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过”让付平的心提了起来。
“曹海镇,离江城具体多远?开车要多久?”李宏问道。
“不堵车的话,两个半小时。”付平如实回答,没有丝毫隐瞒。
“两个半小时……”李宏咂摸了一下这个数字,眉头微皱,“啧,这是个问题啊。鲜活农产品,尤其是绿叶菜、鲜果这些,讲究的就是个‘鲜’字。运输时间一长,路上再一颠簸,到了菜市,品相、口感都要打折扣。损耗也会增加,成本就上去了。”他接着说,“还有,你刚才说的,那个,供应稳定性。你们镇上,现在是各家各户自己种吧?东家种三亩,西家养五只鸡,这种零散的模式,很难保证持续、稳定的供应量。万一哪天需求量大了,你们供不上怎么办?或者供上了,质量参差不齐,今天送来的番茄又大又红,明天送来的就小而青,这我们没法跟消费者交代。”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核心难点,“最后,还有个标准化的问题。我们‘惠民农贸市场’对进场的产品,是有基本要求的,比如大小、品相、农残检测等等。你们那儿,能做到吗?”
李宏不愧是主管业务的副总,问题个个都打在七寸上。这些也正是付平来之前反复思考,并且和刘逸霏讨论过的关键点。
付平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微笑。“李总,您提的这几个问题,确实是关键。不瞒您说,来之前,我也翻来覆去想了很久,也请教了一些懂行的人。”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而自信,“关于运输,距离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困难。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克服。比如,增加冷链运输车辆,优化运输路线,提高配送频次,尽量做到当天采摘、当天送达,最大限度保证新鲜度。初期可以先从一些相对耐储存的品种开始试点,比如土豆、红薯、鸡蛋、干货这些。”
“关于标准化和供应稳定性的问题,”他接着说,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我回去之后,正打算牵头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镇里的种养大户组织起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规程、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包装标识、统一组织销售。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标准化,也能集中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确保供应量。至于供应能力……”他侧身,从随身带来的黑色公文包里,拿出那份被刘逸霏用红笔勾画过的资料,双手递给李宏,“李总,这是我们镇近三年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统计数据,还有一份初步的供应能力评估。您先过目。我相信,满足‘惠民农贸市场’初期的合作需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李宏接过那几页纸,没有马上说话,而是低头认真翻看起来。他的表情很专注,手指偶尔会点在某个数据上,似乎在心算着什么。包厢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空调轻微的送风声。
老张看准时机,端起酒杯,笑着对李宏说:“李总啊,我觉得付书记这个想法,很有搞头啊。你想想,这事儿要是能成,一头连着咱们城里人的菜篮子,能吃上放心菜;另一头连着乡下的农民兄弟,能帮他们增收致富。这不正好契合了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农超对接’、‘乡村振兴’的大方向嘛?这可是实打实的惠民工程,也是个不错的政绩亮点啊。”老张这话,点到为止,却恰好搔到了痒处。
“嗯,确实是这个道理。”李宏合上资料,抬起头,看向付平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认真和考量。“付书记,不得不说,你的思路很清晰,准备工作也做得相当扎实。看得出来是用了心的。”他沉吟片刻,“不过,具体合作不是一句话的事。这涉及到采购、物流、品控、结算等很多环节。这样吧,”他做出了决定,“你近期抽个时间,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们再详详细细地聊聊。到时候,你把更具体的合作方案,包括合作社的组建情况、产品目录、报价、品控措施这些,都准备好。最好,能带一些有代表性的样品过来,让我们实际看看,尝尝。”
付平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没问题!李总!随时都可以!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提前跟您约。”他几乎是立刻答应下来,生怕对方反悔。
“还有一点,”李宏举起一根手指,补充道,语气变得严肃了一些,“我们市供销集团是国企,做事有规矩,有流程。任何新的供应商准入,都需要经过内部评估、审批,可能还要搞个小范围的试运行看看效果。所以,这事儿急不来,可能需要一些时间走程序。你得有耐心,别着急上火。”
“理解!完全理解!”付平连连点头,态度非常端正,“程序必须规范,这是对双方负责,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话说到这个份上,基本上算是有了初步的意向。接下来的饭局,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和轻松。付平抓住机会,又向李宏敬了几次酒,言辞恳切地表达了感谢。席间,李宏谈兴甚浓,聊起了市里最近的一些经济动态,透露了一些关于“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政策信息和未来规划。付平一边应和,一边竖起耳朵仔细听着,将这些看似闲聊的信息,一一记在心里。这些,都是从文件上看不到的宝贵情报。
“付书记啊,”酒酣耳热之际,李宏放下酒杯,身体靠在椅背上,语气突然变得亲切了不少,甚至带上了一点推心置腹的味道,“我看出来了,你是真心实意想为曹海镇的老百姓干点实事。现在像你这样,沉得下心,扎得下根的年轻干部,不多了。”他叹了口气,“不瞒你说,我老家也是农村的,小时候也跟着父母下地干活,知道农民有多不容易。”
“是啊,”付平感同身受,声音也低沉下来,“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整年,种出来的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有时候连本都回不来。那种滋味,确实不好受。”
“行,”李宏端起面前的茶杯,以茶代酒,朝付平示意了一下,“这事儿,我个人是支持的。你回去抓紧把合作社的事情落实好,把方案做细。我这边呢,也会尽快跟集团的主要领导汇报一下,看看能不能先搞个试点,找一两家‘惠民农贸市场’,先把你们曹海镇的产品引进来试试水。”李宏的态度,比之前仅仅同意“详谈”时,又进了一大步。
这顿饭,一直吃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三人互相道别,在餐厅门口,李宏和付平交换了手机号码。
“付书记,等我消息。回头我安排具体负责采购的同志跟你联系,对接后续的细节。”李宏拍了拍付平的胳膊,最后说道。
“太感谢了!李总!给您添麻烦了!我随时恭候您的电话!”付平再次紧紧握住李宏的手,真诚地表达着谢意。
看着李宏的车消失在夜色中,一直站在旁边的老张才长舒一口气,转过身,用力拍了拍付平的肩膀:“行啊,老弟!可以啊!我看出来了,李总对你印象相当不错!”
“还是多亏了张哥您牵线搭桥,没有您,我连李总的面都见不上。”付平发自内心地感激道。
“哎,跟我客气啥。”老张摆摆手,凑近一步,压低声音提醒道,“刚才吃饭的时候,你注意到没?李总好几次提到市里对‘菜篮子工程’的重视。我听说啊,他主管这块,也挺想做出点成绩来的。你下次跟他汇报方案的时候,可以往这方面多靠一靠,突出咱们这个项目对稳定菜价、保障供应、服务民生的意义。”
付平眼睛一亮,心领神会。“明白了!张哥,太感谢您了!这信息太关键了!”他用力点了点头,感觉心里更有底了。
告别了老张,付平坐进自己的车里。关上车门,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拨通了刘逸霏的电话。
电话响了两声就被接起。
“喂?霏霏!”付平的声音抑制不住地兴奋,“成了!初步成了!”
“真的?”电话那头,刘逸霏的声音也瞬间拔高,充满了惊喜,“怎么样?他怎么说?”
“李总态度很积极!他说个人支持,回去就跟领导汇报,争取搞个试点!还让我准备详细方案和样品,近期去他办公室详谈!”付平一口气说完,感觉心脏还在砰砰直跳。“他主要还是担心供应稳定性和产品标准化的问题,这跟我们之前预想的一样。这两个是核心,必须解决好。”他顿了顿,脑子里灵光一闪,“对了,我现在就得赶紧回去,抓紧时间筹建合作社!这是合作的前提,得有组织,有规模,人家才放心!”
“嗯!你说得对!”刘逸霏的声音也充满了干劲,“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得抱团取暖,形成合力,才有跟大渠道谈判的资格。你明天一回镇上,就可以马上着手准备这件事了。”
“没错!时间不等人!我现在就想飞回去!”付平握着方向盘,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得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镇上的干部和老乡们,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挂了电话,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付平的思绪早已飞回了曹海镇。他仿佛已经看到,当他把这个消息带回去时,那些淳朴的农民脸上会绽放出怎样惊喜的笑容;他仿佛看到,一辆辆满载着曹海镇优质农产品的货车,源源不断地驶向江城,摆上“惠民农贸市场”的货架……那一刻,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在为那个小镇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改变,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江城的夜空格外深邃,零星点缀着几颗黯淡的星星。高楼大厦的灯光太过璀璨,掩盖了星辰的光芒。但付平的心情,却如同远离光污染的旷野夜空,广阔而明亮。这一晚的饭局,不仅仅是为了敲定一笔生意,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他不再仅仅是那个背负着考核压力、渴望做出点成绩给上面看的年轻干部,他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使者,一个连接着城市与乡村,努力为基层百姓争取利益的奔走者。
回到家,已经快十点半了。客厅的灯亮着,刘逸霏果然还没睡,正坐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杂志。
听到开门声,她立刻放下杂志站起身。“回来了?顺利吗?”
付平换鞋进屋,脸上还带着未消退的兴奋。“嗯,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他走到沙发边坐下,接过刘逸霏递过来的一杯温热的白开水,一口气喝了大半杯。“李总那边算是开了绿灯,关键就看我们自己接下来的工作了。”他把晚上饭局的经过,包括李宏的态度、提出的要求、老张的提醒,都详细地跟刘逸霏说了一遍。
“看来,这次咱们是真的找对路子了。”刘逸霏听完,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供销集团这个渠道,体量大,覆盖面广,而且有政府背景,确实是目前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她坐到付平身边,语气也变得认真起来,“不过,就像李总说的,后续的挑战肯定更大。你要一边在镇里组织发动农民,统一思想,建立合作社,规范生产;另一边还要跟市供销集团这边对接具体细节,谈合同,搞品控,协调物流。这两头,哪一头都不轻松。”
付平放下水杯,眼神坚定:“我知道不容易,但有信心。”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远处星星点点的城市灯火,语气里充满了憧憬,“这不仅仅是一次商业合作,霏霏,你想想,这更是一个改变曹海镇面貌,让农民真正富起来的机会。如果能成功,不仅能直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对接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比单纯给点补贴,搞点慰问,意义大多了。”
“嗯,”刘逸霏走到他身边,赞同地点点头,“这才是真正的‘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更要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子。”
付平转过身,看着妻子,目光柔和:“我打算明天一早就回镇上,不等了。立刻召集村干部和那些种养大户开会,把合作社的架子先搭起来。样品也要赶紧准备,等李总那边电话一到,我得确保万无一失,不能掉链子。”
刘逸霏伸手,轻轻握住他的手,她的手心温暖而柔软。“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她微笑着说,“需要我做什么,随时开口。娘家这边要是有什么能帮上忙的资源,我也帮你问问。”
“谢谢你,霏霏。”付平回握住妻子的手,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说真的,没有你帮我参谋,给我打气,我可能连今天晚上这顿饭的机会都抓不住,更别说谈成这样了。”
“别这么说,主要还是你自己肯干,有想法。”刘逸霏笑着摇摇头,轻轻推了他一下,“好了,别站着了,赶紧去洗漱吧。明天还要开那么久的车,得养足精神。”
付平点点头,但他清楚,今晚自己大概率是要失眠了。太多的计划,太多的细节,太多的期待,像走马灯一样在他脑海里盘旋。曹海镇的农产品“进城”之路,仿佛一条蜿蜒曲折但充满希望的山路,而他,才刚刚踏上起点。
周一清晨,天刚蒙蒙亮,城市还在沉睡之中。付平就已经悄然起床,开始收拾简单的行李。他动作很轻,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刘逸霏。临出门前,他最后检查了一遍公文包里的文件:昨晚记录的要点、打印的资料、还有一本崭新的笔记本。
“路上开车小心点,到了镇上给我发个信息。”没想到刘逸霏已经醒了,正靠在卧室门口,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和一个纸袋。她把东西递给付平,“给你做了三明治,咖啡也冲好了,路上吃。”
“嗯,知道了。”付平接过东西,心里暖暖的,“镇上事情一有进展,我马上告诉你。”他在刘逸霏的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然后提起公文包,转身出门。
清晨六点多的江城,街道显得异常空旷和安静。只有零星的早班公交车和出租车在行驶。付平开着车,熟练地穿梭在尚未苏醒的城市脉络中。他的脑子却已经高速运转起来,开始构思回到曹海镇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开会。不是那种照本宣科的传达会,而是要开一个能真正把大家动员起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的动员会、部署会。要把李宏担心的那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讲清楚,然后一起商量对策。他知道,要把曹海镇那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产品,顺利送到江城市民的餐桌上,光有李宏开的这扇门还远远不够,后面还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需要磨破嘴皮子,跑断腿。
但这所有的一切,他觉得,值。一想到那些黝黑淳朴的脸庞上,可能会因为这件事而绽放出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付平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他的嘴角,在不自觉中,微微上扬。他隐隐感觉到,这或许将是他在曹海镇这片土地上,做成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车子驶上高速公路,前方的天空,鱼肚白渐渐染上金色。初升的太阳像一个巨大的咸蛋黄,正缓缓地从地平线上挣脱出来,将万丈光芒洒向大地。金色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付平棱角分明的侧脸上,他的眼神坚定地望向前方。
那里,是曹海镇的方向。那里,有他的责任,有他的事业,也寄托着他此刻心中最炽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