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破格高配
微龙唐2025-08-15 10:275,538

  江州省组织部大楼的中央空调,像一头勤勤恳懇但年事已高的老牛,哼哧哼哧地吐着冷气,却总也压不住盛夏午后从窗外渗进来的那股子燥热。就像这份刚刚打印出来,墨迹还带着温度的《关于〈江州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新时期指导意见〉施行一周年成效评估报告》。报告本身是冰冷的A4纸,但上面的数字,却像一把火,点燃了组织部三楼会议室里略显沉闷的空气。

  三百二十七人。

  这是过去一年里,通过“新政”渠道,被提拔、重用,或进入关键岗位后备名单的干部总数。这个数字后面,连接着三百多个家庭的命运起伏,更连接着全省数以万计基层干部的观望与期待。数据图表被投影在幕布上,那根陡然上扬的红色曲线,像一剂强心针,扎进了在座每一位部务会成员的眼睛里。

  王部长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在红木会议桌上敲击着,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笃、笃”声。他没看报告,报告里的每一个字,他都烂熟于心。他看的是在座同僚们的脸,一张张表情各异的脸,像一幅官场浮世绘。有欣喜的,有审慎的,也有几张脸上,掠过一丝难以察明的情绪,或许是疑虑,或许是别的什么。

  “同志们都看完了吧?”王部长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入池塘,瞬间让水面上的涟漪安静下来。“数据是喜人的,基层反响是热烈的。可以说,我们这一年的探索,路子走对了,也走稳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分管干部监督的副部长,“但是,这还不够。成果这种东西,你不把它敲实了,不把它放大,它就只是一份躺在档案柜里的报告。风一吹,就散了。过两年,人走茶凉,又回到老路上去。我们费了这么大劲儿,不是为了看一根漂亮的曲线图。”

  分管老干部工作的刘副部长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说:“王部长,您的意思我明白。成果确实来之不菲。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江州省这个《指导意见》,本来就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争议。现在是不是应该稍微低调一些,先把成果‘捂一捂’,等时机更成熟,再做宣传也不迟。免得树大招风,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番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枪打出头鸟,这是官场里颠扑不破的真理。改革,尤其是触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更是走在钢丝上。

  王部长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锐利。“老刘,你这话,放在五年前,我举双手赞成。但现在是什么时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候!”他身体微微前倾,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了,食指在空中用力一点,“我们现在不是要不要搞宣传的问题,而是要思考,怎么把这个宣传,搞成一个能载入江州省历史的事件!我们要把这股气,这股劲,彻底固化下来,形成一种新的ZZ生态,一种新的用人导向。让所有人都看到,在江州,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到底有没有春天!”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老牛般的空调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王部长环视一圈,语气斩钉截铁:“我的意见是,召开一次全省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把这一年来,在新政下脱颖而出的代表,都请过来。规格要高,场面要大,要让全省都看到我们的决心。”

  他目光最终落在了角落里一直埋头记录的付平身上。付平今天只是列席会议,像个速记员。

  “付平同志。”

  付平猛地抬头,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一道长长的墨痕。

  “这次座谈会,你来牵头,担任筹备组的总负责人。”王部长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像一枚盖了章的军令。

  付平领命后的第三天,一份“高标准”的会议方案摆在了王部长的办公桌上。方案的核心,只有一句话:建议邀请省委书记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这个建议,在组织部内部已经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澜。部里几位处长找到付平,话说得很委婉。

  “付处,你这个想法很大胆,非常好。但是……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一个部门内部的座谈会,请到省委书记,这在咱们省里,好像还没有先例吧?万一……万一书记没时间,或者觉得不合适,我们再往下调整,就很被动了。”

  “是啊,付处。王部长是支持你,但我们也不能给部长出难题。这事儿要是报上去,书记不批,王部长的面子往哪儿搁?”

  付平只是安静地听着,点头,微笑,说“谢谢各位处长的提醒,我会慎重考虑”。但他交上去的方案,一个字都没改。他知道,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座谈会,这是一场ZZ仗。打仗,就没有回头箭。要么大获全胜,要么……他没去想那个要么。

  王部长看着方案,沉默了很久。他拿起桌上的红蓝铅笔,在“建议邀请省委书记”那一行下面,画了一道重重的红线。

  “你小子,是真敢想啊。”王部长抬头看着付平,眼神里看不出是批评还是赞赏。“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等于把我和省委的改革决心,架在火上烤。成了,一飞冲天;不成,就是个笑话。”

  付平站得笔直,声音沉稳:“部长,我认为,只有这个规格,才能达到您说的‘固化成果,引领方向’的目的。这不仅仅是一场会,更是一次ZZ宣示。我们需要最高层级的背书。”

  王部长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行,你这颗‘卫星’,我来想办法给你送上天。”

  第二天下午,王部长拿着那份被他用红笔标注过的方案,走进了省委书记的办公室。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书籍和木头的味道。省委书记正在看一份文件,见王部长进来,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老王,坐。看你这表情,是来报喜,还是来请战的?”书记的语气很平和。

  “书记,既是报喜,也是请战。”王部长坐下,将方案和那份数据翔实的评估报告一并递了过去。“这是我们干部新政一周年的成绩单,请您审阅。基于这个成绩,我们想搞个活动,这是初步方案。”

  书记没先看方案,而是拿起了那份评估报告,看得极其仔细。他时而点头,时-而用笔在上面圈画着。十几分钟后,他才放下报告,端起茶杯呷了一口。

  “三百二十七人……不错,很不错。基层干部士气高涨,这比任何经济数据都让我感到振奋。”他看向王部长,“你们组织部这一年,辛苦了,打了一场漂亮仗。”

  “这都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王部长接得滴水不漏,然后话锋一转,“书记,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更担心的是这股势头能否延续。所以,我们想借这个机会,开一个座谈会,把调子定下来,把方向指明白。”

  书记这才拿起那份会议方案,目光落在被红线标注的那句话上,他抬起眼皮,看了王部长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玩味。

  王部长迎着他的目光,不闪不避,沉声说道:“书记,我知道这个请求有些‘高配’。但这次会议,我们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江州一省的得失。前段时间,我去中央党校学习,兄弟省份的同志们对我们这个《指导意见》议论很多,有赞成的,有观望的,也有质疑的。他们都在看,看我们江州是不是动真格,是不是一阵风。所以,这次会议,既是给我们自己的干部鼓劲,也是向全国展示我们江州省的改革决心和求贤若渴的诚意。我们需要一个最权威的声音,来为这场改革定调,来凝聚人心,引领方向。”

  这番话,已经超越了会议本身,上升到了战略层面。

  省委书记脸上的那一丝玩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刻的赞许。他被王部长的战略眼光打动了。他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会办事的组织部长,更是一个能站在全省乃至全国高度思考问题的战略家。

  他将方案轻轻放在桌上,身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里,手指在扶手上敲了敲。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寂静。

  突然,他开口了,声音比刚才洪亮了许多,带着一种一锤定音的力量。

  “老王,你的格局,很好。”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方案上龙飞凤舞地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说道:“这个会,不仅要开,而且要开成一个标杆!”

  他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王部长:“我不仅要去,我还要发表讲话。你通知下去,这件事,由省委办公厅和你们组织部共同主办。在家的常委,原则上都要参加!”

  “原则上都要参加”,这七个字从省委书记嘴里说出来,就像一道圣旨。王部长心里一块巨石轰然落地,他知道,付平那颗“卫星”,不仅能上天,而且会是一颗最亮的星。

  省委书记“拍板”的消息,像一股强电流,瞬间击穿了组织部大楼。那些之前还觉得付平“小题大做”的人,此刻看他的眼神都变了。钦佩、羡慕,或许还有一丝后怕。

  付平却没时间去感受这些目光的变化。他领下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军令状”。省委书记亲自定调的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哪怕是一点点瑕疵,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对他来说,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考”。

  组织部大楼的顶层,一间闲置的会议室被改造成了筹备办公室。这里成了整栋大楼的“战情室”,几乎二十四小时灯火通明。墙上贴满了巨大的流程图、座位图、责任分解表和各种应急预案。空气里弥漫着咖啡、泡面和尼古丁混合的味道,夹杂着时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和压低了嗓门的讨论声。

  付平展现出了他作为政策制定者之外的另一面——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他像一个精密仪器的总设计师,将庞杂的会议筹备工作,分解成宣传联络、会务保障、材料起草、安全保卫等数十个任务模块,每个模块都指定了负责人和完成时限,责任到人,环环相扣。

  “材料组,所有发言稿,明天中午之前必须全部交到我这里。”付平的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我再强调一遍要求:多谈问题,多讲困惑,多提建议,少唱赞歌。谁的稿子里‘伟大’‘光荣’‘正确’超过三次,直接打回去重写。我们要听真话,不是来听汇报的。”

  “会务组,座位安排图,我要亲自看。”

  那张巨大的座位图,成了付平这几天花费心血最多的地方。他亲自修改了三次。按照惯例,这种会议的座位,严格按照行政级别和单位权重来排。但付平的第一稿,就把这个惯例打破了。

  筹备组的一位副手看着初稿,迟疑地指着第一排正中的一个名字:“付处,这个……马书记,是雪峰乡的党委书记?雪峰乡,是我们省最偏远的山区乡镇之一吧?把他安排在第一排正中间,比好几个地级市的团委书记、开发区主任的位置都靠前,这……合不合规矩?”

  付平正用红笔在图上标注,他头也没抬地说:“规矩是人定的。这次会议的规矩,就是‘担当’和‘实绩’。这位马书记,二十年没挪过窝,把一个全省垫底的贫困乡,带成了现在的生态旅游示范乡。他身上的衣服可能没有台下某些干部那么光鲜,但他做出的事,比谁都硬。我们这次会议,就是要让这样的人,坐在最显眼的位置。让所有人都看看,省委看重的是什么样的人。”

  他改完最后一处,直起身子,看着墙上那张密密麻麻的图表,仿佛在欣赏一幅杰作。这不仅仅是一张座位图,这是他理念的具象化,是他对“新政”最直观的诠释。

  会议当天,省委大礼堂庄重而肃穆。巨大的红色背景板上,“江州省优秀年轻干部座谈会”几个金色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台下,三百多名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年轻干部代表,个个西装革履,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写满了激动、自豪和一丝恰到好处的紧张。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光芒,那种久违的、属于年轻人的锐气和朝气,一扫过去类似会议上那种暮气沉沉、昏昏欲睡的氛围。

  付平作为会议主持人,坐在主席台的中央位置。他的左手边,是省委书记,右手边,是组织部的王部长。这个座位安排本身,就传递出了强烈的ZZ信号。摄像机的长焦镜头时不时地扫过他年轻而沉稳的脸,通过电视直播信号,传遍了江州省的千家万户。

  他内心压力巨大,手心甚至有些冒汗,但他知道,从他坐上这个位置开始,他就不再仅仅代表自己。他的外在表现,必须像身后的背景板一样,稳固,可靠。

  会议议程一项项进行。几位年轻干部的发言,果然如付平要求的那样,朴实、真诚,问题和建议远多于歌功颂德,引起了台下阵阵共鸣。

  最后,轮到省委书记讲话。

  书记没有拿秘书准备的讲稿,他走上发言台,只是扶了扶话筒,目光缓缓扫过全场。

  “同志们,年轻人,上午好。”

  他一开口,就不是那种程式化的官样文章。

  “今天,看到你们,我很高兴。看到你们一个个坐得笔直,眼睛里有光,我更高兴。这说明我们江州的未来,有希望。”

  “我来之前,看了组织部一份报告,也听了老王部长的汇报。过去一年,我们有三百多名干部,通过新的机制,走上了更重要的岗位,或者进入了组织的视野。这个数字,让我很欣慰。但今天我来,不是来总结成绩的,我是来提要求的,也是来给大家撑腰的!”

  书记的声音陡然提高,充满了力量。

  “我们为什么要出台那个《指导意见》?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破格’提拔,为什么要建立‘容错’机制?就是要传递一个最鲜明的信号:在江州这片土地上,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就是要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竞相奔涌,脱颖而出!”

  他讲话的过程中,多次脱稿,引用《指导意见》里的原文,并用最通俗的语言,去阐述那些听起来很深奥的理念。

  “什么叫‘破格’?破格不是没有规矩,不是搞个人说了算。破的是那些论资排辈的旧格,是那些看背景不看本事的潜规则!我们就是要让那些有真本事、有闯劲,但可能资历浅一点、年龄轻一点的同志,有机会站到舞台中央。就像……”

  他突然停住,目光在台下搜寻着,然后定格在第一排。

  “就像今天坐在第一排的,来自雪峰乡的马书记。”

  全场的聚光灯,仿佛有生命一般,瞬间从主席台“刷”地一下打到了第一排正中。那位穿着一身半旧西装、皮肤黝黑、双手因为紧张而紧紧攥在一起的中年汉子,猛地愣住了。他下意识地想站起来,又有些不知所措,脸上写满了受宠若惊。

  书记对着话筒,声音温和而坚定:“我听说过你的事迹。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在最艰苦的地方,不跑不要,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同志们,这样的人,我们不提拔,那提拔谁?这样的干部,我们不给他撑腰,那我们当领导的,就是失职!”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不仅仅是给省委书记的,也是给那位惊愕又感动的马书记的,更是给所有和马书记一样,默默耕耘在基层的奋斗者的。马书记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书记的讲话,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他没有一句空话套话,讲的都是问题,给的都是承诺,点的都是方向。当他用一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担当的干部最光荣”结束讲话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仿佛要将大礼堂的屋顶掀翻。

  在如潮的掌声中,电视直播的镜头给了一个长时间的特写:主席台中央,省委书记和王部长正带头鼓掌,而坐在他们中间的付平,年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微笑。这一幕,定格在了全省无数的电视屏幕上,也深深烙印在了江州省的ZZ年轮里。

继续阅读:第598章 “千里马天团”的“集体朝圣”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