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去把那些乌云,从天上撕下来
微龙唐2025-08-10 13:064,996

  如果说白天的所见所闻仅仅只是在“画皮县长”高建民那张虚伪的面具上撕开了一道细微的口子,那么夜幕降临之后,付平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如同外科医生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一般,将这张经过精心绘制的人皮,完整无缺地从他那丑陋的面庞上剥离下来。

  夜晚,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神秘力量,它不仅是最好的保护伞,能掩盖许多白天难以隐藏的秘密,同时也是最敏锐的显形剂,能让那些在白日里被人群和阳光所掩盖的真相,在黑暗中无所遁形。

  当白日里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建筑,在夜幕的笼罩下,逐渐褪去人群和阳光的滤镜时,它们所展现出来的,不再是表面的繁华与壮丽,而是其内在最真实的骨骼。这些建筑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冷峻,仿佛是被时间遗忘的巨兽,静静地矗立在那里,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沧桑与寂寥。

  付平的目标,是云川县最大的政绩工程,也是高建民在各种宣传片里出镜率最高的地方——滨河公园。这个号称投资数亿、历时一年半建成的公园,是云川县的门面,也是高建民政绩神话的基石。

  午夜,当整个县城都陷入沉睡,只有“建民大道”两旁的“亮化工程”还在不知疲倦地燃烧着电费时,那辆破旧的商务车像一只黑色的甲虫,悄无声息地滑到了滨河公园一个偏僻的后门。

  四个人下了车,各自带着装备。付平还是那身小老板的打扮,但眼神已经没了白天的松弛,变得锐利而警惕。王大虎负责外围放风,他像一头经验丰富的老狼,在黑暗中寻找着最合适的观察点。

  而孟勇和张伟,则成了这次夜探的主力。

  孟勇从车里抱出一个黑色的箱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架折叠式的消费级无人机。这是他自己的宝贝,平时用来拍风景的,他业余学过航拍和剪辑,没想到今天派上了大用场。在付平的要求下,这架无人机经过了简单的改装,去掉了所有会发光的指示灯,螺旋桨也换成了降噪型号。

  张伟的装备则更“传统”一些。他从一个工具包里,拿出了一把小巧的工程师检测锤,锤头一端是尖的,另一端是平的。此外,还有一把强光手电,以及一台带高清摄像头的工业内窥镜。这些工具,是他在出发前,以“家里装修需要”为由,从一个搞建筑的朋友那儿借来的。

  “开始行动!”付平一声令下。

  孟勇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那黑色的精灵发出一阵极其轻微的嗡嗡声,垂直升空,很快就融入了比它自身更浓郁的夜色里,变成了一个悬在半空的、隐形的眼睛。他戴上VR眼镜,公园的全貌立刻以一种上帝视角,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张伟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盗墓贼,猫着腰,贴着公园的边缘,开始了他的勘探。他没有走向公园中心那些流光溢彩的地标建筑,而是径直来到了靠近河堤的一段景观护栏前。

  这段护栏在宣传片里出现过特写,号称是用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整体雕刻而成,造价不菲。白天看,确实气派非凡,纹理清晰,质感厚重。

  张伟先是用手电筒仔仔细细地照了一遍,光束所及之处,护栏表面光滑,似乎没什么问题。然后,他伸出手指,在护栏上轻轻敲了敲。

  “咚、咚、咚。”声音听起来很沉闷,似乎是实心的。

  但他没有放弃。他换了个位置,用工程师小锤尖锐的那一端,对着护栏底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轻轻地、试探性地一戳。

  “噗。”

  一声轻响,像锥子扎进了豆腐里。张伟心里一惊,加大了点力气。

  “咔嚓!”

  一小块水泥应声脱落,露出了里面一个黑黢黢的洞口。张伟立刻把强光手电凑了过去。

  光束打进洞里,照亮的一幕,让这个在机关里坐了十几年、早已波澜不惊的中年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所谓的“实心大理石”护栏里面,根本不是什么石头,甚至连钢筋水泥都不是。而是塞得满满当当的、白色的、正在灯光下反射着诡异光芒的——泡沫塑料!

  外层只是薄薄的一层水泥砂浆,上面用模具压出了大理石的花纹,再刷上一层漆。风吹日晒久了,有些地方的漆面已经开始剥落。这哪里是什么景观护栏,这简直就是个巨大的、一推就倒的舞台布景。

  张伟用手掰下一块水泥,那玩意儿在他手里,像饼干一样碎成了几块。他把碎块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声音沉重得像灌了铅:“付处……这……这连标号最低的水泥都算不上,就是沙子和劣质胶水和的‘胶泥’。别说人了,风大点都能给吹倒。”

  几乎在同一时间,孟勇那边也有了惊人的发现。

  “付处……付处你快来看!”他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颤抖和愤怒,“你看这个……这下面……这他妈的下面全是垃圾!”

  付平立刻凑到他身边,戴上了备用的监视器。

  无人机的红外镜头下,滨河公园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斑驳的色彩。白天看起来平整如茵的大片草坪,在红外模式下,温度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是正常的深绿色,代表着土壤和植被,而另一些地方,则呈现出大块大块的、代表着低温的蓝色和紫色斑块。

  “切换到可见光,高度降低,打开探照灯。”付平的脸色铁青,但语气异常冷静。

  无人机缓缓下降,机腹下的高亮LED探照灯猛地亮起,像一把手术刀,划破了公园的黑暗。光柱打在一片看起来完美无瑕的草坪上。这片草坪位于公园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白天大概很少有人会走到这里。

  “再低一点,悬停。”

  在无人机高清镜头的放大下,真相开始浮现。那片草坪,根本不是长在土壤上的。草皮只是薄薄的一层,像一张绿色的地毯。而地毯的边缘,因为铺设得匆忙,掀起了一个小角。

  从那个掀开的角下面,露出来的东西,让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都感到了生理性的恶心。

  不是肥沃的土壤,而是一堆五颜六色的、散发着腐烂气息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废料!

  废弃的塑料袋,碎裂的砖块,锈迹斑斑的钢筋头,甚至还有几只破烂的鞋子。这些东西被胡乱地填埋在一个大坑里,上面只是象征性地铺了一层薄薄的草皮,营造出一片虚假的繁荣。

  “这……这他妈的哪是建公园,这简直就是建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场,然后在上面盖了层绿布!”孟勇愤怒地低吼,他那张年轻的脸上,充满了被欺骗和愚弄的屈辱感。

  付平没有说话,他只是凑过去看了一眼,然后立刻下令:“保存原始视频,多角度、多机位再拍几遍,特写、远景都要有。固定证据!”

  他的冷静,像一盆冰水,浇在了孟勇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怒火上。孟勇深吸一口气,开始熟练地操控无人机,从不同角度,反复记录下这触目惊心的一幕。

  深夜的滨河公园,白天里流光溢彩,此刻在手电筒和无人机探照灯的微光下,显得阴森而诡异。华丽的表象被一层层剥开,露出的是腐朽、欺骗和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极致蔑视。这哪里是什么“民心工程”,这分明是建立在谎言和垃圾之上的“政绩坟场”。

  固定好所有影像证据后,四人迅速撤离。回到那间充满霉味的小旅馆时,天已经快亮了。没人有睡意,巨大的震惊和愤怒,让每个人都像一头发条上满了的斗牛。

  “证据还不够。”付平看着电脑里那些堪称炸裂的视频和照片,声音沙哑地说,“这些是‘物证’,我们还需要‘人证’。豆腐渣工程的背后,一定是腐败的工程招标和层层转包克扣。‘亮化工程’拖欠工资,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他看向王大虎:“大虎哥,该你出手了。我需要你找到‘亮化工程’的包工头,活的,能说话的。”

  王大虎一夜没睡,眼睛里全是红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他点了点头,掏出手机,开始翻找一个许多年没有联系过的号码。

  “我有个远房表弟的连襟,早些年在云川这边跑工程。路子野,三教九流都认识。我试试看。”

  王大虎的能量,超出了付平的想象。他只打了两个电话,说了一些付平他们听不太懂的江湖切口,事情就有了眉目。当天下午,一个电话就打了回来。

  对方约他们在县城外一家名叫“兄弟大排档”的小饭馆见面。

  傍晚,付平只带了王大虎,两人开着那辆破商务车,来到了约定地点。这是一家开在国道边上的简陋饭馆,一看就是专门做长途司机生意的地方。

  他们被领进了一个烟雾缭绕的包间。包间里已经坐了三个人,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皮肤黝黑粗糙,指甲缝里还带着洗不干净的泥垢,身上散发着浓重的烟味和一股子被生活重压磨砺出来的疲惫感。为首的一个,是个光头,脖子上戴着一根粗粗的假金链子,但眼神里的愁苦,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看到付平和王大虎进来,三个人都警惕地站了起来。

  王大虎上前,跟光头低声交谈了几句,似乎是在核对某种“暗号”。然后,他指着付平,对光头说:“这是我老板,从南边来的,想在北方搞点实业。听说你们这边的工程款不好拿,想跟几位大哥打听打听情况,免得踩坑。”

  光头将信将疑地打量着付平。付平也不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硬中华,给三个人一人递了一根,然后给自己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包间里的气氛渐渐松弛下来。在酒精的催化下,压抑已久的苦水,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老板,你可千万别来云川搞工程,这地方,水太深了!”光头一口干掉杯里的白酒,眼睛通红,狠狠地把酒杯墩在桌上,“我们就是前车之鉴!”

  他从随身携带的、一个磨得发亮的皮包里,掏出了一沓厚厚的、带着折痕的纸。

  “你看看!这些,全是他妈的欠条!白纸黑字,盖着县里城投公司的红章!‘亮化工程’,听着好听吧?高县长脸上的光!可我们的钱呢?一百八十多万,从去年拖到现在,一分钱没见着!”

  旁边一个更瘦小些的包工头,声音沙哑地补充道:“何止是欠钱!他们给的材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他从另一个包里,拿出了一卷电缆的样品,扔在桌上。“老板你看看这个!标的是国标,你再看看这铜芯,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我们要是真用这玩意儿,不出三个月,整条街都得着火!我们不敢用,自己垫钱去买好的,结果呢?他们验收的时候,说我们用的材料‘不符合招标要求’,还要罚我们的款!”

  光头越说越激动,一拳砸在桌子上,桌上的盘子都跳了起来。

  “我们不是没找过!去县政府,那保安跟防贼一样,门都让你进不去!去信访办,就让我们填表,填了十几次了,石沉大海!高县长?呵,那是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大人物,是天上的神仙!我们这些给他脸上贴金、给他铺路的凡人,在他眼里,连条狗都不如!我底下那几十号兄弟,上有老下有小,都指着这点血汗钱活命啊!”

  说到最后,这个在工地上吆五喝六的汉子,眼圈红了,声音也哽咽了。

  付平一直沉默地听着,他放在桌下的手,早已攥成了拳头。他让王大虎打开了公文包,露出了里面事先准备好的录音笔。

  “大哥,你们说的这些,我们都录下来了。这些欠条和样品,能不能让我们拍个照,复印一份?我们有我们的渠道,或许……能帮你们把声音递上去。”付平看着他们,语气诚恳。

  光头愣了一下,和另外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挣扎。他们被骗过太多次了。

  王大虎看出了他们的犹豫,他端起酒杯,站起身,对着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三位大哥,我王大虎拿我全家老小的性命担保,我老板,是真心想帮你们。我们不要你们一分钱,只想要个公道。今天你们信我们一次,把证据给我们。如果一个月之内,这事没个说法,你们来找我,我这条命,赔给你们!”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带着一股子江湖人的血性和义气。

  光头死死地盯着王大虎的眼睛,看了足足有半分钟。终于,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把桌上那沓厚厚的欠条和那卷劣质电缆,往前一推。

  “好!我们就再赌一次!信你!”

  从饭馆出来,夜色已经深了。付平坐在车里,手里捏着那些欠条的复印件,感觉它们重如千钧。

  回到小旅馆,所有人都没有休息。付平和刘思雨连夜在电脑上整理着所有的证据:

  滨河公园豆腐渣工程的无人机航拍视频和高清特写照片,每一帧都清晰得让人不寒而栗。

  张伟对护栏材质的专业分析报告,附上了现场取样的劣质水泥块和泡沫填充物。

  被拖欠工资的包工头们声泪俱下的谈话录音,以及那厚厚一沓欠条的复印件。

  白天收集到的,关于“幸福家园”质量问题和“美食一条街”商贩们抱怨的录音片段。

  还有刘思雨从网络上搜集整理的高建民两年来的所有公开报道、讲话稿和政绩宣传材料。

  当这些东西被分门别类地放在一起时,一条完整的、坚不可摧的、指向高建民“虚假政绩”和“懒政怠政”的证据链条,赫然形成。

  那些光鲜的报道和高建民阳光的笑脸,与那些触目惊心的豆腐渣工程、百姓愁苦的面容和包工头们绝望的控诉,形成了无比讽刺的对比。

  所谓的“政绩神话”,不过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的海市蜃楼。

  孟勇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一条条整理好的证据,他脸上的愤怒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这种沉重,来自于真相的重量,也来自于一种即将审判一个“明星”的使命感。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调研人员,他们成了历史的记录者和吹哨人。

  “付处,”他轻声说,“我们……这是要把天给捅个窟窿啊。”

  付平关上电脑,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了那扇肮脏的窗帘。

  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他看着远处那条依旧灯火通明的“建民大道”,声音平静,但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力量。

  “不。我们不是去捅天。”

  “我们是去把那些乌云,从天上撕下来。”

继续阅读:第578章 深山璞玉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