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搞个农家乐试试?
微龙唐2025-08-13 15:305,025

  付平和王大虎并肩缓缓地行走在那条崭新而平坦的水泥路上,脚下发出清脆且有节奏的声响。那“哒哒哒”的脚步声仿佛是寂静村庄里唯一的乐章,打破了周围原有的静谧氛围,显得格外响亮和清晰。

  刚刚完成对芝麻山村的全面实地考察工作后,他俩此刻正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往回赶。午后的阳光毫不留情地洒落在他们身上,使得两人额头迅速渗出一滴滴细密的汗珠来。那些汗珠就像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般,顺着脸颊滑落而下。不仅如此,由于长时间的步行与炎热天气的双重影响,他们的衬衫背部也早已被汗水浸透,形成了一大片深色的湿痕。

  “哎呀呀!大虎哥啊,咱们要不先歇息一会儿再继续走吧?我感觉自己这双腿都快走断啦!”付平一边说着,一边抬起手,伸出一根手指指向不远处路边放置着的一张长条石凳,并顺势摘下鼻梁上架着的眼镜,轻轻擦拭掉上面沾染的汗水。

  听到这话后的王大虎,则连忙停下脚步,转过头看着付平说道:“行嘞,付书记您赶紧坐下歇歇吧!这块儿石凳可是去年我们修这条路的时候专门留下来的呢,目的就是方便路过的村民们能够在此稍作停留、喘口气儿歇歇脚啥的。”说完之后,他还用自己粗壮有力的右手背快速地在满是汗水的脸庞上胡乱抹了一把。

  两人慢悠悠地走到石凳前,然后轻轻地坐了下去。屁股刚接触到凳子,就感觉到一股微微的下沉感,仿佛那石凳也承载了他们些许的疲惫。紧接着,两人像是心有灵犀一般,同时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仿佛要把身体里积压已久的浊气全都吐出来似的。

  付平右手很自然地伸进口袋摸索起来,不一会儿便掏出一包香烟来。他熟练地打开烟盒盖子,从中抽出两根香烟,将其中一根递向身旁的王大虎,另一根则被他用嘴唇轻轻夹住。随后,只见他左手拿起打火机“啪”的一声打着火苗,凑近嘴边的香烟点燃后,深深地吸了一大口。

  白色的烟雾从他嘴里吐出,在傍晚那柔和而温暖的光线中悠悠然地升腾起来。起初,烟雾还显得较为浓密,但随着微风的吹拂和时间的推移,它们渐渐地变得稀薄、分散开来,最终完全融入到周围的空气中消失不见。

  此刻,站在这个小高坡之上极目远眺,可以将整个芝麻山村尽收眼底。只见那些错落有致的崭新瓦房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那里,已然取代了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大多数土坯房。每座房子的屋顶上,一排排整齐排列着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弱但却十分引人注目的光芒。

  再往远处望去,几台小巧玲珑的农业机械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碌着。尽管距离有些遥远,但仍能隐隐约约听到从那边传来村民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那声音充满了力量与活力,似乎正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虎哥,你瞧瞧看呐!这短短几年间,咱们村子发生的变化可真是不小啊!”付平一边眯起双眼,让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象,一边感慨万千地说道。

  王大虎挺直了自己宽阔厚实的脊背,犹如一棵苍劲有力的青松一般,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上洋溢着一抹难以掩饰的自豪之色,只见他微微抬起下巴,眼神明亮而坚定地说道:“可不就是嘛!如今啊,咱们这村子里家家户户可都盖起了崭新漂亮的大房子啦!不仅如此呢,就连自来水也都通通接到了每家每户,那清澈甘甜的水一拧开龙头就哗哗地流出来咯;村里头的道路也全都做了硬化处理,平平整整、光光滑滑的,走起来别提有多舒坦啦;而且到了晚上呀,路边还亮起了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路灯,把整个村子照得亮堂堂的。想当年,只要一下雨,那路上泥泞不堪的,出个门双脚都沾满了泥巴,简直寸步难行哟!不过现在可好了,就算下再大的雨咱也不用担心喽!”

  听到这里,有人好奇地追问道:“那这么说来,村民们的生活应该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吧?”

  王大虎连忙点头应道:“那当然咯!过去大家都是靠老天爷赏饭吃,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却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但自从开始种植那些中药材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啦!收入变得稳定多了哩,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虽说现在的年轻人们依旧热衷于往大城市里头跑,去追寻他们所谓的梦想和机遇,但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都会大包小包地赶回家来探望亲人,村子里可比以前要热闹得多咯!”

  付平轻轻地弹了弹手中香烟的烟灰,那点点烟灰就如同雪花一般缓缓飘落而下。他微微眯起眼睛,将目光投向远方那片绿油油的菜地。只见一位头发花白、脊背微驼的老人正弯着腰,在菜地里辛勤地忙碌着。阳光洒在老人身上,映出一幅朴实而又动人的画面。

  如今,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土地上,下地干活儿的人大多数都是像这位老人一样的年长者。年轻人们则纷纷背井离乡,前往城市里谋求发展机会,去追寻他们心中所谓更好的生活。这种现象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为了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付平忽然转过头来,看向身旁的王大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同时开口问道:“大虎啊,对于咱们眼前这样的村子,你到底喜不喜欢呢?”听到这话,王大虎不禁愣了一愣,显然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如此认真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先是下意识地伸出手挠了挠自己的脑袋,然后那双略显迷茫的眼睛开始在村庄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来回游移不定。沉默片刻之后,王大虎才缓缓开口说道:“喜欢嘛……嗯,我当然喜欢啦!毕竟比起从前来说,我们这里可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呀!以前的时候,只有到过年时家里才能吃上那么一点点肉解解馋;可现在呢,每天都能够吃到香喷喷的肉了。还有啊,以前咱们住的房子一遇到下雨天就到处漏水,让人根本没法安心睡觉;但是现在不一样啦,大家都住进了结实漂亮的砖瓦房,再也不用担心被雨水淋湿喽!而且以前……”

  “我不是问这个。”付平有些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眉头微皱,眼神紧紧地盯着王大虎说道,“我是说,你好好想一想,如今这日子和你小时候相比起来,到底哪一个时期过得更为有趣一些呢?”被打断话语的王大虎嘴巴微微张开,像是想要反驳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能说出话来,只是愣愣地站在原地,一时间竟然语塞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抬起头来,那双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此刻却直直地望向远方,仿佛透过眼前的景象看到了过去的岁月,似乎正在努力追忆着某些已经远去的记忆。

  “要是说起生活的便利性啊,那肯定得是现在要方便得多喽!”王大虎终于开口说话了,他的声音略微低沉,带着一丝感慨,“可若论起有没有意思……唉……”说到这里,他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声音也随之更低沉了下去,“小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确实挺艰苦的,但那时候也有着不少的乐趣啊。还记得每到夏天的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就会迫不及待地跳进村子里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里,尽情地嬉戏玩耍、游泳捉鱼;而到了寒冷的冬天,则会结伴上山去打野兔,每次成功抓到一只野兔都会让大家兴奋上好一阵子呢。还有晚上,大家伙儿总会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津津有味地听老人们讲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那个时候啊,虽然物质条件比不上现在这么富足,但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却是实实在在的。”

  听完王大虎这番回忆,付平不由得点了点头,表示认同。他的目光也渐渐地变得深远起来,仿佛同样陷入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中。沉默片刻之后,只见付平慢慢地站起身来,然后弯下腰去,用脚将手中还未燃尽的烟头狠狠地在地上摁灭。紧接着,他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猛地转过头看向王大虎,一脸认真地问道:“大虎哥,要不咱们在咱村里尝试搞一个像农家乐那样的山庄怎么样?说不定能把那些曾经失去的乐趣重新找回来呢!”

  “啥子?农家乐?”王大虎如同屁股底下装了弹簧一般,“嗖”地一下就从那冰凉坚硬的石凳上弹了起来,他那双铜铃般大小的眼睛瞪得浑圆,直勾勾地盯着面前的付平,嘴巴张得老大,仿佛能够塞进一个鸡蛋去。

  这突如其来的反应把付平吓了一跳,他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小步,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咋这么大反应呢?但他还是定了定神,耐心解释道:“大虎啊,我觉得咱们村可以尝试开办农家乐呀。”

  然而,王大虎根本听不进去,他挥舞着粗壮的手臂,大声嚷嚷道:“付书记,你莫不是脑壳遭门夹了吧!咱这儿能办啥子农家乐嘛!”他一边说着,一边使劲儿摇着头,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付平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问道:“为什么不能呢?”

  王大虎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他像连珠炮似的说道:“咱们这儿又不是啥子风景区,周围既没有高耸入云的名山,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川,哪个会吃饱了撑的跑到我们这个穷乡僻壤来住农家乐哟!再者说了,村里头的人自己都还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呢,镇上的人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家手头都没啥闲钱,哪有人有那个兴致和财力来搞这些消费嘛!”说完,他双手一摊,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付平并不急着反驳,而是慢悠悠地又点了一根烟,"我说的不是传统那种农家乐。"

  "不是传统的?那是啥子?"

  "我想的是,把村子里找块地方,营造出老一辈人生活的场景。挖个小池塘,搭个院坝,种些菜地,弄片果林,修几间客房......"

  "那还不是农家乐?"王大虎打断道,"付书记,我跟你说实话,这种东西在咱们这儿行不通。没得人感兴趣啊!城里人凭啥要跑到乡下来?"

  付平没有被打消热情,反而眼睛越来越亮,"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建个中药材博物馆,把咱们蕲艾的特色展示出来。再建个民俗体验馆,让来的人体验一下传统农耕文化,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乐趣'。"

  王大虎满脸狐疑,"博物馆?那种东西得有多少人才肯来参观啊?我看悬......"

  "有孩子的人就会来啊!"付平笃定地说。

  "为啥?来玩?"

  "不是玩,是研学!"付平加重了语气,"现在城里的孩子,从小在钢筋水泥里长大,不知道米是怎么种出来的,不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他们需要这种研究性学习,了解传统,了解自然。"

  王大虎眉头皱得更紧了,"研学?那是啥东西?"

  "就是研究性学习,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动手实践,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付平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感染力,"你想想,现在城里的家长,哪个不是'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砸锅卖铁都愿意。"

  王大虎似乎被触动了什么,眼神微微闪动,"这么说来......"他犹豫了一下,"富贵家那个小孙子,去年暑假,他爹妈花了三千多块钱,送他去参加什么素质拓展培训班,就是爬爬山,玩玩水,打打游戏,还不是一样......"

  "对啊!"付平抓住这个机会,"现在的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投资。咱们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农村环境,有纯天然的农产品,有悠久的农耕文化,这些在城里都是稀缺资源啊!"

  王大虎半信半疑地点点头,但很快又皱起眉头,"可是,这要投入不少钱吧?"

  "确实需要一定投资,"付平承认道,"但真正的问题不在钱,而在你。"

  "在我?"

  "对,土地确权。这是项目能不能落地的关键。"付平严肃起来,"我们需要把那片地方的土地性质搞清楚,是宅基地还是农用地,还是集体建设用地。只有弄明白了,才能进行下一步规划。"

  王大虎猛地一拍大腿,"这个我知道!那片地大部分是集体建设用地,就是年代久远,界限不太清楚,有些老宅基地也混在里面。"

  "那就得尽快把这事办妥,"付平直视着王大虎的眼睛,"作为村支书,这事非你莫属。"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长了他们的影子。王大虎挺直了腰板,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付书记放心,这事我一定办好!我是承担了全镇人民的希望啊!"

  "需要多久?"

  "半个月,不,最多再来半个月,保证搞定!"王大虎拍着胸脯保证。

  "好,我就等你好消息!"付平笑着拍了拍王大虎的肩膀。

  两人沿着水泥路继续往前走,影子在地上越拉越长。

  "付书记,"王大虎突然问道,"你为啥突然想到搞这个?"

  付平放慢了脚步,"我回到曹海镇工作这几年,一直在思考怎么带动镇里发展。产业园区已经到了瓶颈期,粗放式的工业引资不是长久之计。中药材产业虽好,但规模有限,受环境制约。"

  "可是芝麻山只是曹海镇的一个村啊。"

  "曹海镇不止一个芝麻山村,"付平语气坚定,"作为镇里的干部,我得考虑全局,得让发展的水'一碗端平'。工业和农业之外,我们需要探索第三产业的可能性。"

  王大虎若有所思,"研学这条路,真行得通?"

  "我们没有名山大川,没有特色景点,但我们有文化,有教育的价值可以挖掘。至少比简单粗暴地搞工业园区要有想象力得多。"付平笑着说,"如果芝麻山的模式成功了,可以推广到全镇其他村。"

  王大虎的眼睛亮了起来,"那我绝对全力支持!这事绝对没问题的!"

  "先把土地确权的事情搞定,其他的我们慢慢谈。"

  "放心,我明天就组织人手开始实地测量,半个月内保证完成!"

  夕阳完全落下了山,暮色渐渐笼罩了整个村庄。两人的身影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个问题在暮色中回荡:"咋个让其他村也享受得到利益呐?"

  王大虎的声音里满是期待和思索。远处,村庄的灯火一盏盏亮了起来,如同星子般点缀在山间,预示着这片土地新的希望正在孕育。

继续阅读:第444章 土地确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