交给他打理,堂哥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可以送去书院。”
宋瑞峰赞许的看向儿子:“安宇考虑的周到,正该如此!这些都可以在回信里给一并说清楚了,让他们安心。”
宋金秋和宋青阳也抢着表态:“大哥大嫂,给大姐一家准备见面礼的事儿就交给我们,定会挑最好最实惠的!”
“还有新衣裳,新被褥,都得赶紧置办起来!”吴氏和孙氏也连忙补充。
于是,宋家人行动起来,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宋瑞峰亲自执笔,写了一封情真意切,长达数页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大姐她的思念,对团圆的期盼,并详细说明了来临安后的种种安排,务求消除宋季春一家的后顾之忧。
随信附上的,还有足够宋季春一家舒适出行的丰厚盘缠,这封承载着宋家全体希望与亲情的回信,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出。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宋府都沉浸在了激动喜悦与忙碌的氛围中。
中举带来的荣耀和喧嚣,似乎都被这即将到来的,跨越了十几年光阴的骨肉团圆所带来的巨大幸福感所笼罩和升华。
“娘,你看把西边那个独立的小院收拾出来给姑姑一家住可好?那里既清净又宽敞,离主院也近,方便照应。”宋安沐挽着娘亲的手臂。
苏明华连连点头:“好,就西院!我明日就带人去打扫布置。”
赵氏更是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十岁,她每日都要去厨房转上好几趟,亲自盯着厨娘准备各种拿手点心和菜肴。
她嘴里还不停说着:“季春小时候最爱吃过年时我炖的红烧肉,火候一定要足,要炖得烂烂的才行!”
宋家上上下下,每一个人都在为迎接宋季春一家的归来而忙碌着。
萧钰逸在得知宋家成功寻回失散多年的大女儿后,也特意前来道贺。
“恭喜宋伯,骨肉重逢乃天大的喜事!”萧钰逸拱手,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
宋瑞峰感激的回礼:“多谢萧世子!若非你鼎力相助,提供了关键线索,我们不知还要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多久,此恩此情没齿难忘!”
萧钰逸谦和的笑了笑:“宋伯言重了,举手之劳而已,若是宋婶决定来临安,这路途遥远恐多有不便,我可修书几封,安排沿途驿站及军中人员加以照应,务必确保他们能平安顺畅抵达临安。”
“如此…如此真是感激不尽!”宋瑞峰闻言大喜过望,萧钰逸的这番安排,无疑是为宋季春一家的归途上了最重要的保险,让他心中的大石又落下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