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童试锋芒
念怀2025-10-06 22:003,114

  四月里的天,暖和得恰到好处。

  地里刚冒头的庄稼苗子绿生生的,喝饱了前几场的春雨,铆足了劲儿往上蹿。

  村里挖好的水渠派上了大用场,哗啦啦的水顺着沟渠流进各家地里,省了老鼻子力气了。

  县试和府试这两场大考,就挨在这个月里头,宋家要去考的人不少。

  宋瑞峰得重新考回他的童生资格,三小只也得去闯一闯这头一关。

  要去县城考试,路可不近。

  李牛提前两天,就赶着家里的牛车,专门往县城跑了个来回,不光把路给摸得门儿清,连哪儿有茶棚能歇脚,哪儿的路面坑多要慢点,都给记得清清楚楚。

  考前几天,宋瑞峰简直成了屋里的钉子了,除了吃饭解手,基本不出房门。

  手里捧着那几本泛黄的书,恨不得把每个字都抠出来吞进肚里去。

  他原本就有童生功名,只是这年头久了,又没接着考秀才,这次得从头再走一遍童生的过场。

  对比他的紧张,宋安宇就显得太悠闲了,该溜达溜达,该逗猫逗猫,书本偶尔翻两下,那上面的内容对他这经历过现代教育的脑子来说,实在有点不够看。

  元冬和元序这俩活宝可就遭了罪,平时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比谁都积极。

  可一到书本上就抓瞎,临考试了才火烧屁股似的抱着书啃,愁得两张小脸整天皱巴巴,唉声叹气就没停过。

  出发那天,李牛早早就把牛车给套好了,稳稳的停在院门口。

  赵氏和苏明华忙活了一早上,准备了一大包烙饼和煮鸡蛋,还有几个装满凉白开的水囊,塞了满满一包袱。

  苏老头把考试期间,可能会用到的药递给女婿,叮嘱道:“路上都警醒点,别忘了复习,好好看书好好考。”

  宋瑞峰连连点头,手心有点冒汗,脸上强装着镇定,宋安宇倒是精神头十足,第一个爬上了牛车,老神在在的坐好。

  李牛赶的牛车走得平稳,车轮声伴着黄牛蹄子的哒哒声,一路响在土道上。

  另外两个小子挤在一起,还在临阵磨枪,嘀嘀咕咕的背着子曰诗云。

  宋瑞峰闭着眼,手指在膝盖上无声的划拉着,心里还在默诵文章。

  只有宋安宇,优哉游哉的看着路边田野风景,偶尔有过路的行人或者骡马车,也能引得他多看两眼。

  越靠近县城,人烟渐渐稠密起来,等到了城门口,那更是热闹非凡。

  元冬和元序也忘了看书,瞪大了眼睛看着车外,王校尉一早就等在他们约好的地方,见到宋家的牛车,直接引着去了一家离考场不算远的客栈里。

  那客栈不算大,但收拾得干净,王校尉连牛车停哪儿喂料,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省了他们许多麻烦。

  宋瑞峰心里感激,连连道谢。

  王校尉摆摆手,爽快的说到:“萧世子早有交代,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安顿好行李,宋瑞峰又领着三个孩子特意去考场外面转了一圈,认了认大门,看了看周围环境,心里才稍微踏实了点。

  考试那天,考场外头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全是来应试的学子,大的小的都有。

  还有不少家人仆从陪着来的,这些人脸上个个都带着紧张。

  衙役兵丁守着门口,挨个搜检身份,核对文书凭条,一套流程严格得很,要等好久才会轮到下一个人。

  宋瑞峰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号舍,匆忙的走了进去,三个小的个子矮,坐在那号舍里,差点连脑袋顶都看不见。

  宋安宇对这古代考场的一切都觉得新鲜,左右转头看了看,打量着那些严肃的考官和埋头收拾的考生。

  试卷发下来,考场里顿时只剩下研墨声和纸笔摩擦的沙沙声。

  宋瑞峰先沉住气把题目通看一遍,然后才慢慢研磨,蘸饱了墨,一笔一划认真的写了起来,时间一点点过去,他额角渗出了点点汗珠,但下笔还算稳当。

  宋安宇那边简直是另一个画风,基础部分的帖经墨义,他就只是用眼睛扫过题目,答案下一秒就蹦了出来。

  他笔下飞快,没多久就写完了。

  到了策论部分,宋安宇笔尖顿了顿,题目问的是劝课农桑之策,他脑子里现代那些农业政策,科技兴农的概念呼呼的冒出,但又不能写得太离谱。

  他琢磨了一下,最后结合了这段时间在村里的所见所闻和实际操作,写了些减轻赋税,兴修水利,推广好种子,改进农具之类的看法,尽量用这个时代能接受的文辞表达,但细品之下,能发现那思路和角度,还是透着一股不一样的感觉。

  写完后宋安宇又通读了一遍,觉得没啥问题了,他便放下了笔,安静的坐在那儿,看着其他人抓耳挠腮的样子。

  元冬和元序可就遭了大罪,考题认识他们,他们却不认识考题。

  那叫个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啊,手里的笔杆都快被他们啃秃了,好多题目看着眼熟,可就是写不出个所以然来。

  好不容易东拼西凑,连蒙带猜,总算在交卷前把卷子给填满了,那字迹潦草得跟鬼画符似的,自己看了都未必认得。

  等放榜的日子最难熬。

  宋瑞峰在客栈房间里踱来踱去,很是坐立难安,吃饭都没啥滋味。

  宋安宇跟没事人一样,还溜达到客栈门口看街景,买了个糖人啃。

  元冬和元序彻底的蔫了,像霜打的茄子,话也不说,饭也少吃,就窝在房里。

  好不容易熬到放榜那天,天不亮他们就赶到了贴榜的地方。

  好家伙,比考试那天还人挤人,踮着脚都看不到前面。

  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到前面,睁大了眼睛,在那密密麻麻的名字里搜寻。

  “爹!这儿!你的名字在这儿!”宋安宇的眼神好,指着榜单中上的位置喊。

  宋瑞峰赶紧凑过去,果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童生资格总算又拿回来了。

  紧接着,宋安宇在榜单比较靠前的地方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哟,我也过了。”他语气平淡,好像这事儿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周围有人听到这小孩的话,又对照着榜单上的名字看了看,顿时议论开了。

  “那就是宋安宇?才六岁吧?”

  “了不得啊!这么小的童生!”

  “神童!绝对是神童!”

  宋安宇被那些好奇惊讶的目光看的有点不自在,往父亲身后缩了缩。

  元冬和元序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眼睛都快瞪出来了,来来回回在榜单上扫了好几遍,也没找到自己的名字。

  两张小脸瞬间垮了,他们眼圈一红,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的挤出人群。

  等回到了客栈才忍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委屈得不行。

  宋瑞峰心里也替侄子难过,拍拍他们的肩膀,温声安慰:“一次没考过不算啥,你们还小呢,明年再来,肯定能行。”

  李牛也笨嘴拙舌的劝:“就是就是,摔个跤怕啥,爬起来再跑嘛。”

  考中的消息传回村里和镇上,宋家人都高兴坏了,赵氏乐得合不拢嘴,儿子和孙子都考中了,真是给他们宋家长脸。

  可高兴劲儿过去,回头看到元冬和元序那垂头丧气,眼睛红肿的模样,她又心疼起来,偷偷把两人拉到一边。

  赵氏塞给他们一人一块麦芽糖,压低声音说:“乖孙不哭啊,奶晚上单独给你们俩炖碗鸡蛋羹,多放香油的。”

  在铺子里帮工的几个人听说了喜讯,也笑着向宋家人道喜。

  等赶考的五人回来,那天晚上苏明华张罗了好几个菜,小小的庆祝了一下。

  周正也特意抽空过来道贺,还送了两刀质地不错的宣纸作为贺礼,勉励他们继续努力,下次考的更好。

  青山书院的那位老夫子摸着花白的胡子,看着宋安宇的眼神更加不一样了。

  课上点名让他回答问题的次数明显多了起来,隐隐透着些期待。

  元冬和元序受了这次落榜的打击,回到书院后,倒是真的收了些玩心。

  上课时虽然还是会走神,但至少不再老是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了,放学回来也知道把心收起,先完成夫子布置的功课,再琢磨着出去野的事。

  虽然这效果咋样,还是得再往后看,但总算是个不错的开始。

  地里的春播作物一天一个样,新修的水渠也是修到了村民的心坎上,天刚有点旱意,水就能及时引到田里。

  村民们看着心里别提多踏实了,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盼头和信心。

  晚上一家人照例进入空间劳作,在灵泉边收拾菜地的时候,大家一边摘着新鲜的蔬菜,一边闲聊。

  宋瑞峰看着身边个头才到他腰间的宋安宇,脸上是掩不住的欣慰和骄傲,他清了清嗓子:“童生试这关算是过了,接下来我也得收收心,好好准备一下院试,得把那秀才的功名挣回来。”

  苏明华立刻表示着支持:“你肯定没问题,用心读就是。”

  宋安沐递过一个刚摘下还带着毛刺的黄瓜:“爹,加油!晚上给你加餐!”

  童生试这场风波就这么过去了。

  宋瑞峰和宋安宇成功迈出了科考的第一步,元冬和元序虽然落了榜,挨了次教训,但也算知道了要用功。

  日子就像村边那条溪水,继续不紧不慢的朝前流着。

继续阅读:第318章 造纸之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农女空间:逃荒种田两不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