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搞定最犟老农
微龙唐2025-08-10 20:295,070

  第二天清晨,小钱醒来时,枕边的手机显示时间才五点半。窗外,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挣脱黑夜的束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有的晨雾气味。他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偶尔传来的鸡鸣声,思绪却早已开始运转。昨晚那顿饭,那个被剥好的脐橙,像是给了他新的能量源。

  起床后,他简单洗漱,然后在院子里做了几个伸展动作。黄静站在屋檐下,好奇地看着他。

  "小黄静,早啊。"小钱冲他笑了笑。

  黄静没跑开,只是点了点头,又低下头去,脚尖在地上画着圈。这已经是个进步了,小钱心想。

  "嘿,想不想学这个?"小钱做了个简单的太极动作,"这个可以帮助长高哦。"

  黄静眼睛亮了一下,犹豫了片刻,怯生生地走过来,模仿着小钱的动作。

  "对,就是这样,手臂要放松,像树枝一样柔软。"小钱轻声指导着,"脚步要稳,像树根一样扎实。"

  "像脐橙树吗?"黄静突然问道,声音还是很小,但比昨天多了几分自信。

  小钱愣了一下,笑道:"对,就像脐橙树一样。你很聪明,黄静。"

  两人正练着,院子门口传来了刘根生的声音:"哟,小钱,一大早就收徒弟啊?"

  小钱转身,刘根生站在门口,今天他穿了一件看起来挺新的衬衫,手里拿着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

  "给你带的早点,吃完咱就出发。"刘根生递过包子,"今天准备去西边那块地看看,问题可能多一点。"

  "什么问题?"小钱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馅的香味立刻充满口腔。

  刘根生看了看黄静,明显不想在孩子面前多说:"先吃吧,等会路上说。"

  二十分钟后,他们走在通往西边山坡的小路上。这条路比昨天走的要窄得多,两边的杂草几乎要没过膝盖,露水打湿了小钱的裤腿。

  "那块地是李家老四的,他一直不愿意流转,说什么也要自己种。"刘根生拄着拐棍,在前面开路,"可他也不好好种,就在那撂荒。现在上面说要整体规划,他才勉强同意,但要价高得很。"

  "为什么他不愿意流转?"小钱跟在后面,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坑。

  刘根生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小钱,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爹当年是这里最大的地主,被..."

  刘根生没说完,但小钱明白了。历史的阴影有时候比想象的要长得多。

  "所以他对集体的事情一直不太配合。"刘根生继续走着,"要不是这次镇上给的补贴高,他压根不会松口。今天去,你做好心理准备。"

  小钱点点头。他开始明白,自己的工作并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指导,还涉及到无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历史情结。

  远远地,他们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地头,双手背在身后,直挺挺地像根竹竿。那人看到他们,没有上前,也没有打招呼,只是定定地站着,等他们走近。

  "李老四,这是镇上派来的技术员小钱。"刘根生率先开口,声音刻意放得和气,"今天来看看你这块地的情况。"

  李老四点点头,眼神从小钱的脸上扫过,然后又移开,落在远处的山上:"看吧,随便看。"

  这块地的确与其他地方不同。虽然面积不小,但坡度较大,还有一些杂乱的石块散布其中。角落里有几棵老脐橙树,树干粗壮,但叶子稀疏,明显缺乏管理。

  小钱没有立即说话,而是仔细查看着地形和土壤。他蹲下来,抓了一把土捻在手指间,然后走到几棵老树前,检查树皮和叶片。

  "这几棵树,至少有二十年了吧?"小钱突然问道。

  李老四微微抬了抬眉毛,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外:"二十三年零四个月。"

  小钱点点头:"品种不错,是血橙变种吧?叶片有点黄化,但不是病害,应该是缺肥。"

  李老四这次明显惊讶了,眼神中的防备减弱了些:"你怎么知道?"

  "叶脉和果柄的特征很明显。"小钱走到老树旁,指着一个枯萎的果实,"这种变种在这个海拔生长很适合,只是需要特殊的管理方法。比如修剪时间要比普通脐橙晚两周,施肥要增加钾肥比例。"

  李老四的态度明显松动了,他走近几步:"你还懂这个?"

  小钱笑了笑:"我在南方几个脐橙产区都待过。这种变种其实很珍贵,产量虽然不如新品种高,但风味独特,适合做高端果品。"

  刘根生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看着李老四的防备在慢慢瓦解,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小钱详细勘察了整块地,并与李老四讨论了可能的改造方案。让刘根生意外的是,李老四不仅没有阻挠,反而主动提供了很多当地种植的经验。

  "这块地坡度大,但可以做梯田式种植。"小钱在本子上画着示意图,"老树可以保留,作为种质资源,嫁接新品种。这样既保留了这些树的特性,又能提高产量。"

  李老四盯着小钱的素描图,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点点头:"这个主意不错。我爹当年就说过,好树不能砍,要嫁接。"

  刘根生抓住这个机会:"那就这么定了!李老四,你这块地的改造可以单独立项,保留这些老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回村的路上,刘根生忍不住笑出声来:"小钱啊,你今天可立了大功!那李老四,十年没给过好脸色,今天居然这么配合!"

  小钱摇摇头:"他只是对自己家的老树有感情,我顺着这点说了实话而已。那些老树确实有保留价值。"

  "不管怎么说,你这一手,解决了我一个大难题!"刘根生拍了拍小钱的肩膀,然后突然压低声音,"晚上我偷偷杀只鸡,咱们喝两杯!"

  小钱正要回答,前方的村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几个村民围在一起,似乎在争论什么。走近后,小钱认出了其中一个是昨天的"大毛",他正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咋回事?"刘根生皱起眉头,加快脚步。

  "刘村长!"大毛一看到刘根生,立刻迎上来,"您可回来了!那个啥…我家那两棵树,我自己看了看,好像真有点问题。要不…要不先砍了吧?"

  刘根生一愣:"咋突然想通了?"

  大毛支支吾吾:"我…我昨晚研究了一下,感觉小钱同志说得对,万一真是病树,传染开就麻烦了。"

  小钱看着大毛,心中有些疑惑。这转变来得太突然了。

  "行啊,那就按程序来。"刘根生点点头,然后转向小钱,"你再去确认一下,开个单子,镇上会派人来处理的。"

  大毛急忙点头:"好好好,那现在就去看看?"

  在前往大毛家的路上,小钱悄悄问刘根生:"刘叔,他这转变是不是太快了?"

  刘根生低声回答:"我猜是听说李老四那边要保留老树有补贴,所以想赶紧把自己那两棵病树处理掉,免得影响其他树的补贴资格。"

  小钱恍然大悟。在这个小山村里,信息传播的速度远比他想象的要快。

  大毛家地头的那两棵病树果然还在原处。小钱再次检查后,确认了黄龙病的诊断,填写了处理建议表。大毛全程陪同,态度比昨天好了十万八千里,还不停地说:"小钱同志有眼力,一眼就看出问题来了,我们老农民经验是有,但科学知识还是差啊..."

  处理完大毛家的事,天色已经不早了。刘根生提议回村,但小钱看了看表,说道:"还有时间,我想去昨天没走完的几户再看看。特别是村东头那几家,他们的树长得不错。"

  刘根生有些意外,但还是点了点头:"行,那咱们再跑一圈。"

  村东头几家的脐橙树确实状况良好,树形整齐,果实饱满。小钱仔细询问了他们的管理方法,并记录下来。其中一户姓张的老人家,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施肥方法。

  "春天上桃花肥,夏天上果肥,秋天上根肥。"老张头一边指着自家的树,一边解释,"时间要卡得准,差一天都不行。"

  小钱认真记录着,不时点头:"这其实很科学。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您摸索出来的方法和现代果树栽培理论很吻合。"

  老张头听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是吗?俺就是看树,树需要啥,俺就给啥。"

  "这就是最好的方法。"小钱真诚地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观察和总结。您做到了。"

  回到村委会时,已经是傍晚。村里几个年轻人正在院子里搭建一个简易的台子。

  "这是干啥呢?"小钱好奇地问。

  刘根生笑道:"明天是村里的丰收节,要办个小型庆祝活动。虽说今年脐橙还没丰收,但咱们的规划方案算是敲定了,也是个好兆头。"

  小钱点点头:"挺好的。对了,刘叔,我有个想法。明天能不能安排一个简短的技术交流会?我把这两天走访看到的好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听听村民们的意见。"

  刘根生眼睛一亮:"好主意!正愁没有个新鲜节目呢。这样,明天你就上台讲讲,我让村里的广播先通知一下。"

  当晚,刘根生果然偷偷杀了只鸡,请小钱去家里吃饭。席间,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来了,大家谈论着村里的变化和未来的脐橙产业。

  "小钱啊,你看我们这个村,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吗?"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者问道,"就是让城里人来采摘啊,住农家乐啊。"

  小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会儿:"可以,但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把品质搞上去,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才能吸引游客。否则第一批客人失望而归,口碑就坏了。"

  老者点点头:"有道理,稳扎稳打。"

  酒过三巡,话题也渐渐从脐橙转到了其他方面。有人提到村里的学校条件不好,孩子们要走很远的山路去镇上上学;有人说起医疗条件差,老人生病只能靠村医诊所的简单药品。小钱静静地听着,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

  回到借宿处,黄静已经睡了。小钱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抬头看着满天繁星,思考着明天的技术交流会要怎么办。他想到了那些老农的经验,想到了李老四的老树,想到了张头的施肥方法...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只是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整理和提炼。

  "果然啊,不是我教会他们什么,而是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更多。"小钱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一早,村里的广播就开始播放通知,宣传晚上的丰收节活动和技术交流会。小钱起床后,发现黄静在院子里等他。

  "小钱叔叔,今天教我太极好不好?"黄静的声音比前两天大了许多,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小钱笑着点头:"当然好啊。不过今天我有点忙,可能只能教你一小会儿。晚上你来看我讲课好不好?"

  黄静用力点头:"好!我妈说你讲得可好了,连大毛叔都说你懂得多!"

  小钱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起来。看来,自己在村里的口碑正在慢慢建立起来。

  上午,小钱和刘根生一起,最后确认了脐橙集中种植区的规划图。种植密度、灌溉系统、防护林带、田间道路...每一项都经过反复推敲。

  "这样,总共三百多亩地,按照每亩五十五棵计算,加上保留的老树,大概需要一万七千棵新苗。"小钱指着图纸说,"苗木要提前预定,保证品质。"

  刘根生点点头:"这个我们会和镇上协调。哦对了,下午袁副书记要来,你的规划方案准备好了吗?"

  小钱拍了拍包:"都在这里了,详细数据、图表和建议。"

  下午,袁云飞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来到了村里。

  小钱向他详细汇报了考察情况和规划方案,特别强调了保留和利用当地优良品种资源的建议。

  "小钱同志考虑得很周全。"袁云飞听完后点头道,"尤其是保留老树资源这一点,很有前瞻性。我们正准备申请一个地理标志产品,你的发现可能会成为重要支撑。"

  接着,袁云飞宣布了几项支持政策:补贴标准、技术培训计划、销售渠道建设...村民们听得眼睛发亮。刘根生站在一旁,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晚上的丰收节活动,几乎全村人都来了。简易的台子上挂着彩灯,村民们带来了各种小吃和水果。有人拿出了二胡和笛子,演奏起欢快的民乐。

  活动中间,刘根生宣布了技术交流会的开始。小钱走上台,心里有点紧张,但看到台下熟悉的面孔,特别是第一排坐着的黄静,他的紧张感顿时消散了大半。

  "各位村民,大家晚上好。"小钱的声音通过小喇叭传遍了整个村口,"这两天,我走访了很多家的脐橙树,发现咱们村其实有很多宝贵的经验..."

  小钱没有用专业术语,而是用村民们能听懂的话,分享了他的发现和建议。他提到了张头的施肥方法,李老四家的老树资源,以及如何识别和预防常见病虫害。他还讲了科学种植的好处:不是为了省事,而是为了让树更健康,果子更好,收入更高。

  台下的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人不时点头,有人小声交流。那天曾经质疑小钱的几个老农,此刻也安静地坐在那里,表情严肃。

  讲完后,小钱邀请村民们提问。开始时没人开口,但很快,一个年轻农民举手问道:"小钱老师,我家的树今年叶子发黄,但不像大毛家那种黄法,是咋回事?"

  小钱耐心解答,并承诺明天去他家看看。接着,越来越多的人举手提问,有人问修剪技术,有人问施肥时间,还有人问市场行情...小钱知道的就回答,不确定的就坦诚说不知道,并承诺找专业资料查询。

  活动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散去,有几个老农还专门过来和小钱握手,说要请他去家里坐坐。刘根生站在一旁,脸上的笑容像是要溢出来。

  "小钱,干得漂亮!你看他们现在的态度,跟前天简直判若两人啊!"刘根生激动地说。

  小钱笑着摇摇头:"其实,我只是把他们自己的智慧整理出来,再还给他们而已。"

  回到借宿处,黄静已经在门口等着他,手里还拿着一个脐橙。

  "小钱叔叔,你今天讲得可好了!"黄静递过脐橙,眼睛亮亮的,"我妈说,你比电视上那些专家讲得都明白!"

  小钱蹲下来,接过脐橙,轻轻摸了摸黄静的头:"谢谢你,黄静。其实你们才是真正的专家,我只是来学习的。"

  黄静歪着头,似乎在思考这句话的含义,然后天真地笑了:"那你明天还教我太极吗?"

  "当然!"小钱站起来,看着漫天的星斗,心中涌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明天,后天,大后天,只要我在这里,我都教你。"

继续阅读:第489章 分工与信任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