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脸不置信的,还有潘熬,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苏铭,眼神露出了浓浓的疑惑。
因为潘玉和苏明是发小的缘故,潘熬对于苏铭还算是了解,知道这个镇国公的独子,是一个不学无术,整日闯祸的纨绔子弟。
当上驸马的这三年,算是最安分的时候,但也仅仅只是比之前的好一些而已。
他对于苏铭的印象,一直很差。
即便是苏铭在演武台上战胜了陈昊,在金銮殿上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绝美诗句。
他对苏铭的感官,也没有好多少。
可现在,潘熬是真的感觉到了苏铭的改变。
仅仅两句话,便直接将左相文仲怼得哑口无言。
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却句句挖坑,就等着左相跳了。
潘熬细想了一下苏铭的两个问题,发现不管是哪个,似乎答案都只能有一个。
回答别的就是错误。
而只要回话,那就等于上了套。
妙啊!
潘熬暗暗的赞叹了一声,心中对于苏铭的评价,又上升了几个台阶。
与京中最顶尖的几个世家子并列。
左相文仲深吸了一口气,现在的他有些后悔过早的站出来,这种事情,就应该让手下的人来干。
出错了,与自己无关。
办好了,则是自己用人有方。
哎,小瞧这个镇国公世子了。
想想也是,能写出那等优美诗句的年轻人,思维必然活络。
文仲抬起头,眼中少了几分轻视,多了一丝凝重。“小小竖子,巧舌如簧,本相差点被你给绕进去。高祖御赐的门匾虽然已经到了鲁国公府,可写字的人是高祖,那块门匾既代表了鲁国公府的荣耀,也代表了高祖皇帝的威望。”
“那你的意思是,当今陛下赐下的龙吟弓没有威望了?”
文仲:“……”
苏铭又道:“鲁国公府有逾矩之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一个敢于在大门上钉八十一颗门钉的公侯,右相大人觉得他对当今陛下还有忠心吗?”
“这……”
“他私自将大门规格提高,乃是不忠,陈昊下令射杀其母,乃是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之家,有什么资格悬挂高祖的门匾。我苏铭身为镇国公世子,对陛下忠心不二,看到这样的事情,我一炷香都忍不了。我相信,在座的忠臣良将在看到这种逾矩之举时,也会与我有同样的选择!”
此话一出,众臣纷纷无语。
你自己要射就射,不要拉上我们。
射高祖门匾这种杀头的事情,我们可不敢做。
可要说我们能忍,那自然是忍不了的,毕竟,大家都是忠臣吗?
文仲彻底地无言了。
现在的他,是想不出任何对付苏铭的话语,也想不出该如何将局面搬回来。
他回头看向了自己阵营内的其他文臣。
这些平日里与他交好,甚至谄媚的家伙,此时却是一个个低下了头,仿佛自己不存在一般。
“哎……陛下,老臣认输!”
文仲哀叹一声,将官帽拿下,轻轻地放到一边。
就这?
苏铭看了一眼这个在原身心中,有点强势的左相。
亲自接触以后发现,也就是那个样。
没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其实,苏铭的说辞有很多的漏洞。
比如:资格问题。
苏铭只是一个国公之子,是没有资格代替皇家做这种事情的。
虽然说,苏铭用龙吟弓和忠臣之心当做借口,可本质是变不了的。
只要死咬住苏铭开身份不高,一阶白丁,就有反击的机会。
再比如:苏铭为什么在事后没有第一时间上报朝廷,而是回家睡觉。
难道说,射下高祖门匾这件事,不足以让他入宫禀报?
心中,还有没有高祖皇帝?
诸如此类的攻陷角度,还有不少。
苏铭心中也一一准备了回答。
可惜,眼前的这位左相,似乎没有诡辩之才,寥寥几句就将其说得哑口无言。
若是右相……
苏铭抬头,看向了这位权倾朝野的右相。
从右相的目光中,苏铭看到了鄙夷和不屑,似乎对于眼前的结局,早已了然于胸。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认同。
左相放下官帽之后,回到了之前的站位。
今日,怕是他最后一次上早朝了。
对于权柄,文仲还是有些许不舍的。
可在放下官帽之后,没有听到圣上一丝一毫的挽留,这就有点让人伤心了。
难道说,他这个太子太师,当朝左相,对于皇帝来说,是毫无作用的存在?
徽宗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而后淡淡地说道:“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事情吗?”
一时间,金銮殿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其实,这才是早朝应有的样子。
众臣所要上报的事情,其实都事先上奏到了中书省,着急的也在早朝之前递到了陛下的手中。
能到金銮殿上议事的,都是国家大事。
而这种大事,不是每天都有的。
徽宗皇帝见无人说话,波澜不惊的脸上露出一丝淡然。“鲁国公以下犯上,革职查办,命不良人去范阳捉拿,若敢反抗,就得正法。鲁国公一脉,满门抄斩。”
政令一下,朝野震荡。
众臣纷纷交头接耳,全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文仲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是错得多么离谱。
若是早知道徽宗是想要将整个鲁国公府全部铲除,自己何必上赶着出头。
现在,鲁国公没保住,苏铭也没惩罚,自己也搭了进去。
可是,文仲始终想不通,鲁国公一脉传承上百年,是大奉的开国功臣,这一代的鲁国公又有从龙之功。
逾矩固然是大罪,可也不至于满门抄斩啊!
文仲的深深的看了一眼徽宗皇帝,而后深深的叹息,今后的大奉朝堂,已再无他文仲的一席之地。
苏铭与文仲对峙完,便离开了金銮殿,对付鲁国公府的计划也一直很顺利。
顺带还将文仲这个父亲的政敌给撸了下去,算是意外之喜。
不过,有得必有失。
朝堂上右相与太子争锋,才能保持政局的平衡。
太子一系本就弱于右相,现在太子被禁足,左相辞官。
平衡已然打破。
过不了多久,太子必然会从东宫中出来。
等等……
太子会从东宫出来?
苏铭愣了一下,陛下不会是故意这么做的吧?