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之常情
背景帝2025-07-28 19:013,075

  他小心翼翼地举起酒杯,杯中的酒液在烛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仿佛也在为这一刻的美好时光助兴。

  “来,顾兄、齐兄,我们为这份难得的相聚,为这份跨越国界的情谊,再干一杯!”萧冲之的声音充满了诚挚与热情,他的眼神在两人之间流转,传递着无尽的温暖与力量。

  他们畅饮着杯中的美酒,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见解。在这个温馨的小屋里,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让人忘却了外界的纷扰与喧嚣。

  萧冲之看着眼前的两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他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迁,这份情谊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温柔地洒在大地上,给这趟旅程添了几分清新与明媚。顾廷烨、齐衡与萧冲之三人,在一夜深谈后,心情似乎都格外舒畅,他们相视一笑,默契地不提昨夜的往事,只将那份深厚的情谊默默藏在心底。

  顾廷烨与齐衡领着萧冲之及其随行人员,再次踏上了前往汴梁的路途。晨光中,他们的步伐轻快而坚定,仿佛每一步都踏着希望与梦想的节拍。三人之间的氛围变得异常和谐,他们谈笑风生,分享着沿途的风景与趣事,那份跨越国界的情谊,在晨光中愈发显得珍贵。

  对于萧冲之而言,这一路不仅是对汴梁的向往,更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他深知,昨夜的故事虽然惊心动魄,但如今已化作他内心深处的一抹坚韧与勇气。他将以全新的身份,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而在辽国,耶律洪基正坐在金碧辉煌的皇宫中,面色凝重。他手中的名单,正是萧冲之出使前交给自己的,上面记录着一些涉嫌谋反的权贵名字。耶律洪基已经让亲信耶律乙辛对这些名字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正如萧冲之所言,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与耶律重元父子的谋反行为有所牵连。

  耶律洪基愤怒地拍打着龙椅,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他决定,等萧冲之从汴梁归来,便立即着手收拾皇太叔耶律重元父子,以及那些背叛国家的奸臣。耶律洪基的决心坚如磐石,他誓要维护辽国的稳定与安宁,不让任何叛国之徒逍遥法外。

  耶律乙辛听闻耶律洪基打算等待萧冲之归来再行动,心中暗自焦急,生怕功劳被他人抢占。他眼珠一转,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齐王出使宋国,这一来一回,归期实难预料。耶律重元父子定会趁此机会加紧筹谋反叛。不如我们来个先发制人,趁他们尚未准备周全,一举铲除这对父子,岂不更为稳妥?如此,也可减少不少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耶律洪基闻言,眉头微皱,目光如炬,他缓缓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沉稳与睿智:“爱卿啊,你有所不知,除去耶律重元父子,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难就难在如何一并拔除那些依附于他们的势力。若我们操之过急,一旦激起这些势力的反弹,后果将不堪设想。更何况,如今齐王不在,草原诸部少了这位镇山石,万一局势失控,仅凭我朝兵马,恐怕难以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到那时,不仅国内大乱,就连宋军也可能趁机北伐,意图收回燕云十六州。如此冒险之举,实非明智之选啊。”

  耶律乙辛一听,顿时语塞,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与不甘。他深知耶律洪基所言非虚,却仍不甘心就此放弃争取功劳的机会。然而,面对耶律洪基的坚定与睿智,他也只能默默退下,心中暗自盘算着其他计策。

  而耶律洪基,则继续坐在那金碧辉煌的龙椅上,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更为长远的布局与打算。他深知,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每一步都需谨慎行事,方能确保大局的稳定与辽国的未来。

  萧冲之对于耶律洪基宫中的权谋算计浑然不知,他的世界此刻充满了旅途的愉悦与新奇的探索。每日里,或是策马扬鞭,在蜿蜒的官道上留下一串串欢快的马蹄声;或是与两位娇妻朵丽雅和胡日乌斯手挽手,漫步于途径的每一个小镇,享受着异国风情中的温馨时光。作为辽国的使臣,萧冲之一行人在宋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不仅他本人,连同随行的文武官员及两百余名精骑,都享受着特殊的关照,这无疑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几分便利与舒适。

  然而,萧冲之并未因这份特殊待遇而有所懈怠。他时刻提醒着手下的每一个人,要严格遵守大宋的律法,不可倚仗身份欺凌百姓,更不可给辽宋两国的友好交往带来一丝阴霾。他的严词厉色,加之过往杀伐果断的名声,使得那些精骑们无不凛然遵从,即便是在这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也丝毫不敢放松自我约束。

  朝廷特意派遣的使臣韩辉祖与刘平,自是对萧冲之敬佩有加,一路上紧随其步伐,事事以萧冲之马首是瞻,生怕有丝毫的差池。而那位曾多次出使宋国的耶律倍,虽然内心深处对萧冲之的一些禁令不以为然,但在表面上却不敢有丝毫的表露,只是偶尔在私下里,他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不过也都小心翼翼地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就这样,一行人在欢声笑语与严谨自律中,缓缓驶入了繁华的汴梁城。汴梁,这座承载着大宋繁华与荣耀的都城,以其独有的韵味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城门巍峨,街道宽敞,商铺林立,人潮涌动,每一处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文化底蕴。萧冲之望着眼前这座宏伟的城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朵丽雅与胡日乌斯,这两位来自辽国草原的佳人,自踏入汴梁城的那一刻起,眼中便闪烁着对这座繁华都市无尽的好奇与喜悦。对于她们而言,汴梁的每一砖一瓦,每一条热闹的街道,每一座巍峨的建筑,都是那么新鲜,那么令人向往。

  朵丽雅像个孩子般兴奋,她拉着萧冲之的手,蹦蹦跳跳地穿梭在人群中,不时指着远处那座高耸入云的樊楼,眼中满是憧憬。“冲之哥哥,你看那座楼好高,朵丽雅听说那里的酒香飘十里,等你忙完了正事,一定要带我去那里吃酒哦!”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草原上的百灵鸟,为这繁华的都市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胡日乌斯虽然比朵丽雅年长几岁,又是侧室,但她内心的激动并不亚于朵丽雅。她只是更加含蓄,更加懂得克制。然而,当萧冲之的目光与她相遇时,他还是从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读出了那份难以掩饰的期待与向往。胡日乌斯微微一笑,那笑容里既有矜持,也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萧冲之看着这两位佳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对于朵丽雅和胡日乌斯来说,这次来到汴梁,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于是,他笑着答应道:“好,等我见了宋国皇帝,处理好正事,就带你们去樊楼,让你们尝尝那里的美酒佳肴。”

  事实上,萧冲之对于这座樊楼也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他当年就是从这里逃出去的,但那时的他身份卑微,无暇也无机会去领略这座楼的风采。如今,他身为辽国使臣,身份尊贵,终于有机会一睹樊楼的真容。他期待着,能与朵丽雅和胡日乌斯一起,在这座楼中留下属于他们的美好回忆。

  走在汴梁的大街上,萧冲之感慨万千。这座承载了大宋繁华与荣耀的都城,如今正以它独有的韵味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顾廷烨与齐衡将萧冲之一行热情洋溢地迎进了专为辽国使团精心准备的馆驿。这里环境雅致,布局周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大宋对友邦使臣的尊重与欢迎。他们亲自监督安排好了萧冲之一行人的饮食起居与接待事宜,确保一切妥帖无虞,这才提出要回宫向官家复命,以报告使臣安全抵达的喜讯。

  然而,萧冲之却在此刻提出了一个心愿。他望着顾廷烨,眼中闪烁着真挚的光芒,轻声道:“顾兄,此次能重返汴梁,实属难得。当年在东京时,明兰小姐曾对我有过救命之恩,这份恩情我一直铭记于心。如今既然有机会回来,我自然想亲自向她致谢,以表我心中的感激之情。”

  顾廷烨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萧冲之此愿乃人之常情,更是重情重义的表现。于是,他微笑着点了点头,语气温和而坚定:“萧兄放心,此乃人之常情,廷烨定当找机会带明兰过来,让你们得以相见。”

  齐衡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萧兄,你远道而来,我们定当尽地主之谊,让你感受到大宋的热情与友好。明兰小姐那边,顾兄也定会代为转达你的心意,相信她也会很高兴与你相见的。”

继续阅读:第一百一十三章 真是小秦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刚重生就差点被郡主娘娘打死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