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之所以这么说东林党,正是因为她就看出了这些东林党的本质,连她一个不在朝堂上的皇后的能看出来,朝堂上的那些文臣武将自然也是能看出来的。
他们不声讨东林党,不是因为自己已然加入了东林党,就是因为他们惧怕东林党的报复,整个大明朝堂上,除了一个朱慈烺,敢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的人几乎已经没有了。
朱由检的确是在等着朱慈烺在川中一战的结果,一旦朱慈烺能在川中灭了张献忠,他在整个大明的声望显然将会进一步提升,到了那个时候,朱慈烺打头阵,朱由检只要在身后配合着,说不定就能把东林党这根盘根错节的大树给连根拔起了。
“皇后说的这些,朕自然是明白的,现如今咱们就等着慈烺和孙传庭的消息,只要川中之地被咱们收回来了,咱们对付东林党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手段!”
周皇后动了动嘴唇,她显然是还想说些什么,但是最终没有说出口,只是默默的点了点头,周皇后不光是了解朱由检的,他还了解朱慈烺。
她知道这件事要是换做朱慈烺的话,绝不会对东林党如此犹豫。
其实在跟周皇后的单独交流过程中,朱慈烺早就已经表现出了他对于东林党的痛恨了,而且朱慈烺已经跟周皇后说了,这一次他主导整顿朝堂,东林党人不是没有被拿下的,但却不是全部,一时间让他们看不出来这一次针对的是东林党人,但是朱慈烺一旦腾出手来,是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清除朝堂上的东林党的,并且也会暗中调查东林党人在江南的一些个见不得人的勾当。
甚至现在丘致中就已经有意识的在朝堂上结识一些东林党人。想要套取他们的一些秘密,这也都是为了日后朱慈烺对东林党动手的时候能多掌握一些他们的信息。
要是朱由检有朱慈烺现在这样的魄力和这样的布局,东林党可能现在已经走向覆灭了,但是身为大明的皇帝,这些年来他一直就欠缺这些东西。
知道朱慈烺在川中已经安顿好了几乎一切了,周皇后倒是放心了下来,她知道只要朱慈烺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朝堂上的这些大事儿他是一定能掌控起来的。
朱慈烺和孙传庭在四川的周遭的确是没什么风险,因为早早的就布置好了一切,敌军的动向几乎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锦衣卫渗透到了张献忠的军营之中,并且很快就跟宋献策联系上了,虽说这么一番操作对于宋献策来说相当的危险,但他只有这么做了,并且把张献忠的详细情况都让朱慈烺和孙传庭知道了,他才算是有些功劳,到了大明之后才可能会像田见秀那样真正得到朱慈烺的重用。
当宋献策跟锦衣卫接头了之后,几乎每隔两天就会给朱慈烺传递回来一个消息。
对于宋献策的效率,孙传庭和朱慈烺还是相当满意的。
“殿下,要是这个宋献策在书信之中所说都是真的,那他这一步棋咱们还真就是走对了,甚至作用不下于你在成都的安排啊!”
要是不知道张献忠人马的计划和动向,那想要把他们拖住就只能跟他们交战,如此一来一些损失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现在既然有了宋献策这个内应,大明的将士自然也就能通过一些个走位来避免过早的跟张献忠交战,这样能大大减少他们的损失。
“宋献策这个人,如今看来在李自成麾下的有些传言还并非是假的,他的确是有些能耐,这个人这一次要是表现的不错,本宫倒是想要好好用一用。”
“田见秀是个武将,殿下把他带到北边去就行了,但是这个宋献策可是个文臣啊,殿下要是把他放在朝堂上的话,东林党们怕是就有事儿干了。”
说完了这话之后,孙传庭还不忘冷哼一声,他虽说已经是兵部尚书了,而且现在在大明朝堂上也是把自己给归为了武将那一列去了,但是说到底孙传庭也是进士出身,是的文臣里走出来的,并且他还真的就不是东林党**。
“本宫倒是不会让他到朝堂上去,现如今咱们大明的朝堂虽说跟之前相比已经强了不少,但还没达到本宫想要的效果,这样的人要是到了朝堂上,岂不是把东林党那一套都学了去了,这宋献策这一次要是当真能立功,本宫还是会把他带到北边去,北边不光需要能打仗的人,也得有一些能出谋划策的人,能稳住百姓的人啊!这个宋献策既然是跟着李自成一路走过来的,他至少知道百姓们是怎么想的,山海关之外想要做好,就得知道关外的百姓们到底是如何想来的,就得让百姓们各取所需啊!”
孙传庭倒是没想到一个宋献策,朱慈烺都能把他如何使用给想的这么深,他以为去了宁远之后朱慈烺对于大明朝堂上的事已经是无暇顾及了,现在看来,他还是有点低估了朱慈烺了,他不光是对朝堂上的事十分的了解,还对朝堂上的事有着自己的安排。
“看来殿下对于东林党,也是有些了解,有些不满啊!”
“哼,何止是不满,本宫如今只不过是没腾出手来罢了,这些人除了内斗,剩余便没了能耐,我大明可不需要这样的臣子,等到满清和叛乱都处置好了,就轮到他们了。”
孙传庭看着朱慈烺眼睛里冒出来的怒火,当然知道他说的话肯定是真的,于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因为朱慈烺做事,是不需要别人在旁边多说的。
张献忠带着十万人马,并没有刻意的隐藏自己的行踪,他只想着迅速的找到朱慈烺和孙传庭,之后以人数的优势把他们给击溃了,这样一来自己的四川就更加稳固了。
但是这种事想起来十分简单,但是当真到了四川的边界,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朱慈烺和孙传庭的六万人马人数不少,但是张献忠的斥候却一直就没有找到他们准确的扎营位置。
连续得了两次情报,率军赶到的时候却发现只不过是不到一万人的营寨,而且对方显然是提前得到了什么消息,在他们赶到之前就已经撤走了。
张献忠倒是没怎么怀疑自己的营中出了叛徒,而是第一时间询问宋献策,这朱慈烺和孙传庭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他率军来了就是找不到他们的踪影。
“陛下,咱们率军十万,浩浩荡荡的出来,他们自然不会选择直接跟咱们交战,他们也多半是并未想到陛下能亲率这么多大军出来,孙传庭如今应该也是骑虎难下,臣猜测,他们应该是把六万人马化整为零了,这样一旦发现咱们追赶,他们就能第一时间撤走,就算是被咱们灭了一万人马,他们也不会伤筋动骨啊!”
张献忠一听,觉得宋献策这话说的还是相当有道理的,他点点头,之后问道:“那首辅你以为,咱们该如何去做,虽说咱们不缺粮食,但是这十万人马就这么寻找敌军,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陛下所言极是,咱们人马不少,所以不能为了寻找他们而疲于奔命,咱们得在地图上找一个可靠的地方先扎下营寨,之后多派遣斥候,看看能不能找到敌军的所在,这朱慈烺现如今听说咱们出兵十万,多半是怕了,他要是不想打直接退回去,咱们倒是也剩下了一些人马了。”
宋献策所说的显然是他自己的猜测,但是也就是这样的猜测,让张献忠十分受用,他知道自己的确是有兵力上的优势,孙传庭和朱慈烺也的确可能想不到自己的反应会这么大,其实他的内心深处也是不想打的,他不想让自己的人马损失在跟大明的交战中,而是想要让李自成等到忍不住的时候去跟大明交战,让他去吸引大明的火力,而不是自己消灭了六万大明将士自己也损失了三四万人马。
“如此,就传令,咱们就在川外扎下营寨,要是他朱慈烺真的怕了,直接退走就行了,他要是不退走的话,到时候可就不能怪朕不客气了!”
听信了宋献策的话之后,张献忠果然不再去寻找敌军,而是自己安营扎寨,只是派遣了一些斥候去寻找敌军的踪影。
宋献策这么做,自然也是得到了朱慈烺的授意,朱慈烺现在已经达到了自己把张献忠给调动出来的目的了,接下来就是等着秦良玉在成都的消息了,在这期间,张献忠不想跟朱慈烺交手,朱慈烺更不想跟张献忠交手,因为现在正是张献忠的人马准备充分的时候,一旦要是打起来了,谁占便宜谁吃亏都是说不定的。
两军这么一对峙,就是十数天的时间,张献忠有点想不明白的一点,就是朱慈烺既然是来攻打四川的,现在遭遇了他带着的重兵的迎战,不来进攻又不撤退,只是在一个不远不近的地方跟他耗着,张献忠思来想去,也不过是以为朱慈烺怕了是怕了,但是又要面子,所以才不会立刻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