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回村唠嗑
微龙唐2025-08-13 15:175,141

  "通知!通知!明天,请全体村民早上9点到村委会开村民大会,付干部亲自到场,跟大家唠嗑!"

  王大虎嘴对着麦克风,声音穿透芝麻山村新装的大喇叭,在山坳里回荡。喇叭旁的电线杆上,几只麻雀被突如其来的声浪惊飞,扑棱着翅膀散向四方。

  "我再说一遍哈,明天,请全体村民早上9点到村委会开村民大会,付干部亲自到场,跟大家唠嗑!准时到场啊,莫迟到!"

  王大虎放下麦克风,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皱巴巴的烟,点燃后深吸一口,眯眼看向村口方向。自打村上安了这新喇叭,他就喜欢上了这广播员的差事。以前那破喇叭,说话跟蚊子嗡嗡似的,如今这新喇叭,那叫一个洪亮,喊一嗓子全村都听得一清二楚。

  村口的小卖部里,几个正在下象棋的老汉听到广播,手里的棋子悬在半空。

  "又是付干部来了?"老杨把手中的炮放下,捋了捋花白的胡子。

  "准是他。"老刘咂咂嘴,"咱们芝麻山村,除了付干部,还有哪个干部喜欢'摆龙门阵'这一套?"

  "这付干部,怪得很。"老杨压低声音,"不像个干部,倒像个街坊邻居,跟我们唠嗑起来没完没了。"

  "可不是嘛!上次他来,一坐就是大半天,从种地聊到养猪,从养猪聊到娃娃读书,连我孙子的学习成绩都问得一清二楚。"老刘边说边挪动一颗卒,"将军!"

  "去你的吧,这哪里将军了?"老杨瞪了一眼,低头研究棋局,"听说这次付干部是为产业园区的事情来的,肯定有好事。"

  "那必须的!自打产业园区建起来,咱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老刘拍拍大腿,"我闺女在产业园上班,一个月工资三千多,比我种一年地还多!"

  几个小孩子从门前跑过,一边跑一边学着王大虎的腔调喊道:"通知!通知!明天付干部要来唠嗑啦!"

  "你们几个猴崽子,胡闹什么!"老杨佯装生气地挥手驱赶,嘴角却掩不住笑意。

  小卖部老板娘李婶擦着手从里屋走出来,"又是付干部要来?上次他来,给我买了一包烟,只抽了一根就走了,剩下的都留给老头子们抽。真是个好干部!"

  "是啊,不是付书记。"老刘意味深长地说。

  "付干部,不是付书记。"这话在芝麻山村流传已久。没人知道这句话最初是谁说的,但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分别。在他们眼里,书记是个高高在上的职务,而干部,尤其是这位"付干部",却是个能和村民打成一片的人。

  周大婶坐在自家门前的石阶上,手里剥着一把花生,脚边的篮子里已堆了小半篮剥好的果实。看到邻居王二妹过来,忙招呼道:"二妹,坐下歇歇脚。"

  王二妹今年三十出头,在产业园区做质检员,刚下班回来,脸上还带着疲惫。她在周大婶身边坐下,接过递来的花生,"大婶,今天产业园忙死了,新来了一批订单,都要赶在下周交货。"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命好。"周大婶叹了口气,"想当年我们这把年纪,哪有什么产业园?一年到头都在地里刨食,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到了冬天手脚都是冻疮。"

  "可不是嘛!"王二妹点点头,"我爹常说,以前这个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冬的柴火,盘算着怎么熬过寒冬。现在好了,家家户户用上了电暖气,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你听到广播没?明天付干部又要来了。"周大婶话锋一转。

  "听到了。这付干部,真是个实在人。"王二妹眼睛一亮,"上次产业园招工,我婶家那小子没学历,差点没招上。是付干部亲自打电话,说可以先试用,干得好就留下,这才有了机会。"

  "这付干部,就是不一样。"周大婶点点头,"别的干部来,都是坐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把几个组长叫去训话。只有他,喜欢坐在我们中间,问这问那,好像我们说的每句话他都记在心里似的。"

  不远处,村支书王大虎骑着摩托车经过,看到二人便停下来,"明天付干部来开会,你们可一定要来啊!"

  "大虎村长,付干部这次来是为了啥事啊?"王二妹问道。

  "好事!"王大虎神秘地笑了笑,"产业园区要扩建了,到时候会招更多人,工资待遇也会提高。具体的,明天付干部会亲自跟大家说。"

  "真的假的?"王二妹惊喜地问。

  "我骗你干啥?"王大虎拍了拍摩托车座垫,"行了,我还得去通知其他人,你们明天别忘了来啊!"

  摩托车扬长而去,留下一串尘土和期待的眼神。

  产业园区的兴起,改变了芝麻山村民的收入结构,也改变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节奏。曾几何时,他们的生活完全依照自然规律和农时安排;而如今,日子不再按照老黄历的轨迹去安排,他们也开始掰着指头,从周一开始,盼望着周末。什么秋后农闲,不存在的。

  村委会外的小广场上,几个年轻人蹲在一起抽烟聊天。这些人多是产业园区的工人,刚下了夜班。

  "老张,听说周末你们车间要加班?"小李掸了掸烟灰问道。

  "可不是嘛!订单太多,赶不上进度。"老张一脸愁苦,"我都跟媳妇约好周末去镇上看电影的,这下泡汤了。"

  "你媳妇肯定骂你了吧?"另一个年轻人笑道。

  "可不!"老张苦笑,"她说了,要是周末加班,就得给她买个新手机赔罪。"

  "嗨,你们这些结了婚的,操的心事多。"小李年纪最小,还是单身,"我倒希望多加班,多挣点钱,也好早点讨个媳妇。"

  "你小子!"老张拍了他一下,"到时候你也会跟我一样,巴不得周末休息。"

  "对了,明天付干部来,你们去不去?"话题一转。

  "去啊,必须去!"老张连忙说,"上次我跟付干部提了宿舍太挤的事,没想到他真的放在心上,第二个月就给我们安排了新宿舍,比原来宽敞多了。"

  "我也去。"小李掐灭烟头,"听说这次是好事,可能要扩建产业园。"

  "扩建?那意思是要招更多人?"

  "准是这样!我表弟在镇上打工,听说这次付干部争取了一笔大投资,要把咱们芝麻山村的产业园区扩大一倍。"

  "那可太好了!我姐夫一直想进产业园,总是没有名额。"

  几个年轻人的脸上都露出期待的神色。对他们来说,产业园的扩建意味着更多机会、更高收入,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

  随着天色渐暗,村中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不同于往日的寂静,今晚的芝麻山村处处议论纷纷,都在讨论明天付干部到来的消息。

  如今的芝麻山村,周末已成为村民们期盼的时光。没有早起下地的紧迫,没有干部来村里开会的义务,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慢悠悠地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可以把脏衣服都洗了,可以跟家人一起看电视剧。吃饭、喝酒、打牌、乃至于去镇上玩一玩听说过没见过的卡拉OK,也不是完全不敢想的事。

  赵婶的小卖部周末总是格外忙碌。一大早,店里就挤满了买烟买酒的村民。

  "赵婶,来两瓶二锅头。"刘老四拍着腰包说,"今天周末,约了几个老哥们儿喝酒。"

  "瞧把你美的。"赵婶笑着从柜台下取出酒瓶,"以前你可舍不得买酒,都是自己酿的糟辣酒。"

  "那不是没钱嘛!"刘老四咧嘴笑道,"现在我两个儿子都在产业园上班,每月光孝敬我的就有一千多。日子不比从前了!"

  "赵婶,给我来包华子。"刚从产业园夜班下来的小王走进店里。

  "华子?你小子阔气了啊!"赵婶惊讶道,"不是平常抽的那种了?"

  "今天高兴嘛!"小王掏出钱包,"昨天车间主任说我表现好,下个月要给我提工资,多10块钱一天呢!"

  "那是好事啊!"赵婶笑着递过香烟,"对了,明天付干部来开会,你们可都得去啊。"

  "放心吧赵婶,付干部的会我能不去吗?"刘老四接话道,"上次多亏他,我家那块地纳入了集体流转,每年不种地也有租金收入。"

  小王也点头,"听说这次付干部要宣布产业园扩建的事,那可是大好事啊!"

  村上,乃至于镇上,也在逐渐转变工作习惯,尽量不在周末安排集体大事。这倒不是他们对村民多么体贴,而是实在没办法—周末叫村民开会,十有八九人到不齐,到场的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效果反而不好。

  镇上的不少工作人员都在私下笑谈,幸好眼下也就芝麻山村的村民是这样,要是全镇其他村的村民都成了这样,都有点不知道工作怎么开展了。

  李镇长昨天就跟下属们开玩笑:"不得了啊,芝麻山村的村民现在比咱们公务员还懂得休息,你看人家,到了周末,死活不开会,跟城里人似的!"

  大家都笑,但笑声里是带着羡慕的。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出身农村的干部,更是感慨万千。

  "付干部倒是有办法,"镇党委陈书记说,"偏偏挑周六去开会,结果你们猜怎么着?村民们不但不抵触,反而格外积极。"

  "这就是魅力啊!"李镇长竖起大拇指,"付干部不简单,他懂村民的心思。"

  今天,同样是个周六。但芝麻山村的村民却整齐地聚在了村委会,乐呵呵递烟说话的样子,瞧不出半点被强迫的感觉。只因为,今天来的,是他们的付干部。

  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挤满了自行车和电动车,甚至还有几辆摩托车。男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抽烟聊天,女人们则坐在一旁低声交谈,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诶,老李,你那茶叶地今年收成咋样?"王大伯问道。

  "不错不错,亩产比去年多了近百斤。"李大爷得意地回答,"多亏了付干部介绍的新品种,抗旱又抗虫,省了不少药钱。"

  "我就说嘛,付干部推荐的没错!"王大伯拍了拍李大爷的肩膀,"我家那块地,也准备明年改种茶叶。"

  不远处,几个年轻妇女在讨论产业园的工作。

  "赵嫂子,听说你家小丫头在产业园当上组长了?"

  "可不是嘛!"赵嫂子满脸自豪,"刚提拔的,月薪比以前多了五百。"

  "羡慕死我了!我家那丫头成天嚷嚷着也要去产业园上班。"

  "那就让她去呗,现在产业园正缺人手呢!"

  "可她没啥技术啊。"

  "没事,产业园有培训,三个月就能上手。我女儿不也是从零开始的嘛!"

  孩子们在一旁追逐打闹,笑声不断。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树荫下看热闹,脸上挂着舒心的笑容。整个村委会坝子一派欢腾景象,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个工作会议的场合。

  "付干部啥时候到啊?"有人问道。

  "快了快了,听说已经出发了。"村支书王大虎回答,眼睛不时望向村口方向。

  果然,不一会儿,一阵喇叭声传来,村口出现了一辆普通的黑色小轿车。车还没停稳,就有人喊道:"付干部来了!"

  村民们像是约好了一般,纷纷站起身,脸上露出期待的神色。那些原本坐在树荫下闲聊的老人,此刻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几个年轻人急忙整理了一下衣服;连顽皮的孩子们也停止了追逐打闹,好奇地望着缓缓驶来的汽车。

  车门打开,付平走了下来。他穿着简单的灰色夹克和深色长裤,看起来和普通村民没什么两样,唯一特别的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面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精气神。

  "付干部来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来了来了,大家都在呢,好好好!"付平笑呵呵地走进人群,和每个迎上来的村民握手。他叫得出大多数人的名字,甚至还能准确询问他们最近关心的事情。

  "占奎叔,你腰好些了没?"付平握住王占奎满是老茧的手,力道适中,眼神关切。

  "好多了好多了,多亏您介绍的那个中医大夫!"王占奎脸上的褶皱堆成一朵花,激动得语气都颤抖起来,"那大夫给开的膏药,贴上三天,我就能下地了。"

  付干部拍了拍王占奎的肩膀,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您可是咱们村的宝贝疙瘩,怎么能不记得?咱们芝麻山村能有今天,可少不了您的功劳啊!"

  "王荣,你媳妇生了没?上次说预产期快到了。"付干部转向王荣,眼中带着期许。

  "生了生了,男娃,七斤六两,壮实着呢!"王荣激动得脸都红了,摸着后脑勺憨笑着,"付干部,您上次送的那盒营养品,我媳妇可稀罕了,说生完孩子要亲自谢谢您!"

  "哎哟,客气啥,应该的应该的。"付干部爽朗地笑着,转身从车上取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这是我托人从省城带来的奶粉,听说对产妇和新生儿都好,你拿回去给你媳妇和孩子补补身子。"

  王荣接过盒子,感动得眼圈都红了,嘴唇抖了半天,只挤出了一句"谢谢付干部"。

  "赵大姐,您那高血压控制得咋样?记得按时吃药啊!"付干部走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妇女面前,眼神中流露出真诚的关切。

  "放心吧付干部,我天天按时吃,血压稳着呢!"赵大姐笑得合不拢嘴,"您上次说的那个降压药,我去县医院配了,比之前吃的那个好多了,头也不晕了。"

  "那就好那就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付干部点点头,然后压低声音问道,"您家那个小孙女上学的事情解决了吗?"

  赵大姐的眼睛顿时湿润了,"解决了,多亏您帮忙协调,现在孩子在县里读书,住校呢,成绩还不错!"

  就这样,付干部用了将近二十分钟,才走到村委会大院。他的到来,像是一阵春风吹过,整个芝麻山村都变得更加生机勃勃。

  村委会的坝子也和以往不一样。

  惯常的那种一个主席台,面对着十几二十排座位的形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像开茶话会一样,用十几张桌子围成一个口字形,用青布蒙了,摆上椅子。

  而后在口字的其余三边椅子背后,摆上了一排排的条凳座位。

  那余下的一边,自然就是留给付平、王大虎等多少带这个领导头衔的人。

  这倒不全是他们要显露这样的独特,而是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这样的形式更能让他们接受一些,你真彻头彻尾地与民同乐,一视同仁,人家反而提心吊胆不知道你想干啥!

  "付干部,您先喝口水。"王铁牛递上一杯热茶,"路上辛苦了。"

  付平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这是啥茶?香得很哪!"

  "就是咱们山上采的野茶,没啥名堂,就是图个新鲜。"王铁牛脸上露出几分得意,但又马上补充道,"哪能跟您平时喝的好茶比啊。"

  "别这么说,这茶好,有山里的味道。"付平又喝了一口,满足地舒了一口气,"比那些贵茶还香呢!"

继续阅读:第442章 真心实意解民忧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扶贫小村官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