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朝堂,满朝文武分列两行,等着参拜新君,照南陈例是先由皇室族长在后宫宣布继位诏书,然后新君上朝。
晋王带领众皇室成员,在后宫的大殿上,太后依然坐着上首,皇后抱着太子坐在下首,没有宣诏,简太后依然是这宫里最大的。
晋王站在最前面,李凌旭在他后面,他们俩是王爷,其他皇子没有封号,只能以李家族人的身份,站在下面。
唯一的异姓郡王连平郡王也站在最后,他身旁还有陈相,大家对陈相站在这里觉得奇怪,但也不敢问。
晋王上前跪下,“惠帝驾崩,并未留下遗诏,按南陈律法,先帝驾崩没有遗诏,由太子继位,臣等请太子继位,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其他人跟着跪下,一起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晋王宣布了新的帝号,小皇帝成了南陈的第五代皇帝,忠帝。敬和被奉为太后,简太后为太皇太后,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人有异议。
简太后很平静地离开了上首位,让敬和带着小皇帝,坐上了宝座。她们母子刚坐下,陈相突然站了出来,“臣奉先顺帝遗诏,要在惠帝驾崩,太子尚未成年之时奉此遗诏!”陈相手捧诏书高举过头跪下朗声说到。
众人都非常震惊,只有晋王一脸平静,看来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只是不知道是陈相告诉他的还是顺帝告诉他的。
“且慢!”敬和大声说,“忠帝是惠帝之子,应该奉惠帝诏,而非顺帝诏!”她隐隐觉得这个遗诏不是什么好东西。
“太后,惠帝并没有留下遗诏,所以奉顺帝遗诏,并无不妥,符合南陈法度和李家族规!”晋王恭敬的语气中透着冰冷的威严,没有一个皇室子弟说话。敬和只好不再坚持。
陈相展开遗诏,读了起来,遗诏的意思很明了,如果惠帝去世太子尚未成年,由宁王李凌旭任摄政王,太子生母不得垂帘听政,玉玺由晋王掌管,所有诏书圣旨要同时盖玉玺和宁王印玺方可生效,期间如果晋王先逝则由宁王掌管玉玺,直到新皇十八岁成年亲政。
敬和公主,也是现在的赵太后和简太皇太后当即表示反对。“这是顺帝的遗诏,只能是惠帝奉他的诏,忠帝应该用南陈律法,由新帝生母垂帘听政!宁王摄政哀家没有意见,宁王本就是忠帝这一辈唯一一个有封号的王爷,理应由他担任摄政王!”
敬和本就想提出让李凌旭做摄政王,这是她的计划,她本来还想跟李凌旭生个孩子,可惜不能如愿,现在这样她也可以接受,但她不能接受她没有干政的权利,这样她就没有跟李凌旭接触亲近的机会了。
“哀家也同意太后不垂帘听政的旨意,子少母壮,况且她还是北陈的公主,怎么能干政呢?但是,宁王也不可以摄政,他也是北陈的血脉,新帝已经是有一半北陈的血统了,摄政王也是北陈血脉,那我们南陈的江山不是拱手送给北陈了吗?
哀家提议,让九王爷任摄政王,他是先帝同胞兄弟,犹如晋王之于惠帝,定会效忠新帝,不会有异心!”
一下子殿内议论纷纷,各种意见都有,大家都看向晋王,身为族长和辈分最高,且军权在手的他,几乎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晋王出列,跪下,“臣奉顺帝遗诏!由宁王摄政,太后、太皇太后不得干政!”晋王连太皇太后都说进去了。“晋王!”敬和婆媳第一次异口同声地叫到。
“但新帝年纪尚小,独自上朝恐有不妥,惊了龙颜伤了龙体,就由太后陪同上朝,但太后不得发一言,更不能干政!”
他回头看了李凌旭一眼,李凌旭只好跪下高呼:“臣宁王李凌旭领旨,定将殚精竭虑,辅佐新帝,不负先帝,不负江山!”
五王爷跪下高呼:“臣唯皇上、摄政王、晋王马首是瞻,誓死效忠南陈!”连平郡王也跪下高呼:“臣连平郡王莫氏一族,唯皇上、摄政王、晋王马首是瞻,誓死效忠南陈!”
殿上所有人见状,也跪下高呼:“臣等唯皇上、摄政王、晋王马首是瞻,誓死效忠南陈!”
那两个女人脸色铁青,但也无可奈何,敬和看着李凌旭,眼神复杂,“宁王,那哀家就将自己和儿子,托付给你了……”
李凌旭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只是低头恭敬地说了一句:“臣定当尽力辅佐新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局面,是他预料不到的,但是他早已下定决心,顺应天意,不再抗争,况且现在这个局面,他也无法推脱这个摄政王,他只能再一次感慨,丁子健真是个神人。他也没有想到,他爷爷竟然下了这样一道遗诏,就冲着他爷爷对他的一片苦心,他也不忍拒绝。
他们一群人簇拥着什么都不懂的小皇帝,来到了大殿,敬和牵着刚会走路的皇帝,一步一步,慢慢走进大殿,走上龙椅,她把儿子抱上去,自己也在儿子的身边坐下,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晋王出列,宣布新帝继位,帝号为忠帝。陈相出列,宣读顺帝遗诏,众朝臣都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么一出,都面露惊讶之色,只有那一群李氏子孙,面无表情地看着同样面无表情的太后、晋王和宁王,各人心中打着自己的主意……
散朝后,晋王和李凌旭来到了御书房,同行的还有陈相和连平郡王,这四个现在朝中军政大权在握的人,第一次坐到了一起。
“各位,我什么都不会,我爷爷要我做这个摄政王,我就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他的话了……”
他突然觉得一阵心酸,落下泪来,三年前,也是在这里,他只为进不进太学这样的小事,跟他爷爷硬撑到底,把他爷爷气得用砚台扔他,只是短短三年,就人事全非了。他突然意识到,其实他爷爷最疼爱的人是他,但那时候,他却恃宠生骄,事事与他作对……
“旭儿,我知道你辛苦……”晋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我也知道做这些事并非你的志向,你就像你的父亲,重情重义,但不爱束缚,他为了情义最终牺牲了性命,比起他,你只是牺牲了你的自由……
作为李氏子弟,作为李长风的儿子,你别无选择的,但是我们会尽力帮你,十八年后,忠帝亲政,我们便可功成身退了,不过老夫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晋王感慨长叹,热泪凝眶。
李凌旭抬头看着晋王,这个他心目中处事圆滑,独善其身的叔祖,却在哥同胞兄长顺帝去世后,义不容辞地担起了族长的重任,一改以往作风,事事雷厉风行,绝不退让。
再加上他军权在握,德高望重,看着他,李凌旭才觉得肩上重担有人帮他分担,没有让他那么彷徨。
陈相也上来说:“臣深受先顺帝知遇之恩,定会竭尽我的所能,辅佐新帝!宁王请放心,您慢慢学,我们都会教您!
您为人聪明又正直,其实先顺帝一直很想把皇位传给您,但又想到您是个桀骜不驯的人,用南陈社稷来束缚您,确实太过残忍……
但先顺帝也想着,先惠帝子嗣单薄,万一早逝,则江山不稳,所以若是不幸发生,还是要宁王出来跟晋王一起主持大局。先顺帝还有一道遗诏,臣现在也可以告诉你们……”
“还有一道遗诏?”这下连晋王都大为惊讶,“是的,另一道遗诏的内容是万一惠帝之子未留下子嗣就早逝,而惠帝又其他无子嗣,就由宁王继承皇位。这道遗诏,依然有效,万一……”
他们明白他的意思,就是如果忠帝没有留下子嗣就驾崩,就由李凌旭来继承皇位。大家不禁感慨先顺帝的用心良苦,都想到这么远的事情去了。
李凌旭苦笑着说:“陈相你真的信任我啊,你现在告诉我这道遗诏的内容,就不怕我为了夺帝位现在就……”
“臣不怕,臣就是知道您不想做皇帝,知道这道遗诏后,定当好好保护新帝,让他顺利长大成人!”众人哈哈大笑。
连平郡王最后也上来表达了他的忠心,他绝没有想到当天在他家胡作非为被打了五十军棍的纨绔子弟李凌旭,今天竟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不,连一人之下都算不上,那个“一人”才一岁。
他们接下来又讨论了一下政务,先惠帝身体不好,近几个月已经不怎么理朝政了,都是陈相和晋王一文一武在管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是陈相。
李凌旭并不是很了解陈相,只知道他很忠心于先顺帝,是先顺帝临终前十年精心挑选出来辅佐新帝的一众人才之首,所以他觉得有陈相在,他可以比较轻松。
他决心什么事情都听陈相和晋王的,他现在很无奈也很消极。他们再说了一会儿话就散了,明天上朝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