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独轮车与车队
微龙唐2025-08-10 19:035,982

  门响了一声,"卡察",就这么一声。

  付平猛地转过头,像只受惊的兔子,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他那双原本就熬夜熬得通红的眼珠子,此刻更是血丝密布,活像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最近这段日子,他总觉得自己的神经像是被人用细砂纸慢慢打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绷断。

  "妈的,幻听了?"付平揉了揉太阳穴,难道真有贼撬锁?又不是拍恐怖片,曹海镇政府家属院的安全系数比他家保险柜还高,哪来的贼?就算真有贼,那也是活腻歪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嫌命长了?再说,这年头,还有哪个贼这么不开眼,敢来偷当官的?不怕被抓进去,把牢底坐穿?

  付平的目光转回电脑屏幕,那上面的文字已经开始跳舞,一排排像是喝醉了酒的蚂蚁,歪歪扭扭地在他眼前爬来爬去。他试图集中精神,却听到身后轻微的脚步声。还没来得及回头,一阵熟悉的茉莉花香已经钻进了他的鼻子。

  门口站着的,不是贼,是刘逸霏。他老婆。

  刘逸霏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另一只手还拿着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换洗衣服。看到付平这副鬼样子,她先是一愣,随即"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笑声清脆,像是一颗小石子跌落在平静的湖面上,在这个寂静的房间里荡起涟漪。

  “你这是……大白天见鬼了?”刘逸霏把保温桶放在桌子上,那张桌子早就被各种文件、资料、泡面盒子堆满了,她只能勉强找了个空隙。她笑着打趣道,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几分无奈,还有几分……心疼。“还是被哪个狐狸精给勾了魂?说!是不是背着我在外面有人了?”

  付平这才回过神来,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声音像是从肺部最底层挤出来的。"我这是..."他指了指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被工作给勾了魂。我这脑袋都快炸了!"

  刘逸霏把衣服放在旁边的沙发上,走到付平身边,轻轻地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她的手指上还残留着凉意,隔着衬衫传到了付平的皮肤上,让他微微一颤。

  "又熬夜了?"刘逸霏的声音里带着心疼,手指轻柔地揉捏着付平僵硬的肩膀。"我的老天爷,你这肩膀都硬得跟石头似的了。不是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这样熬下去,迟早把自己熬垮。"

  付平呲牙咧嘴地忍受着按摩带来的酸痛,嘴上却不肯服软:"知道了知道了,又开始唠叨。我这不是赶着交材料嘛,芝麻山村的亲子研学基地不等人啊。"

  "啧啧,瞧瞧,现在还嘴硬。"刘逸霏加重了手上的力道,故意在一个特别硬的结上多揉了两下,疼得付平直吸冷气。"你这个人啊,就是死要面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熬几天夜了。你看看你这个样子,跟捡破烂的有什么区别?头发油得都能炒菜了。"

  房间里的灯光有些昏暗,照在付平的脸上,更显得他面色蜡黄,两颊凹陷。桌上满是文件,几个用过的一次性饭盒零零散散地堆在角落,一股隐约的馊味在空气中飘荡。付平的衬衫皱巴巴的,袖口还沾着咖啡渍,领口敞开着,里面的白色背心已经泛黄。

  "我这不是在拼命干革命嘛。"付平嘟囔着,眼睛却还是忍不住往电脑屏幕上瞟。

  刘逸霏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打开保温桶,一股浓郁的鸡汤香味立刻在狭小的房间里弥漫开来。那香气足以让一个素食主义者当场叛变,更别说一个饿得前胸贴后背的副镇长了。

  "先吃饭。"刘逸霏把保温桶里的汤倒进准备好的碗里,热气腾腾地飘着白烟。"我特意炖的老母鸡汤,炖了一上午,里面还加了枸杞和红枣,补补身子。你看看你,都快成人干了。"

  付平这才勉强把目光从电脑屏幕上移开,动作像是撕下一块胶布那么艰难。他看着那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比那个破电暖气管用多了。他端起碗,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感觉整个人都活了过来,仿佛有人在他身体里装了一个新的发动机。

  "啊——真香。"付平放下碗,抹了抹嘴,感慨道:"还是老婆好啊,知道心疼老公。这鸡汤,比那些什么'亲子研学基地'管用多了。"

  刘逸霏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少贫嘴!吃完饭赶紧洗洗睡,明天再弄。你看看你,胡子拉碴的,老远就一股汗酸味,跟个野人似的。我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你是我老公。"

  付平嘿嘿一笑,也没反驳,端起碗继续喝汤。汤里的鸡肉炖得烂烂的,一入口就化了,那滋味甭提多鲜美了。他知道,刘逸霏是心疼他,也是为了他好。就像农村老人心疼自家的那头老牛,又舍不得它太累,又非得让它耕地一样。

  "这几天到底在忙什么?"刘逸霏收拾着桌子上的垃圾,顺手把几个饭盒扔进垃圾桶,又把文件整理成一摞。"我听说镇上拨了专款给芝麻山村搞亲子研学基地?这不是好事吗,怎么把你愁成这样?"

  付平喝完最后一口汤,长舒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唉,说起来都是泪。这个项目本来挺好的,上面政策支持。可是你也知道,芝麻山村那帮老头子有多固执。"

  "那你不会做做工作?你不是向来能说会道吗?"刘逸霏在一旁的小沙发上坐下,顺手把付平的几件衣服拿出来挂好。

  付平苦笑一声:"说得容易。那帮老头子嘴上答应得好好的,等第二天一早就全变卦了。说什么村里祖上有个什么风水宝地,不能动土,否则村子就会遭殃。"

  "那你打算怎么办?"

  "咱们搞出方案来,做一个详细规划。把好处讲清楚,把风险控制好,最重要的是,让村民看到真金白银的收益。"付平指了指电脑屏幕,"我这两天就在做这个,把每家每户能得多少钱,能有什么发展机会,全都算得明明白白的。"

  刘逸霏看了一眼电脑屏幕,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数字和文字,眼睛一下子就花了。她不禁摇了摇头,说道:"你这是打算当全职会计啊?一个人熬夜加班,把所有事情都扛在肩上。镇上不是有专门的团队吗?怎么全成了你一个人的事?"

  付平撇撇嘴:"团队?我真不如自己干。理论都是一套一套的,下了乡连鸡粪和鸭粪都分不清。与其指望他们,不如我自己上手。"

  "可你也不能样样都亲力亲为啊,你是镇委书记,不是工具人。"刘逸霏忍不住笑起来,"你当年可不是这么混到今天这个位置的。记得咱们刚认识那会儿,你还在大学生村官的岗位上摸爬滚打呢。"

  说着,刘逸霏突然想起了什么,拿出手机,解锁屏幕,调出一张照片,递给付平。"还记得这个吗?"

  付平接过手机,目光落在照片上,神情立刻变得柔和了许多。那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明显是被手机重新拍摄的。照片上的年轻付平穿着一件沾满泥土的旧衣服,吃力地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装满了水泥和砖块。背景是芝麻山村那条崎岖不平的山路,远处隐约可见几间简陋的土坯房。那时候的他,脸庞黝黑,笑容却格外灿烂,眼睛里闪烁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希望。

  "还记得这张照片吗?"刘逸霏笑着问道,"这是你刚到芝麻山那会儿,为了修村里那条路,自己推着独轮车,一车一车往山上运水泥的样子。那时候的你多拼啊,为了给村民修条像样的路,累得跟头驴似的。"

  付平盯着照片,脸上浮现出怀旧的微笑。那是十年前的事了,他刚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芝麻山村当大学生村官。那时的他满腔热血,誓要改变村里的面貌。为了修那条不足两公里的村道,他推了整整一个月的独轮车,把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晒得比当地的老农民还要黑。

  "那时候年轻,能吃苦。"付平轻声说道,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当年的场景:他推着车在泥泞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但心里却充满了成就感。

  刘逸霏看着他的神情,继续说道:"那时候,芝麻山村路不通,条件差,你只能靠一辆独轮车,一点点啃下硬骨头。"

  付平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疑惑地问:"独轮车?车队?你这是什么比喻?"

  "现在的曹海镇发展起来了,你也不再是那个孤军奋战的大学生村官了,手底下有一支队伍,有资源,有人脉。可是你呢?还是跟当年一样,遇到困难就一个人扛,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像当年推独轮车那样。"刘逸霏眼神里带着几分责备,又有几分心疼。

  付平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驳。

  "这就像是'路径依赖'。"刘逸霏顿了顿,语气平静地解释道,"就是说,一旦我们选择了某条路,形成了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即使这条路已经不再是最优选择,甚至已经过时了,我们也很难跳出来,改变方向。"

  付平皱起眉头:"等等,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些经济学术语了?"

  "我现在好歹也是老师!。"刘逸霏得意地扬了扬眉毛,"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当年你推着独轮车在泥里爬,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但现在,你明明有车队可用,却还在坚持用独轮车——这就是'路径依赖'啊。"

  她的声音变得更加认真:"你为什么不用车队?为什么总想着自己扛?是信不过别人,还是觉得一个人效率更高?"

  付平沉默了,他把手机放在桌上,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手机屏幕发出的光,照亮了照片中年轻付平推独轮车的身影,与周围昏暗的房间形成了鲜明对比。窗外,曹海镇的灯火依次亮起,远远近近,像是繁星点点,又像是一条闪烁的河流。

  "是啊...独轮车...车队..."付平喃喃自语,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都习惯了单打独斗,习惯了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却忽略了团队的力量。

  "因为...因为以前那样行得通。"付平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像是自言自语,"当年在芝麻山村,就靠着这一股子蛮劲,把那条破路给修好了。后来村里通了电,建了学校,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

  他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屏幕已经因为长时间未操作而进入休眠状态,只剩下一片漆黑。"可现在,连这破电脑都卡成这样,我一个人能扛多久?人力有时而穷啊...是有点...吃力了..."

  付平自嘲地笑了笑,摇了摇头。他拿过桌上的水杯,却发现里面早已空空如也。刘逸霏默默地起身,从保温桶里倒出一杯水递给他。

  "越成功的人越容易困在过去的成功里。"刘逸霏轻轻地拍了拍他的手背,语气温柔而坚定,"就像你总记得独轮车带你看过的风景,却忘了车队能带你去更远的地方。"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这就叫'路径依赖'——你太相信自己的路,反而走不进新天地了。"

  这番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付平脑海中的迷雾。他抬起头,看着刘逸霏,眼神中闪烁着恍然大悟的光芒。

  "你说得对...我好像真的被困在了过去的成功经验里。"付平语气里带着醒悟,"就像乌龟壳一样,保护了我,但也限制了我。"

  刘逸霏看到付平开始接受这个想法,心里松了一口气。她知道,付平向来是个固执的人,一旦认定了什么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所以,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刘逸霏问道,"继续一个人熬夜加班,还是试着发挥团队的力量?"

  付平沉思了一会儿,突然伸手点亮了电脑屏幕。他挺直了腰板,像是忽然有了主意:"我得改变思路。这个芝麻山亲子研学基地,不能再靠我一个人硬扛了。"

  他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快速地敲打键盘:"首先,我得重新规划一下工作方案。之前太注重细节了,什么都想亲自做,结果搞得自己忙不过来。现在应该从全局考虑,把重点放在团队协作和分工上。"

  刘逸霏看着付平焕发出的活力,忍不住好奇地凑过去看他在写什么。只见付平在文档上方敲下一行大字:"芝麻山亲子研学基地项目组工作方案(草案)"。

  "你真打算改变啊?"刘逸霏有些惊讶,她原本以为付平只是一时冲动,没想到他真的要采取行动。

  "当然了。"付平头也不抬地说道,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老话不是说'破釜沉舟'吗?既然决定了要改变,那就不能半途而废。再说了,你的比喻挺形象的,独轮车和车队,确实是两个概念。"

  刘逸霏拉过一把椅子,坐在付平旁边,安静地看着他工作。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感觉付平的眼神比刚才清明了许多,好像一下子摆脱了疲惫,恢复了年轻时的锐气。

  "你看,之前我的思路太狭隘了。"付平边打字边解释,"芝麻山亲子研学基地不是我一个人的项目,而是整个曹海镇的项目。我应该动员更多的力量,而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扛。"

  他在Word文档中快速列出一个框架,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任务、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实施计划、保障措施等几个部分。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他特别强调了团队协作和分工负责制。

  "我计划由我牵头,联合县里的文旅局、镇委会、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组,共同推进项目。"付平的语气变得坚定,"每个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才能提高效率。"

  刘逸霏略带惊讶地问:"真的假的?你不怕他们做不好?"

  付平笑了笑:"那是因为我没有给他真正的责任和权力。人嘛,都是有潜力的,关键看怎么用。"

  刘逸霏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欣赏的光芒:"这才像个领导嘛。会用人,才是真本事。"

  付平继续在电脑上敲打,打开Excel表格,开始制作详细的"团队分工表"。他列出财政所、国土所、文旅局、村委会、村民代表等不同部门,并为每个部门分配具体职责。

  "财政所负责资金审核,确保项目资金合规使用;国土所协调用地,解决项目用地问题;文旅局负责研学路线设计和宣传推广;镇委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调动村民积极性;村民代表负责收集村民意见,协调村民关系..."付平边打字边自言自语。

  他甚至特别提到,要组织村民组建民俗表演队,将芝麻山村的蕲艾文化、民俗表演融入研学活动,增加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等等,民俗表演队是什么鬼?"刘逸霏忍不住笑出声来,"村里那些老大爷老大妈能表演什么?广场舞吗?"

  付平摆了摆手:"你别小看他们。芝麻山村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蕲艾编织、传统药材种植技术,还有那个...叫什么来着...对了,'打铁花'。过年的时候村民会打铁花,场面壮观得很。如果能把这些元素融入到亲子研学活动中,肯定能吸引不少城里人前来体验。"

  刘逸霏恍然大悟:"你这是打算把村民也拉进来,让他们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

  "没错。"付平点点头,"只有让村民真正参与进来,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个项目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否则,再好的规划也只是纸上谈兵。"

  他在分工表中,用不同颜色标注各部门职责,力求清晰明了,责任到人。这份详细的分工表,体现了付平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也展示了团队协作在项目推进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凌晨时分,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键盘敲击的声音和付平偶尔的自言自语。刘逸霏本想劝他早点休息,但看到他这么有激情,也就没再打扰,只是默默地收拾着桌子,偶尔递上一杯热水。

  付平将手机里的独轮车照片设置为电脑屏保,那照片勾起了他太多的回忆。他在照片旁边添加了一段文字:"过去:单打独斗,个人英雄主义",作为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的警示牌。

  他在笔记本上,用笔重重地写下"车队"两个字,圈起来,又在旁边写下"协作"、"分工"、"信任"等关键词。这些词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思维的枷锁,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他转过头,看着刘逸霏,眼神中充满了感激:"老婆,谢谢你。你真是我的'诸葛亮'啊!下次你得教我怎么开车队,别再让我推独轮车了,这独轮车,推着是挺锻炼身体,就是太慢了!"

  刘逸霏笑了,笑得很开心。她拉起付平的手,轻声说道:"快去睡觉吧,后面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付平站起身,关上电脑,拿起外套,看了一眼窗外渐渐泛白的天空。他突然有种预感,芝麻山亲子研学基地的项目,会在"车队"的推进下,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而他,不再是那个推着独轮车艰难前行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懂得用团队力量的领导者。

  "车队",他在心里默念着这个词,嘴角不禁勾起一丝笑意。有些路,不需要一个人走完。有些担子,不需要一个人扛。这或许就是成长,就是领导力的真谛。

继续阅读:第463章 放手’策略点燃了整个团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