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付平的“定风波”与“容错胸怀”
微龙唐2025-08-18 11:115,473

  李云帆走下讲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凝固的沥青上,沉重而黏滞。他没有选择从侧面的台阶下去,而是径直从讲台正前方走下,穿过第一排和主席台之间的空地,回到了自己位于第三排的座位。他没有看任何人,径直坐下,像一杆标枪一样挺直了腰杆,目光平视着前方空无一物的舞台背景板。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刚刚在万米高空完成了一次极限豪赌的飞行员,飞机是安全着陆了,但他知道,塔台的质询和军事法庭的传票,马上就会接踵而至。他甚至能闻到空气中那股因极度紧张和肾上腺素飙升而产生的,类似于金属烧灼后的焦糊味。

  省委大礼堂里,陷入了一种令人窒息的、长达半分钟的绝对寂静。

  这是一种有重量的寂静。它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让呼吸都变得困难。时间仿佛被拉长成了粘稠的糖浆,一秒钟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中央空调还在忠实地吐着冷气,那“呼呼”的风声,此刻不再是消解暑气的福音,反而像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吹得人汗毛倒竖。大礼堂穹顶上华丽的水晶吊灯,折射出冰冷的光,光柱中,无数微小的尘埃在漫无目的地漂浮,像极了此刻在座三百多名年轻干部那悬浮在半空、无处安放的心。

  台下,是一片凝固的海洋。人们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的电影画面,保持着各种僵硬的姿态。有人下意识地端着茶杯,却忘了喝;有人手里握着笔,笔尖悬在笔记本上空,留下一滴慢慢晕开的墨迹;有人身体前倾,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嘴巴微张,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李云帆发言时,内心是翻江倒海的。那是被压抑许久的共鸣,是被点燃的愤怒,是被说中心事的快感。但当李云帆最后一个字落下,当那惊世骇俗的发言结束,官场浸淫出的理性迅速回潮,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所有热血。他们开始为这个“愣头青”县长感到恐惧。他们太清楚了,在中国官场的语境下,李云帆的行为不叫“勇敢”,而叫“ZZ自杀”。在如此高规格、有最高领导在场的会议上,公开“炮轰”体制,让分管省领导下不来台,这无异于在所有人的游戏规则上,狠狠地踩上了一脚,还吐了一口唾沫。

  李云帆的ZZ生命,完蛋了。这是在场几乎所有人心照不宣的共识。他们仿佛已经能看到后续的剧本:会议草草结束,李云帆被纪委的工作人员带走谈话,石盘县很快会迎来一位新的、更“懂规矩”的县长。而这次座谈会,将成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诫所有人,什么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李云帆自己,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甚至已经具体地想好了,如果今天被当场拿下,明天就给媳妇打电话,让她把老家的那个小院子收拾出来,他要开一个“李氏牛肉面”馆。他当刑警时跟一个回族师傅学的手艺,味道一绝。大不了,这个县长不当了,回家给老婆孩子做饭,也算是一种圆满。他低着头,看着自己那双因为用力过猛而指节发白、青筋毕露的拳头,平静地等待着那只注定要落下的、沉重的靴子。

  所有人的目光,三百多道来自台下的,十几道来自主席台的,像无数根探照灯的光柱,穿越凝固的空气,不约而同地,全部聚焦在了同一个人身上——主持人,付平。

  他成了风暴的中心,是决定这艘大船是触礁沉没还是转危为安的唯一舵手。他接下来说的第一个词,做的第一个动作,都将为李云帆刚才那场石破天惊的“炮轰”定性,为这次本该是庆功会的座谈会,画上最终的句号。

  付平的大脑,在那半分钟里,进行着远超常人想象的飞速运转。他像一台超级计算机,瞬间处理着海量的信息。

  首先,是评估。李云帆的发言是一把双刃剑,它撕破了和谐的假象,但也捅破了改革必须面对的脓包。这是危机,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处理不好,改革的势头会因此受挫,所有人都将变得噤若寒蝉;但如果处理得当,这次“意外”将成为把改革推向深水区的最强劲的动力。

  其次,是观察。他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扫过主席台上的每一个人。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嘴唇紧抿,脸色铁青,双手交叉在胸前,是典型的防备和愤怒姿态。几位厅长则眼观鼻,鼻观心,努力让自己变成透明人。王部长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那无意识敲击桌面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波澜。最关键的,是省委书记。书记面无表情,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静静地看着台上的李云帆,那深邃的目光,像一口古井,让人根本探不到底。付平瞬间做出判断:书记的沉默,不是愤怒,而是观察,是考验。他在考验李云帆,也在考验他付平,考验整个江州省的干部队伍,面对真正的矛盾和冲突时,是什么成色。

  最后,是决策。一个三步走的方案,在付平的脑海中瞬间成型。第一步,表态,用最直接的方式,为李云帆撑腰,保护好这颗“改革的火种”。第二步,定性,重新定义李云帆的行为,将其从“破坏纪律”升华为“担当勇气”,抢占话语权的制高点。第三步,转化,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用“乾坤大挪移”的手法,将这股破坏性的负面情绪,巧妙地转化为建设性的、可控的正能量,将一次个人英雄主义的“单点爆破”,变成一场集体参与的“思想解放”。

  电光火石之间,计议已定。

  就在大礼堂的空气即将凝固成一整块花岗岩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画面,通过摄像机的特写镜头,清晰地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主席台中央的付平,脸上,缓缓地,竟然露出了一个微笑。

  那不是敷衍的、僵硬的、试图缓和气氛的社交性微笑。那是一个发自内心的,从容不迫的,甚至带着一丝棋手看到精彩棋局时才会有的欣赏和欣慰的微笑。

  他没有立刻拿起话筒。他身体微微前倾,抬起双手,开始鼓掌。

  “啪。”

  第一声掌声,在这死寂的大礼堂里,显得格外清晰、响亮,甚至有些突兀,像一声惊雷,在每个人的耳边炸响。

  “啪、啪。”

  他的掌声,不急不缓,沉稳而有力,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进了那片冰封的湖面,激起了一圈看得见的涟漪。

  一开始,只有他一个人在鼓掌。一秒,两秒,三秒……整个会场,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坐在前排的王部长,在付平鼓掌的第二秒,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也跟着鼓了起来。他的掌声,雄浑而坚定,是对付平举动的最直接、最权威的认可。

  这一下,就像一个信号。

  台下,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是那个“技术大神”凌风,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跟着鼓掌。紧接着,是“海归精英”苏晴。然后,掌声就像被点燃的引信,沿着一条看不见的线路,“呲”地一声,迅速蔓延。坐在李云帆身旁的干部,也抬起了手。后排,中排……稀稀拉拉的掌声,在短短几秒钟内,汇聚成了燎原的星火,瞬间连成一片,最终,汇聚成雷鸣般的声浪,在这座庄严的大礼堂里轰然炸响,经久不息!

  这掌声,像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冲刷着每个人的心灵。它释放了人们压抑已久的震撼,宣泄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也驱散了笼罩在会场上空的恐惧。李云帆猛地抬头,不敢相信地看着主席台上的付平,看着台下那些素不相识、却为他鼓掌的“同类”,这个当刑警时被刀捅了都没哼一声的汉子,眼眶瞬间就湿润了。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掌声渐渐平息。付平这才不慌不忙地拿起话筒,他的声音透过高级音响,清晰、沉稳、带着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传遍了全场的每一个角落。

  “谢谢!”他先对着话筒说了一声,然后目光温和地转向李云帆的方向,“谢谢云帆同志!”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牢牢掌控着整个乐团的情绪和节奏。

  “刚才的掌声,我想,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才是我们今天这个座谈会,最想听到的声音!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声音!”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和力量。

  “同志们,我们党选拔干部,看什么?在座的各位,都是组织部门经过层层选拔的。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代表组织部,也想跟大家交个底。我们不仅要看一个干部说了什么花团锦簇的话,写了什么洋洋洒洒的报告,我们更要看他做了什么,尤其要看,在关键时刻,他敢做什么!”

  “敢于直面问题,是一种能力!敢于揭示矛盾,是一种担当!敢于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计个人得失,说出一些可能会得罪人的真话、实话,这更是一种在当前环境下,尤其宝贵的、需要我们组织部门用最大的决心去珍惜和保护的勇气!”

  他把话筒稍微拿近了一些,语气里充满了真诚的激赏,他甚至没有用官腔的“同志”,而是直呼其名。

  “我为我们江州省的干部队伍里,有李云帆这样,有筋骨、有担当、有血性的年轻人,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这番话,如同一道温暖的洪流,瞬间冲散了会场里最后一丝尴尬和冰冷。它不仅为李云帆的发言做了最权威的背书,更像是一份宣言,一份组织部门的“容错承诺书”,宣告了省委在新时期的用人态度和价值取向。它告诉所有人,江州省的ZZ天空,容得下尖锐的批评,容得下带刺的真话。

  主席台上,王部长欣慰地微微颔首,他看付平的眼神,就像一个老师傅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弟子,终于淬炼成钢,可以独当一面了。而省委书记,则不动声色地拿起笔,在他面前的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了几个字。他写完,抬头看了一眼付平,然后与身边的王部长,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里,有惊讶,有赞许,更有对一个ZZ人才横空出世的深度肯定。

  付平的表演,还没有结束。他深知,光有表扬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加以引导,李云帆点燃的这把火,很可能会变成一把无法控制的野火,烧伤别人,也烧伤自己。必须将这种近乎“破坏性”的批判情绪,迅速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他话锋一转,声调再次提高,充满了鼓动人心的力量。

  “云帆同志刚才,给我们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他提到的那‘三座大山’,我相信,绝不仅仅是石盘县独有的,而是我们全省,乃至全国在发展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的‘烦恼’和‘阵痛’!这,也正是我们省委,我们组织工作下一步要下大力气攻克的‘堡垒’!”

  他的目光,从主席台扫向台下,炯炯有神,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

  “今天在座的,一百二十位同志,都是我们全省各地、各条战线上最优秀的青年才俊,是这场伟大改革的亲历者,更是未来的主力军!我想,大家在各自的工作中,一定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一定有过比我更深入的思考!”

  “所以,”他在这里稍作停顿,加重了语气,让所有人都屏息期待,“我提议,我们临时改变一下既定的会议议程。就围绕刚才云帆同志提出的,‘如何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营造更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这个主题,我们现场,来一场自由的、开放的讨论!”

  “大家不要怕说错话,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建议,都可以畅所欲言地提出来!提问题,更要提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不仅要做问题的发现者,更要做问题的解决者!”

  这一手“乾坤大挪移”,用得是如此的行云流水,如此的举重若轻。一场可能引发高层震怒、导致个人悲剧的“炸场炮轰”,就在他这短短几句话之间,被巧妙地转化为一场全体参与、集思广益的“头脑风暴”。

  这不仅滴水不漏地保护了李云帆,让他从一个孤胆英雄,变成了这场讨论的“启发者”,更让整个座谈会的主题,从一场总结成绩的庆功会,瞬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化和升华。

  会场的气氛,像坐了一趟惊心动魄的过山车,从冰点瞬间被拉升到了沸点。之前的尴尬、紧张、压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深度激发、跃跃欲试的热忱。许多年轻干部,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光芒,纷纷拿出笔记本和笔,奋笔疾书,整理着自己脑海中那些沉淀已久的想法。

  在付平引导之后,第一个举手要求发言的,竟然是之前第三位发言,那位来自雪峰乡的“孝子书记”林山。

  他站起来,有些激动,也有些不好意思,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

  “付主任,李县长,你们……你们启发了我。”他憨厚地笑了笑,“我刚才的发言,光说感谢了,其实心里也憋着好多话,怕说出来不合时宜。现在我不想憋着了。我想说,我们不能光埋怨上头会多,我们也要反思,是不是我们自己开的很多会,本身就是没有营养、没有效率的?我们乡里,有的会,就是把县里的文件念一遍,念完就散会,这种会,纯粹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不开也罢!”

  他的话,再次引爆了全场会意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整个会场的讨论氛围,被彻底点燃了。

  紧接着,一只只手臂林立而起。

  苏晴站了起来,她扶了扶金丝眼镜,语言精准而犀利:“我建议,省一级层面应该牵头,对现行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一次彻底的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取消。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部门的审批效率进行排名,倒逼他们改革流程!”

  一个来自省金融办的年轻处长接着说:“我补充一点,关于招商引资,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首席服务官’制度?一个项目进来,就指定一个级别的领导作为首席服务官,全程代办,一跟到底,避免企业多头跑、来回跑。出了问题,就找这个服务官,出了成绩,也记在他的功劳簿上!”

  ……

  会场的气氛热烈而有序,一个个直指要害的问题被提了出来,一条条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被记录下来。付平引导着讨论,时而追问细节,时而进行归纳,像一个高超的乐团指挥,让各种乐器和谐共鸣,奏出了一曲激昂的改革交响乐。

  摄像师的镜头再次给了省委书记一个特写。这一次,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他的嘴角,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发自内心的笑意。那笑容里,有欣慰,有期待,更有一种大局在握的从容。

  临近中午,付平抬手看了看表,示意大家安静。他站起身,为这场意外而精彩的讨论做了一次阶段性的小结。

  “同志们,听了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发言,我非常振奋。”他看着台下那一张张闪着光的脸,眼神明亮而真诚,“有一句话,我想送给在座的各位,也送给我自己:抱怨,是弱者的权利;而改变,是强者的选择。”

  “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被组织寄予厚望,都被人民寄予厚望。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也是时代责任的承担者。我们要做改变现状的强者,不做抱怨环境的弱者!”

  他的声音在热烈的气氛中回荡,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我希望,也相信,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每一个思想的火花,都能成为明天点亮江州改革之路的熊熊火炬!”

  话音落下,全场再次爆发出长时间的、发自肺腑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李云帆的,是送给付平的,更是送给他们自己的,送给一个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未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